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就在赵俊臣沉默之际,周尚景突然一笑,向赵俊臣提议道:“看来老夫没有猜错了,既然如此,俊臣你不妨与老夫做一件交易如何?”



  “您是当朝首辅,晚辈又哪里敢与您交易。”赵俊臣斟酌着语句,缓缓说道:“您有什么吩咐,直接向晚辈吩咐就是,只要是晚辈能力所及,就决不推辞。”



  赵俊臣的这一句话,看似恭敬顺从,但其中的重点,却是“能力所及”四字。



  周尚景自然也听得明白,却并不在意,只是笑眯眯的继续说道:“刑部尚书这个位置,老夫也想要为争取……俊臣可否不与老夫相争?当然,老夫也知道,俊臣你早已经把刑部尚书这个位置视作囊中之物,老夫自然也不会让俊臣你白白吃亏……如今,山东左布政使张伯崇的任期将至,老夫也是打算让他接任刑部尚书的位置,那么这个山东左布政使的位置,老夫就让给俊臣你,俊臣你觉得如何?”



  听到周尚景的提议之后,赵俊臣眉头一扬,也顿时就明白了周尚景的意思。



  但不得不说,周尚景的这个提议,对赵俊臣而言很有诱惑力!



  ……(未完待续……)L
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俊臣的答案。
  ……



  明朝数百年来,官员们在位居三品之后,若是还可以再进一步,其升迁的途径大都相似。



  首先,是进入都察院或者六部任职,成为督察御史或者左右侍郎,如此历练数年,才能充分的了解朝廷政策与纲领,这是第一步;



  然后,再外派到地方,担任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司,成为封疆大吏,并在不同省份之间调任几次,如此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资历、经验与人脉,这是第二步;



  接着,若是官员在担任布政使期间政绩足够出色,在朝中的靠山也足够硬朗,则还可以回到京城中枢,担任六部尚书的职位,这是第三步;



  最终,若是官员的资历、手段、圣宠皆是足够,更可以更进一步,进入内阁成为朝中阁老,从此位极人臣!



  如今,内阁中的四位阁老,不论是周尚景、黄有容,又或是程远道、沈常茂,皆是沿着类似的途径,并一步步的爬到了现今的位置。



  …………



  然而,这只是正常的升迁途径,对赵俊臣却并不适用。



  自从进入官场后,赵俊臣就深得德庆皇帝的宠信,再加上德庆皇帝离不开赵俊臣的理财本领,所以赵俊臣便一直留在京城中枢,于户部任职,并没有外放地方为官的经历。



  时至今日,不过是短短的七八年时间,赵俊臣就已是成为了朝廷的户部尚书,朝中正二品大员!明朝数百年来,若论升迁之快,绝无人可以与赵俊臣相提并论。



  但这样的经历,虽然看似一帆风顺,又在德庆皇帝的帮助下走了捷径,少了外派地方为官的步骤,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才是世间常态,走捷径往往也就意味着会存在某种隐患!



  如今的赵俊臣。对此已是深有体会!



  外派地方为官,成为封疆大吏,看似远离了京城中枢,期间也颇为辛苦。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这是因为,地方官场上的环境相对简单,不似京城这样派系林立、盘根错节、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在盯着,一旦成为了封疆大吏,受到的掣肘不多,在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与竞争。只要用心经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亲信与朋党,日后进入朝堂中枢。也有人可以帮衬自己。



  比如周尚景,在入阁之前,就先后担任过河南右布政使、安徽左布政使、以及湖广左布政使的官职,他在这三省为官期间,不知提拔了多少亲信、也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如此才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门生遍布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周尚景在朝中的地位才能够稳固泰山。



  再比如黄有容,他先后在陕西、江西、贵州三省担任布政使,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与亲信门生,他如今在朝中的那些主要朋党们,也大都有在这三省为官的经历——别看黄有容如今在党争之中斗不过赵俊臣。但若论底蕴,却远非赵俊臣可比。



  简单的说,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对于这些朝中权臣而言,是为自己打牢根基、积蓄底蕴的关键步骤!



