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哟耍泄驳睦贩搅诵碌钠隆N一卮鹑毡炯钦咚担谖宜芗奈蠢矗泄换嵯裎鞣焦乙谎欢细谋渲凑常侵凑巢欢系馗谋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参政议政应有一定的前瞻性(1)
从外地回家,翻阅案头邮件,看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寄来的约稿函,方知人民政协已成立55年了。算起来,我从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第六届全国政协开始,历经六、七、八、九、十届迄今,连任了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已有了22年的参政议政的经历。55年的政协史我几乎参与了一半。时间漫长而又觉短暂。这段经历对我个人来说当然是十分宝贵的,如果我将来要写回忆录的话,这个过程与这段人生体验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因为其重要而又宝贵,我不愿轻易示人,想留待以后仔细叙述。但既然接到约稿函,又觉得应邀写稿是我的义务,况且来函也说的很清楚,不用长篇大论,只要3千字即可,因而匆匆写下下面的一些文字,以作为人民政协55周年的纪念吧。
  1983年我参加第六届人民政协大会时才46岁,刚从劳改农场平反出来不久,当时我们文艺组都是文学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很多还是文革前的老政协委员,我既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年轻的一代,又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学生,不敢在小组会上贸然发言,只能聆听老师们高谈阔论。那时,小组会的发言多半是通过对“文革”的控诉来表述对未来改革的期望。我听来,我在“反右”和“文革”中的遭遇比起老人们的苦难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那种对祖国的忠贞和对党的信念,让我深为感动。一天,小组秘书突然通知我到中南海的统战部开座谈会,与会的还有十几位政协委员。初识阎明复同志,谦和直率,有彬彬君子之风,座谈会气氛融洽宽松,我也不揣冒昧地高谈阔论了一番。大意是:中国共产党有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决心和魄力,而要改造世界、改造社会必须先改造自身。改造自身应首先从改变自身的党员结构开始,现在的中###员,有百分之八、九十是文化水平相对说来较低的工农群众,几乎百分之六十还是识不了多少字的农民,靠这样的党员是很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我建议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要让知识分子在党员中占多数。这样,中国共产党因党员结构的变化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我谈的大题目是“改造共产党”,很敏感也很吓人。作为一名新的政协委员,可说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吧。谈了也就谈了,抱着既然要我说,就一定要说真话的态度。而没有料到的是,不久之后,我们自治区宣传部就找我谈话,说我的发言受到了胡耀邦同志的注意,还作了批示。转眼到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始大批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了。我就是在当年的“七一”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报刊杂志上掀起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文章接二连三,一时间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好象又要搞什么中国人所熟悉而又深受其害的整人“运动”了。国内外关心中国政治走向的人士无不敏感。这个话题是那年“两会”期间的热点。当时,在文学界中,我是一名最有“争议”的作家,如有“运动”我必首当其冲。大概是考虑到如果由我出面澄清一些疑问,可能对海外媒体有点说服力吧,于是那届政协会就由我与马烽、###才、邓友梅四位作家在东交民巷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接受海内外记者采访。可是这对我们每一人来说都是难题,说赞成“反自由化”是违心之论,说不赞成则要担很大的政治风险。果然,当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问到中国作家对“反自由化”的态度时,我们四人面面相觑,但又不能“无可奉告”,我只得模楞两可地说,“我相信中国作家经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后,在政治上肯定会进一步成熟。”第二天,各报都在头条位置报道出来,朋友们都说我回答的得体。不久,这场风波就烟消云散,中国文坛又复归平静了。
  作家参政议政,不像做实际工作的各级官员或科技界、企业界、卫生教育界委员那样常常有具体的建议和提案,说好听点是“宏观”,说不好听其实是坐而论道,务虚多,务实少,所以一般来说采取的是小组发言的形式。这么多年来,我作专项提案较少,但每次大会中的小组会上还算是积极发言者之一。至于大会发言,只有1983年代表文艺组作过一次。而我在每次小组会上的发言也都受到领导人的重视,这是我深以为荣的。譬如“对贫困地区要将输血型救济变为造血型帮扶”的问题,“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条出路”的思路,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这些事情就有过陈述。到90年代,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对“西部大开发”的难点和障碍;对我国目前的教育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在注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改善我国的人文生态环境;要在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的同时争取将我国建成一个文化大国的问题等等,我在小组会和联组会上也有过发言。最近几年,因为我个人在创办和经营镇北堡西部影城上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比较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曾提出,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第一必有第二,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是第二生产力,我的体会是:文化就是第二生产力,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且也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作为共享资源、公共产品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 想看书来

参政议政应有一定的前瞻性(2)
上世纪80年代,政协会上流行一句话叫“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当时,确实有“说了也白说”的现象,政协委员仿佛仅仅是种荣誉,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统战的需要,那时在参加人代会后听完了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小组讨论仅是“学习”而已,委员们不过谈的是“学习心得”,别的毋须置喙,“说了也白说”。到90年代,尤其是最近两年,对《政府工作报告》已不仅是“学习”而要“审议”了。这个变化应该说是极为深刻的,反映了我国在人民“当家作主”上迈出了一大步。既然如此,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就不能辜负这一委托,在每年的政协大会上,我都在此之前准备一个话题。一方面是为了在小组会或小组联会上发言,一方面借助媒体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我的视野范围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有所促进。