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白山不仅风光奇特,而且峰峰入接天。
老虎背色彩斑澜,似一只巨大的东北虎雄踞于山顶。
喘气坡,让人每行一步,都要汗颜粗气。
锦江瀑布,两迭飞泻,落谷生烟,梯子河,上窄下宽,壁陡如削,涧深水寒,人称万米一线天。
要穿越密密的原始森林,沿着林中小径走,一般只要几十分钟。
义勇军向导以前曾到过老营几次,对这段路比较熟悉。
可在这样的天气,那大风雨中,不少大树被连根刮倒,就在他们行进过程中,前后左右就刮倒了六棵树,最近的就在身边三四米处。
由于要小心翼翼地躲闪倒树,加上边走边开路,他们走了几个小时还没有到大峡谷老营。
雨雾弥漫中,路越走越窄,最后竟然没有路了。转来转去,竟连来路也找不到了。
加上松涛阵阵,风狂雨声急,他们喊来喊去也没人听到。
王庆华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他随身带着一条擦汗用的白毛巾,为了做标记,他把毛巾撕掉一半,撕成小条条,一边找路,一边隔一段距离绑一条在树上。
但森林里雾气很大,天也慢慢暗下来,隔十几米就看不到了白条记号了。
他们决定朝一个方向走,王庆华想,只要找到大峡谷,就能找到回去的路。
有人仿佛听到某个方向传来水声,天已经很暗了。
风在吼叫,雨还在下,他们冻得直哆嗦,就紧紧搂抱着,用身体互相取暖。
等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家这才判明方向,走出了森林。
二.
王庆华自入伍后,他如鱼得水,常常利用操练的空隙,时而遛腿,时而打拳…。
战友们对他的武艺十分羡慕。大家主动跟他学练。
不久,班、排的战士都学会一两套武术基本动作,不少人还学会了稍复杂的拳术,如虎豹拳,六通拳,太极拳,九滚十八跌等。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天天都在山里打游击,经常靠吃野菜为生,偶尔有老乡送来的玉米和小麦,已经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 每个义勇军的战士都随身带着一口小锅和一把小铲子,饿了就用小锅煮野菜,晚上就用小铲子铲出一块空地休息,当时我们的口号就叫作“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
当时在一个叫野狼沟的地方,有一百多个伪军和日本鬼子正准备从河东过河。
他们的十几条船刚到河中央,指挥员一声令下,义勇军战士们立刻用手榴弹投向鬼子,十多条船一下全被炸沉了!
有一个鬼子从河里游到岸边,王庆华用步枪瞄准他开了一枪,鬼子挣扎了几下又掉进了河里。
那时候没有粮食,春天还好,青菜、野菜可以吃,一到冬天简直没有吃的,东北的那个刺梅果,吃那个,那个籽也舍不得扔,整个吞下去,有时候那个大便是一堆籽,像野兽拉的。
冬天一冷,行军冻得没有办法,大家还冷还饿还没有吃的。
休息时,你就必须得找一个树坐着倚着,你能起来,平地坐着你会起不来的。
王庆华的作战风一是“刀狠”。
一把刺刀,左砍右杀,打肉搏战时,让许多日军命丧刀下。有一次他奉命率队护送一批枪支到义勇军某部,在路上遭遇日军,战斗十分激烈,最后当鬼子举着刀向护送队冲来时,王庆华第一个迎上前去,一刀就结果了一个鬼子。
最后护送队不仅全歼了敌军,他还缴获了敌人一架望远镜。
二是“枪神”。 王庆华枪法奇准,可谓弹无虚发,百发百中。遇到难啃的骨头,首选人物就是神枪手王庆华。
更值得称道的是另一绝技:投掷手榴弹。
他的投弹以准;稳;远而成为闻名东北义勇军的“榴弹大王”。
孰不知,飞镖才是他的绝技,有这样的功夫投弹哪能不准不远呢!
在一次反清剿的战斗中,敌人的炮弹在附近爆炸,林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身体保护伤员,当场负伤,不能动弹。
这位伤员把绑腿的带子解下来,一头绑在自己的肩上,一头绑在林岚的腰间,爬着把拉下阵地。
梦梅身上背着伤员,心里干着急,却帮不上忙,只好拼命先把伤员送到,再返回去帮忙。由于伤势过重,最后伤员还是牺牲了。
梦梅脖子后面也被弹片击中了,全是血,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
王庆华的心里很疼,一个是他们参军的学生们第一次牺牲战友,一个是最密的亲人,朋友第一次负伤。
第十一章.山野密林深处
一.
