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收徒标准确实高了一点。
“头一份,这么说不管以后您再收了谁,那我都是大师兄喽。”一想到后世那些天王、天后都要管自己叫大师兄(听听,大师兄,跟那只牛B到没边的猴子一个称谓)王七步心里这个美。
“嗯,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你这个大师兄可要给他们做个好榜样哦。”古建军在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还不忘说教道。
不得不说这里的录音设备,对当时的国情与当代的科技来说都算的上是先进的。在古建军连夜做出来的伴奏配合下,一个小时不到,这首在后世传唱一时的《秋意浓》就被提前四年录制了出来。也许目前的王七步还没有张学友那苍凉的嗓音与唱腔,但这并不妨碍王七步赋予这首歌新的内涵与诠释;一丝清清淡淡的离愁、一抹浓浓烈烈的秋意、同时还有一份超越轮回的感悟。
“如果你比现在大十岁,那么就凭这首歌,你就一定能够成为歌星。”古建军有些激动的对刚走出录音棚的王七步说道。
“没事,十年之后成为歌星也一样。”王七步很无所谓的说道。
“呵呵,你倒是有自信。”古建军笑道。
“当然了,就凭您这个师傅我也应该有这个自信。”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王七步说的还真是实话。
“哈哈。走,跟师傅去广播电台,然后再带你去吃顿好的。”看到没,这就叫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好。”王七步无比痛快的回答。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大陆流行歌坛,嗯,基本上还不存在。那时的大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流行乐,几乎所有流行的歌曲都是从港台那边传过来的。所以当燕京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林子健第一次听《秋意浓》时,他根本就不相信大陆居然还有人能写出、唱出这么赋有时尚元素的歌曲。尤其不相信的是那个人居然是自己师兄古建军领过来的这个叫王七步的孩子。
“师兄,你确定放这首歌不会涉及到版权问题?”林子键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不信任。
“子键你就放心吧。我这个徒弟王七步可是一个小天才,等你了解他之后,你就不会对他能写出这样歌感到意外了。我敢用名誉保证这首歌就是他自己的原创,就连伴奏还是我昨天晚上才谱出来的。”早就预料林子键会这个反应的古建军帮徒弟打着保票。
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王七步,又思量了良久,拿着磁带走进演播室的林子键显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信了!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我是你们的朋友林子键。就在刚才,我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新歌。在见到这首歌的作者同时也是演唱者王七步之后,说实话,我很怀疑,也很震惊;因为王七步同学只有七岁,还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在怀疑和震惊之后,我看到了希望;我们内地流行乐的希望。好了。下面我就把这首《秋意浓》送给大家,与大家一起感受这首与外面的天空一样,蕴满秋意的歌……”林子键的话音不落,这首浸满秋日缠绵情思的歌曲就通过无线电讯号,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这个原本王七步并没有怎么在意的飞机,被搞大了……
