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更令他好奇的是,明明这里是他的地盘。为何他都没收到消息,偏偏赵孝锡这个大宋郡王,对拓跋部落的事情,如此了如指掌呢?
  抛开拓跋部落的事情,李乾顺也担心,赵孝锡是不是也在关注西夏别的事情。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赵孝锡对西夏的侦察渗透,又有多么的可怕呢?
  实在按捺不住好奇,李乾顺还是询问道:“赵郡王,敢问这消息,你是如何得知的?今日朝会,为何没人奏报此事呢?郡王的消息,难道如此灵通?”
  面对李乾顺的询问,赵孝锡很放心地交:“本王手下有一批擅长打探消息的江湖人士,他们都是擅长轻功跟躲藏的高手。既然要放人,本王自然要关注一下拓跋部落的动向。
  至于国主为何没收到奏报,那本王就不太清楚了。如果国主不相信,那本王可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可本王想说的是,拓跋部落如果生乱,边境局势堪忧啊!”
  看着赵孝锡事不关己般的口气,李乾顺也觉得心里堵的慌。可就在这时,拓跋玉直接道:“国主,小臣相信郡王爷的消息来源,再不行动,拓跋族危矣。”
  随着拓跋玉的插话,李乾顺也清楚,这事赵孝锡本可以不说,可他最终还是说了。说起来,如果事情是真的,他还真的欠赵孝锡一个人情。
  压下心中的郁闷。李乾顺很快道:“玉儿,你想好如何解决此事吗?”
  对于李乾顺的询问,拓跋玉很快道:“回国主,玉儿想请国主赐一道命令。另外可以的话,玉儿还想请一支兵马,护送我跟族叔返回部落。”
  请一支兵马护送。李乾顺很快道:“玉儿,想要那支兵马同行?”
  ‘铁鹞军!’
  清楚拓跋部落兵多将广,如果真的生乱,李乾顺想镇压起来,也必须派遣大军镇压。可那样一来,无疑会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出现。
  可听到拓跋玉希望铁鹞军同行,李乾顺也清楚,铁鹞军代表皇室。唯有国主,才能调动这支兵马。铁鹞军对各部骑兵的震慑力。确实比其它骑兵有用的多。
  就在李乾顺犹豫不决之时,赵孝锡很快道:“国主,此事必须速战速决,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只民拓跋部落将不复存在,想必国主还不知道,昨日辽国王子耶律齐死了。”
  呃!一听这话,李乾顺浑身一振道:“什么?耶律齐不是返回大辽了吗?怎么会在中途死掉呢?难道,是你下的手?你到底想做什么?”
  对于李乾顺的气愤指责。赵孝锡却很淡定般轻笑道:“不好意思,国主你真的冤枉本王了。这事并非本王的手笔。而是拓跋将军的功劳。当然,这就是交换拓跋玉的条件!”
  听到拓跋野杀了耶律齐,李乾顺又是一脸不敢置信般望着拓跋野吼道:“拓跋野,你好大的胆子。谁给你的胆子,竟然敢追杀大辽的王子,你想葬送整个拓跋部落吗?”
  面对怒气冲天的李乾顺。还有低头不语的拓跋野。赵孝锡却突然起身道:“看来国主,心还是向着大辽啊!即如此,那此番结亲真的没有必要了。
  对于一个两面三刀的盟友,本王说实话不放心。现在看来,国主心里还是觉得。大辽对你的威胁更大。在国主眼中,大宋真的软弱可欺吗?
  杀了耶律齐,有什么大不了?除非国主先前对本王所说,希望两国结秦晋之好是骗人的。想坐山观虎斗,国主真觉得本王年幼好欺吗?哼!”
  看在李清露的面子上,赵孝锡也想给这位墙头草性格的岳父一点面子。可现在看来,对这种人,还真的不能客气,一客气他还真的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了。
  在赵孝锡看来,如果两国要结盟,他不希望看到西夏作壁上观。同样,如果大辽真的悍然入侵西夏,他也会竭尽全力帮忙。这才有结盟的意义!
  如果真觉得,嫁个女儿真能让赵孝锡,替西夏扛雷。那李乾顺真的高估,李清露在赵孝锡心中的地位。必要的敲打,赵孝锡觉得很有必要。
  让拓跋野杀掉耶律齐,未尝没有拖李乾顺下水的意义在。毕竟,李乾顺现在的皇后,正是拓跋部落的女子,拓跋野的至亲姐姐。
  这样的皇亲国戚部落,被大辽定为必须报复的部落,西夏皇室能坐视不理吗?如果连这样的部落都保护不了,其它西夏部落会做何感想呢?
