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的机载雷达的制造技术,后来由于美国的“制裁”,只是得到了一些雷达,未能得到技术。其后在与俄国的合作中,引进了几款比较先进的机载雷达,并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掌握了机载相控阵雷达的制造技术。不过任何国家也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出口的。俄国提供的歼——8II的“甲虫”雷达,是机械扫描的,扫描角才+——30度,前向搜索距离是80公里。后来经过很大的努力从俄国引进了用于苏——30的N001P雷达,算是苏——27的N001E的改进型,下视能力较强,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同时打击其中2个目标。
    我国的常鸿电子集团公司原来是研制雷达的研究所,在大裁军的年代,军品任务大幅度缩减,才改组为制造电视机、录像机等民品的大公司。当不少人热衷于“下海捞银”、“股海淘金”时,以陈国方教授为首的一个研制组始终瞄准着国际最前沿的机载雷达,仍在为发展我国的机载雷达而拼搏。日子是很艰难的,经费真少啊,人员也走掉了不少,但并没有动摇他们振兴中华的决心。以陈教授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学术上的声望,前来聘请他的大公司何止十几个,他的学生就是某跨国公司的技术主管,但陈教授就去作了几次交流报告,收集了不少技术资料,很快就回来继续自己的研究。他们研制组的好几项成果为军方所用,并获得了国家科技奖。
    陈教授耿耿于怀的是外国始终卡住机载雷达——这个提高战机性能的关键技术。2006年的秋天,他们项目组如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经费和技术力量都大大增加了,关键是体制也有了变化,机载雷达不再是某个机型研制时的“配套”项目。项目组来的一位方国兴博士为研制组带来了新的活力,他提出研制“曲面天线阵列”的相控阵雷达,以充分利用战机头锥内的空间。可以设想如果天线是一个以机头的截面为底的、伸向前方的圆锥面,锥面的高度等于底部园面的直径的话,那么这个锥面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4倍!如果是向前突起的半个球面的话,那么半球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如此一来,就可以多装那么多倍数的移相器,对于主动相控阵雷达来说,功率就是增加这么多倍,当然具体实施时,会受到一些限制。而且头锥内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天线向前伸了,那么一些雷达部件也可以深入其中。
    如此好事美国人或俄国人当然也是知道的,关键是各单元在空间成了三维的布置,在电扫描时各个单元的移相参数设定的计算量将猛增上千倍。回波接收处理的计算量同样骤增。火控电脑根本无法承受。这可是一个能成倍提高机载雷达性能的研究方向,陈教授当然知道其难度,但方博士攻读的就是非线性方程的解算。于是陈教授亲自跑总部、科委请求支持力量。主席科技助理秦邦定得知此事后,与陈教授作了长时间的详谈,既为他们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也察觉到项目的重要性。于是项目组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持,动用了更大的计算机集群来支持这伙年青人攻克曲面天线阵的移相和回波接收的解算方法。
    与此同时陈教授又率领另一组人马去攻克机载雷达的又一项顶级技术——低截获概率雷达,F——22“猛禽”的AN/APG77机载雷达就是一款低截获概率雷达,它只要发射少量的脉冲,就可以根据回波解算出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运动方向等信息。由于无须发射密集的跟踪、锁定脉冲,就不会激活敌机的雷达告警接收机。而且敌方的EMS同时记录下来;二是,计算机能根据这些值解算出反射这些回波的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运动方向等信息。
    陈教授他们得到了“冷眼”主/被动雷达研制组的支持,“冷眼”的“回波全息存储器”能把所有单元同一瞬间接收到的回波信息分别存储起来,计算机顺序读取后,就有可能解算出目标信息。当然这一解算程序的编制是最见功力的事。很多人以为编制程序是计算机人员的事,那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是科研人员给出了如何根据几千个单元接收到的回波的强度、相位、频移的数值来推算出目标的信息的公式,编程人员才能编制程序。在解算的公式中,同样涉及到接收单元的个数,单元越多,解算的精度就越高。自然运算量就要增加。但是计算量与接收单元排列的形式关系就更大了。如果单元是部署在曲面上的话计算量也要增加几千倍呢!当然必须对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简化。
