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绯氐氖褂檬奔洌褂懈蟮拇娲⒛芰Α<鄹竦奶岣咭膊欢唷2还枰孛嬲镜纳璞缸鞑淮蟮母脑欤延靡膊桓撸脑旌笥隒M-5系统也是兼容的。这是电讯设备公司的惯用手法,可以以此来推动消费。娜吉雅公司对它的期望很高,认为一年内就能覆盖全世界40%的市场。
今天国务院发布命令,基于无线电管理的需要,全国的无线电话的地面基站不得进行此项改造。明眼人一望而知,这是为了保护三大电讯公司的投资。娜吉雅公司立即派出公关人员试图说动三大电讯公司联合向国务院提出改造的要求,当然不会成功的。然后他们又制造舆论,指责中国的高层领导不支持技术进步。这时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自然都在等待新的手机,国内的消费者也抱观望的态度,CM-5手机及其芯片的销售一落千丈,我国的三大电讯公司正好以低价大量收购。CM-5芯片的生产线也在全力以赴地建设。
这场表面上的商战,背后可隐藏着更尖锐的斗争。电子战部的斗士们决心夺回无线电话领域的主动权。在以往的十年中,我国的无线电话用户激增到了世界第1位,达到了1亿6000万的惊人数量。可是在外商一次次的性能“升级”中,手机的芯片市场全部为他们占领,我国的厂商只能做些装配工作。CM-5的性能相当不错,是我国装机量最大的。它是全数字化的,军方还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加密芯片装入手机,为每台手机都编了序列号,语音转化为数字信号后进行加密偏移后才向地面基站发送,交换台针对每个序列号可以解码然后根据接收手机或固定电话的编号进行加密偏移,接收端会解码复原为语音。任何人截收后不知道偏移量是无法复原语音的,而且任何一台手机丢失后,管理计算机可以将其清除出服务范围,它就没有用了。
如果听任CM-5被逐出市场,这一系统就会失去广大的基础用户的支持。实际上CM-5本身也有改进的余地。电讯部门的专家也在努力进行开拓。由于国家力量的支持,国产型号上市后价格也更趋合理,CM-5在国内进一步得以推广。配上金龙电池后比最高级的CM-7的使用时间还长20倍,当然CM-7也可安装金龙电池,但是二者的差距已经不大。有趣的是,后来国外来的人不能使用CM-7型手机,他们只好再买一台CM-5,而我们出国的人却可以在国外使用CM-5型手机。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就设计出了一片小芯片加装到手机中,就可以得到CM-7的大多数新功能,出国人员在国外也可以使用这些新功能了,国内的地面基站也作了相应改造也实现了这些功能,可是CM-7仍然不能享受这些新功能。这也以事实驳斥了“我国不重视技术进步”的谣言。CM-7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发展得并不顺利。而CM-5在我国却获得了很长的寿命,并不断得到改进。
我国终于把电脑和通讯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到年底在西南和西北的边防连队甚至哨所,开始陆续安装无线网络的电脑,在这些电脑中安装了CM-5芯片,可以通过“飞天”高空转接联上军内的网络。除了收发文件、指令,战士们可以通过它向亲友发送电子邮件,还可以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这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提高士气的作用有多大啊。
网络斗士
我们的电子战部当然不只是进行防御了。他们之中的网络斗士一开始就在二条战线展开积极的进攻。一批人马是网络情报组,他们通过网络收集对手的机密情报。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在总部的密室中进行工作的。经过这些年来的折腾,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核心机密,电脑系统都加装了功能极强的“防火墙”来过滤各种访问,尤其对国外进入的访问防范极严,特别对潜在的对手更是严密监视。我们的博士们就利用各种身份深入到各主要国家,至少也要到对象国认为是友好的国家去,从那里上网钻入对手的要害部门的电脑系统中获得了大量的机密资料。他们有的是以打工者的身份,有的以留学生的身份,甚至饭店小老板进入各国。在长期的斗争中他们掌握了极为有效的破解口令的技法,经常能从美国国防部、武器研制部门获得珍贵的情报。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国家对自己的情报管得很紧,而经过间谍们千辛万苦取得的别国情报就管得比较松懈,大概那些坐在总部管资料的小姐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情报的来之不易。我们的网络斗士当然不会放过这些良机,他们从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台湾、日本、印度等国的许多情报。从英国军情处获得了法国武器制造商的不少技术和商业秘密。…
他们甚至获得了那些台独组织、藏族叛国集团等反华组织的经济情报、银行帐号,后来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一支人马则是研究对手国的电脑网络系统的各种漏洞,并研制了攻击的工具和利用的方法。其后同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我军的电子战兵团在看不见的战线与敌军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他们如同一条看不见的隐龙搅得敌人不得安宁。
“天眼通”8月24日
能更快地确定敌防空雷达位置的新的多普勒技术使战机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系统了。被动测距子系统中的数字射频存储系统,可以支持精确测量敌方地面或空中雷达信号的频率和/或相位。对广泛使用的多普勒雷达,可以很快地确定其位置。各类战机得到这些信息后,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规避或者实施攻击。这类装置也可以测到敌军战机的火控雷达的方位,自然也就知道敌机的位置以及对自己的威胁程度。
该项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能根据其接收的信号特征识别一个特定的威胁雷达。这样就能发现某个机动地空导弹系统转移到了新的地方。
我军已经掌握了这项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技术。然而性能上还有不小的差距。金龙电池的发明为新型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研制创造了条件。由于这类设备必须对雷达波的相位的细微变化进行探测,并以计算机对这些变化进行处理。这里必须提一下金龙电池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的内阻极小,所以外部负载变化时它输出的电压几乎是不变的。这就导致了一项原理的实用化。
