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行多党议会选举,南共联盟也能稳操胜券。然而,此后的事态发展却令南共联盟领导人措手不及,使他们的希望化为泡影。
其时,南共联盟第14次非常代表大会的召开就标志着南共联盟和南斯拉夫联邦的终结。1990年1月20日,南共联盟在内外压力下召开了这次非常代表大会,旨在制定新的纲领和提出克服危机的基本措施,特别是要挽救这个拥有200万盟员的共产主义者组织。但是还在大会开幕的当天,在讨论南共联盟的改革和作用以及南斯拉夫联邦的命运时,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代表在会上抛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的声明》,要求大会讨论该议题并作出决议。
会上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和其他共和国共盟代表团之间。从表面上看,争论是围绕新形势下南共联盟的作用、社会生活*化和实施多党制等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是各共和国的共盟要求取得更大的权力,脱离南共联盟中央和南斯拉夫联邦政府。这也是以斯洛文尼亚为代表的共和国同塞尔维亚共和国之间矛盾的发展与延续。实际上,对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不满情绪最早是从南共联盟内部产生的,一批年轻的激进民族主义共产党人反对南共联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反对南斯拉夫联邦的民族政策和联邦制。这从该次非常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一些有代表性代表团的表态可以看得出来。会前,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中央委员索尼娅?洛卡尔建议斯洛文尼亚共盟代表团捍卫如下原则:“我们要求代表大会进行*变革,要求给予公民和工人更多的*和自由,要求南斯拉夫加入统一的欧洲。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解散南共联盟!”1990年1月17日〔南〕《事业报》(Delo)。与此相对立,贝尔格莱德共盟组织领导人拉多什?斯米尔科维奇提出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的纲领:“我们要求14大之后南共联盟更加强大、更加团结一致。塞尔维亚不害怕多党制,将积极参与平等的竞争。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和统一的南共联盟。”1990年1月19日〔南〕《战斗报》。
这就是说,在非常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南共联盟内部已经形成了两条政治路线。在会上,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代表提出南共联盟不应该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党,而应该成为独立的共和国共盟的联盟,即曾经一度提出的“共盟联邦化”,按联邦的原则,南共联盟不应成为全南斯拉夫的统一力量,而应成为一个“自治协商”机构。他们还要求南斯拉夫联邦也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实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非政治化,取消工作场所的基层党组织,放弃*集中制等。这实际上是要求南斯拉夫成为由各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的邦联。他们的这种观点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共盟代表团的反对。当时的马其顿共和国共盟代表团也反对这一主张。。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6)
在1月23日的会议上,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提出把南共联盟变成“各平等共和国共盟组织的联盟”的建议,在1601名代表中只获得了150票的支持,1165名代表投票反对。〔南〕米奥德拉格?泽切维奇:《南斯拉夫1918~1992——南部斯拉夫人国家之梦与现实》(Jугославиjа 1918~1992;jужнословенски државни сан и jава),贝尔格莱德:教育出版社,1994,第259页。于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宣布无限期退出代表大会,并终止了同南共联盟中央的一切联系。这时,塞尔维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提议大会继续工作,克罗地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主张休会,波黑和马其顿两个共和国的共盟代表团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军共盟代表团也同意暂时休会。
1990年5月26日,休会达4个月之久的南共联盟第14次非常代表大会继续举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的共盟代表团拒绝出席,因为这两个共盟组织已成为*反对派。于是,这次非常代表大会改变原先的议程,变成了一次对形势的讨论会,既没有选举新的中央机构,也没有作出任何重要决议。大会虽然建议在1990年9月29日举行正式的*重建代表大会,但这一天并没有到来。南共联盟就这样在走过70年的艰难而光辉的里程之后,结束了自己的活动。由于这个强大的政党退出南斯拉夫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所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面对东欧剧变的困境,经过两年的拼争后亦宣告解体。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共盟不仅消灭了它们自己,也灭亡了它们的共同国家——南斯拉夫联邦。
内战爆发
原来的多民族国家一旦分裂成多个国家,往往就不是一场“和平的”、“温柔的”革命,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式“离异”,而是在瓜分昔日的财产和分担债务,尤其是在领土、边界、民族和国家地位等问题上,会产生重重矛盾,相互指责和攻击,从而演变成流血冲突或战争。
在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和解体以后,在南斯拉夫联邦爆发了四场带有民族冲突和领土纠纷的战争,它们是:南斯拉夫联邦同首先宣布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战争、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其境内塞尔维亚族的内战、波黑内战和北约侵略南斯拉夫联盟的战争。
南斯拉夫联邦对斯洛文尼亚的“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后,立即自行划定“国界”,它与当时尚未完全解体的南斯拉夫联邦在边境通道的控制、海关的管理、境内军事设施(如机场、兵营等)的归属等问题上发生争执。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之间爆发了一场“十日战争”。
1991年6月27日凌晨,南斯拉夫联邦警察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奉命出动坦克、飞机向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进军,封锁和控制了南斯拉夫联邦与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界,以维护联邦国家的“边界安全”与“领土完整”。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进行总动员,反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的“占领”和“侵略”。双方展开激战,互有伤亡。这样,一场反对“独立”和维护“独立”的战争爆发了。
6月28日,双方的武装冲突仍在进行,尤其在边界地区的战斗更为激烈。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在许多地方设置路障阻止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的前进,并向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兵营发起进攻,逮捕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的家属。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依靠空军的空袭,清除障碍物,控制了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境内的南斯拉夫联邦国界。当天,欧洲共同体最高级会议做出决定,向南斯拉夫联邦派出由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三国外长组成的和平使团,并冻结对南斯拉夫联邦的一切经济援助。29日晚,欧共体和平使团紧急飞抵南斯拉夫联邦,促使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政府立即停火。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7)