    到今年3月份经过无数不眠之夜的煎熬,长期困惑机载雷达研制人员的难题终于被这群共和国的精英们破解了。世界上第一台“曲面相控阵雷达”QXL——09型的样品出来了,它的天线阵样子很奇特,下半截是圆锥面的,上半截是半球面。如果采用圆锥面,能得到最大的面积,但是对正前方的目标探测效果比较差,所以上半截采用了半球面。方博士他们接受了挑战,拿出了简化的方程式,而且能得到所需精度的结果。针对解算公式中最繁杂的计算部分还设计了了一块专门的加速芯片。QXL——09型还是按照LPI模式运作的。这台火控雷达的控制电脑是国产的“飞翔II”机载电脑。
    这台样机是为苏——33研制的,我军的航母是轻型航母,载机量很少,让它们拥有更高的性能自然成了装备部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俄国提供的苏——33舰载机并没有安装俄军最好的N011M雷达,而是装的N001P,迎头探测距离是100公里,尾追探测距离40公里,只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同时攻击2个目标。我军的电子专家历时4年终于破译了它的火控程序。在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中缴获的印军的苏——30MKI上的雷达倒是N011M多模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它的探测距离是160公里,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同时攻击6个。直到此时俄国才同意转让该型雷达和制造技术,得此助力,我国的电子专家又有了前面的经验,5个月就破译了它的控制程序。这一成果也为陈教授他们用上了。
    与N011M相比,QXL——09型移相器数量是它的2。5倍,探测距离增加到1。5倍达到240公里;在LPI模式运作时,跟踪/锁定的距离是200公里;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前者的扫描角为60度的园锥角,而QXL——09由于天线的特殊布设,扫描角扩大为整个前半球。任何人都可以想见到,它将在多大的程度上增强了苏——33舰载机的性能。QXL——09的性能直追F——22的APG77机载雷达。至少是超过了俄国人,其后在中俄空军对抗演练中,令俄国的老师们大跌眼镜,详见下文。
    这一成果当然可以应用到所有的战机上,大幅度提高它们的性能的作战效能,所以专家组和总装备部要求将它列为空军的“1号”工程。要组织这款雷达的定型批产,必须全面改组机载雷达的生产体系,要涉及元器件在复杂曲面上的定位安装、火控电脑程序的进一步优化、回波全息存储器的生产、新的冷却装置…。任务是十分紧迫的。
    与会者和王刚高度评价了陈教授项目组的功绩,指出我军不但要引进和研制高性能的战机以及机载导弹,更应该重视高性能机载探测和信息系统的研制。这才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打赢现代化的空战,夺取海上和陆地上的制空权。一致同意把这一项目列为1号工程。
    在中央各部门的督促支持下,常鸿厂在5月初就生产了一批QXL——09型机载雷达装备了歼——11H。
    总装备部汇报的另一项重要的空军装备是“天眼通II”型雷达告警接收机。
    “天眼通II”
    它是雷达告警系统研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雷达要探测目标,而作为被探测方当然希望知道这一点,以便作出反应,这就是雷达告警接收机的任务。而且最好能根据雷达发射的波束能反过来知道雷达,以及雷达载体的信息,这就是EMS电子支援系统的任务。在这一对抗中,似乎雷达方要吃亏些,因为雷达必须从非常微弱的目标反射波中,解算出目标的信息。而被探测方却可以根据强度大得多的雷达发射波来解算辐射源的信息。以F——22的APG77来说,它能搜索到160公里外的目标,那么目标至少在320公里外就能根据它的波束来反算出F——22的信息,因为二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至少差了几千倍。但是EMS的困难在于,从太空中几乎无穷尽的电磁波中找出APG77发出的那几个脉冲。为此研制组得到了我国强大的侦察系统、情报系统、电子战专家的支持,他们收集了世界上各型战机的雷达的运行参数,存入了“天眼通”的控制电脑之中。这样一来,“天眼通II”接收到APG77或其他型号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才会将各接收单元同时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相位、频移的数值,取出来推算出雷达载体的信息。