半导体制冷的原理早就为人所知,有一类半导体在电流稳定地流过它们时在一端温度会降低,另一端温度会升高,效率既高,又无运动部件,可是电源电压的任何微小波动都会大大地降低它的效率,使它长期得不到实际应用,所以只有美国人在核潜艇上使用了一套半导体降温系统。金龙电池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制冷技术。当然它被广泛地用于战机、战舰和战车上为其乘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可是在雷达告警接收机这类电子仪器上则要进一步采用叠层深冷技术:一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和制冷面的温差是一定的,例如能维持40摄氏度的温差,如果环境温度是30度,那么理论上在制冷面可得到-10度,实际上发热面是不可能立即变成30度的。我们在发热面上紧贴另一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这样一来它甚至可以降到接近-10度,那么它的制冷面就可以降到几乎-50度了。如此几层叠加,在最低层的制冷端可以达到-170度的超低温。
在这些半导体叠层强制冷元件的支持下,新型雷达告警接收机的接收单元自身的噪音就极低了,可以分辨出接收到的敌方雷达波的相位的极其细微的变化。当然各个工作单元得到稳定的电源也提高了性能。信号处理计算机也作出了重大的改进,它可以同时处理8个目标。已经初步具有了电子支援措施系统的功能了。
新型国产雷达告警接收机“天眼通”性能大幅度提高,在14秒内就可以确定敌军雷达的位置,距离的精度达到1%。全部重量才17公斤。它被装上了歼-10战机。今天进行了测试,各个项目都顺利地通过了。它向飞行员清晰地显示有4架歼-8在80公里外向它追来,地面有2座防空雷达在搜索它。突然1个地面雷达在显示屏上变红,并闪动起来,表示已经锁定它了。飞行员立即进行机动飞行摆脱了这一威胁,这对保障飞行员的安全多重要啊。
后来又研制了共形天线阵,这种天线阵是采用低成本的印制电路板技术装配的。其中有三个天线阵安装在机头上部、驾驶舱前面,其余两个位于机头两侧稍下部。这种天线阵组合能探测威胁辐射装置的方位和高度。其信号处理器均由强制冷部件支持。装上了我军的电子战机。
我军的机载雷达干扰机在金龙电池的支持下,可以说是世界上功率最强大的了。在作战时可以发挥作用。在“天眼通”的支持下,得到了敌军雷达的发射波的细节后,还可以实施欺骗式干扰,使敌军雷达得到完全错误的信息。
福建某地大型雷达基地10月30日19:30
这个基地是监视台湾海峡空域雷达网的一个重要节点,今天将在这里进行新型被动雷达“冷眼II”的实战测试。这个基地的主设备是一座巨大的远程雷达,它能探测到450公里以外的战机。然而它那庞大的天线和发射的强烈的雷达波是最明显的目标,显而易见是敌军目标地图上显眼的红点。它是无法快速移动的。它的周边不乏假目标和防空导弹、高炮阵地等保护措施。
今天在这座庞然大物的旁边停了一辆经过改装的“强龙I”电动重型运输车,此刻驾驶室变成了雷达操作室,窗玻璃被遮蔽,驾驶员座椅转了180度变成了3位雷达手的座椅。在他们的操纵下从封闭的货舱中升起了一根粗大的圆柱,顶上是一块1。2米见方的很厚的板。一直升到15米高才停下来。那块板状物把一面转向了西方。它即将与旁边的庞然大物一决高下。
我们把它们的比赛放一下,先介绍一下被动雷达的概念。这是二十世纪末雷达专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空中的任何物体时刻都在周边电磁波的照射下,它们或者反射这些电磁波,或者吸收电磁波,由此造成了它们所在位置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电磁波背景。如果我们能探测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确定这些目标的位置,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对目标发射雷达波束,这就是“被动”的含义。
几乎与雷达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明的红外线探测器,已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了从“主动”向“被动”的转化。我们在下面将作介绍。但是雷达波的波长要大得多。美国人直到2005年才掌握了“被动雷达”这项技术,将实用的产品交付部队试用。其参数是最大的秘密。由于它不向外发射波束,外人很难得窥堂径。今年初俄国也宣布俄制的“被动雷达”投入了服役。
我军的雷达研制技术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当年国产的“探地雷达”就着实让那些藐视中国人的洋人吃了一惊。我军的“被动雷达”项目组从1999年就开始攀登这座雷达领域的珠峰。其关键技术有二项,一是必须有极为精密的信道接收器,才能探测到指向空域电磁波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的细微变化。仅仅提高信号的放大倍率是不行的,整个接收和信号前道处理器件必须没有自身的噪声。二是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并行处理能力,能同时处理大量的信号,从极细微的信号差异中把目标突现出来。
研制无噪声接收和前端信道处理器的小组得到了超导专家的支持。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拥有不少著名的专家。不过从2000年初开始他们陆续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转入了各个应用领域的秘密研究中去了。金清华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他的助手甄国庆博士参加了“被动雷达”项目组。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他们领导的小组不但提供了能在-70摄氏度时稳定工作的各种超导线,而且研制出在印刷线路板和芯片上印制超导连接线的技术,为“被动雷达”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专家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64单元矢量计算机,编制了庞大而复杂的信号处理程序。当然数字射频存储系统的研制成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把512个接收单元和前端信道处理器产生的信号参数同时记录下来,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如前所述,这一存储系统在“天眼通”中也发挥了作用。
经过极为艰苦的努力,在困难的条件下,2006年底我国的第一台大型相控阵被动雷达终于问世。只是它的体积十分庞大,512个阵列元件及其后边的前端信道处理器都需要高强度地制冷。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指向空域的电磁波分频记录其相位和振幅,连同前置处理器得到的相邻单元的信号差值被同时存储到数字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