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马新贻被刺的原因,李鸿章曾感叹说:“若七年秋不妄更动(指同治七年马新贻上任两江总督一事),或谷山(马新贻字)僻在海滨(马新贻原任闽浙总督),竟免斯厄。每读负乘致寇之语,不禁瞿然。江介伏莽最多,非极威重,不足销无形之隐匿也。”(《李文忠公全)大概的意思是说,马新贻接了本不该属于他的两江总督位置,这就是他必须死的原因。可谓一语道破了天机。
而一度被怀疑是刺马案最大主谋的曾国藩则稳坐两江总督宝座,直到两年后死去。两江总督宝座从此长期掌握在湘军一系手中,其他人丝毫不敢染指问津。尽管曾国藩及其继任者最终并未割据分权,但“重地方、轻中央”政治局面的形成已经不可避免。
自太平天国兴起,朝政大权逐渐落入汉人重臣之手,清廷的权威极大地被弱化。能令这些汉族重臣在朝中立身保命的并非所谓的盖世奇功,而是其手中直接或间接掌控的庞大的地方军事力量,曾国藩如此,李鸿章也是如此。湘军和淮军的出现确实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令其统治多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但湘军、淮军首脑人物也借此进入了中央要津,开始左右政局,由此开近、现代军阀割据的源头。直到民国初,割据中国的军阀无不与湘军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无论马新贻被刺案有何重大背景来历,案发后的审讯调查过程和结局却充分彰显了中央皇权日益衰弱、政令不及地方的无可奈何。从始至终,刺马案的本质不过是清朝中央集权和地方军事集团的较量,而最后还是以朝廷的公开退让而告终。
但慈禧太后也不是没有丝毫的报复行为。最初郑敦谨到达江宁主持审理刺马案,有人赶来暗示他,万一张文祥胡乱指认湘军将领该怎么处理,其中特别提到了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黄翼升的水师军纪极坏,但有曾国藩的庇护,一直安然无事。曾国藩死在两江总督任上后,慈禧太后急不可待地拿黄翼升开刀。不过这次她学乖了,没有派出什么心腹股肱之臣,而是选派了另一湘军将领彭玉麟出马,以湘制湘。
彭玉麟幼年曾与亲戚之女梅姑有白头之约,但后来梅姑被父母逼迫另嫁他人,梅姑为此殉情而死。彭玉麟痛不欲生,此后虽然仕途显赫,但一有闲暇,便要画梅花。“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即使在戎马倥偬之时也是如此,表示无忘梅姑。这个习惯保持了一生,到死之时,他一共画了十万多幅梅花图。
彭玉麟为人颇有正义感。跟郑敦谨一样,有“铁面无私”之称。他奉旨巡视水师,发现长江水师确实问题严重,首当其冲的就是提督黄翼升。黄翼升自知曾国藩一死,靠山已倒,只好以伤病为名,主动上疏请求辞职。上谕不久即到,严厉斥责黄翼升,准其革职,黄翼升从此失意于官场。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皇帝,黄翼升才由光绪重新起用为长江水师提督,不久便死于任上。此刻,清朝灭亡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捌、刺马大事记
同治七年
七月二十日,调两江总督曾国藩为直隶总督,闽浙总督马新贻为两江总督,以福州将军英桂为闽浙总督。
七月二十二日,以曾国藩调补直隶,长江水师系属初创,恐黄翼升一人不足资控制,著彭玉麟于百日后迅赴江、皖,会筹水师事宜。
八月初五,命马新贻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丁日昌帮同办理。
十二月二十三日,马新贻奏:苏省荒废田地,设法劝垦招领,请酌定年限宽免钱粮。著照所请,以各项情形不同分别年限,暂免钱粮,俾编民早得复业。
是日,马新贻又奏:现在应办最要者六条:培养民生以筹办善后,修筑运堤以宣防河务,清查官亏以讲求吏治,选择将才以整顿绿营,酌留水师以联络江防,恪守条约以办理洋务。谕令其实心实力为之,勿骛虚名,勿求速效。
同治八年
三月二十日,兵部议复曾国藩酌改江苏水师营制事宜,江苏水师改为内洋、外海、里河三支;江宁设立船厂,按年轮修战船,轮船应由上海船坞整理;水师专以管船为主,其无船之弁兵,一律裁撤。从之。
四月初七,以湘军兵变,刘松山未能预防,著革职留任。
