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桃家园-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着,龙小井觉得有些不对劲,觉得自己身体比往日轻多了,有一股子青春活力直往外冒。正好这时候路过那条竖着“年龄河”牌子的小河,见河水清澈,就过去照照自己的人影,原来自己果然减去了33年,不过这模样并不陌生,正是当初自己13岁的模样。看着被岁月剥夺走了的少年模样又回来了,龙小井真是高兴,并且了一通子感慨。

    又见自己还穿着睡衣呢,汗了一个,无声地笑了笑。解开睡衣,想看看自己身上的小刀口,哪知刀口也不见了,平滑的肌肤是麦子粒色的,那是这个年龄时候天天到地里割草挖菜抓蚂蚱抓青蛙被太阳晒的。

    望着清澈的河水里一条条小鱼儿在游,龙小井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不知以后我会不会带不满33岁的人来这河水里年龄升级?

    小河上有座小桥,说是小桥,其实就是两根弯弯的1o米左右长的榆树木头,并靠着横搭在两岸之间,两头用砖头固定着。好在龙小井现在身子灵巧得很,再说这种小桥当年早过惯了,双脚一蹦上了桥,颤颤悠悠地过去了。

    一边向那小村庄走着,龙小井心中计算了一下,按照这个家园和现实时间的比例是1oo:1,自己是今天零时左右从北京那个家里的床上爬起进入家园的,必须在99天内回去一下。别看现代城市生活压抑,可真要彻底抛弃,龙小井还是不舍的,毕竟那里有自己的家人和这些年挣下的家产。反正按照这个家园规定,出去后还可以再进来。99天,只相当于现实时间1天,一次就可以用现实时间一天享受99天的田园时光,就算是按照现实时间的当天下午回去,也可在家里放松45天,相当于度一个长假了。这核桃家园真是神奇。

    远远看着的那个杨柳依依炊烟袅袅的美丽小村庄,到了近处,才现贫穷得厉害。无秩序散盖地几十栋房子,全是黄土的,有的是“干打垒”,有的是土坯砌,屋顶上铺的是三层东西,下面一层是高粱秸,上面一层是麦秸,再上面是黄土泥,几栋新盖的土房子,房檐探出部分还算整齐好看,大部分房子有了年头了,房檐探出部分被雨蚀得参差不齐,一些房子的后墙,支撑着弯木,使墙体不致于倒下来。被雨水冲得坑洼不平的墙体上,歪歪斜斜地贴着“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抓革命捉生产”标语,这时候已是文化大革命尾声了,标语在土墙上大多掉下一大半,迎风招展,出刷拉拉的响声。

    对这种房子,龙小井不感到好奇,倒感到亲切,因为小时候常操着与年龄不成比例的大铁锨跟着父亲给自己那摇摇欲坠的三间土坯房子铲土补房基,用菜刀砍来弯榆树木头给房子后墙支柱子,一铁锨一铁锨地把和好的麦秸黄土泥吃力地扔到房顶上,由父亲给房顶补抹防水泥,即使这样,到了夏天,遇到连阴雨,屋子里也要盆盆碗碗的接雨水。

    “这才几点啊,小井你刚去上学,怎么就回来了?咦,你怎么穿了这样的衣服,这是从嘛地方弄来的?还有,你的书包呢?”一句熟悉亲切的北方土话,警醒了看着房子呆的龙小井。

    龙小井转身一看,这不是三姐吗?

    一米七的个头,挺拔的腰身,黑红的圆脸蛋,嘴角微微上翘,黑亮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乌黑的头,扎成两个小辫,垂到耳际,辫梢处扎着红头绳,上身穿一件四兜绿军装,左胸前别一个磁质毛主席像章,左衣袖上戴着红袖章,下穿一条华达呢藏蓝色裤子。脚穿一双洗得白的解放鞋。

    三姐大龙小井8岁。这时候的她,是21岁。

    龙小井一机灵,便明白是时空倒错,自己回到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了。

    而现实生活里,就在不久前,三姐还到北京住过一些日子,年近六旬的她,头斑白,牙齿松动,背也驼了……

    “哦,我……”

    龙小井环顾四周,认出这是自己的老家。怪不得,一进村子,就觉得眼熟,用脚认路,便进入了自己的家门。

    三姐走到龙小井跟前,伸出健壮的手,小胡罗卜似的手指,扯扯龙小井红缎睡衣,惊奇至极:“你这是从集上买的吗?集上哪有这样的料子啊,再说你也没钱咧!”

