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放弃了进重点中学的机会,选择了以学习日语为特色的学校,并非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她曾经这样写道:“我听别人讲:学英文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文则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意思是学英文是越学越容易,学日文则越学越难,这句话可真是说到我们这些学日语人的心坎里去了。”的确如此,女儿学了几年日语之后,也时常流露出畏难情绪。这时,我没有给她任何训斥,而全都是鼓励。
“孙冉,你的日语发音真好听!”
“孙冉,我听你和妈妈用日语对话,真是一种享受!”
“孙冉,这么复杂的日语,你都能流利地说出来,真了不起呀!”
第18节:细致的安排
“孙冉,你能帮我给日本朋友打个电话吗?你一定行!”
我发现一个规律,大人越夸孩子好,孩子的状态越好。女儿不但很少畏难了,并且渐渐成为学校里的日语尖子。
2000年4月,北京月坛中学与日本LABO国际交流中心在北京举行纪念大会时,月坛中学惟一一个学生代表发言,就是我的女儿。
对于女儿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挑战。试想,面对上千名中日师生及父母,要用日语讲叙自己的民宿经历,还要用日语回答大家的提问,同龄人中有几人敢于承担?
女儿真不简单!她经过精心准备和艰苦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她的发言还让一些日本教师掉了眼泪。我女儿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详细描述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发言的成功让她感慨颇深:
从1985年到2000年,月坛中学与LABO的友好交流活动,已有15年的历史。双方早就约定,届时在中国和日本各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为了迎接此次活动,学校做了细致的安排。安排大会场地、组织同学排练演出节目、准备演讲。由于我在国内有三次、日本一次的民宿经历,学校推选我作为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我知道这个决定时,真是又高兴又紧张。要在全校师生和来访的LABO代表团面前,用日语发言并回答问题,对于只学了三年半日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我想起了我的日本朋友扶美子不懂语言、只身一人来中国民宿的勇气,便勇敢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写好中文发言稿,翻译成日文,并请在北京的日本留学生帮助修改,并录了音。我在家里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朗读,让爸爸妈妈作为听众听我发言,模拟式的向我提问题。那几天,我练得嗓子发干,舌头都有些生疼。
庆祝大会的前一天,LABO代表团的随团记者、日本作家神山典士先生民宿在我家。我请他听了一遍我的发言,确认读音是否准确,能否听得明白。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励后,我的自信心更加增强了,跃跃欲试地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2000年4月1日,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全国政协礼堂的会场上,高挂着“北京月坛中学和日本LABO国际交流中心友好交流十五周年庆祝大会”的巨大横幅。会场上有月坛中学800多名师生和日本LABO的46名辅导员、78名日本同学。在双方领导致词之后,庆祝活动的第一部分演讲讨论开始了。
演讲的人员共有4人,有高二来中国民宿、现在东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的村上文惠;有在重庆西南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的山本景子;有月坛中学毕业生、现在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工作的马龙克和月坛中学在校学生高中一年级的我。月坛中学毕业生、现在东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的程睿作为主持人;北京大学彭家声教授做为评论专家,他们二人坐在我们的对面。大幕缓缓地拉开,台上只剩下我们6个人。台下安静极了,我的心开始怦怦地跳起来。
首先演讲的是村上文惠,她用缓缓的,但很清楚的中文介绍了她当时来中国民宿的经历和从那以后留下的中国情结。她的发言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二个讲演者就是我了,说也奇怪,当村上文惠把麦克风送到我手里的那一刻,我的心反而平静下来,就像在家练习一样,充满感情地开始了我的演讲:
“高一年级的春天,我们家里来了一位名叫长冈扶美子的日本女学生,我们很快就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
“和扶美子分别的时候,一想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眼泪就刷刷地不停地往下掉,我内心深深地感谢LABO给了我如此美好的回忆……”
往事让我沉浸在难忘的回忆中,我痴痴地诉说着那一个又一个迷人的故事。直到听到了台下的掌声,我才意识到发言结束了。我看到几位日本女辅导员在擦着眼泪。
······
当我应邀赴日本采访民宿时,需要一个翻译。组织者问我找什么人当翻译?我说我的女儿就是最佳人选。第一,女儿日语水平高,又熟悉我的情况;第二,女儿当翻译,生活上比较方便。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女儿时,女儿吓了一跳,说:
“当翻译?我能行吗?”
“你行!好好干,完成任务有奖励!”
