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其实这正是秦总你自己设计的阴谋,就等着新冢化工往坑里跳。我们明明在建设年产15吨的产能。你让晓晨说只有一天5公斤的能力,这不就是打算着欺骗新冢化工的吗?”傅文彬呵呵笑着。指出了秦海的虚伪。
秦海也笑了起来:“我这不过是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日本企业从来都是喜欢搞点小名堂的,新冢化工一直都在研发石墨烯,现在被咱们抢了先,他们不搞名堂才怪呢。我故意隐瞒产能,也是为了防他们一手嘛。”
商场上的事情。讲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秦海在安排聂森开发石墨烯的时候,就已经把市场上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都研究过了,新冢化工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家。新冢化工在碳素材料方面有丰富的积累,资本规模也大于大秦集团。石墨烯是一种市场潜力巨大的新材料,这种材料一旦问世,新冢化工不眼红才是奇怪。
大秦集团在国内算是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但在国际上还处于第二梯队。新冢化工一旦起了意,肯定要用资本的力量来进行倾轧,直至把大秦集团挤出这个市场。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动,秦海事先就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
首先一点,自然是推迟了石墨烯发布的时间,给自己留出了研究工业制备工艺以及开始工业化生产的余地。在全球各机构得到消息,赶到安河来了解石墨烯的时候,大秦集团已经在悄悄地上马两套大型石墨烯生产设备,一期工程的设计产能是每年15吨以上,差不多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至于设备投产之后的生产成本,也远低王晓晨向众人透露的每克20美元的水平,而是只相当于这个水平的1/10左右,留出了相当大的降价空间。
有了这样的准备,新冢化工如果贸然启动对大秦集团的竞争,双方打起价格战,大秦集团将会很大的胜算。
关于这些打算,傅文彬等人都是知情的。秦海并没有刻意地去保守这方面的秘密,一来是因为他对这几位老人足够信任,相信他们不会随便泄露天机;二来是因为他的策略属于堂堂之阵,对方如果知道了,也只能是放弃价格战的企图,而没有什么好的手段来破这个局。
大秦集团作为先开发出技术的一方,天然就拥有了几年之内的市场主导权,这是新冢化工无法改变的。当然,如果新冢化工因为错判了大秦集团的实力,而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法,那么将会使大秦集团的优势保持更长的时间,这就是秦海故布疑阵的目的。
吉田源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已经被材料学院方面严密地监视起来了,他像其他人一样,在材料学院的国际交流中心住下来,又领了一份石墨烯样品、租了一间实验室,开始做一些理化性能方面的测试,同时也在努力地找机会刺探更多的内情。
秦海把这一次的技术研讨会当成了一次向全球学者学习的绝好机会,对于每一位留下来做测试的学者,他都吩咐材料学院为他们安排实验助手,通过共同工作,掌握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由于差旅费用所限,国外来的那些学者一般都没有带自己的助手,材料学院愿意为他们提供助手,他们当然是不会推辞的。至于说这些助手会把他们的一些经验学走,他们并不在意,因为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值得敝帚自珍的东西。
这两年,材料学院的学生来源大为改善,虽然在国家的高教体系中仍然属于大专序列,但招生的分数早就超过了一般的重点院校。生源好了,加上教师能力非凡,材料学院的在校生水平与京大、华清等学校相比,也不遑多让。对于学院给他们安排做国外学者助手,学生们都是趋之若鹜,谁都知道,能够得到高手的指点,是何其荣幸的事情。
吉田源也被分配了两名助手,其中一个还是曾经跟着聂森做过一些石墨烯制备工作的,功底颇为扎实,而且情商颇高,一看就是那种喜欢择木而栖的好鸟……好吧,书面语应当叫作良禽。
“于君,像你这样优秀的学生,如果能够到日本的知名大学去深造几年,未来绝对是前途无量的。”在成功地完成一项实验之后,吉田源意味深长地对这位名叫于勇的学生说道。另外一位学生此时不在实验室里,这正是吉田源和于勇私下交流的好时机。
“谢谢吉田先生的夸奖,我也非常想以后有机会能够出国留学。不过,听说日本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非常高,像我这样农村出身的学生,要想去日本留学,恐怕只能是想想而已了。”于勇用流利的英语回答道。
吉田源大摇其头:“不会的,我可以帮助你获得日本的奖学金,东京大学,或者其他其他大学,我都有认识的教授,替你申请一份全额奖学金没有任何问题。”
“是吗?”于勇的眼睛闪闪发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太感谢吉田先生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吉田源故作矜持道:“我并不图你的感谢,对于有前途而且勤快的年轻人,我一向都是非常喜欢的。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你和你的同学,我发现你比你的同学要勤奋得多,而且悟性也更好。”
“这个……嗯,您真是过奖了。”于勇摸着脑袋,装出一副腼腆的样子说道。
“像你这样优秀的学生,应当也是很受学校器重的吧?你说过你曾经在聂森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过,他对你一定很好吧?”吉田源假装无意地问道。
“呃……这个嘛,聂教授这个人,对学生还是比较严格的。”于勇似乎是答非所问地说道,语气中透出了一股深深的无奈。
“严格一点也是好事嘛。”吉田源听出了于勇的潜台词,不过并没有马上进行挑唆,而是装模作样地替聂森做着解释。
“是这样吧。”于勇低头答道,“不过,我还是觉得给吉田先生做助手比较轻松,而且也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在石墨烯研究方面,我可不如聂森教授有经验,有些问题需要长期的实验积累才能够了解,可惜我在这里只能再呆一个星期的时间,而聂教授又不愿意让我们借阅以往的实验资料……”吉田源用惋惜的口吻说道。
“这些实验资料很好找的。”于勇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道,“聂教授的实验室里这些资料都是随便放的,吉田先生想看哪方面的,我可以帮你找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大型乙烯项目投产
材料学院这边的事情,秦海定好了原则,也就不用多管了。傅文彬、王晓晨等都是非常敬业的人,在领会了秦海的意图之后,便会不折不扣地执行。石墨烯的发现是一项重大的成果,其产生的红利足够让大秦集团以及所有前来寻求合作的国内外学者、厂商都获得好处,因此大家的积极性是不用担心的。当然,对于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比如吉田源之类,秦海也早就给他们挖好了坑,只等着他们自觉自愿地跳下去。