四月十九,以陈湜留任山西防务,诏免发遣。
(七年春,犯畿辅。湜以疏防褫职,遣戍新疆,巡抚郑敦谨疏请留防。冬,陕回将乘隙渡河,屡击走之,诏免发遣。 )
同治九年
五月二十三日,天津教案发生。
六月初十,曾国藩到达天津处理教案。
六月十四日,内阁大学士宋晋奏和局固宜保全,民心未可消失,欲惩擅杀之罪,必究起衅之根,请饬曾国藩速行查明曲直,秉公办理,以释民疑;以长江水师紧要,请饬整顿。从其所奏,命彭玉麟迅速启程,赴江南等省,会同马新贻实心整理长江水师,力除废弛。
六月二十六日,法国兵船进入天津海河。曾国藩闻讯呕吐大作,一病不起。
六月二十八日,以曾国藩病重,命江苏巡抚丁日昌赴津办理教案。因其路远,难以速至,又命工部尚书毛昶熙先赴天津。
是日,谕令李鸿章即带军赶赴京畿驻防。命马新贻迅速安排江苏、上海海口防范事宜。
七月二十四日,丁日昌抵达天津。
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遇刺,次日死。
八月初三,调直隶总督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
八月初十,曾国藩以病推辞两江总督。不允。
八月二十五日,李鸿章抵达天津。
八月二十九日,命曾国藩等办结天津教案,丁日昌著即速回原任。
九月十一日,曾国藩六十岁生辰,赐御书匾额“勋高柱石”。
九月十八日,命曾国藩进京。
九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到达北京,次日觐见。
同治十年
二月初五,就马新贻遇刺案发布上谕。
第四章、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一件没有杀人犯的葛品连病死案,却导致自巡抚、学政至司道府县被革职者十六人,镌级撤任被议者十余人,号称百年来巨案。有人为此叹道:“此案所以成为轩然大波者,良非无故。盖其中有科名门第之争,官民之争,省籍成见之争,内外官之争,尤大者为疆吏枉法欺罔朝廷之问题。……各方勾心斗角之态可掬。”可谓一针见血的精辟点评了。
楔 子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晚清轰动朝野的一大公案。毕生姑,绰号“小白菜”,容貌出众,同治十一年(1872)嫁与浙江余杭城某豆腐店伙计葛品连。后葛品连患病而死,却被县令刘锡彤诬为小白菜与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被判凌迟处死,杨乃武被判斩首示众。杨乃武家人为雪冤屈,先后两次千里迢迢进京告状。此案经当时的报纸《申报》报道后,一时间影响非常大,甚至惊动了慈禧太后。最后查明葛品连实系病死,并非中毒身亡,杨乃武、小白菜才得无罪获释。
此案并不复杂,却因为案情反复变幻,审理过程曲折,涉及人物众多,才子、佳人、官员纷纷登场,跌宕起伏,并涉及纷繁复杂的朝廷党争,由此惊动朝野,路人皆知。就其知名度而言,堪称晚清四大冤案之首。这起案件历时三年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曲折复杂的案件之一,所引起的关注和社会效应也堪称历史之最。而最后杨乃武、小白菜案得以昭雪,则与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和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有极大关系。
壹、佳人与才子
余杭仓前镇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水如画,钟灵毓秀,风景极为秀丽。尤其是塘河穿镇而过,水上交通便利,是漕米的重要集中地,昔日南宋临安粮仓就建在这里。由于是交通要道,这里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初四,皇历上是个黄道吉日,仓前发生了一件轰动全镇的大事——镇上卖豆腐的葛品连倒插门进了同镇喻敬天的家门,娶了喻家的女儿毕生姑(一些文艺作品称其为毕秀姑)。一时间,不少人都扼腕叹息。有人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也有人说:“武大郎娶了潘金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葛品连,仓前镇豆腐店店主葛奉来与妻喻氏之子。葛奉来排行第一,人称“葛大”,葛品连的小名则叫“葛小大”。本来葛品连是家中独子,自小也备受宠爱,但后来葛奉来不幸病死,豆腐店也无力维持下去。就在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时候,太平军又掳走葛品连迫其加入了童子军。喻氏无依无靠,不得不改嫁给当地一个名叫沈体仁的木匠。然而时隔不久,葛品连又从太平军中逃回。继父沈体仁不怎么喜欢他,他小小年纪不得不自谋生路,到一家豆腐店去当了伙计。
