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锋大将是高一功和郝摇旗,军师是宋献策,统帅马步军一万二千人占领了函谷关,摆出一副誓死保卫洛阳的架势。
崇祯十六年八月三日,在崇祯皇帝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在长安城关帝庙誓师,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之众,东出潼关进攻函谷关,同时檄调各路人马夹攻李自成。
没想到函谷关守军一触即溃,高一功、郝摇旗、宋献策随后放弃洛阳重镇逃之夭夭,潼关到郏县的广大区域已经空无一人。
李自成的部队不战而退,让孙传庭顿时乱了阵脚。
孙传庭不惜血本发明火车,原来的计划是步步为营,利用强大的火炮慢慢把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压迫到一个狭窄的地区,然后万炮齐发一战而胜。
孙传庭自以为聪明绝顶,一个人闭门造车想当然,没想到宋献策一口气就兵退六百里。
这样一来,作为“代表正义”的朝廷大军,当然不能对各城镇视而不见,必须要进行“收复占领”。结果只能被迫“势如破竹”,八月上旬占领洛阳,九月八日“攻战汝州”。
战线突然拉长,孙传庭的火车营因为移动不便,只能从前军变成后军辎重部队,两万门火炮变成了废物。
此后,孙传庭的两万骑兵承担了先锋任务,六万步军随后跟进,战局开始出现偏差。
在此期间,李自成和孙传庭双方都是错误不断,导致战局左右摇摆,已经没有人能够控制走向。
首先是李自成等人低估了孙传庭的战斗决心,结果因为保密起见,没有让下面的参战将领领会作战意图,导致左军督尉四天王李养纯投降。
李养纯投降后向孙传庭报告说:民军的老营在唐县,精锐部队在襄城,地方上任职的文武官员屯聚在宝丰。
李自成犯了一个错误,本来对朝廷官军很有利。
但是狂妄无知的孙传庭,紧接着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直接导致他最后万劫不复。
孙传庭根据李养纯提供的情报采取了有针对性行动,首先攻破宝丰,阵斩州牧陈可新等,然后挥师唐县,将安置在那里的民军家属斩杀贻尽。
战场上杀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孙传庭竟然把闯王大军留在唐县的家属,老幼妇孺一共六万多人全部杀害。
这就不是军人,而是屠夫刽子手。这样的人如果能够最终获胜,老天爷都不会答应。
流民义军本来就是没法活下去的百姓,刽子手孙传庭竟然想通过血腥大屠杀来达到震慑人心的目的,这不是犯了众怒,而是犯了天怒。
九月十四日,官军和民军主力在郏县进行激战,民军战败逃跑,官军紧追不舍,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
面对危局,一大半民军将士产生了投降的念头。可是紧接着听到了唐县发生的大屠杀惨案,李自成手下的将士无不义愤填膺,濒临崩溃的士气一下子被彻底激发出来。
说来也是,只要是个男人,在阵前看见自己老婆孩子的人头,而且是堆积如山的人头,被吓死的绝对不多,被激怒的绝对不少。
天怒人怨,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孙传庭。
李自成接到报告,随即看见人头山,然后就说了一番话:“兄弟们别担心,我杀藩王,焚烧皇陵,罪在不赦。大家看见了吗?不妨再决一死战。如果胜了,就可以为死去的妻儿老小报仇。如果不能取胜,你们砍下我的人头投降也不晚。”
人怨有了,天怒随之降临。
已经两年没有下雨的中原大地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整整下了七天,平地水深达三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李自成派大将刘宗敏率一万名骑兵从小路抄到官军后方,切断了官军火车营和前锋之间的联系。
为了麻痹官军,李自成的军师牛金星找人刻了一座高达三丈的巨大石碑,用鲜血写下战书立在两军阵前,约定日期同官军决战,以此牵拌官军。
官军有雨淋没饭吃,情绪开始浮燥起来,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军营,他自己统率嫡系陕西官军分路回师打通粮道。
陈永福部下的军卒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陕西官军主力“向北撤退”,还以为他们是被阵前的巨大石碑吓破胆逃跑了。
主力部队逃跑了,自己却被留下来忍饥挨饿充当替死鬼,陈永福部下的军卒都愤愤不平,也都跟在陕西官军后面“撤退”。
陈永福同样是一介书生,而且听到闯王两个字就心惊肉跳。看见自己的军卒“主动撤退”,他干脆顺水推舟撤退下去,一时间阵脚大乱。
民军乘机发起进攻,官军全线崩溃。等到孙传庭缓过神来调头迎战民军,一切都太晚了。
凡是妻儿被杀的民军将士,现在都是怒火中烧,杀死眼前的屠城凶手成为唯一的信念。
加上李岩、宋献策等人派人四处宣扬孙传庭在唐县大屠杀的“丰功伟绩”,结果参加战斗的就不仅仅是闯王大军,冲在第一线的三十多万人,全部都是刚刚汇集起来的流民。
这样一来,李自成发起的决死反击战,第一重是汇集起来的三十多万饥民,第二重是八万步兵,第三重是五万轻骑兵,第四重是精锐骑兵六万人,第五重是家属十二万余人。
报仇雪恨,奋勇争先;前仆后继,悍不畏死。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闯王大军。
官军攻破了民军前三重战阵,与第四重战阵的精锐骑兵相持不下。
敌我双方鏖战中,白广恩部火车营因为笨重,在围攻中首先招架不住而溃败。
火车营的溃败引发连锁反应,骑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战场形势瞬间发生巨变,由双方互相厮杀变为一方追杀另一方。
民军老弱妇孺倾巢而出,一路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收复了所有失去的地盘。
这一战,官军直接战死四万余人,临阵投降七万余人,剩下的人四散而逃,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
孙传庭费尽心机拼凑起来的十五万大军,眨眼之间由胜转败,全军覆没。
为期两个月的一场大战,崇祯皇帝仅有的“一副家当”损失殆尽,成了待宰的羔羊。
李自成闯字大旗三十六营的战略问题也迎刃而解:趁胜扩大战果,一鼓作气夺取关中。宛若风卷残云一般,就像顺手牵羊一样简单。
十月,民军攻陷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民军长驱直入,一路克捷,很快就包围了长安城。
十一日,长安城守将王根子打开城门投降,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等人自杀身亡。
占领陕西后,李自成兵分三路追剿官军残余势力,肃清陕北并收取西北固原、宁夏、甘肃三边军事重镇。