在红泽期间,秦海还抽空去视察了一下正在紧张生产新型永磁电机的安河电机厂,听取了电机厂总经理田如芝的有关汇报。田如芝已经把美国那边的博士学业给中断了,全力以赴地投入安河电机厂的管理工作。她天生就是一个做企业管理的人,只是此前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这样的机会而已。宁中英和秦海都对她的工作能力高度肯定,并且表示了希望她能够留在大秦集团担任高管的意思,对于这个邀请,田如芝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忙完这些事情,秦海带着身兼秘书、保镖、司机等职能于一身的黑子,登上了飞往京城的航班。他们这趟去京城的使命可非同寻常,他们将陪同首长和冀明初以及王鸿生等部委领导前往金塘,去参加金塘化工80万吨乙烯项目的投料试生产启动仪式。
乙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利用乙烯作为原料生产的化工材料数不胜数,诸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维纶、聚苯乙烯、丁苯橡胶等等,都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材料。一个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几乎可以作为化工材料生产能力的象征。
从全球范围来看,乙烯产业发展的特点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从年产10万吨上升到30万吨,接着又上升到80万吨、110万吨等等。装置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耗,从而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这是各个工业大国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
然而,乙烯装置规模的扩展。并非简单地把设备造得更大一些就行了。乙烯生产中涉及到许多低温环节,包括压缩机、球罐等装置的工作温度要达到零下100度左右,这对于钢材的低温性能产生了严格的要求。由于低温材料技术上的欠缺,我国的大型乙烯设备长期以来只能依赖进口,占用大量外汇倒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这使得中国的乙烯生产难以独立自主,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五六年前,秦海就开始着手推进国产大型乙烯装置的研发和生产。他给华清大学化工系和国家化工设计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又专程前往俄罗斯聘来了一大批在低温材料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从而接连突破了许多项低温材料的难关。随后,王鸿生又从国家计委的高度,帮助秦海协调几大石油化工设备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开始了中国第一套80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的国产化工作。
这套大型乙烯装置,由大秦集团投资。厂址选择在了大秦集团的化工产业基地金塘。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这套装置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各项调试也已完成,只等着请有关领导亲临剪彩,即可投料试生产了。
大型乙烯装置国产化成功,这是足以写进工业史的重大事件,其价值如何估量都不为过。也正因为这一点,秦海专门托老将军冀明初出面。邀请首长出席启动仪式。当然,首长会不会在百忙之中去参加这样一个仪式,就不是秦海能够预见的了。
也不知道是冀明初的面子,还是秦海本人的面子,几天前。秦海终于得到了一个正式的通知,告知他首长已经同意参加启动仪式。收到这个通知,秦海丝毫不敢耽误,赶紧赶往京城,准备陪同首长一同前往金塘。
“哈哈,你的面子很大啊,首长一听说是你们大秦集团的项目,马上就让秘书安排时间,还说别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这个活动是必须要参加的。”
在冀明初的办公室里,老将军笑呵呵地对风尘仆仆刚赶过来的秦海说道。
饶是秦海的神经比较大条,听到冀明初这话,他还是忍不住汗流浃背了:“冀老,您这话可折煞我了,我再狂妄,也知道首长肯定是冲着您的面子才答应的。否则,我们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哪有资格让首长专程跑一趟。”
冀明初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我可没有夸大,首长当时就是这样说的,他还真不是冲着我的面子去的。”
“这让我怎么能相信呢?”秦海道,“我们大秦集团在民营企业里算是顶尖的,但相比这么多特大型国企,可就不够看了。首长怎么也不可能把我们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吧?”
冀明初道:“你们的企业不算是最大的,但你们给国家做的贡献,首长是一直记在心里的。80万吨乙烯国产化,连国家都不敢冒这个风险,你们大秦集团却敢去做,而且还做成了,仅凭这一点,也值得首长去给你们庆功啊。”
“这个……勉强能算是一个功劳吧。”秦海嘿嘿地笑了,看来首长还是识货的,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也知道80万吨乙烯国产化的成功有多大的意义。
一套80万吨乙烯装置,各项投入高达七八十亿人民币,一度几乎掏空了大秦集团的家底。国家虽然说是家大业大,一年财政收入几千亿,但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像这样大的项目是要反复斟酌、审慎决策的。
除了秦海之外,没有人对于80万吨乙烯的国产化抱有信心,这就决定了国家不敢在这个项目上盲目投入,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先完成各种设备的研发,等到各项技术都成熟之后,才敢启动。
秦海算是一个另类,他知道大型乙烯装置国产化的主要拦路虎就在于低温材料。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低温材料专家,不能亲自去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但他非常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知道只要保证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可以期待的。
带着这样的自信,秦海说服了宁中英、宋洪轩等集团高管,可以算是力排众议,推动了大型乙烯项目的启动。实践表明,他的预见是十分准确的,参加项目攻关的各个科研团队不辱使命,几家大型石油化工设备企业也表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最终使这个项目得以顺利投产。
由于大型乙烯装置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