    龙小井已经想出了托词:“三姐,这是公社刘主任,到上海出差,从上海带过来的。”幸亏,这么多年过去,龙小井还记得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姓刘。

    因为三姐是村革命委员会主任,公社刘主任和龙小井家关系不错,每次来村,都在龙小井家吃饭,最爱吃他家的棒子(玉米)饼子醮酱外加棒子面粥。

    “刘主任给你这么好的衣服!他怎么没给我捎一件呢!”

    龙小井把目光投到村后的运河,打岔道:“三姐,河崖上的杨树更多了啊。”

    “是啊,今年春天大兴植树造林,又种了33o多棵,对了,你不是也参加了吗,怎么你忘了啊。”

    “哦,是是是,我还种了3棵杨树苗。”

    “不对,是5棵!你这孩子,别读书读傻了啊,别忘了你当班长啊,咱可不能光专不红啊。”

    那个年代,所谓“专”,就是学习功课,所谓“红”,就是政治觉悟。光专不红的学生,要受“革命大批判”的,龙小井的三姐这样说,实在是对弟弟的关心爱护。

    经三姐这么一说,龙小井总算渐渐进入了当年的角色了。不过龙小井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加紧回忆少年时代一些事情,否则会出笑话。

    当然他也知道,再怎么回忆,要想一点破绽没有,是不可能的,毕竟,与当初那个龙小井相比,他现在是多了33年人生闯荡经历的人了。

    '关于设定问题,这里说一下年代背景。本书主角在家园生活环境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小井回去那一年,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进入尾声了。这时候的农村,处于文革即将结束、改革开放即将开始的时候,最有故事了。只是,按照这个时代背景,主角现实年龄就是很大了,46岁了,呵呵,希望不要因此影响代入感,毕竟本书故事是乡土味极浓的,真正代入的应该是生活吧。不了解那个年代的童鞋们,也想体验下下吧。而且主角在家园生活的年龄是13岁开始。'



………【第003章 重见父母】………

    “快进屋吧,八九点钟了,咱娘该起来了吧。“

    咱娘?龙小井一个愣怔。

    5年前,也就是2oo4年春天,龙小井的老母亲去世。老太婆善良厚道勤劳节俭一辈子,除了年轻时去过一回天津,再没出过这个小村子。一棵老枣树结的枣,用最廉价的散装白酒醉在几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罐头瓶里,全省给儿女吃,把最好的一瓶留给龙小井,等着出门工作的儿子回来吃,结果龙小井回不来,继续留着,一直留到五一,那枣快长毛了,还舍不得丢掉。龙小井到北京工作以后,曾想把老母亲接到北京生活些阵子,老母亲坚决不去,说是丢不下家里养的鸡、猪、羊。其实龙小井明白,老人家大半是不想给儿子添麻烦,要是自己态度坚决,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老母亲又何尝不想去北京看看。

    龙小井家的房子是“一明两暗”结构,就是一栋房子分作三间,当中的“明”,相当于客厅,其实基本用来做饭和全家人夏天吃饭用。

    拉开早就对不上缝的农村木匠打的木框玻璃门,龙小井一进屋,就闻到了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气息,这气息让他脑子里快浮现儿时生活的一幕幕,心中感慨多多,可是又不能把这些感慨流露出来,尽量作出熟门熟屋习以为常的样子。

    屋子里的一切,龙小井不用眼看,用心感受也知道是些什么。一进入被炊烟熏得墨黑屋顶上垂着炊烟穗的屋门,右边是个红砖砌成的灶堂,灶堂的进柴口被多年的烟火熏得乌黑乌黑,直径一米左右的大铁锅,上面盖着高粱秸杆串成的锅盖,有几处破了,用粗纱布打着补丁。

    锅台的右边,是个盛泔水的瓦盆,这瓦盆原本是过年吃饺子用的,因为它上沿残缺不全了,才用来盛泔水。泔水盆的上方,墙上挂着老父亲自己用木板钉的筷子笼,十几根粗大的木质筷子,已经使用得秃了头。筷子笼旁边的墙上,有几个灰黑色的饼子,这是用灶灰保存甜瓜种子的,这种土办法,可使种子多年不变质。