就在古建军、王七步这对师徒离开去吃大餐后不久,燕京广播电台的热线电话就不断的响起,有质疑这首《秋意浓》是否真出自一个七岁小孩之手的;有表示这首《秋意浓》引发了他内心强烈的共鸣的;有咨询在哪里能买到这首歌的磁带;当然,最多的还是要求电台重复播放这首歌。什么是最能够唤起群众热情的娱乐元素?新奇!而无论是创作、演唱者的年龄,还是歌曲的新颖与应景程度,《秋意浓》无疑都是吸引眼球(或许应该是耳朵)教科书式的的典范。于是这首歌被推到了原本都没能达到的高度。
“儿子,今天广播里那首歌是你唱的?”请假提早下班等王七步回家的林诗诗急切的问道。
“您也听到了。呵呵,是我唱的,我昨天不就跟你们说了嘛。怎么样,好听吗?”吃饱喝足(汽水)王七步随意道。
“好听,好听,只要是我儿子唱的都好听。”得到确定答复后林诗诗喜笑颜开的忙道。帮儿子请假的时候,她可没敢想能换来这么一个惊喜。
“虽然有些盲目崇拜,但是能得到妈妈表扬,我就最开心了。”王七步钻进母亲林诗诗的怀里撒娇道。这正是让林诗诗最感觉到欣慰的;不管儿子再怎么优秀,但对于她的依恋却不曾有丝毫的减少。
“你还真够无聊的;喜欢唱歌的话,唱一些自己写的不就好了嘛,何必剽窃人家张学友呢?”一首拿着“李清照”一手拿着酸奶的李婉瑶显然也听到了那首《秋意浓》。
“这事根本就是一大堆阴差阳错的集合体。也怪我,忘记了电台在这个年代有着这么巨大的影响力。”王七步有些委屈的说道。
“呦,呦。得了便宜还卖上乖了。”李婉瑶丝毫不留情面的打击道,很大的原因是张学友正是她少女时代的偶像。王七步当年就是拿着把破吉他唱《吻别》才彻底打开了懵懂少女的心扉。
“对了,我记得你爸应该又快高升了吧?”王七步识趣的换了个话题。
“我爸是明摆着要接老爷子班的,所以这种事情不用重生也可以知道。这次回军校当教务处主任,说白了就是为了把军衔调到大校而已。其实我倒希望他能一直留在部队,这样虽然升的慢一点,但却能省下将来调入总参时的那些麻烦。毕竟当年一些人可都是抓着‘久不统兵’这个话把的。”李婉瑶想到前世父亲从军校调往总参时整个家族付出的巨大努力,仍然心有余悸。
“女人,请不要无视我的存在。也许你在勾画未来蓝图的时候,应该把我加进去才会更精确。”王七步抗议道。
“呵呵,男孩,九年之后,你好像才十六岁?我能指望那时候不过是少年的你,在这样大的政治事件中起多大的作用?”李婉瑶嗤笑道。
“也许不会太大,但起码能让大多数反对的人闭嘴。”王七步说着一把抢过李婉瑶手中的酸奶一口干掉。
惹得李婉瑶很是无语的猜测;难道这厮想用这个举动给我一个狠辣的感觉?
………【第十八章 胖子快跑】………
“王七步同学,你跟我来办公室一下。”早晨刚来到学校,板凳还没有坐热的王七步被班主任崔琳叫出了教室。
果然,我就知道。并没有多惊讶的王七步暗道。
“没想到七步同学你除了聪明之外,还挺多才多艺的。”办公室里崔琳对站在自己面前的王七步夸赞道。
“聪明不敢当,才艺嘛也就是能唱那么两嗓子。”王七步难得的夹起尾巴做一回人,但是谦虚的话语配合着他含笑的表情,却显得那样的矫情。
“过分的谦虚可就是骄傲了。”崔琳提醒道。
“那好吧,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天才,所以能歌善舞也在情理之中,老师您不用太惊讶。”发现自己真的不擅长谦虚的王七步马上恢复了本色。
“你还真是从善如流啊。”看到“变脸”式的王七步,崔琳这个气呀。
“一般的天才都是很刚愎自用的;像是从来都不听人劝的熊孩子项羽,还有那个活活把自己累死的诸葛亮,而您刚刚发现的正是我与他们不同的地方。”王七步说着,眼神中充满着赞许。
“好了,你可以回去了。”本来还想多问些什么的崔琳咬牙说道。因为她实在不敢保证自己如果继续和王七步沟通下去会不会行为失控,继而做出一些反人道的事情出来。
当然,这正是王七步希望中的结果。
“崔老师一大早把你叫去干什么?”第三节体育课就要开始的时候,叶宝山出于一些对朋友的关心,和更多的好奇询问王七步。
“说了一些我们班个别同学身体超重的事情。”王七步顺嘴跑瞎话,调侃道。
“我才不信呢。”叶宝山听了撇嘴道。作为王七步前世今生的朋友,就算只有七岁的他也听得出来这是一句瞎话。
“嗯,这说明你的智商没有问题。对于免费为你做智商测试这件事,你不用谢我。谁让咱俩是好朋友呢。”王七步显得很大方。
“我现在已经后悔自己贪吃,还有和你做好朋友了。”不知如何反驳王七步的叶宝山郁闷道。一种交友不慎的感觉又一次在他的心头蔓延。
“基本上,后悔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大。不过也没必要灰心,只要你努力练习;十五岁左右就应该可以接近我的吐槽,呃,废话练习的等级了。”王七步劝慰道。
