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成年人们更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值得父母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第15节:尊重孩子的权利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指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我们说要尊重儿童的权利,是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不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能力了才需要给孩子以尊重。
儿童的隐私权、行使民主生活的权利等等,都属于应受到保护的儿童的权利范围。儿童的权利范围是很广泛的,其中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谈到孩子的生存权、受保护的权利,也许父母们还比较容易接受,认为孩子当然应该受到成年人的保护,但若和一些成年人深入探讨孩子的发展权、参与权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成年人几乎不能理解儿童为什么要有隐私权、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行使民主生活的权利等。在一些成年人眼里,孩子生来就是被保护的,而他们作为独立个体所应该享有的尊重,成年人却很难接纳。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儿童的权利受到侵犯的事件。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给孩子那么多的权利,孩子还怎么管呢?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容易教育,因为这说明孩子们在成长。而且,儿童的权利是在教育儿童怎样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教育孩子逃避父母的帮助和指教。
我非常尊重我的孩子。
在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问题上,全都是我女儿自己决定的,我只是给她一点建议。结果我女儿小学毕业选择了一个学习日语的中学,开始她妈妈不同意。但是我觉得女儿自己喜欢,以后还可以跟母亲用日语交流,便说服妻子尊重她的选择。
结果我女儿从初二开始参与学校组织的“民宿”的活动,把日本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来,一连接待了三次。在与外国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变得特别独立,特别懂得照顾人。后来她去日本“民宿”,我们也支持她。这样的生活使我的女儿更加独立,而且外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女儿对于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她似乎很“乐在其中”。女儿曾经在一篇名为《我的18岁》的习作中这样写道:
曾经有些人问我:“你选择学习日语、选择月坛中学,不后悔吗?”是的,我选择进北京月坛中学学习日语,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会受到一些限制,也许对将来的职业的选择也会受到些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我从不后悔六年前进北京月坛中学的选择,如果当年我去了重点中学,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会有这一部作品了。
学日语对我的影响是至深的,而我学日语的历史简直可以追溯到胎教。我母亲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着旅游方面的工作,怀我的时候就经常同日本人交流,恐怕我和日本的渊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我还记得小时侯,妈妈从东京迪斯尼乐园带回了很多可爱的玩具,让我觉得日本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我还经常见到妈妈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同日本的朋友谈笑风生,我羡慕得不得了,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妈妈一样。如今这一切都实现了,甚至让我获得了更多。几次的异国之旅让我视野开阔,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大量接触日本的文化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使我不会一味读书而成为书呆子,生活充实而精彩。
······
我认为,孩子的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教育需要创造很多环境,让孩子去体验。
由于我女儿习惯了独立,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她高中毕业的时候,就决心到外地上大学。这个选择也很好。我对女儿说,上大学到外地去,是离开家尝试独立的最好理由。
说心里话,我原来真想不到我女儿能考上复旦大学。我当时说,你去南京吧,南京师范大学可能比较适合你。我女儿特别喜欢复旦,后来就报了复旦大学。我们也同意她报。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决定,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育观点。
2000年的某一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新闻,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来北京了,明天计划参观国贸的一家网吧,邀请女儿参加这次活动。
我当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女儿,不料,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
第16节:如何对待孩子的权利
“奥尔布莱特有什么了不起?我不去!”
我有些不悦。心想: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怎么能如此轻易放弃?但我意识到了,这是孩子的权利,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于是,我平淡地说:
“随你便,这是你的权利,去不去答复人家就行了。”
见我毫无强迫之意,又专心看电视,女儿又转过头来,探询地问道:
“老爸,你说我去好还是不去好?后天我要考物理了。”
我很客观地回答:
“奥尔布莱特的确没什么了不起,但毕竟是国际少有的女政治家,你与这样的风云人物接触一下,增加一些阅历比考物理重要。况且,顶多几小时的事,也算休息,你不是很喜欢上网吗?”
女儿似乎有所悟,点点头说:
“5分钟后我做决定!”