  至于赵俊臣,也正因为缺少了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所以如今才会出现人才不足的窘迫。



  比如现在,朝中出现了这么多实权官位空缺,但赵俊臣却因为门下无人可用,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对此,赵俊臣也很无奈。但也只能慢慢经营,走一步看一步了。



  ~~~~~~~~~~~~~~~~~~~~~~~~~~~~~~~~~~~~~~~~~~



  然而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早已是看明白了赵俊臣的短板,所以才向赵俊臣提出了这样的交易!



  ——他会全力支持赵俊臣的某位朋党担任山东布政使的官职,而赵俊臣则是放弃对刑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争夺!



  不得不说,对于周尚景的提议,让赵俊臣确实心动了。



  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更加重要,但对赵俊臣目前而言,却更需要山东布政使的位置!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离不开自己,所以也绝不会把自己外派地方、担任封疆大吏。



  但赵俊臣可以从自己的朋党之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调任!



  然后,借这位朋党之手,赵俊臣依然可以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弥补自己底蕴的不足!就像是几位阁老曾经做过的那样!



  而且,相比较其他省份的布政使,山东布政使这个位置,对赵俊臣而言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一来,山东离京城很近,方便赵俊臣联络与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这位朋党在成为封疆大吏后,会出现脱离控制的情况,让赵俊臣的诸般经营付诸流水、平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二来,因为“南巡筹备舞弊案”的出现,如今太子朱和堉担任钦差巡审地方,这段时间以来,从京城到江南,沿途各地无数官员纷纷落马倒台,而这样的情况在山东最是明显!



  如今,在山东一道,正有大量的官位空缺,若是得到了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也可以大量的提拔亲信、收买官员,从而事半功倍,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大量的底蕴积蓄!



  所以,周尚景的提议,让赵俊臣不由心动了。



  …………



  不过,赵俊臣虽然心动了,但并没有马上答应。



  赵俊臣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比如他若是与周尚景合作的话,德庆皇帝会有怎样的反应?再比如他在之前已是答应了要为李立德争取刑部尚书的位置,若是食言而肥,自己的那些朋党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这些事情,都需要赵俊臣认真考虑,不能眼中只盯着好处!



  另一边,看到赵俊臣正在皱眉思索着什么,周尚景却并不着急,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周尚景相信赵俊臣绝不会拒绝自己,因为在周尚景眼中。赵俊臣是一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果然,赵俊臣在思虑良久之后,突然开口道:“首辅大人。恐怕这些事情,你我说了并不算数,还要由陛下钦定才是,若是陛下他有其他的想法,即使你我有心,怕也无可奈何。”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的这般询问,这已是答应了周尚景的提议。



  而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周尚景微微一笑,缓缓说道:“俊臣你是担心陛下他看到你我合作之后。会心中有想法吧?其实你我这次合作,完全不必摆在明面上,陛下他也知道俊臣你想要让刑部侍郎李立德接任刑部尚书的位置,对此也是志在必得,然而李立德的资历终究是稍有不足。只要俊臣你不会全力争取,这个位置就绝无可能落在他的头上。



