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格轴”、“动态目标”和“健商”等核心概念的确切定义,对于求职大学生准确定位社会需求和定位自己的目标,顺利寻找到称心如意的职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也是最值得称道的是,《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一书的文字十分清新自然,虽然谈的是人生的严肃课题,但言语中却始终贯穿着亲切、轻松的风格,作者采摘来自自己及身旁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故事,用谈心式的话语叙述出求职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愉悦和艰辛,使读者在不经意中得到点拨和启迪。
鉴于上述特色,我向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推荐陈大为先生的新书——《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史柏年
2004年8月于北京

第3节:大学生就业缘何如此艰难
我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该要多少薪金?
在招聘会中我为什么迷失方向?
我的期望值很高吗?
用人单位为什么说“很难找到合适的毕业生”呢?
……
新年伊始,仅北京市的一次求职招聘会,参与求职的人数就达五万余人。可见,作为由往、应届求职毕业生构成的职场买方市场正在日渐形成。每年有如此众多的人面临着职业选择,他们由于缺少职业定位,盲从、困惑、从众的应聘者不断增加,使得“毕业等于失业”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便应运而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2004年6月在京说:“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280万,比去年又增加了68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力争应届毕业生在9月1日前就业率达到70%以上。”
但是,在我国所指的“就业率”,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指的“就业率”有所不同。如果在美国,一位梦想成为教师的大学毕业生,最初在就业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找到与教育系统相关的职业。因此,即便他成为了大公司的程序员、会计、法律顾问抑或销售经理……只要他的职业定位仍旧是做一位教师,那么,他便仍不算是最终就业了。所以,在美国对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分为:初次就业率和最终就业率,而在我国却将两者合二为一了。正如我最初的职业定位是“主持人”,而现在却成为一位企业管理者,对于我想从事的行业来讲,也许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流失。对于我现在所在的职业岗位,也许又多了一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成员。因此,如果按照美国的就业率的习惯统计,我还不算是最终就业了。
谈及现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我的一位采访对象——张小平。曾有朋友告诉我,联想集团最大的分销公司——晨拓公司2002年的销售业绩是三四个亿,这一切几乎都是执行副总完成的,而且还是一位女士,很有传奇色彩。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禁在想,“张小平经理刚刚30岁,她一定很有家庭背景,要么便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然而当我第一次见到张总,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年轻靓丽、倾国倾城的女孩儿竟是指挥数百人,销售业绩达三个亿的副总经理。有谁又曾想到,她却来自偏僻的农村,而起初竟是晨拓公司的前台接待,更不用说是出自名牌学府了,仅仅是一所民办大学的专科生,6年后,竟能成为叱咤中关村的联想销售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位销售人才,在最初就业时也是受尽苦难。
在人潮涌动的海淀区,大街上随便走过去三个人,就有一个是名牌院校的高才生,一个民办大学的专科生,又怎么能有其立足之地呢?但当时的张小平不相信眼泪。于是她便买来了很多有关人才招聘的报纸,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些什么,既没有名校的文凭,又不知自己具备哪方面特长,所以找起工作来就更加难上加难。她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几个月下来,不是因为学历太低,就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
“你先回去等一等,如果三天后还没有答复的话,你就另寻高就吧。”
“虽然公司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并不代表公司一定要录用这样的人,你还是先回去等一下吧。”
……
一次次希望来临,一次次又是失望相随。
终于在1993年,22岁的张小平找到了北京运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她表示:“如果公司肯录用我,我可以郑重承诺:
第一,我做不出业绩不要任何报酬,如果我做出了业绩,公司适当给我一点点回报就够了;
第二,我可以不计工作时间,只要公司需要我可以随时随地赶到;
第三,我可以不计工种,只要是公司的活无论多累多脏我都愿意做;
第四,公司如果觉得我不合适的话,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地将我辞退。”
部门经理站起身笑着说到:“明天早上8点准时来这里上班吧。”
大学生就业缘何如此艰难
近日,偶然看过了复旦大学主持研究的《2002——2003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报告对一千多名2002年和2003年的上海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上海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从中我们不难分析出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种种原因所在。
客观原因
Ⅰ大学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乐园
2002年,全国共有145万名高校毕业生,而2003年,高校毕业生更达到212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610万人。同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到280万人!在此形势下,“扩招”自然就成为了大学们“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Ⅱ部分行业市场萎缩
据上海交大就业指导中心资料显示,今年该校一些专业所收到的就业招聘信息明显减少。拿IT专业来说,去年同期的供需比约为1∶6,今年却降到了1∶3。用人单位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招收新人,记得几年前,凡计算机系的毕业生一进入市场便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如今这种一将难求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Ⅲ招聘单位用人标准盲目抬高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并非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是“人才”,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中,做事的态度是第一位的,而做事的能力则只居第二位。只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可谓“人才”。
上海有一家杂志社其实只需要本科生,但收到的一大堆简历中有许多却是硕士研究生,负责招聘的人高兴地说:“若要招人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了”。其实,“大材小用”与“小材大用”的结果是一样可悲的,职业岗位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必然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Ⅳ专科生的困惑