毕生姑,乳名阿生。因其总是穿一件绿色的衣服,腰间系一条白色围裙,街坊邻居又叫她“小白菜”,意为清秀可人。传说小白菜祖籍本在南京附近,其生父是太平军,后来与清军作战时战死。不过小白菜自称是仓前毕家塘人氏,父亲早已亡故。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小白菜确实是在八岁的时候才搬来仓前镇,当时她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了镇上小贩喻敬天(与葛品连母喻氏是远房亲戚)。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白菜逐渐长大了,出落得越来越水灵,皮肤白净,容貌清秀,成为仓前镇有名的美女。只是继父喻敬天却并不喜欢这个拖油瓶的女儿,而母亲王氏也不能为她做主。是以,无依无靠的小白菜总是遭到一些市井无赖的调戏欺负。不过,也有人在暗中默默地喜欢着她,这人就是她邻居沈体仁的继子,也就是豆腐店的伙计葛品连。
葛品连人品老实可靠,就是相貌不佳,长得五短三粗、身材肥胖,素有“武大郎”之称。他喜欢上小白菜后,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母亲喻氏。喻氏想儿子一生孤苦,自己身为母亲,总要努力为他完成一桩心愿,于是托葛品连义母冯许氏做媒,前去向喻敬天提亲。本来镇上垂涎小白菜美色的登徒浪子颇多,虽然喻敬天是自己的远房族弟,喻氏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不料喻敬天早就想将小白菜打发出门,竟然一口就答应了。
对于不得继父欢心的小白菜来说,许为人妻的滋味是复杂的,尤其是被许配给葛品连做妻子。她或许出身贫贱,但上天却赐给了她出众的容貌,不少人赞她貌美如潘金莲,因而她又得了个“毕金莲”的雅号。她总以为自己这样的佳人,注定要与邻里那些长相普通的女子命运不同。谁知道,竟然比她们更差。她未来的夫君,就是镇上有名的“武大郎”。一想到这些,她心里难免有所怨恨了。只是怨恨归怨恨,她一个弱女子,依附于继父过活儿,还能怎么样呢?
同治十年(1871),小白菜十六岁,正是豆蔻年华。葛品连迫不及待地想迎娶已经及笄的小白菜过门,但喻敬天却想在小白菜身上捞一笔,大肆索要彩礼。葛品连无法满足,一时间陷入困境。幸好他义母冯许氏解囊相助,送了一笔彩礼给喻家。喻敬天这才答应将继女出嫁。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初四,葛品连迎娶小白菜的仪式正式举行。但他自己没有房子,继父沈体仁家本就狭小,也不怎么欢迎他带着媳妇回来住。万般无奈下,葛品连只得同意倒插门,到喻敬天家上门入赘成亲。从此,小白菜成为葛品连的妻子,因葛品连做豆腐为生,又被人称为“豆腐西施”。
小日子过得并不美满。喻家房屋也不宽敞,多有不便之处。葛品连又是早出晚归,小白菜还得看继父脸色,比较起来,反倒是丈夫对她要体贴得多。新婚没过几天,小白菜就悄悄与葛品连商量,想要搬出喻家。葛品连对妻子历来是言听计从,于是打算租一处小房子,夫妻二人搬出去居住。
刚好这个时候,距离仓前镇十余里地的余杭县城中有户姓杨的人家要在澄清巷口西首新修一栋三间两层的楼房,正好是由木匠沈体仁监工。沈体仁看到杨家新房除了自家居住外,还多有一间空屋子,想到继子葛品连正想要租房,便告诉了妻子喻氏。于是喻氏出面为儿子葛品连租下了杨家底层的空屋子,月租金为八百文。这家姓杨的主人就是本文的男主角杨乃武。
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因家中排行老二,又被人们称为“杨二先生”。他家世代居住在余杭,以养蚕种桑为业,家境小康。杨乃武自幼勤奋好学,二十多岁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