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类似今天茶盘上的那些茶宠,每天都要挨受滚烫茶水的浇淋!假如“茶神”灵验,他们如此冒犯亵渎,岂不怕有报应?土地爷、财神关公、观世音菩萨……谁又敢如此待之?
根据唐代李肇《国史补》的记载,与酒神杜康一样,陆羽曾经作为茶神被供奉在茶库、酒库里,后来没有被中国广大茶区茶农和鬻茶者视为神明,建造庙宇、塑像崇奉、焚香祭拜,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时至科技发达的今日,即便进过课堂、被学术熏陶过的人,对待自然天地无法解释的若干现象,依然将信将疑,存在一种不合时宜的“迷信”思想和行为,何况文化本来就不多的普通百姓?所以,“民间中国”修建、重建寺院之风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安溪茶区,几乎每个村庄、每个山头都有这样的庙宇,无论袖珍或是宏大、简朴或是巍峨,都神秘庄严,香火鼎盛,成为茶乡耐人寻味的一道风景。这些庙宇中,有没有供奉安溪茶农崇为“茶神”的神明?如果有,那这些神明又因何与茶发生联系?
相对于其他茶类,安溪乌龙茶受制于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更甚,故民间至今流传“看天吃饭”“看天做青”等谚语,是说在采摘制作铁观音茶叶时,如果没有好的“天时”就无法制作出好茶,而因为茶叶质量一旦降低,来自茶叶的收入减少,全家的温饱就要受影响。实际上,“天时”对茶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采摘制作方面,种植管理环节受此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科技水平不高的古代,安溪茶农就把依靠自己“智慧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求助于代表“神秘力量”的神明,表面上看与科学的理性相左,实则有特别的意味在,不可一概以“迷信”论之。
安溪大地的神明谱系有两大系统,一是中国民间普遍奉祀的神明,佛道释之神掺杂,如观音菩萨、土地、关公、神农氏等;一是起源于安溪本土的地方神祇,如清水祖师、保生大帝、茶王公、保仪尊王(大夫)等。前者是安溪移民对原乡文明的继承,后者则形成于安溪先民垦殖安溪的时期,千百年来又有很大发展,表现在信仰圈的扩大、信徒的增加及信徒活动的集中点——寺庙不断分炉分香的发展轨迹上。闽南人素有“逢庙必拜,逢神必敬”的传统,安溪人也不例外,他们既到佛寺拜佛,也到道观参神,同时也到村社守护神的宫庙奉祀,或者干脆把这两类神明“混合”于同一寺庙之中,日夜加以供奉。
茶神辨(2)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除了信仰对象具有明显的混合性外,安溪民间信仰还带有浓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色彩。民众对崇拜对象的选择主要根据自己的意愿,特别以神灵世界中的某位神灵对某人或社区是否有用,或希望某些神灵偶像能对本人、本社区提供比较特殊的保佑而加以选择。因而,只要对本人或本社区有用,不管哪路神仙都可以成为崇拜对象。这种心态之下,安溪茶神信仰同样具有“混合性”。铁观音起源一说(“魏说”)与“观音托梦”有关,所以安溪茶农素有敬奉观音菩萨的传统,西坪、龙涓、虎邱、蓝田等老茶区修建有不少观音宫、观音寺、观音亭,专门供奉观音菩萨。关公神系由三国蜀将关羽神化而来,约始于隋朝,此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较普遍的民间信仰。虽然关公信仰与茶叶没有关联,但因为其是民众心中的财神,故安溪茶农、茶商会在社区立关帝庙虔祀,或在自己所开茶铺、茶行,奉迎关帝香火,西坪三安寨、龙涓楼台庙、湖头关帝庙均属于此种情况。
对土地公神的信仰和祀拜,是古代农业社会人们敬天敬地思想的发展,并成为历朝历代沿袭的一种信仰、祭祀习俗,安溪茶区流传着“田头田尾土地公”的俗语,可见土地神明在这里的信徒之多、寺庙分布之广。为求合境平安、茶叶丰收,安溪人在茶区、茶山、茶园建造规模不一的土地公庙、土地公龛,在每一间茶厂、茶店、茶行供设土地公神位,每天清茶香火虔诚祭拜。西坪龙地、松岩等茶村还在每岁春秋的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举行“祈福”仪式,办牲祀拜,前者祈求新年茶叶好收成,后者酬谢感念土地公的恩德。
在起源于安溪本土的地方神祇中,清水祖师种过茶叶,并以茶禅修,广行善事;保生大帝则以茶入药,为人治病,极有神效。两位神明一佛一道,受到安溪广大民众的爱戴,修建了许多庙宇来供奉,仅安溪本土就有清水祖师庙120多座,保生大帝庙50多座。清水祖师、保生大帝虽然与茶叶有过关联,但安溪人并没有因此而特别到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的庙宇去焚香祭拜,表达诉求,一方面说明两位神明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一方面说明两位神明还不是安溪专工茶叶事务的“茶神”。
毛蟹名茶发源地在安溪大坪乡,这里的居民以高、林、张三姓为主,乡中有三姓共同祭祀的集应庙,奉祀保仪尊王。清乾隆年间,大坪高、林、张三姓陆续有人随带保仪尊王的信仰迁往台北地区,种茶为生。同治六年(1867),高姓大坪移民等在台北景美市场旁兴建了集应庙,供奉保仪尊王,彼时保仪尊王的信仰圈已扩大至头重溪的深坑、石头碇,内湖的兴福、待老坑,大坪的新店、阿泉坑、六张犁,景美的溪子口,北投的淡水等村。咸丰、同治年间,保仪尊王的神格发生变化,逐渐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据说遭受虫害的稻子、茶叶、花卉、蔬菜,只要迎请保仪尊王绕境,虫害很快便被消除尽净。由于保仪尊王的“神力”,保仪尊王的信仰逐渐跨出安溪人群居的地区,发展成为台湾地区配合农业生产需要的神明。而在安溪祖地,凡从大坪高、林、张三姓分居安溪各地群居的村庄,如虎邱高村、石山村等;凡有种茶的地方,均建有集应庙,崇奉保仪尊王。
保仪尊王起源于大坪茶乡,又随着安溪移民落户台湾,成为两岸农业保护的神明,但终究不是安溪所有茶区专一的茶神。近年来,铁观音茶叶重镇感德的槐植、槐阳、槐东等村,正在大举兴建“茶王公”祠,准备迎请南宋民族英雄谢枋得入驻——当地传说,谢枋得当年兵败后曾归隐在感德,教导当地茶农种茶制茶——这是否是真实的历史,已经不重要了。安溪没有专一的茶神,又无神不是茶神,清水祖师、保生大帝、“茶王公”等这些神明在安溪的出现,以及安溪人尊为民做善事的人为神并加以膜拜,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推崇的意义。而今天,当我们端起一杯铁观音,你品尝到的就不仅仅是自然的、植物的香气,它还蕴涵着安溪人对大地、对文明的崇仰之情。这杯铁观音,让我们思考了“人”自身,也思考了“天”和“地”,是一把带着密码的文化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