  一句话,木已成舟,赵孝锡不容李乾顺做出这种两面三刀的事情。如果他真放心地交,在这个时候抛弃拓跋部落,西夏李氏王朝早晚被人推翻。
  看着调门提高的赵孝锡,李乾顺突然发现。在这个未来女婿面前,他不但没有国主的地位,甚至连摆一下岳父的资格都没有。
  不甘坐回座位的李乾顺,略显放心地交:“赵郡王,真是好算计啊!”
  对于李乾顺的讽刺,赵孝锡却很直接的道:“称不上算计,就算拓跋将军不杀他,本王也必杀他。本王不但要杀了他,那怕他的家族,本王也不会轻易放过。
  敢让本王的妹妹流血,他有必死的理由。对于这种只敢躲在暗处施展诡计的小人,本王见一个杀一个。国主此言,怕是会令别人寒心啊!”
  同样不留情面回了李乾顺一句,这位国主也很惊讶般道:“赵郡王的意思,当日打算射杀清露的幕后黑手是他?那为何,郡王不直接质询于他呢?”
  听到这话,赵孝锡忍不住冷笑道:“质询,你觉得他会承认吗?说的再难听一点,他就算承认,国主你敢杀他吗?最后只怕,最多也是将他逐出皇城了事吧?
  这些年,本王也没少听到,国主对大辽的威逼针锋相对。可为何到了本王这里,国主却畏大辽如虎呢?国主这样,让拓跋将军他们如何自处?
  做为保护西夏的大部落,这些年拓跋部落死在大辽铁骑下的士兵,没一千也有八百吧?说拓跋部落与大辽,有不共戴天之仇,相信一点不为过吧?
  在本王看来,拓跋将军此举非常无过,反倒应该重赏。如果西夏的将军,人人能象拓跋将军一样,只怕大辽也不敢踏足西夏半步!”
  讽刺了李乾顺一番,顺带还给拓跋野带了几顶高帽。听的跪在地上,有点眼中带泪的拓跋野,突然觉得确实有点委屈。毕竟,赵孝锡说的是事实。
  这些年,为了防止大辽铁骑入侵,拓跋部落的骑兵也是悍然反击。在这种拉据般的对抗当中,拓跋部落也付出了不少骑兵战死的代价。
  尽管对这些战死的骑兵,皇室跟部落都有封赏。可那些人毕竟还是死了,而他们确实是死在大辽骑兵手里,仇人是大辽,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也许是看到拓跋叔侄,略显失落的表情,李乾顺内心大骂赵孝锡又坑了他一把的同时。也只能不再追究拓跋野的过错,好好的表扬了一番。
  将话题重新转移到,如何平息部落叛乱的事情。李乾顺也清楚,竟然选择了拓跋玉为拓跋部落未来的族长,身为国主他也必须给他一点甜头,让他感恩皇室。
  很快答应将铁鹞军派出,护卫他返回拓跋部落。除此之外,还有皇城铁甲骑兵中,挑选了五千铁甲骑兵,由拓跋野负责指挥,一道返回拓跋部落。
  有了这些人陪着回去,李乾顺相信,那些投机的拓跋部落长老们。应该明白,那位拓跋大公子许的好处再多,也比不过他这位国主对拓跋玉的认可。
  除非这些长老跟其部族,不想在西夏生存。不然,看到这种情况,他们应该会明智的做出决定。至于如何处理善后的事情,李乾顺也不再过问什么。
  如果拓跋玉能这种事情都处理不了,想必也没有扶持的作用。对于李乾顺的这番大言,拓跋叔侄俩自然是感激涕零,唯独赵孝锡却显得很平静。
  解决了这件事情,赵孝锡也开始考虑返回大宋的事情。对他而言,此次他不担心西夏跟大辽,反倒担心远在汴梁的赵煦,到底会对他作何感想。
  虽然赵孝锡此次顾全了大局,可成为西夏的驸马,却成了板上定钉的事情。其实在赵孝锡看来,这个驸马的身份用好了,对将来他的大业也非常重要。
  只是目前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不愿跟赵煦翻脸。所以,他也希望,能跟这位堂弟,那怕心不和也至少保持面和。而他也加快着布局东南跟沿海的计划!
