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站住,再站高-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蔼的人,我们单独交谈的时候,他表现得很亲切,言谈中,无不透露出其对金融的高度理解和对金融市场娴熟的操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极端分子。他是一个坚信市场体制的信徒,他看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毛病,尽管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他饱受攻击,但他在一些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确有自己的观点。
  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看上去象是一头从南亚丛林里跑出来的老虎,他这次到香港,似乎是赶来参加一场控诉会。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强势的领导人,尽管他已经年过70,但非常健壮,看上去只有50多岁。他显然是一个经常在国际舞台上出面发言的人物,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和立场,整个人充满了自信和愤怒。果然,在他的专场研讨会上,他对投机资本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炮击,他声称东亚国家是这些“强盗”的受害者······
  相比较,俄罗斯的丘拜斯则表现得冷静得多。尽管俄罗斯也遭到了对冲基金的攻击,损失惨重,但是他对此则有与马哈蒂尔不太相同的看法。索罗斯在俄罗斯一役中,表现得最为急躁和迫切,最终却是玉石俱焚损失了十多亿美元。相反,在金融进攻中,俄罗斯的自由派却获得机会松绑卢布,推动了该国的金融革命。
  新上任的香港特首董建华,作为香港年会的东道主,自然也是我们要会见的主要政府官员,他与沃尔芬森是以前就认识的,所以交谈起来非常轻松,我则是第一次与他见面,他看上去是一个忠厚、务实、诚恳的人。
  在香港年会上,中国的态度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让世行也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中国总理###和副总理###欣然接受世行的邀请,一起前来参加本次年会,###总理致开幕式词,###副总理举办专场演讲会。
  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中国的表现颇受非议,很多金融机构认为,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投资商,中国应该象泰国一样松动汇率,避免遭遇硬伤,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建议,中国要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人们都十分关心,中国到底将如何应对,年会上###的演讲无疑是了解中国态度最好的一个场合。
  ###的演讲被安排在22日下午三点开始,我有幸代表世行主持了这场演讲。当时会场安排了200个席位,早早的就座无虚席了。
  我深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早在会前就进行了专门的准备。我在开场白中说:“中国这几年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成为新的亮点和推动力量。中国经济有什么新的特点,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它如何展现自己的力量,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今天,我们荣幸地请来了领导这场改革的###副总理······”
  当朱副总理走上台来,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摄影记者们更是频频按动快门,一时间讲台变成了光的海洋。朱融基副总理发表了十分精彩的演讲,他表达了中国政府对金融危机的担忧,同时宣称,“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正式的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表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态度。事后证明,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决策是正确的,它保证了中国金融体制在暴风雨中的稳定性,躲过了一场后果难以预料的资本灾难,同时也为亚洲金融秩序的复苏做出了贡献。
  ###副总理的演讲刚结束,就看见很多记者已经飞快地跑去发新闻稿了。他重申的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无疑将是明天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新闻。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原来的安排是,先由听众递条子,再由朱副总理回答的方式。由于现场场面实在太热烈,只好改成举手提问。第一个提问的是中国北京大学的教授林毅夫,他可能是教授当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所以提了一个问题,自己又解释了好长一段,朱熔基副总理幽默地回答他:“你不是提问,你已经把自己的问题给回答了。”言毕,引得全堂大笑。
  国内外电视全程转播了###的这场演讲,作为主持人的我也第一次代表世行、代表中国人从幕后站在了前台。我在上海的母亲和在加拿大的老师们都通过电视新闻看到了我。母亲在电话里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还是站的蛮直的。”
  争吵、控诉、抗辨、表白。
  1997年的香港年会便在这样的热闹和喧嚣中开了五天。
  年会结束的当晚,我专门召开了一个香槟酒会,将筹备会议的世行工作人员聚集在港岛展览中心,感谢他们半年来的辛苦工作,同时也为我们会议的成功而庆祝。
  1997年的年会,让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也给了我…一个中国人…一个世界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登上国际舞台的机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香港年会:为朱镕基主持演讲(3)
回过头来看,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最有影响的一次世行年会,它适时地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召开,展现出世界银行敏锐的战略视野和强大的影响能力。
  背静资料: 没有预料到是,针对香港的金融狙击,就在世行年会不久降临,或许是那些金融投机商想在全世界面前显示一下他们令人恐惧的能量。10月20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上演了“黑色星期一”的惨剧的。同一天,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22日香港恒生指数连续两天大幅下挫,累积跌幅近1200点,下跌了9%,被当地市场人士形容为小股灾;23日,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曾落至点,跌幅高达1871点,恒生指数闭市时报点,退低点,下跌了%,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天的跌幅可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相提并论。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在23日一天就损失了4335亿港元,同8月份市值高峰期的43354亿港元比较,减少了15420亿港元,跌幅达35%。与此同时,香港十大富豪估计损失超过2100亿港元。恒生指数持续暴泻,跌势之猛、损失之巨,震惊世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子 往事回首仍昂然(1)
“你是怎么成为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常务副行长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怎么在那个全球最大的发展金融机构站稳了的?”
