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长胖了,说明她的生活是过得很开心的。
众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然后秦海便告辞离开了。接着,他与王晓晨、傅志彬一道,又走访了六七个实验室。每到一处,都赢得了学者们的热烈欢迎。从众人的反应中,秦海知道这些学者对材料学院都非常满意。如果说他们当初过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些疑虑的话,现在已经再也没有人对这个选择感到后悔了。
良好的生活环境,宽松的管理氛围,加上充足的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还有比在原单位高出几倍的收入,对于这些在原单位里郁郁不得志的研究人员来说,还有什么满意的事情呢?
由于此前缺乏经费支持,许多学者都憋着一些天才的想法无法进行验证。到安河材料学院之后,这些人如鱼得水,各种成果瞬时就形成了井喷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秦海适时地向他们提出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要求,让他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拿出一些时间来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对于这个要求,大家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因此材料学院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实用成果也非常丰硕,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秦海本人对于材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足,又具有超前20年的视野,因此在与学者们交谈的时候,他不但能够听懂对方正在做的事情,还能够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些原则性指导。对于秦海说的这些话,傅志彬和王晓晨听不出对错,但那些与秦海交谈的学者们却都感到了震惊。
学者们中间有一些人此前与秦海并不熟悉,心目中只是把秦海看成一个有科技眼光的投资者,并不指望秦海能够理解他们的科研内容。没料想,秦海在了解过他们做的工作之后,居然能够给他们提出一些颇有启发的建议。他们扪心自问,知道这些问题即使是他们自己也很难想到,而一经秦海点破之后,却又让人觉得豁然开朗。惊诧之余,他们对于秦海不禁都产生了崇敬之情。
“秦总的洞察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我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几年,眼光都不如秦总犀利,实在是惭愧至极。”有些性格率真的学者直接就把自己的感受向秦海说出来了。
“您过谦了。要论搞科研,我可万万不敢跟您比,我只是身处局外,有一些愚者之见罢了。真要把这些想法落实到技术上去,还是得靠你们这些人啊。”秦海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表态的。
秦海这话,倒也不是过度谦虚。他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建立材料学院,也正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此前,他搞出来的那些技术,都是依靠着他这个穿越者的金手指,这是难以长久的。他建立材料学院,就是要打造一支豪华的材料科研团队,在他的领导下,去攻克材料科学的各个难关。
秦海在材料学院呆了几天,参加了十几个科研团队的学术讨论会,又拜访了几十户教师家庭,倾听了他们对于学院管理和未来发展的意见,也轰轰烈烈地表现了一下自己的亲民务实。在把各项事情都处理妥当之后,他便告别傅志彬等人,返回了平苑。
他一趟出门,有大半年的时间,虽然说与家里一直都有电话联系,但儿行千里母担忧,家里人对他是不可能不担心的。他既然回到了平苑,第一站自然要先回家,接受父母的检阅与唠叨。
“小海,我怎么觉得你瘦了?明华,你说呢?”母亲宗惠英拉着秦海,上看下看,还像检验猪崽一样把他的胳膊捏了几遍,心疼地嘀咕道。
父亲秦明华倒是没有那么在意,他说道:“我倒是觉得小海结实了挺多,看着也黑了一点,比过去成熟了。”
“爸,妈,我都24岁了好不好。”秦海笑着说道,“你们不能总把我当成一个小孩子吧?”