由于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和本科院校设置的专业种类重复较多,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本科毕业生又不惜择业“低就”,饥不择食地盲目择业,甚至不惜陷入传销的职业陷阱,而导致专科生倍受用人单位的冷落。
主观原因
Ⅰ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许多毕业生无法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盲目从众,从而导致其职业定位的不明确。用学生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目前还缺乏一个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培训体系。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清楚,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表示,当前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专业与将来职业发展的有关知识,其次是希望有一个提供给自己想从事的行业的实习机会。
因此,就业指导便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大学就业指导教育“落伍”,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Ⅱ随波逐流,追求稳定
曾有一位名校的大学生如此评价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好处:“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也较好,压力也不是很大,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他津贴待遇也还算优厚,所以我会把择业重点放在公务员考试上。”近年来,国家又几次提高公务员的薪金,进而又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声望;同时公务员录用又逐渐建立公开考试、社会招聘的制度,从而使普通求职者也能有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中来;另外,国家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知识化、专业化方向也与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一致。致使许多毕业生都产生了想加入公务员行列这种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还普遍存在着等级观念,他们在择业时往往下意识地排出职业等级。一家权威的职业调查公司,在全国十余所著名高校对一千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最愿意选择的职业,按照企业所有制排列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占32.2%、外商独资企业占30.1%和民营合资企业占10%。而按照行业排列在前几位的依次是:金融证券业占23.2%、商业占14.7%、高新技术产业占9.6%、国家机关占9%、医疗卫生业占6.7%、教育行业占6.7%、IT行业占6.5%……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还存在着就业思路相对狭窄、择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
Ⅲ求职面试不得要领
如今的求职面试不再像以往,只要将简历简单复制,而后“天女散花”式地投送便可以了,如果现今如此,最终得来的肯定是“石沉大海”的结果。因此,求职面试是毕业生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甚至于是择业成功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在后面的篇章与大家一同详细探讨求职面试的技巧。
Ⅳ名校效应
现在许多国内企业对毕业生的教育背景还是十分看重的,毕业于什么学校,成为了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加之,现今大学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同为大学生,能力上却是参差不齐,所以用人单位对学校品牌和专业还是比较看重的。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大学入学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想进入某个大学学习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进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个问题。未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名校的价值越来越突现,然而出身“名门旺族”者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大多数求职的大学生们,在初次面试被拒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工作的不确定性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Ⅴ就业城市的相对集中
在2002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求职压力排行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上海。然而,大量本地和外地高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却仍然看好在上海的发展。其次,依次是北京、深圳等大都市。毕业生们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而却对急需人才的中小型城市的众多就业机会不为所动,这样必然会形成就业市场“就业密度”不等的怪现象。
Ⅵ收入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调查显示,2003年,大学生期望最低月收入平均约3200元,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提高了700元。但这些数据同时表明,他们对收入的要求与社会实际收入情况相比,期望值显然偏高。而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那些真正应当考虑的如个人兴趣、单位或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却成了大学生就业所考虑的次要因素。

第4节:来自新世纪的生存压力
在此不妨实实在在地为大家算笔账,以北京为例,每年北京市的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居全国之首。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03年,北京市市民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300元;而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也仅有1600元。但是北京市的总体消费水平又居全国前列,如此大的生存压力,对于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来粗略地算笔账:
Ⅰ购房款
有句老话,“人无足不立”,大多数人一辈子辛苦奋斗不也就是为了使自己拥有一个家吗?住房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然而现在的房价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真可谓是“天文数字”。
北京市的房价,2003年比2002年同期上浮10%左右。例如,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楼盘平均房价约为4000元/平方米,70余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也需要30万元,这还不包括装修的费用。如按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收入1600元/月计,去除个人的开销,每月能剩余600元已经算是简而又简了。如此算来,如果我们不去依靠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的血汗积累,那么大约需要14年才会拥有自己的房子,就算是两个人同舟共济各自分担一半,也需要7年,此时从24岁毕业到入住“行宫”,我们已经31岁了。
Ⅱ婚姻费用
一个人如果有了家庭,人生才算是完整的,尤其是女孩子。有了房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