  而遍观满朝上下,也唯有原山东布政使张伯崇任期将至,在任职期间也是政绩卓著,最适合担任刑部尚书的位置,到了那个时候,山东布政使的位置就空了下来。俊臣你再全力争取的话,陛下他出于补偿心理,也必然会答应的。如此一来,你我之间的这次合作,陛下他并不会知道,俊臣你又何必担心?”



  赵俊臣思索片刻后。突然一笑,说道:“确实,李立德这些年来一直在六部任职,缺了一些资历,如今正是到地方历练的好时机。所以晚辈打算让李立德接替山东布政使张伯崇,首辅大人您以为如何?”



  既然无法让李立德担任刑部尚书,那么出于补偿的考虑,赵俊臣还是决定由李立德担任山东布政使的官职,而且李立德即使能力稍有不足,但自从投靠赵俊臣以来,却一向办事用心,所以赵俊臣也能放心的重用他。



  对此,周尚景自然不会干涉,点头道:“俊臣此言老成谋国,老夫自然不会阻挠。”



  “不过,如此一来,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有了人选,但随着李立德的调职,两个刑部侍郎的位置却全都空下了,依晚辈看来,大理寺少卿秦怀远在三法司任职多年,最善于刑审之道,正可以接替刑部侍郎的位置,不知首辅大人以为如何?”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



  李立德在调职之后,他原先在刑部的所有经营,不免会被其他派系接收,而赵俊臣对刑部的影响力,也不免会大幅降低,但这都是赵俊臣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如今在赵俊臣的门下,却实在没有接替李立德的人选,所以赵俊臣想到了大理寺少卿秦怀远。



  这个秦怀远虽然是中间派,但因为“淮河水灾案”的关系,已是与赵俊臣合作过一次,也收了赵俊臣三万两白银的贿赂,双方已是有了交情!若是赵俊臣这次再帮他坐上刑部侍郎的位置,双方人情往来之下,这个秦怀远未必不能被赵俊臣收买,并成为赵俊臣新的朝中朋党。



  对于赵俊臣的如意算盘,周尚景自然能猜到,略略思索了片刻后,亦是点头道:“刑部三位长官全部离职,确实需要一个精善刑审的官员坐镇,秦怀远此人担任大理寺少卿以来,颇有功绩,确实是一个好人选。”



  如此,随着赵俊臣与周尚景讨价还价之间,这次的交易,算是确定了下来。



  …………



  接下来,工部尚书左兰山、礼部尚书林维、刑部尚书冯坡、两位阁老黄有容与沈常茂,在得到了德庆皇帝的旨意后,也都是接连而来。



  其中,冯坡似乎已是猜到了自己接下来的下场,神态间显得愈加的老迈不堪,来到养心殿外后,颇是沉默,与谁也不搭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德庆皇帝的召唤。



  而黄有容与沈常茂这两位阁老,却是联袂而来,两人谈笑之间,时不时做出亲密举动,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二人已是结盟的消息。



  而等到所有人都来齐之后,太监张秀从养心殿内出现,宣旨道:“各位大人,陛下召各位觐见。”



  ……P
第二百四十六章。德庆皇帝的动作【第二更】。
  ……



  养心殿内,御阶之下,诸阁老与六部尚书齐聚一堂。



  近段时间以来,朝堂中虽然时常会有党争发生,但总体上还算是平稳无事,像是今日这样所有朝廷重臣齐聚养心殿议事的情况,已是许久没有出现过了。



  所以,对于这次养心殿内的聚议,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在进入养心殿的时候,自首辅周尚景以下,众位大臣皆是神色肃穆。



  反倒是御阶上的德庆皇帝,此时却是一副轻松随意的模样。



  等到众位大臣向德庆皇帝行礼问安之后,德庆皇帝先是不忙不乱的把手中折子放到一旁,然后抬头道:“众位爱卿终于来了,朕也等你们多时了,这里不是太和殿,就都不必多礼了……朕这次传唤你们,究竟所为何事,众位爱卿一向深得朕心,想来也都能猜到一些吧?”



  正如赵俊臣之前在周尚景面前装糊涂一样,如今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众大臣们也全都在装糊涂。



  虽然他们大都猜到了德庆皇帝的一些打算,也各有各的如意算盘,但并不会在德庆皇帝面前表现出来。



  毕竟,臣子们若是能够猜中帝王的心思与打算,对帝王们而言绝不是好事,而德庆皇帝尤其不会喜欢。



  所以,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