在历史的记忆里,这凝重的一页岂能轻易翻过。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号召群众进行武装抗日。
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这些武装部队无统一领导和编制,各自具有相当独立性,军费靠自筹或全国人民捐助,主要用轻武器乃至大刀长矛,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打击敌人。
义勇军高举“誓死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展开英勇的武装斗争。
各路义勇军频繁出击,破铁路,炸桥梁,先后攻克锦西,通辽,岫岩,新宾,抚顺等数十座县城,控制了广大地区。
8月下旬,第21、第24路义勇军多次袭击奉天城,一度占领东塔机场,震惊了日伪当局。
辽宁省义勇军5万余人,多次打破日伪军“###。”
一部分坚持到1936年,尔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第1、第2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日斗争十年,战斗2万余次,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伪军6万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义勇军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东北义勇军的英勇顽强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抵御外侮的大无畏的革命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立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和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经验。
根据战争形势、任务和敌我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适时地调整军事战略,改变作战形式,关系到革命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关系到中国抗日的前途。
战略转变是对旧的思维定势的否定,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障碍。
有思想观念跟不上客观情况变化的问题,也有来自错误倾向干扰的问题,需要战略指导者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王庆华有勇有谋,机警大胆,经历了一场场生死的斗争,在黑云弥空,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头,终于一次次脱险。
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从不多的资料看,王庆华与姐姐王秋惠个性颇为相异。
姐姐王秋惠温和中不无懦弱,谦抑中夹杂畏葸,面临矛盾习惯取调和折中的态度,遇到打击习惯忍让妥协,逆来顺受。
而王庆华则敢作敢为,抗直而有肝胆,喜怒形于诸色,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子。
王庆华此时已担任抗日义勇军第二师第五团十三营长,教导员则是伤愈归队的梦梅。
他们的人员是以全国部分到东北,为参加抗日而从军的学生们组成。
大约有600多人,共分为三个连。
他们在敌后战场的棋盘上“做眼”,零敲“牛皮糖”,散吃“豆腐块”,使强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游击作战遍地开花,老少妇孺全民参加,密林深处,青纱帐里,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剿”和“围攻”,使抗日根据地得到蓬勃发展。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把自己植根于大众之中,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汪洋大海,
使我全体军民抗战热情与日俱增,
二.
东北抗日斗争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义勇军战士的密林生活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列为党史上最为艰苦的三次斗争。
抗日奋战的条件艰难,不仅在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更在于敌寇将当地视为侵华攻苏的战略跳板,还有交通不发达,边远农村人烟稀少和冬季长达半年等特殊困难。
在最后关头,虽然抗日部队已经陷入绝境,却坚信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光明前途,他们愿牺牲个人以求全局的胜利。
这不仅是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的突出体现,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可贵美德。
东北抗日密营,是建立在比较偏远,隐蔽,便于观察又接近水源的高山腹地之中,多数是木刻楞房、马架子,地窨子,少数是天然山洞。
东北义勇军依据这些密营地理位置,容积大小等条件,将少数设置为被服厂,战地医院,兵器修理所,军政干部学校,领导机关驻地等。
大多数则用以屯兵和藏物之用,因而这些密营形成了后方根据地。
或许“秘密”的决定还是“走漏了风声”,当地的各族人民听说义勇军要走,既感到不安又留恋。
有送大饼、炒面等食物的,有送牛羊的,那回民同胞则宰了11头大牛,煮熟后,大约5斤一块,分用毛头纸包好,送给抗日义勇军每人一块,以便路上食用。
义勇军的将领们因为在政治上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们在军事上也是非常保守的。
他们在当时环境之下,仍然墨守成规,袭用正规军的阵地战的战略战术,不知采取游击战争。
因此,他们作战时,一经敌军迂回抄袭,顿即陷于包围,全线溃败。
江桥战役和海满抗战的失败,即其显例。
各部义勇军互相之间,不能团结一致,合力御侮,甚至互相掣肘,摩擦冲突,也是它的一个致命的失败因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犹如一道色彩斑澜的长虹,高悬在历史天空。
犹如雄浑壮丽的山河之歌,高唱英魂之颂,天地之殇。
那场与民族、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鏖战,在历史的记录上留下血色的铭记。
或许是战争的硝烟已太久远了,从张家口到大同,到长白山,一路走来,看到的是开阔的原野,碧蓝的天空,偶尔还有牛羊懒洋洋地吃着草,很难再发现关于抗日义勇军的痕迹。
第十二章.最后的义勇军
一.
许东山出身行伍,东北军的土匪习气很浓,他个人野心极大,虚荣心也极强。
他要求各级军事干部不但要绝对听命于他,还要在情感上绝对崇拜他,要视他为义勇军的绝对领导人。
王庆华率领的东北义勇军第二师第五团十三营的领导权一直牢牢地被控制在党的手里,也正是因为如此,义勇军那些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对他们急需的武器,军需用品严格限制,苛扣对他们的供应。
王庆华不仅要求每个战士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爱民的行动。
他更是视当地民众为亲人,视战士如手足。
每次开会,他都让战士们坐着,而他不管多么劳累,都是站在那里和风细雨地讲述抗日斗争形势,讲述战略战术上的事情,乃至如何与敌人面对面交锋。
他虽是人民革命军的领导,却总是打仗冲在前,吃苦走在前,转移亲自断后。
他和战士一起吃树皮,吃草根,吃棉花,穿单鞋,甚至和战士一样在吃了难以下咽的东西造成大便干燥时,一起互相抠大便。
他无论走到那里,腰里总是绑着一张獾子皮,一切从抗战实际出发。
战时他在紧要关头端起机枪击退敌人,掩护战友。
平时他和战士一起参加劳动,一起进行军事训练。
他这种平易近人,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常常令战友们感动不已。
至今,战士回忆起他时,仍然热泪盈眶,总是满怀深情地说,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更是一位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
是时,冬日高照,北风清冷; 山上遍地荒草之中,惟有本地特产的酸枣树在褪色的冬日下尽现铮铮铁骨。
远处,长白余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低首无语,淳朴的言语表达出真挚的感情。
是的,长白山不会忘记,华北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义无返顾的告别家乡,告别亲人,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复兴民族、解放祖国的重任。
为挽救祖国危亡,赶走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不屈的爱国学生战士冲破“不抵抗”禁令,自发地拿起简陋的武器,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驰骋于东北山川,演出了一幕幕极为悲壮的抗日救国史剧。
他们奔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