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旁休息,谁叫也不理。
工人大概觉得阿杰是大学生,而且是老板熟人介绍进来的,也不敢将他怎么样。可日子一久,阿杰越来越颓废,开始考虑要不要辞职。
阿杰的症结在于自我认知的不充分,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认为自己有过设计师助理的实习经验,就可以找到一份设计师的工作,结果预期没有达到,落差感和挫败感一拥而上,将他牢牢捆绑。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不是新人心态,对这个行业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不知道当工人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基础知识。
我曾问过他:“你会不会用钉枪?会不会用冲击钻?贴过墙纸没有?贴过瓷砖没有?铺过地板没有?”
他说:“上学的时候用过,但次数不多,我学的是设计,主要是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我说道:“你应该知道我说的那些都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如果美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我说的那些就是美的细胞。抛开这些不说,如果你连钉枪、冲击钻都不熟悉,那么怎么确认工人有没有把工作完成好?我建议你把你的烦恼跟你的老板谈谈,他比你有经验,或许会让你茅塞顿开。”
他听了我的建议,回去后跟老板谈了谈。几天后他来找我,精神奕奕,神采飞扬,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激情和活力。
他告诉我,当他跟老板说出这些困惑之后,老板第二天就到了施工现场,跟所有工人一样,拿起冲击钻开始干活,手法纯熟,利落准确,让他十分惊讶。老板跟他说:“我也是念设计的,但我毕业后先找了施工队的活儿干。我在施工队待了两年,活儿好活儿坏,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没人能糊弄我。”
阿杰说他听了老板这番话后,备受鼓舞,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职工作太简单,跟自己的预期不相符,难以获得成就感,眼睛只盯着那些大项目,忘了干好本职工作。这就如同佛教修行一样,没有人一开始就去修高深的法义,不管你从前对佛法有多了解,一入佛门都要从基础开始。
说到这里,我要分享一个佛教故事。
五祖法演禅师有天晚上跟三位徒弟——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在寺院外面讨论佛法。入夜之后,天气转凉,几人准备回禅房休息。
回去的路上,一阵寒风吹来,吹熄了手中的灯笼。四周顿时漆黑一片,远处的路也看不清楚。法演禅师突然问道:“风把灯吹灭了,
你们想到了什么?”
佛鉴首先说道:“彩凤舞丹霄。”意思是黑暗中不管有没有灯火,都没有区别,如彩凤在红色的霞光中飞舞,根本看不出是彩凤还是霞光,不如任由它去。
佛眼接着说道:“铁蛇横古路。”意思是黑暗如同道路上的一条铁蛇,看似让人惊恐,却是不会动,也不会咬人,只是分别心在作怪而已,没什么能阻止修行者的脚步。
法演禅师看了看佛果,佛果说道:“在脚下。”法演禅师说道:“能超越我的成就的人,就是佛果。”
黑暗之中,没有比看脚下更能走远的方法。前路漫漫,看得远是好事,但总是盯着远处看就容易被脚下的石头绊倒。面对长路,只有看脚下才能走得扎实,才能走得更远。
其实说到底,阿杰这样的好高骛远是对自我认知的过高评价。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指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错误的自我认知有两种:一种是过低评估自己,一种是过高评估自己。前者会造成不自信,后者会造成盲目自大。好高骛远就是盲目自大的一个表现形式。
由于我们自我认知的能力有限,常常会出现错误的自我认知,尤以过高评估自己的情况为多。要修正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镜子法。这里的镜子不是实物,而是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心理学家库里曾说,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是以外在行为来展现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别人的评价则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我们的自我认知大多来自别人的评价,因此关注别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评价也不完全正确。但如果我们能多与人交往,听更多人的意见和反馈,观察更多人的态度,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外界对自身较为客观的评价。这点对职场新人非常重要,多与同事、同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比较法。在没有客观、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人人都会通过跟别人比较来获取自我认知。比如我们困惑的时候会想:“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却不行?”对劣势的认知会逐渐形成。职场新人要与别人做对比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他为什么能当领导”,“他为什么能获得优秀员工称号”,这是提高自我认知的一种途径。
(3)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一种情况是典型的自己和自己比较,学生这一次考试比上一次考试前进了几个名次就会很开心,落后就会很难过。这是“现在的我”在跟“过去的我”做比较。还有一种自我比较,是“期望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做比较,比如阿杰就是拿“期望中的设计师的我”和“现实中的施工队的我”做比较,当“现实中的我”不如“期望中的我”时,会产生挫败感。而正确的自我比较是把“期望中的我”当作目标,从“现实中的我”做起,从而获得更积极、
富有激情的情感。
(4)自我反省法。在遵循客观的社会准则、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反省,对内心状态和外显行为进行对比和剖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更多问题。
认清自我,包括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和规则,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减少不适感的出现。说到底就一句话,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眼下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羡慕别人创业?别人有苦不对你说
生活:别人创业怎么那么容易,我创业怎么这么难?
修行:不要高估别人的快乐,低估别人的痛苦。
林光本来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负责网络推广,月薪虽然不高,但很有前景。可他工作了一年就辞职了,打算自己当老板。创业期间困难重重,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结果新公司刚开没几个月就倒闭了,这对林光打击很大,让他一度萎靡不振。
他多次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创业那么容易,我创业就这么难?”
