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拐业搅苏庋墓ぷ鳎男乃家膊换嵬耆旁诠ぷ魃希前残南硎苷夥菹邢臼媸剩佣炎约旱墓ぷ髂芰徒【裢耆姆狭恕

    朋友听到我上面说的话,微微颔首道:“确实如此,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便只能强求外在的条件达到完美,但是这种完美又是不存在的。你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中国的《道德经》上也有相似的词语——大成若缺。完美的事物,看起来总是有所残缺的。关键还是要修行自己那颗追求完美的心。”

    工作排太满,越做越烦躁

    生活:想积极表现,所以安排了许多工作,结果做不完,

    越做越烦躁。

    修行:做人不可贪心,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小川入职后想给领导留个勤快、有能力的形象,因此每天会给自己安排许多工作。结果工作安排太多,再加上对工作不熟悉,导致每天都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而这样的加班又没有加班费。不到两个月,还是职场新人的小川就感到了沉重的工作压力,每天晚上睡觉前总想着工作,造成入睡困难。勉强睡着后还梦到自己在工作,睡眠质量非常差,第二天没有精神,结果工作效率更差。他开始怀疑是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于是想着辞职,但又因为觉得这次工作机会难能可贵,所以不想失去,因而陷入焦虑状态中。

    小川的问题是很多职场新人的问题,刚刚步入职场,急于给领导和老同事留下好印象,所以拼命揽活儿,结果贪多嚼不烂,反而给人以急功近利的印象。事实上,没人会对职场新人太苛刻,大家都知道新人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环境,这点在领导雇用你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所以没必要把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全都拿来做。

    圣严法师曾说:“你可以选择不要被工作驱使,做任何事情都先分出轻重缓急、大小内外,先处理好近的、急的、重要的,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想把千头万绪在同一个时间内清理好,这只是贪念罢了。”

    佛教说人性中有五种阻碍成道的烦恼,贪嗔痴慢疑。贪是最根本、最难拔出的劣根。职场新人贪功、贪美名,所以不管自己能力有多大,都同时安排许多事情,结果难以驾驭,反而成了烦恼。职场新人忘记了,初入职场最重要的是学习、掌握并熟练要做的工作,而不是急着塑造一个勤奋、有本事的形象。《百喻经》里有则故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有个商人打算带着两个儿子去很远的地方做生意。春季的某一天,商人买来一头骆驼,在上面装满了贵重的货物,带着两个儿子迎着朝阳出发了。这个季节虽然还有点寒意,但春阳一照,整个大地都生机勃勃。农夫在地里耕种,等待着收获。

    商人带着两个儿子,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他还时不时教育儿子:“我们要像田里的农夫那样辛苦劳作,秋天才会获得丰收。”儿子们点点头,期待着这次出远门能在秋天满载而归。这条路漫长又艰难,他们穿过茂密的树林,蹚过湍急的河水,来到一座高山脚下。商人指着高山说:“你们看,只要翻过这座山就到我们的目的地了,那里有很多人等着买我们的货物。”儿子们听了又激动又高兴,想着快点赚个盆满钵满,于是拉着骆驼不眠不休地爬山。尽管父亲不断告诫他们要让骆驼休息一下,可他们还是不断驱赶骆驼前进。结果没几天,骆驼累死在半山腰。父子三人沮丧极了。

    父亲想了想,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舍弃一部分货,父子三人能背多少就背多少,翻过山岭去贩卖,这样赚的肯定少,但可节省时间;二是有人下山再买一头骆驼,这样浪费时间,但不会损失利益。父亲跟两个儿子商量了一下,儿子们不想损失一毛钱,所以决定让父亲下山再去买一头骆驼。

    父亲走之前对儿子们说:“骆驼虽然死了,但它的皮毛也很值钱。你们把它的皮毛剥下来,好好保存,不能让它有所损坏。”儿子们点点头说知道了。

    父亲下山后的第二天,山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两个儿子牢牢记着父亲的嘱咐,不敢让骆驼皮毛有一丝一毫的损坏,于是把货物里的白毛毡都拿出来盖在骆驼皮上。雨下了几天才停下,白毛毡全都坏了,骆驼皮也有损伤。等到雨停了,父亲拉着新买的骆驼回来看到这一切的时候痛心疾首地对儿子们说:“你们只知道骆驼皮珍贵,却不知咱们货物里的白毛毡比骆驼皮还珍贵,这下全毁了。”
第7节。
    如果不是儿子们太贪心、急功近利,也不会把骆驼累死在山腰;如果不是儿子们分不清轻重缓急,错把重要的当成不重要的,也不会把所有货物都毁了。小川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是急着做出成绩、获得赞扬,也不会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在同一时间完成。在心理学上,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由“强化”导致的。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及其伙伴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行为,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利或弊产生强化或削弱。比如员工认为加班会给领导留下刻苦勤劳的印象,有助于事业上的提升,那么员工就会通过不断加班的行为来获取认可;当员工的加班行为得不到领导称赞时,员工就会削弱或消除加班行为。也就是说,行为结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这种行为是否重复发生。

    小川认为大包大揽的工作态度可以获取领导肯定,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地位,所以不断为自己安排工作,形成了急功近利的行为。当他看到的结果是自己无法负荷时,便对这种行为产生怀疑,产生了退缩行为。

    由于强化的目的和性质有所不同,所以强化有了“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就职场管理而言,正强化是指对员工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和扩大企业所需的正面行为,比如奖金、表扬、擢升等;负强化是指对员工的惩罚,以此来削弱和消除对企业不利的行为,比如批评、扣奖金、降职等。就职场员工而言,正强化是指默认或预期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行为,比如加班、工作效率高、工作量大、拍马屁等;负强化是指默认或预期不能获得利益的行为,比如迟到早退、请假频繁、工作量小等。