“你怎么就不是小孩子了?你以为你挣了钱,我就不是你妈了?”宗惠英瞪着眼睛,兴师问罪道。
“是是是,你当然是我妈。”秦海无奈道。他现在好歹也是一个亿万富翁,走到哪都被人尊称为“秦总”,可是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他可不敢抖威风,还是得夹起尾巴,听父母的训示。
“唉,你们一个个翅膀都硬了,就留下我和你爸两个人在家里。”宗惠英看着儿子,感慨万千地说道。
原来,去年夏天,秦玲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浦江音乐学院,师从知名教授乔子赫学起了声乐。在秦玲被录取的过程中,秦海给乔子赫提供的好处是否发挥了作用,他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听秦玲向他透露,在同一级的学生中,乔子赫对秦玲有些另眼相看,这应当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秦玲考上大学,意味着秦家的三兄妹全部都飞出去了,只留下秦明华和宗惠英二人守着空巢。虽然老两口平日里还要管着钢铁厂的事务,日子过得也挺充实,但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宗惠英还是会产生出一种空空落落的感觉。
秦海知道父母的感觉,他说道:“爸,妈,我现在业务刚刚起步,也没办法留在家里陪你们。等过几年小珊大学毕业了,让她留在京城工作,你们就都到京城去和她一起生活好了,这样也省得你们寂寞,你们看怎么样?”
宗惠英瞪了秦海一眼,道:“我们就你一个儿子,肯定是要跟你在一起的,哪有到女儿家里去住的道理?你现在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村里像你一样大的,现在都有两三个孩子了,你跟我们老实说,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家?我和你爸哪也不去,就等着在平苑帮你带孩子了。”
“成家……”秦海的心里莫名地疼了一下,不过他还是努力把这种情绪给掩饰住了。他笑着对宗惠英说道:“妈,我现在连谈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跟谁成家去?你想带孙子,恐怕得再过几年吧。”
“再过几年,你都多大了?”宗惠英斥道,她是从农村出来的,看惯了农村孩子20岁就结婚的事情,觉得秦海24岁还没成家,是很另类的事情。训了一句之后,她压低声音,对秦海说道:“小海,你真的没有谈女朋友,你觉得宁厂长家的小静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一座泰山
听到母亲如此直白的询问,秦海虽然脸皮够厚,还是觉得有些尴尬了。
“妈,小静还是个学生呢。”秦海提醒道。
“学生怎么啦,她和小珊同年,今年都22岁了。妈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宗惠英打算现身说法了。
秦海赶紧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跟她太熟悉了,这个这个,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宗惠英在别的方面不如秦海聪明,但在儿女的婚事上,却是毫不糊涂的。她说道:“什么叫窝边草,你们这叫青梅竹马。你想想看,小静和小珊是同学,宁厂长现在又替你管着青锋厂,如果你和小静能成,宁厂长就是你的岳父老泰山,他还能不尽心尽力帮你把厂子管好吗?”
“呃……爸,妈,你们先商量着,我去见我的泰山去了。”秦海挂起免战牌,没等母亲反应过来,便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以秦海的聪明,怎么会看不出宁静对他情有独钟。如果说前些年宁静对他的亲昵还只是小女孩对大男生的朦胧好感的话,这一两年里这种好感已经明显上升到爱恋的程度了。连王哲奕都能够看得出宁静是把她当成了情敌,秦海一味装聋作哑,但心里对此事也是如明镜一般。
宁静容貌秀丽,性格开朗,在秦海面前更是无拘无束,正如夏日里一朵盛开的玫瑰一般,要说秦海对她不动心。那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拒绝了王哲奕对他的暗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宁静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他的心房,毕竟这不是一个能够容忍三妻四妾的年代。“全处全收”的传说,也只能存在于之中,在现实里是难以实现的。
不过,此时的秦海还不打算马上去谈婚论嫁,一则是因为他还年轻,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一个男人在24岁就谈论婚姻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可笑的;二则就是在他眼里,宁静还是一个小女孩,价值观尚未成型。他希望给她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至于说未来宁静会不会选择其他人,秦海也并不担心,以他的才华和身家,想嫁给他的人可谓是车载斗量。他需要考虑的只是别挑花了眼睛。