    他们引进了意大利公司的“单脉冲探测”仪及其技术,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剖析,破译了其中的秘密,成功地改进了“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它能够根据接收到的F——22的APG77雷达的几个脉冲,就解算出载机的距离、方位、速度、飞行方向等信息。当然对所有已知的雷达,它都可以起作用。而且它还有一种工作模式,可以对指定空域的点状辐射源进行监视,只要发现就能确定它的位置。并且把未知的雷达型号的运行参数记录下来。
    可以想见这一仪器的威力,只要F——22打开机载雷达,在它的搜索范围之外,“天眼通II”就能发现它了,甚至可以据此向导弹发出制导命令。
    会议决策立即组织力量作最后的攻关,尽早让这款具有EMS功能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定型组织批产,装备各型战机。
    歼——17A
    如果说空军的1号工程是上述电子装备,那么在前阶段大显神威、屡建奇功的歼——17、Z——17一对小隐形战机的改进绝对是“2号”工程。美国、俄国、日本都将它们视作眼中钉,极为关注对它们的探测手段。当今世界上对隐形战机的雷达探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一款是我国的一位博士提出概念的,后来通过艰辛的努力实用化了。概念并不复杂:当大功率的雷达波投射到B——2、F——117隐形战机上,被它们蒙皮上的吸波涂料吸收了,涂料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高空的背景气温约为——50度,蒙皮的瞬间升温可以被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仪从背景中检测出来。我军运用此类雷达成功地检测到接近,甚至越过我国领空的“曙光女神”超高空隐形侦察机,而且美军强大的干扰装置丝毫作用也不起,因为雷达回波不起作用,雷达波只是起“加热”蒙皮的作用。不过暂时还没有手段把“曙光女神”干掉。可是此类装置对歼——17不起作用,因为雷达波加热的是歼——17的骨架上的涂料,合成材料的蒙皮挡住了的红外辐射。
    对歼——17的威胁是美俄研制的另外二款雷达:一是NVHF雷达,这是甚高频雷达VHF的改进型,VHF雷达发射的是几米到几十米波长的电磁波,它们被目标吸收后,目标又辐射出电磁波为雷达所探测到,在机理上与厘米波、毫米波被目标反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上迄今还没有一种涂料能吸收甚高频电磁波。如前所述VHF雷达不能准确地标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因此不能制导导弹对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攻击。美俄科技人员作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这个缺点,NVHF雷达能对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强度的连续变化进行分析,解算出目标的相当精确的位置,可以引导导弹进行攻击。但是1座雷达只能锁定1个目标,而且雷达天线的体积相当大。
    二是“牛眼冲激”雷达,它的原理也不复杂:目前最有效的吸波材料是受到电磁波的照射,才转换成吸波状态,这一转换只需要极短时间。但是如果一个电磁脉冲比这个转换时间还要短,那么吸波材料就不起作用了。问题是如此短的脉冲只能包含极低的能量,反射回去的发射波的能量就更低了,接收系统根本无法从背景噪声中检测出来。冲激雷达是雷达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发射出功率巨大而又极其短促的电磁脉冲,接收装置还极其灵敏,能把自身的噪声降到极低,以便检测出极其微弱的目标反射波。当然这套装置也相当的笨重,但是能通过相控阵天线跟踪2——4个目标。
    情报显示,美俄军方为了检验这二款新颖雷达的性能,把十几座昂贵的雷达租借给台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军方,以测试对付我军的隐形小飞机的效果。这对歼——17、Z——17是很大的威胁。
    我国的科研人员迎击这一挑战。首先找到的是压制“冲激雷达”的方法,原理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