    锅台的右边,是个破旧的手拉风箱。这种风箱,用得内塞老化后,龙小井的母亲就给内塞粘上鸡毛,每粘一次,可用一年左右。

    与锅台正对着的屋子左边,是一个粗磁大水缸。龙小井瞄了一眼挂在缸沿上的黄铜舀子,这个舀子留给龙小井的记忆太多了。它是老父亲在供销社当营业员时,收废品时得到的,因为觉得这个舀子太不一般,从不吃私的父亲便吃了私。这个锃亮的黄铜舀子,是战争年代的遗留物,不知是日军的还是国军的,总之不是八路军的。在现实中,这个水舀子已经珍存在北京龙小井新家里,还没来得及找人作个鉴定。

    当中这间房子的正中,有一张旧式八仙桌,原本桌上摆放着一个绿色古老的香炉,正中墙上供着财神爷。文化大革命一起,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香炉被几个农村红卫兵砸了,财神爷像被红卫兵烧了,现在是张贴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画像。而放香炉的地方,一片红了,有红宝书,还有装红宝书的红包,还有龙地上,对着正面那个破旧的清代红木小橱上的水银脱落了一大半的镜子在梳头,那把木梳子,显然有了年头了,磨得油光光了。

    重见一位活着的老母亲,龙小井心中澎湃。他捏了捏酸的鼻子,使大力气不让眼泪流出来。

    “娘,我回来了。”

    声音难免失常。

    老母亲闻声,缓缓转头,看了一眼儿子:“你冻着了?鼻子都堵了,咦,你怎么穿着缎子被回来了,这缎子被找哪家借的吧。”

    农村话,“冻着”,就是感冒的意思。

    三姐在旁边道:“娘,人家身上穿的这不叫缎子被,叫睡衣,是刘主任从上海给捎来的啊。”

    老母亲几下结束梳头,伸手捻捻龙小井睡衣的布料,道:“真好咧,这得多少钱一尺啊。”

    “我也不知道。”龙小井搪塞着母亲。(电脑阅&;读^net)

    龙小井坐在土炕的炕沿上,这炕沿是劈成一半的直径十厘米的竹子,不知用了几辈子了,已经磨得红亮红亮。龙小井的手则放在了那个清代红木破旧的小橱上,手感好极了。具有1o多年收藏经历的龙小井,给这个典型的清代黄花梨古董估价了一下,要是弄到21世纪的北京,至少值1oo万。可是,它现实的命运是,父母去世后,被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弟弟当柴禾烧了。

    “这个小橱,我得弄出核桃家园,到琉璃厂估估价……”龙小井心中打了下这个清代红木家俱的主意。

    这个小柜,具体来历他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是打土豪分田地时,因为父亲是双刀王,打日本贡献大,当时的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将军特意加赏给父亲的。

    龙小井的眼光,又落到炕对面地上的那个横柜,它有两米多长,是龙小井从9岁睡到19岁的地方。多少梦,就是在那个柜上做的。这个柜子,虽不如红木小橱那么值钱,却也是清代产物,弄到北京卖个几十万不成问题。

    龙小井共姐妹6人,大哥成家后,住在村南三间土房里。大姐二姐已经出嫁。三姐1人睡西屋。弟弟小几岁,和父母睡炕上,龙小井没了地方,夏天睡门洞,天气冷时就睡那个横柜,直到19岁后出去工作。

    “小井你渴了吧,来,喝舀子水!”三姐麻利地用铜舀子从外屋的水缸里舀来大半舀子水,向龙小井递来。

    龙小井小时候,喝了19年的生水,从不拉肚子,后来到了城市,喝生水的光荣传统丢了。此刻见三姐亲情无限地给自己舀来大半舀子水,接还是不接,犹豫一下,不过很快还是接过来了,望了一眼三姐纯朴的笑脸,把舀子举到嘴边,回想着当年的动作,咕嘟咕嘟去喝,只不过响声比原来大,喝下去的水却比原来少得多,咕嘟了几下,就把舀子放到那个红木橱子上,道:“行了,今天在公社刘主任办公室里喝了一大杯开水了。”

    娘仨说着话,龙小井尽量少说话,生怕哪句话说走了嘴,即使这样,他也看见,母亲和三姐,时不时地向他投来疑问的目光。

    “快晌午了,该做饭咧。”母亲道,“我去贴饼子馇粘粥去。”

    贴饼子馇粘粥,在当时的河北农村,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饭菜了,好多家,在这春末夏初的日子里,还以干白菜汤度日。

    母亲用大铁锅贴饼子的技术,在这个8o多户的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