  至于此次骑军调动至大辽边境,在赵孝锡看来,大辽若不动,那大宋兵锋也不动。再多积攒些实力,以待另择时机,收复必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可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随着拓跋叔侄带着铁鹞军,还有五千铁甲骑兵,浩浩荡荡开赴拓跋部落时。一封加急的密折,让赵孝锡终于明白,要回汴梁直面一切了!
  
  第二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
  
  元佑八年深秋,随着天气开始变冷,已然病了不久的高太后,突然病情加重。宫中的御医替其诊治后,面对赵煦这位皇帝的询问,显得非常无奈的摇摇头。
  做为历经三朝皇帝的太皇太后,赵煦非常清楚,她的身体状况牵动着朝廷的局势。一边吩咐宫中的太医,想尽一切办理替高太后延续生命,一边也加快着朝中的布局。
  尽管赵煦严令不许任何人,透露高太后时日无多的消息。可做为唯一的儿子,赵孝锡的父亲徐王,这段时间也经常入宫,探视这位母亲的病情。
  看着高太后的寝宫守卫,一下严密了许多,徐王赵颢也清楚,这是大事将生的征兆。从皇宫探视回来后,就第一时间给赵孝锡送信,让其赶紧回朝看祖母最后一眼。
  对于赵颢的做法,最近也开始真正主持朝廷军政大事的赵煦,也觉得是时候找这位堂兄谈谈了。如果赵孝锡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的话,或许他会拿出点皇帝的权威来。
  做为九岁登基的幼帝,八年傀儡般的皇帝,确实让他心智成熟了许多。那怕他清楚,这些年他能坐稳这个皇帝宝座,跟这位皇祖母的垂帘听政有很大关系。
  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他渐渐有了为帝者的心胸跟野望。在高太后生病的这段时间,他已然开始清洗高太后器重的心腹大臣。
  在某种程度上,高太后的病情会一直没有好转。很大原因,赵煦也是有一些过错的。觉得这个孙子,最终还是埋怨她这些年,选择保守党大臣执政的国策。
  哀大莫过心死,加上本身就年过六旬,心结难解病情自然恢复的慢。久而久之,皇宫的太医,面对这种情况。也显得无能为力。
  相比徐颢借助朝廷的驿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给赵孝锡传递这个消息。得知这个情况的京城布衣阁分部,很快启动了信鸽传递的方式。以至赵孝锡才提前收到这个情报。
  看到布衣阁转发来的密报,还有赵煦的一系列举动。开始将汴梁城的禁军将领,进行一番调整跟打压,真正做到军政一把抓,想做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觉得这位堂弟,还是太过心急之余,赵孝锡还收到一个令他心中不快的情部。那就是,在赵颢给他送过信之后,赵煦就下令禁止赵颢的探病。
  除此之外,赵孝锡的母亲。还被接进了皇宫,用的名义是专门伺候高太后。而在徐王府外面,也多出不少皇宫的禁军秘探,情况显得很复杂。
  望着这一封接一封的密报,赵孝锡紧急将段誉给找了过来。也没隐瞒他什么。很直接的道:“三哥,看来我们是时候离开了。这次我就不能同你一道返回大理,我要回京城了。”
  看着赵孝锡一脸严肃的表情,段誉显得很放心地交:“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吗?”
  赵孝锡摇摇头道:“不知道,但这次我必须回趟京城,你也必须随我一起离开西夏。尽快返回大理,不要在路上有任何逗留。我担心会有大事发生!
  先前我收到京中的密报,我那位祖母病危,怕是时日无多了。而我那位堂弟,似乎对我有所提防。所以,我必须拜托你几件事情。让我可以放心上京。”
  听到这话,段誉显得很愕然的道:“怎么会这样?大宋官家,不是对你很器重吗?”
  对于这种询问,赵孝锡苦笑道:“三哥,你也是未来要当大理国主的人。你连帝王无情的道理都不明白吗?现在的我。对你形成了威胁,明白吗?”
  有了这话,段誉也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很快道:“行,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说。不管将来怎么样,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兄弟。”
  给出这样一句支持的话,赵孝锡却笑着道:“放心,此次进京虽然有风险,可我也不是好拿捏的。有些事情,我一直没说,我相信你也知道。
  这次我将孤身一人返回,茑儿就拜托你照顾。有关皇祖母的事情,你千万不要告诉她,省的她担心。此次回京,如果真的闹翻,我一人脱身也方便。
  除非赵煦真的不怕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