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狄亚为了儿子能够早日成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进行各种知识启蒙。他本人知识非常渊博,是儿子很好的老师。在儿子刚刚懂事的时候,他就开始教他学习语言。同时,他还注意从生活中教儿子学习各种知识。他一有空,就带儿子去植物园辨识各种植物,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激起他的好奇心,培养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儿子一天天长大了,父亲想,可以开始教他一些书本知识了。于是,父亲亲自当起儿子的教师,不仅教他数学、几何、天文学等,还教他哲学和文学,此外,还教他一些思维方法,比如如何推理、证明问题等等。父亲丰富的知识和学问是阿基米德成长的丰富营养来源,小阿基米德的智力也得到了充分全面的开发,这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基米德渐渐长大了,父亲深感自己能教给他的已经所剩无几。他意识到儿子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吸收知识。有一天,父亲领着阿基米德去海边散步。海的对岸就是埃及……当时世界的文化中心。父亲指着那里问儿子:“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儿子天真地回答:“当然知道啊,是埃及!”父亲望着远方,慢慢地说:“是啊,是埃及。那儿有一个港口叫亚历山大城,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居住在那儿。而且,那儿还有藏书非常丰富的图书馆。儿子,你愿意到那儿去学习吗?”阿基米德早被父亲培养成了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年,他睁大眼睛兴奋地说:“我愿意!”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但是他还想试探一下儿子的决心有多大,就认真地对他说:“可是,到那儿要坐船漂过这片大海,你看这波涛翻滚,多可怕啊,你难道不怕吗?还有啊,你是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爸爸妈妈不能陪着你,你还愿意吗?”阿基米德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那些我都不怕!可我有点舍不得爸爸妈妈,不过,等我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再回来看望你们!”父亲这一刻忽然发现,儿子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被儿子的果敢和坚定深深打动了,这么多年来的教育没有白费啊!于是,他马上回去为儿子整理行装,送他到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阿基米德后来的成就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这位善于启发儿子求学的父亲应该感到欣慰了!
阿基米德的父亲对儿子怀有伟大的梦想,许多父母都可能会这样,但不同的是,他认认真真地去实现这一梦想,而且最终成功了。无论是亲自教孩子还是为他选择求学道路,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你是不是也在孩子出生之时对他(她)抱有巨大的期望呢?甚至是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后,你有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期望和理想呢?有没有努力和孩子一起去为之奋斗呢?不要空喊着要儿子或女儿去做一个科学家、政治家之类的,而是看看需要为孩子做点什么,甚至引导着他(她)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好奇是知识的萌芽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采集。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生物科学上完成了一次革命。
达尔文从小就爱幻想,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和爱护儿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总是千方百计地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去努力探索,这为达尔文能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小达尔文和妈妈到花园里给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成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听到这些话,小达尔文疑惑地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妈妈和蔼地回答他。“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达尔文接着问。“是上帝!”妈妈说。“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小达尔文打破沙锅问到底。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呢!”

第5节:没有好奇心;没有想像力
达尔文七八岁时,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同学们认为他经常“说谎”。比如,他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却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类似的另类看法。还有一次,他向同学们保证说,他能够用一种“秘密液体”,制成各式各样颜色的西洋樱草和报春花。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试验。久而久之,老师也觉得他很爱“说谎”,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达尔文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达尔文是在撒谎,而是在想像。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看,并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十八世纪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对达尔文“说谎”,姐姐很是恼火,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他一下,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以后,并没有在意,他把儿女叫过来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像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像力用到事业上去呢!”