女儿趴在沙发上盘算了5分钟,郑重其事地宣布了她去的决定。
第二天早晨,女儿穿一件黄色T恤和绿裙子,穿过美国保安人员的重重包围,进入了国贸附近的那家网吧。当身穿大红风衣的奥尔布莱特走近她时,她轻轻地与其打招呼和交谈,事后,女儿庆幸自己来对了,说:
“我在日本时见过小渊惠三首相,这次又见到了美国国务卿,开开眼界比读书重要。”
这件事让我沉思良久。我想,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而只有自尊才能学会做人。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不足,但再小的孩子与大人都是平等的。成年人只有尊重儿童的权利,才能与其平等对话。从心理与教育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尊自愿的状态下,才能释放出自身的潜能,与那些正向的信息对接,从而在参与中真正获益。
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才会逐渐培养起珍惜自己权利的意识。
一年夏天,女儿学校的校长对我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我女儿一次参与的机会。校长如此关照,学生父母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女儿知道后反应平淡。
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在当时,我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
谁知,女儿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
“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
“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
“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女儿态度挺坚决。
这件事让我有些犯愁。校长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我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
我突然意识到,女儿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
“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
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挺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女儿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女儿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
孩子对自己的权利的意识在幼年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父母肩负着唤醒孩子权利意识的任务,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并且指导孩子“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决定这件事情”等。久而久之,孩子的权利意识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才会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权利,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提出下列建议: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不要歧视孩子,以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
(3)尊重孩子的隐私。父母们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们尊重,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秘密。
(4)父母的责任是唤醒孩子们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一个明确自己的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第17节: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父母与孩子不知心,明明是最亲的,却不是最近的。父母觉得与孩子很难沟通,甚至根本就无法沟通,事实上这也许并不都是孩子的错。孩子最初的心扉是向父母敞开的,可是父母的抱怨、责骂、不理解却成了那扇门紧闭的动力。如果父母终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那所有的“语重心长”终究都是一种无奈的说教。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了?孩子们最初的纯真都消失了吗?我们做父母的有责任吗?
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这样训斥孩子:“你要能学习好,太阳就从西边升起来了。”“你这样的孩子,将来就是进监狱的料!”这些尖刻的议论,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来说,无异于刀割。这样的话语伤害直接透露出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很可能让孩子一辈子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对孩子不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也就加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理解。不论什么原因,如果对孩子不能怀有信任的态度,如果没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反而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抗心理,最终使家庭教育一败涂地。
18岁以下任何儿童都有“受保护权”,有独立的与成年人平等的“人格尊严”,不容许他人侮辱歧视,哪怕这“他人”是自己的父母。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生养了孩子,就可以任意苛责斥骂,实际上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想法。每一个父母都有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的神圣职责,而绝不是封杀他们成长的希望。
父母充分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真正相互平等有效的沟通也才会开始,真正的教育也才会开始。
首先,做父母的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也要拥抱他,欣赏他。长期以来,父母们习惯了指责,孩子们不是在鼓励中长大,而是伴随着指责和泪水成长。孩子成绩比以前提高了,父母还是会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别人可比你强多了!”这样的话只会打击孩子幼小的心灵。
相反,如果我们的父母换个角度想问题,从心底里认为自己的孩子努力了、进步了,此时应该感到很欣慰才对。如果这时父母能恰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说一些“爸爸妈妈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我们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话,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进步得到了父母的认同和欣赏,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父母的信任。由此孩子对自己也会有更大的信心,有了成绩也更愿意跟父母交流,父母的再次欣赏和信任将会对家庭关系的融和起到更佳的润滑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得以形成并巩固。反之,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父母也不会满意,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或进步告诉父母,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心态和积极自信的人生观。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当孩子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强者,继而对自己更有信心。然而,很多父母往往只会从好事情中找孩子的优点,却忽略了孩子受挫折的时候需要父母更多的帮助和鼓励。比方说,当孩子考试不及格,你是否还有心从他写得乱的作文中找出好的句子来,并且及时表扬他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如果你相信孩子,你就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你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相反,如果你不相信孩子,你就会只看见他的缺点,而你只盯住孩子的缺点训斥,这缺点就可能成为阻碍孩子发展的一个顽症。
女儿放弃了进重点中学的机会,选择了以学习日语为特色的学校,并非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