“谢谢,这还真是个好消息呢。”叶宝山有气无力道。
站好四列横队(好久没有听到的名词喽),体育老师张伟宣布上课。然后由体育委员王七步(兼任的)带领全班同学绕操场跑步一周。与后世的进口橡胶两百五十米标准跑道不同,现在红星小学的水泥操场周长要达到四百米左右。所以,一圈跑完下来,可不是每个学生都像王七步那样轻松。甚至小部分男生和大部分女生还不能完整的跑完全程。顺便说一下,小部分男生的代表是叶宝山,而小部分跑完全程的女生代表则是夏薇。
“你们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看看王七步,同样的年纪,怎么就会相差这么多?”张伟看着眼前的一班学生,训斥道。
王七步在心底暗骂,你他娘的这是夸我呢,还是存心把我孤立啊?好在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王七步想象的那么事故,除了投来不愤眼神的冰山夏薇之外,其他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节课我们要来进行百米跑步测试。”休息了一阵之后,张伟朗声道。
不得不说对于除了王七步之外的一年七班任何一个人来说,这个“百米跑步测试”还是件很新奇的玩意。于是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先前那点被训斥的不愉快也已经一扫而光。
“王七步,你是体育委员,所以第一个来。”站在起跑旁边的张伟吩咐道。
“好。”说着,王七步站到了起跑点上,做了一个便准的起跑动作。
王七步的动作让张伟眼前一亮;难怪这孩子素质这么好,原来是有底子的。可这孩子才多大啊?难道他从三岁就开始练了?(嗯,你想的没错)
“预备,跑!”
话音刚落,王七步绷紧的身子直接SHE了出去,他可没有保留实力或者低调的打算。前世看过一些网络小说的他一直认为;书里面那些或低调,或掩饰,或喜欢留一手的主角不过是因为作者的无能,拖字的把戏罢了。
在王七步到达终点的刹那,张伟也同时掐停了秒表;13秒5。让张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说这是他五年体育老师生涯中见到的小学生中最好成绩,就是中学生能跑到这个成绩,也能算得上是体育特长生了。吗-的,捡到宝了!
就算没有看到具体的数值,王七步的速度还是让全本同学都吃了一惊。不说别的,单说他们自己肯定是跑不了这么快的。
“这家伙体育怎么也这么优秀啊?”夏薇低声碎碎念。
“热身准备不够充分,速度不是很理想,不过估计进十四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跑回来的王七步没等张伟开口,就抢先说道。他说的是实话,如果给十几分钟热身,和一到两次的试跑,还是有望进入十三秒的。
“你以前专业练习过跑步?”张伟用几乎肯定的语气问道。
“专业倒没有,只不过我从三岁起就开始自己练习跑步和一些其他的锻炼,到今天为止没有间断过。”王七步说的很是随意。与其虚伪的说自己天生神速,倒不如坦白的说自己是经过持久的后天锻炼来的,王七步不喜欢在这样的问题上说谎。
“三岁,是你的家长一直在督促你的吗?”显然;王七步的回答出乎了张伟的意料。
“没有。纯粹是个人爱好。”
“这样啊,这么小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毅力可不简单。那么你想不想当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啊?”
“不想。”
张伟抛出了“为国争光”这个自认为很诱人,很有煽动性的诱饵,可不曾想到王七步拒绝的这么干脆。两个字,简单,直接。其实张伟会说这番话,在王七步起跑之前就已经预想到了。只是运动员这个身份确实不在他的人生剧本里。首先从大局来说,以今后二十几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来看,似乎并不十分需要他这个可以为国家做更多更重要事情的重生者(本书对于中国足球选择性失意)。就算没有他可能拿到的那几块金牌,零八年奥运会咱也第一了不是。其次从个人的情况来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