达尔文的父亲还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达尔文和他的哥哥,让他们自由地做化学试验,以便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尔文十岁时,父亲还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到威尔士海岸去渡过三周的假期。达尔文在那里大开眼界,观察和采集了大量海生动物的标本,由此激发了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和兴趣。
没有好奇心,没有想像力,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而达尔文的父母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特别注意爱护儿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当你的孩子头一次向你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正是他们走上成材之路的开始。想像力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想像,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为孩子开发着创造的源泉。你的孩子学会了想像,你的孩子具备了丰富的想像力,他就容易做出新奇的创造。孩子的生活中充满着想像。他们把几个小凳子并排放起来,就把它想像成一列远道而来的火车;他们抱着洋娃娃,会想像自己是医生,在给小娃娃认真地治病。孩子的这些千奇百怪的想像是在成长过程中、在家长的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充实孩子的感性形象和理性知识。不妨经常给孩子讲一些优美的童话、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或者科学幻想故事。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熟悉各种形象,也要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伯乐父亲
伯乐父亲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父亲文森佐·伽利略擅长数学,还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
文森佐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十一岁之前,伽利略所得到的教育、知识,都是由父亲和几位家庭教师传授的。伽利略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喜爱探险并且研究周遭的一切事物。文森佐非常不信任比萨的教育机构,强烈地反对送他的长子到其中一所去接受教育。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医生,便把他送到夫伦勃罗萨的修道院的学校去学习。当时,欧洲的科学、教育都是神学的奴仆,很多学校都附设在修道院里。
在学校里,年轻的伽利略受到宗教感情的影响,决定把一生都贡献给宗教,当一名修道士,这在十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普遍的甚至时髦的选择。当伽利略把这一决定告诉父亲时,文森佐很着急。他了解儿子的性格和喜好,他知道伽利略自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想像力丰富、好奇心很重的人。他清楚儿子选择献身宗教完全是一时感情冲动,以儿子的个性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忍受修道院里冷漠、乏味、枯燥甚至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文森佐坚决反对儿子的决定。

第6节:顺天木以致其性
对于父亲的反对,伽利略很不解,还是准备一意孤行。哪知文森佐找了一个借口,对学校说伽利略有一只眼睛长期有问题,不能看书,需要治疗。学校同意他把伽利略带回了佛罗伦萨的家中。面对固执的儿子,文森佐耐心地说服开导他,终于使伽利略改变了当修道士的草率决定。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进了比萨大学,成为一名医科学生。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数学家。本性好奇的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这类的问题。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若不是当初伽利略父亲的明智决定,恐怕伽利略会终生埋没在修道院里,我们的科学史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古人云:“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若父母不善做孩子的伯乐,那么,你的孩子即使是最优良的千里马,恐怕也难以驰骋千里。因此,家长应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也不例外。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特点,就意味着了解了孩子未来正确发展的方向。
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长处还仅仅是开始,作为父母还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教育。也许你的孩子喜欢在草地里捉虫子,挖蚯蚓,你千万别嫌他(她)太野,你若能陪孩子一起玩,给他(她)讲些小知识,帮他(她)制作一些标本,也许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生物学家;若你的孩子喜欢看书、画画、唱歌、下棋,你就应该尊重孩子的爱好,引导他(她)遨游知识的迷宫。古人云:“顺天木以致其性”,因势利导,为孩子成才创造有利条件,相信你家那匹可爱的小马终有一日会成长为腾飞的千里马。
留给子女一本圣经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他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他彻底埋葬了美国的奴隶制,他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精神永远被美国人民怀念,也为全世界人民所景仰。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出身贫寒的林肯,只在学校读了不满一年的书。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在这位坚强无私、善解人意的伟大母亲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刻苦的自学和不懈的努力,他终于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培养了坚毅的品格,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1819年11月的一个傍晚,萨拉·布什·林肯,一个美丽亲切的女人出现在林肯家的小木屋前。10岁的亚伯拉罕·林肯对这位新妈妈一开始就抱有好感:或许是因为当她把母性的目光投向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时,他就看到并理解了她。
自从萨拉来后,家务事就不用小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萨拉发现,小林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经常躺在地板上就着昏黄的灯光阅读那些神奇的故事。《圣经》《天路历程》《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小屋里仅有的这几本书,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的父亲不能理解小林肯的行为,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