    对于小川这样的职场新人而言,很容易被默认或预期的可以获得利益的行为所驱使,也就是受到了正强化的驱使,从而采取一些不科学的方式来工作,就像职场默认工作量大代表有能力,会获得赏识,所以小川为自己同时安排许多工作,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实

    上,要想让强化行为有所效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1)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强化行为。职场新人所干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群也不同,并不是所有职场默认的规则都适用。比如有的公司鼓励员工加班,有的公司则鼓励员工劳逸结合,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企业文化来判断。多做一些比较,可以防止做出错误的强化行为。

    (2)设立分阶段的目标。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设立一个明确、容易实现的目标非常重要。就员工而言,特别是对职场新人来说,设立一个明确且可行的目标可以帮助自己统筹安排工作,并获得成就感,有助于信心的建立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3)及时反馈。作为新人而言,要及时将自己对工作的困惑、向前辈或领导提出,他们会在第一时间给出你需要的答案,这是及时反馈,有助于新人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管理者而言,及时对员工的工作给出评价,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让员工避免犯错。

    其实归根结底,面对任何一份工作,首要任务都是学习,学习技能、学习如何处理工作事务、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抱着学习的心态,就比较容易衡量自己的真实能力,就不会出现像小川一样急功近利的心态了。

    丢掉胆怯和害羞,更快融入新集体

    生活:初入职场,对新环境不了解,因害怕说错话而不说

    话,难以融入新集体。

    修行:胆怯是自己吓唬自己。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他跟我说起了公司新来的一个大学生,“我觉得跟他交流特费劲,感觉他不是这个部门的。”我问他原因,他说了几个细节。

    他们部门每个星期都有一次项目例会,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跟进正在进行的项目,对将要着手的项目进行创意汇总。这种会议之所以每个星期一次,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让项目更顺利地进行,大家的发言自然是会议的重心。可新来的大学生每次开会都很少说话,有时问他有什么意见没有,他就说“目前没有”,要么就说“这个项目创意挺好的”。

    “他来了快三个月了,一次建设性意见都没提出过。你知道做创意这行,需要的就是点子,不管是好点子还是孬点子,都得说出来,大家一起琢磨。但他就跟个局外人一样,好像这些项目都是我们的,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朋友抱怨说。

    我问他:“他只是开会时这样,还是平常就很少跟你们交流?他工作能力如何?”

    朋友说:“他执行力很好,理解能力也不错,说实话是个好苗子,可就是不跟我们交流。不光是开会,平常我们闲聊,说点工作以外的闲事儿,他也一言不发,有时候都忘了他坐那儿了。我们有时开他玩笑说:你不说话是不是心里正鄙视我们呢?这孩子急得脸都红了,急着说没有,没有,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其实他也是个实诚人,埋头苦干,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可他不开口,有时我都怀疑他适不适合在创意部门了,留在制作部门会不会好点?”

    我想了想跟他说:“你可以私下跟他交流一下,问问他做这份工作是否吃力。还有,最好表现出你对他开口说话的期望。然后再观察他一段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我跟这位朋友一起吃饭,又聊起了这个事情。他说跟这个新人聊过一次后,对方表现好多了,会上也开始提意见了,虽然意见不成熟,但起码觉得跟大家一条心了,共事起来舒服多了。

    人不同的性格造成在面对新环境时有不同的表现。活泼、外向的人更容易融入新环境,而内向的人则比较慢。按照朋友的描述,那位新人的性格内敛,交际能力相对较弱,进入新环境后容易胆怯,常怕说错话而不敢开口。

    克服胆怯,最重要的是克服内心的不自信,以及对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的过度夸大,说白了,就是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我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可以跟所有畏惧新环境的人分享。

    在古老印度的王舍城外有个寺庙,叫作松寺,享誉古今。有一天,松寺里来了一个刚刚受戒的比丘,是个老人家,对佛法还不太了解。

    有一日,师父对这位比丘说:“有个女居士非常虔诚,也非常聪明,对佛法有一定的了解,对比丘非常恭敬,是个有清净心的人,时常会来寺里请这里的法师开示。她每天会供养一位比丘,今天轮到你去接受供养了。”

    比丘一听,心里特别害怕,怕自己佛法不精,女居士比自己强,既担心露怯,也担心不能给女居士正确的指引,所以不敢去。但这是寺里的安排,又不能不去。比丘只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前往女居士家里。

    因为胆怯,比丘这一路走走停停,恨不得中途出个什么事,这样就不必去了。可一路上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还是到了女居士家里,但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时间。

    女居士看到比丘,觉得这位比丘年长,一定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所以特别欢喜。她恭恭敬敬地让比丘上座,并给了特别的供养,希望能从比丘那里得到宝贵的佛法。供养结束后,女居士跪在比丘座前,行五体投地大礼,诚心求法。比丘如坐针毡,满头大汗,“我哪里懂什么妙法,我也刚入佛门。”他很想这样告诉女居士,但看着女居士无比虔诚,又说不出口,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于是不自觉说了一句:“人愚无知,实在苦恼!”其实他说的是自己,可女居士却当成了一种开示,跪在那里低头思索。趁着女居士思考琢磨的时候,比丘一溜烟跑回了寺庙。

    女居士想了很久,竟然立即顿悟:“原来苦都是来自愚钝无知,这正是十二因缘的根本啊。愚钝才远离佛法,无知才不懂佛法,导致不断经历轮回,生出诸多苦恼。”她反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