随后几天,由于停火协议无法实施,双方战斗进一步升级。期间,欧共体三国外长多次进行调停、斡旋。在他们的反复劝说和调解下,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联邦政府代表团、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代表以及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等有关各方的代表于7月7日在布里俄尼岛达成协议,原则通过了由欧共体拟定的《和平解决南斯拉夫危机宣言》。其主要内容是:双方立即停火;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尽快返回兵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两国推迟3个月执行其国家独立的决定;尽快就南斯拉夫联邦未来体制问题进行谈判。在协商过程中,南斯拉夫联邦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由斯洛文尼共和国控制南斯拉夫联邦在斯洛文尼亚境内的边界和海关。双方停止交火,互相释放了全部战俘。7月10日,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议会经过激烈辩论后批准了这个宣言。7月18日,南斯拉夫联邦同意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要求,决定在3个月内全部撤出在斯洛文尼亚境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部队。至此,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境内的战火才完全熄灭。据称,在这场“十日战争”中,双方约有60多人死亡,几百人受伤,物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克罗地亚与境内塞族的战争
据克罗地亚共和国1991年的统计,其共和国境内人口中,克罗地亚族为370万人,占779%;塞尔维亚族为58万人,占122%;穆斯林族和“南斯拉夫人”占3%~5%,其他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等少数民族。共和国境内塞族人聚居的地区称“克拉伊纳”,约占克罗地亚全国面积的1/3。
塞族人是在16~17世纪从塞尔维亚移居到克罗地亚“军屯区”的边民,帮助当时占领克罗地亚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镇守边疆,以防止奥斯曼帝国军队西进。久而久之,这些塞族戍边人员便定居在克罗地亚的广大地区,并形成了塞族的宗教和文化社团,保留了塞族的语言和民族属性。本来,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同属南部斯拉夫人,语言基本相同,只是使用不同的书写字母,信仰不同的宗教。然而在历史上,大克罗地亚和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产生碰撞,两族结下了世代恩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克罗地亚独立国”统治时曾发生大规模屠杀塞族人的悲剧。
1990年7~8月份,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居民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与新成立的克罗地亚反对派政府严重对立,并决定就自治问题在塞族居住区进行全民公决。克罗地亚当局不能容忍这种分裂主义活动,宣布将用“法制国家的一切手段阻止全民公决”。8月17日,塞族人夺取克罗地亚警察部队的武器,在交通路口设置障碍,同克罗地亚共和国“特种部队”发生局部冲突。
1991年3月初,“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自治区”在克罗地亚宣告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克宁市,塞族的这一行动旨在从克罗地亚“分离”出去。3月3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为克拉伊纳地区出现的事态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为平息冲突,于4月底占领克拉伊纳地区。6月,克罗地亚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后,克罗地亚境内3个塞族自治区于同年12月宣布成立“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共和国”,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随后便开始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合作,拟同波黑共和国境内新成立的“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合并,或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实现“统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8)
1991年9月7日,在欧洲共同体、美国和苏联的倡议和主持下,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海牙举行(通称为“和平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的宣言》,强调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斯拉夫危机。但是,克罗地亚境内克塞两族的矛盾并未因此缓解,相反,武装冲突在不断升级。在随后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双方战死、失踪者达12万人,伤2万多人,50万人沦为难民。在这期间,驻扎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奉命出面干预,力图将冲突双方隔开。但不久,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对抗,企图迫使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撤离克罗地亚。到1991年底,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已公开站在塞族一边防止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地方防御部队进攻塞族控制区。于是,克罗地亚境内的武装冲突变成了以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为一方和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与塞族武装为另一方的战争。而且,战场的形势对克罗地亚共和国日益不利,它面临丧失独立的危险。
在这种形势下,联合国秘书长派出特使、美国前国务卿万斯进行调停,促使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塞尔维亚族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三方的领导人于1991年11月23日在日内瓦达成停火协议,其中规定: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立即解除对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兵营的封锁;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立即撤离克罗地亚当局的控制区;冲突双方同意由联合国尽快向南斯拉夫派遣维和部队,进驻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郝时远主编《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中的民族危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第52页。持续数月的克罗地亚共和国领土上的战争基本停息。12月8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签署从克罗地亚撤军协议。
在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斡旋下,克罗地亚境内冲突双方又于1992年1月2日在萨拉热窝签订停火协议,接受万斯提出的“和平计划”,同意将塞族聚居区宣布为“联合国保护区”(简称“联保区”),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