从家里出来。秦海直接就开车去了青锋厂。早先从岳国阳那里借来的老式吉普车早就已经还给省军区了,他现在开的是自己买的切诺基。因为是在平苑县城里,他也不需要找司机来开车,自己开车更自由一些。
宁中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秦海。和傅志彬一样,宁中英首先向秦海打听了苏联之行的情况,对于苏联的现状也同样表现出一些惋惜。不过,当听说秦海从苏联弄到了一大批高精度机床,不日就将运到平苑来的时候。宁中英马上就把那些假惺惺的同情心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苏联东欧的东西好啊,结实。耐用。先前我们用的机床就有什么捷克的,匈牙利的,我觉得不比德国的机床差。”宁中英喜滋滋地评论着即将属于自己的那些财产。
秦海道:“那些机床我都亲自去看过了,保养得非常不错,估计再用上20年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我们也不会把这些机床用上20年的,未来机床的趋势是数控化、多轴化,这批机床很快就会被淘汰的。”
“淘汰不淘汰,只要便宜就行啊。”宁中英倒想得开,秦海刚才已经跟他说过了,购买这些机床花的钱,连机床价值的10%都不到,就算再加上运费,也是非常划算的一笔生意了。
聊完这些,宁中英又想了一事,对秦海问道:“对了,小秦,年前你在电话里说,你见到了国家计委的副主任,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跟我详细说说。”
见王鸿生的事情,秦海肯定是要向宁中英等人通报一下的。国家计委副主任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小人物,秦海能够搭上这样一条线,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必然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一点秦海的意识还不够深,但像宁中英这样的老一代企业领导人是不会等闲视之的。
“是这样的,王哲奕请我去她家吃饭,说只是一顿家庭便餐。到了那里我才知道,原来她父亲是国家计委的副主任,我也算是无心插柳吧。”秦海解释道。
宁中英是知道王哲奕其人的,因为宁静在京城读书,王哲奕受秦海的委托,经常去看望和照顾她。由于心里对王哲奕有几分忌惮,宁静寒暑假回家来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向父母说起这个潜在的情敌,所以宁中英知道王哲奕与秦海关系不错。所幸他和许多老一辈的人一样,感觉王哲奕与秦海年龄有差距,出身上也有差距,因此没有往更深的方向去想,否则恐怕也要揪着秦海的耳朵问问他到底把谁当成真正的泰山了。
“这个王鸿生副主任,我也侧面了解了一下,听说是一个思想很开放的人。他原来是在地方上工作过的,能力不错,口碑也很好。能够搭上他的关系,对于咱们的发展应当是很有好处的。”宁中英说道。
秦海点头道:“我在和王主任交谈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这一点了。他对于工业很懂行,什么事情想瞒他也瞒不住。不过,我感觉他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对于80万吨乙烯的事情,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有他支持,这件事的难度起码能够减少一半。”宁中英兴奋地说道,“小秦,你也真是一员福将啊,随便交一个朋友,都有这样大的来头,不简单。”
这恐怕不算是什么“随便”的朋友吧?秦海在心里暗暗地想道。想起王哲奕洒在他胸前的那些泪水,他无论如何也难以轻松起来。
“对了,宁厂长,我和王主任谈话的时候,他也主张我们尽快成立一个集团公司,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这一段在苏联的时候,我也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我打算今年就正式成立集团公司,您觉得如何?”秦海又挑起了一个新的话题,这才是他来见宁中英的主要目的。
宁中英想了想,说道:“成立集团公司,是咱们早就讨论过的事情。不过,你过去不是提出要缓一缓吗,难道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秦海道:“现在还不算是最成熟的时候,不过也差不多了。国内的政策环境已经在逐渐恢复,咱们成立集团公司应当不会引起太多的非议。我这一次的苏联之行,引进了不少苏联专家,还采购了大量的设备和技术,集团的规模会迅速扩大,再不把集团组建起来,对于内部管理是很不利的。”
秦海此前说的时机,其实就是指总设计师的南方讲话。自从前两年的风波以来,国内的政策一度出现了收紧的倾向,对于民营经济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秦海要把旗下的资源整合成为集团公司,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