官军将领白广恩、高汝利、左光先、陈永福等人先后投降,孙传庭耗尽崇祯皇帝最后财富组建的“火车营”,全部变成了闯王李自成的战利品,精锐部队也从刚开始的二十多万人变成了五十万大军。
到崇祯十六年底,闯王李自成已经全部占领西北各重镇,把明朝二百多年来的传统军事基地,变成了自己的大后方。

   

0575、崇祯自杀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李自成率军回到家乡祭奠祖坟,拜访家乡父老乡亲。
命侄儿李过把原来的真武始祖庙改修成行宫,李自成率众弟兄在行宫捧圣楼内拜祭天地。
崇祯十六年年底,李自成率军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陕西三边各个重镇。稳固了后方,控制了湖北、河南、西北数省的广大地区,建国立业时机已成熟。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李自成由大元帅改称顺王,造甲申历,定是年为永昌元年,并铸永昌币。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一月,大顺王李自成誓师东征京师,并开始最后的战争准备。
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的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全军开始东渡黄河,兵不血刃攻下了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大明藩王卢江王载堙被擒杀。
二月初五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
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
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大顺王李自成攻克宁武关。
这一战,让大顺军前后战死精锐将士七万余人,可谓是伤亡惨重,李自成大怒之下屠城。
当晚,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投降,大顺军趁势威逼居庸关、昌平。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的前锋部队已经兵至阳和。
三月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主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越过昌平,抵达沙河一线。
十七日攻克高碑店,抵达西直门外五里扎营,随即以大炮轰城。正午时分分兵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
三月十八日上午,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觐见崇祯皇帝朱由检,谋求秘密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大顺王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是喜欢一个妥协的人,对于李自成提出的割地自主,听调不听宣的条件根本不予考虑,结果双方的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破裂。
三月十八日傍晚,李自成得知朱由检拒绝谈判意向,一怒之下决定破釜沉舟,毕其功于一役,下达了同时进攻京城四门的命令。
听到攻城的炮声,朱由检亲自撞响了午门外的大钟,这是紧急召集文武大臣的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前来。
平时声嘶力竭,自我标榜“为皇帝尽忠,为朝廷拼命”的东林党文官集团那些正人君子,现在都不见了。
不对,那些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成员其实都还在,只不过现在已经蜂拥出城,迎接新君去了。
东林党文官集团,口中念叨四书五经,心中全都是男盗女娼。权力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效忠”这两个字不可能有人记住。
东林党等文官集团的成员,因为读书很多,所以知道很多事情。
比如他们就知道三个字:识天命。或者是七个字:识时务者为俊杰。
因为他们识天命,一向以俊杰自居,当然明白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让他们赔死,而不可能再给他们东林党任何权利,这样的皇帝不是他们想要的。
执掌朝廷大权的东林党人临阵叛变,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惊慌失措之下,更是恼羞成怒。
气急败坏的朱由检仿佛一头疯狮,提着宝剑在宫中大开杀戒,甚至亲手杀掉了长女安乐公主及**昭仁公主。
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近侍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京师内城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此后不久,城门守军全部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京师内城。
太监王廉急告崇祯皇帝朱由检,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三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朱由检不可能让自己的妃子落入贼手,因此找到周皇后:“汝乃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袁贵妃伺候皇后上路之后,看着崇祯皇帝冷冷地说道:“不用陛下操心,臣妾必不为贼寇所辱,自当追随皇后于地下!”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含泪注视良久才叹息一声:“卿本无罪,奈何降生到帝王家!”
朱由检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一旦杀红了眼,朱由检再无顾忌。年仅六岁的幺女昭仁公主被叫到身前,同样一剑刺死。
国破之际叛徒数不胜数,但是宦官之中也有忠烈之人。
近侍王承恩始终不离不弃,九叩首之后,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对面上吊身亡。
朱由检在上吊自杀之前,曾咬破食指血书于衣襟:“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