果然,在日本的半个月,女儿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使我写出了《千年警世钟》和《日本人怎样办夏令营》等长篇文章,并引起强烈反响。
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信任和欣赏孩子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之一,更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而这一教育原则与方式,适合于每一个人。
第19节: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怎样使信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成为亲子关系良好的润滑剂?提出以下教育原则:
(1)无条件地爱孩子。永远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做父母的就是要去发现去激励,而不是去漠视去扼杀。
(2)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剥夺儿童的基本权利,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3)多鼓励、多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留心孩子平常的点滴闪光点,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表扬要具体,不要笼统。
(4)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要替孩子决定所有的事情,父母做一次关于孩子的事情的决定,孩子就少一次给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有时孩子犯错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们大多不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父母需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
此外,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另外,如果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训斥、处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成年人也会因此失去孩子们的信任。
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
女儿上初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六,提出要去庆贺同学的生日,并在人家那里吃晚饭。说心里话,我不愿意女儿晚上出去,可又体谅她对友情的珍惜,并且答应了人家,一旦爽约是挺难为情的。所以,装作平静的样子同意了。我问女儿她几点回家,她答应晚上8点之前。当时,我家刚迁入新址,我不放心女儿夜归,与她约定晚8点在地铁车站等她。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准时赶到地铁车站,等候女儿归来。不料,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她的身影。我又担心又气愤: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今后再也不能信她了!我伸长了脖子,冻僵了身子,心里却火烧火燎。她如果出现,依我之烈性,有可能一脚将其踹出去几丈远。
又过了20分钟,女儿终于出现了。隔着好远,可以听见她急促的喘息声。显然,她是跑着冲出地铁口的。
在那几秒钟之中,我猛然醒悟过来,使劲儿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我平静地问:
“回来了。”
“对不起老爸,我回来晚了。”
女儿一脸愧意,一边走一边解释。原来,那位同学家又远又不靠车站,而女儿去时迟了,人家不让早走,加上归时又找不着车站,又等车又倒车,折腾下来就害苦了我这个老爸。
我宽容地笑了,说:“没关系,谁都可能碰上特殊情况,你回来就行了。”我又与女儿分析,学生过生日,选在中午比晚上好,否则让多少人着急呀?而且大黑夜里东奔西走,也不安全,岂不扫兴?女儿听了连连点头,还夸我很理解人。父女俩感情一下贴近了许多。
这件事给了我一些启示。孩子做事不妥当或犯了错误,常常与他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或者说与其社会化程度低有关。对于孩子做事的特点,成年人务必给予理解,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而不宜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更不应曲解孩子的动机。
同时,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刻。此时,如果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孩子也可能因恐惧而撒谎、而抗拒、而出走等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演化为一场悲剧。
也许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父亲有了宽容之心,效果会格外明显,因为严父的宽容让孩子更为难忘。
当然,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是教育惩戒,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钙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要讲艺术,事实上宽容就是一种深层意义上的“惩罚”。
第20节:如何化惩罚为宽容
然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往往缺乏一种宽容的胸襟。孩子有了过错,要么责怪谩骂,要么讽刺、体罚,要么干脆撒手不管,这都是不能宽容孩子的表现,这样的教育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
其实,宽容的力量往往更强大,“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选择以宽容之心对待您的孩子吧!您将看到孩子身上闪耀着比以往更夺目的光彩!
如何化惩罚为宽容,在孩子心中留下更有力的印象?提出以下建议:
(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适当时候给孩子个台阶下,或者为孩子保守秘密。批评孩子时首先肯定其某些良好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孩子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与孩子分析教训所在,适当提出希望,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3)与孩子一起评论是非曲直。如要确实是孩子的错误,应该帮助其认识到错误,然后促其改正;如果不是,父母应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心平气和与孩子交流。
(4)不要操之过急。孩子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孩子立刻就能把错误改正过来,应该允许孩子在改正过程中有一定的反复,可以多多留意孩子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
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秘密,所以偷看孩子日记和信件的事情屡屡发生。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没有秘密的“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
孩子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很多孩子悲哀地说父母的爱让他们“想去死”、“一点自由都没有”。
孩子的秘密让两代人的矛盾如此尖锐。父母其实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一点小秘密,有一些秘密对孩子来说是有利于其成长的。
孩子是一本无字书,父母也是一本无字书,而且是一本更厚、更丰富的书,两代人应该相互阅读。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适当的秘密。
由于中小学生多为未成年人,独立面对某些有危险性的秘密,可能会因经验不足处置不当而发生麻烦或灾难。这是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但是父母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顾其独立与成长的需要,这样做也会有所损失。做父母的,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做个“水晶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求助他人的方法。您可以告诉孩子,当他们意识到不安全的时侯,当他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