当下,大学生创业是潮流,而且政府出台了许多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增加就业岗位。的确,很多大学生创业成功了,但人们只看到他们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
我问林光:“你为什么在合资企业工作一年后选择了创业?这一
直是你的目标,还是有别的想法?”
他回答我:“我的一个同寝室同学,毕业后申请了一笔创业贷款,办起了网络公司。我们毕业一年后有个小聚会,我在聚会时碰到了他。他是全班最风光的一个,开着自己买的车,聚会的费用也是他出的,阔绰豪爽。当天回家后我就一直在想,创业吧,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就像那个同学一样风光。所以很快就递交了辞职信,然后着手创办自己的网络公司。”
我继续问:“你就没有犹豫过吗?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5节。
他摇摇头说:“我那个同寝室的同学学习成绩差,经常逃课,期末考试前都是我们几个轮流为他辅导。他都能创业,我为什么不能?而且他创业才一年就有了成绩,我想我也可以。谁知道我运气这么不好,公司刚开几个月就关门了,我太倒霉了。”
其实林光一直在纠结的问题不是创业失败,而是“别人行,我不行”。林光只看到了同学表面上的春风得意,却没有真正问过同学:“是不是有苦说不出?”这是大多数职场新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容易走入的误区,也是人们心态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光见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佛教也常教化众人,你是因为看到别人的快乐而想修行,还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痛苦而想修行?如果是前者,那你的修行是苦的,因为你只是想得到别人那样的快乐,而不知道别人的快乐是经历了诸苦之后才得到的,没体会到人生本苦,修行就一定会苦;如果是后者,那你的修行是甜的,因为你已经认识到了人生的真相,就有机会离苦得乐。我记得有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buuyu。
有座寺庙,除了住持外一共有五个和尚挂单修行。每天除了修行之外,五个和尚还分别负责寺庙里的杂务,大和尚负责烧火做饭,二和尚负责打扫庭院,三和尚负责砍柴担水,四和尚负责接待香客,五和尚负责给大家洗僧袍。有一天,来了一个流浪汉求住持收留,住持让他留在寺庙里帮忙,也可以跟着一起修行。流浪汉问住持:“我每天要干点什么?”住持说:“你随便跟一个人去干活就行。”流浪汉正犹豫时,看到有香客在频频向四和尚鞠躬,他觉得这是个体面的工作,于是决定跟四和尚一起接待香客。
几天后,流浪汉就找到住持要求换工作。
住持问:“为什么?”
他回答道:“我以为受香客鞠躬是件体面的事,没想到每天都要听香客唠叨烦心事,听得我都烦恼了。我每晚躺在床上睡不着,脑袋嗡嗡直响。”
住持又问:“那你想跟谁干活?”
流浪汉看了看门外,二和尚正在打扫院子。他见二和尚神情淡然,没有一丝烦躁之感,于是决定去跟二和尚扫院子。
可几天后,流浪汉又要求换工作。
“为什么?”住持还是那个问题。
流浪汉说:“我每天早晚各扫一次院子,二和尚要求我做到一尘不染,连一片树叶都不能留下。我每天低头扫地,脖子都酸了。看起来挺轻松,干起来很累。”
“那你想换到谁那儿去干活?”住持问。
流浪汉想了想说:“我看三和尚每天都到山下去挑水,山下风光旖旎,我决定去跟三和尚挑水。”
但没过几天,流浪汉又提出换工作,这次的理由是:“山下风光虽好,可常有蛇鼠虫蚁,咬得我浑身是包。”这次他要求跟大和尚去做饭,他觉得每天就在厨房里,安全又舒服。可过了几天,他又不满意,觉得厨房又闷又热,还是跟五和尚在河边洗僧袍比较好,河边地界开阔,空气也好。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坚持几天。
“这次又怎么了?”住持问。
流浪汉摇摇头说:“天气渐凉,河水越来越冷,冻得手都僵了,没法洗衣服。”
住持笑一笑说道:“那你想干什么?这寺里的活儿也就住持你没干过了,要不要跟我做两天住持?”
流浪汉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住持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不累不辛苦,于是答应了。一个礼拜后,住持主动问流浪汉:“这工作可好?”流浪汉愁眉苦脸道:“你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修行、看书、整理经书、抄经书,十分枯燥,一点意思都没有。”
住持说道:“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悠闲自在,却不知这后面都有辛苦。为了你看到的快乐而去奔波,最后注定失望,你不知诸漏皆苦,看到的快乐都是虚光而已。”
这正如创业一般,你创业的动机是因为羡慕别人的快乐还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如果只是贪图虚名、快活,只要碰到困难就一定会坚持不住;如果是为了实现梦想,那再大的困难都会勇敢迈过去。
其实,人人都有林光一样的烦恼:“为什么别人看起来那么富有、快乐,做什么都容易成功?为什么我做起来就这么难,又这么痛苦?”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乔丹(AlexanderJordan)回答道:我们都有一种集体幻觉,认为快乐是正常状态,所以会努力伪装出快乐的样子。换句话说,我们低估了别人的痛苦。
乔丹和他的研究团队对63名在校大学生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描述近期的负面情绪体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都倾向于隐藏负面情绪的发生,更多谈论了正面情绪的体验。紧接着,乔丹对亲密友人和恋人之间展开实验。他连续一个学期,每个周末观察200个学生的博客,用以记录他们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发生。一个学期后,他让每个博主推荐一个好友或恋人,让对方来估计博主这个学期的情绪更偏向正面还是负面。结果,多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