我每次选择的议题都力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参加了这么多届、这么多年全国人民政协大会,我不仅增加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及水平,提高了政治洞察力,也增强了我对政治的兴趣,增强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患意识,对个人来说,使我的生活和内心也更为充实及丰满。这是我一生中之大幸。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历届大会的政协工作人员,特别是小组秘书的感谢。近20多年,除了1988年因我在法国没有参加那届政协大会,其他每届都不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每届的小组秘书也许换了人,但都非常尽职。小组秘书中很多并非属于政协的干部,而是从不同单位临时抽调来的,真不知政协办公厅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些优秀的人员选用到大会上来的。早先几届政协委员中老人较多,大会期间不管是会内会外,在开会时还是在休息时,小组秘书对本组的委员们的照顾,可说周到细心,任劳任怨,无微不至。然而,历年开完政协大会后,委员们纷纷回到工作岗位时,都以小组的名义给所住的宾馆饭店张贴感谢信,名家大师不吝签名,却唯独忘了身边的小组工作人员,我觉得这很不公道。所以2004年这届,我发动了本组委员们给小组秘书写封感谢信以作纪念的活动。我想,这应该长期保持下去。
  

建设文化大国(1)
“###”重要思想给我国开拓了美好的未来,与我国将成为世界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同时,我国也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大国。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擅于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没有排他性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并积累了无比丰厚优秀的文化传承。但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向极左偏离,我们惯于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文化贴上阶级和社会形态的标签,而种种标签都出于主观臆断,没有实质性的标准,致使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处处是禁区雷区。排斥古今中外的所有优秀文化,也扼杀了自身在文化上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走到极端,竟发生了一场以“文化”冠名的“大革命”,使我们国家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文化领域更成了重灾区。
  “###”重要思想关于文化的表述,给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了无限广阔的平台。“###”之间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的,“###”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凡是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这给我们在文化上的继承、创造、创新树立了一个宽阔的基准。文化的先进与否,只能通过社会效益去检验,而没有其他任何主观的判断。破除了文化上不必要的阶级和社会形态的壁垒,从此彻底甩掉了令人恐惧的“帽子辫子棍子”,清除了我们吸纳古今中外所有优秀文化的一切障碍,更重要的是释放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和文化生产力,中国文化的前景必将绚丽多彩。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的进程,小康社会必然会生成与往日社会文化有所不同的小康社会的文化,各个扩大了的城市和新兴城市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的各个不同阶层,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文化追求。于是,中国主流文化将会有一个异彩纷呈的多样化局面。而“###”重要思想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和主流文化具有海量的包容性,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一种多样性文化的出现,主动迎接正在探索中成长的新文化,给予新文化的成长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环境。但有关文化建设方面,在我们目前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的规划中,力度还很不够,有待加强。
  对“###”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即: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相辅相成,而且同等重要的。不能设想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仅仅是物质性的目标,没有文化的富裕生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贫穷。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提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来,我国的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综合国力的研究,都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方面国情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生存力、发展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可是,我们的注意力多半放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对文化,特别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主要的构成要素,还认识不足。在我们的宣传上,常偏重于要力争建设一个经济大国、科技大国、政治大国,没有充分表现出要建设一个文化大国的雄心。从学校教育到整个社会风气,都有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然而我们不能设想在复杂的现代化进程中缺少人文科学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的支撑,还能建起经济大国、科技大国。
  文化不仅是人的成长环境也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环境,而先进文化,正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众所周知,经济可以达到全球一体化,金融可以达到全球一体化,但决不可能有一种全球一体化的文化。整个人类的文化是靠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荟萃才辉煌灿烂的。中国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创新固有的传统文化。而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恰恰是我们在国际上的强项。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我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核心文化,“中国”这个品牌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建设文化大国(2)
过去,我们提到文化建设,惯常说“文化事业”,后来提出了“文化产业”。虽然“文化产业”的概念出现很早,但是正式公开提出是###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当时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点提出来与“文化事业”并列。这等于给我国的文化发展安上的轮子,同时,对我国来说也将是一个新的经济支柱。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个别发达国家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