  这些年,我常常被问及这些问题,他们中有年轻的学生、有政府官员、也有商界精英,无论相熟与不熟,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才会引起这般的好奇。
  其实,从我1981年留学回国分配到财政部世行处,我和世行的缘分就开始了,从81年…95年的14年间,我从一个跑腿的小科员开始干起,经历了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司长、中国副执董、中国执董的成长过程,1995年,我正式进入世行管理层,从副行长兼秘书长、高级副行长、常务副行长 到05年底离开【注1】,又有足足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里,我参与并经历了世界银行所有重大改革的酝酿、策划、决策和实施,并目睹它从徘徊的低谷中走出,重新焕发出金融巨人的活力。
  十年中,我很少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记忆中的两次正式采访还是在毫无心里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是我刚刚当上副行长时,一位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等在我办公室门口很久,总算堵到了我;第二位是北京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导,尽管我再三推拖,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他的理由是:“你有责任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人”。这个节目播出后,编导复制了一盒播出带送给了我,遗憾的是由于制式不同,我至今还没看过。最近几年,我受邀在国内外参加一些国际性会议,偶尔也会在国内外报纸上看到和我有关的报道,但大多不是直接采访。
  当我决定离开世界银行的时候,国内的很多朋友建议我,应该把在世行的这段经历写下来,他们说“你的经验,应该给所有想去国际组织工作的中国人提供借鉴。”
  朋友们的建议让我开始考虑,是的,当今的中国日益强大,越来越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他们在各个领域拼搏,无论在学术界、科技界还是在商界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形成了一股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力量,令全世界瞩目,但是,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贸易组织等这样的国际知名组织中,中国人还非常少,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中国人更是凤毛麟角。经过反反复复的认真考虑,我决定接受朋友们的建议,把我的经历写出来,给更多的,有志于加入到国际组织工作的中国人,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在离开世行到新的岗位赴任前,我放弃了度假休整的时间,在国内知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的协助下,花了约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稿的写作,感谢朋友们的建议,也感谢吴先生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停下脚步回头去看来时的路,让我有机会重新梳理自己的记忆,让我认真审视我的成功与失败,让我为曾经的成功画上一个还算完满的句号,也让我清醒的意识到,一切才重新开始。
  我相信,许多人知道,但并一定不了解世界银行,更不知道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世界银行(IBRD)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发展机构,它与国际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列为全球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银行是一个拥有1万多名员工、管理着3500亿美元资本的非赢利性金融机构,在150多个国家执行着1100个贷款项目,除此之外,世行每年还在100个国家中新增350个项目。自1945年组建成立以来,它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此实现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它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其项目有教育卫生、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它向成员国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扶贫工程”,同时还向受贷国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援助、政策制订能力、最新信息技术的学习、机构和人力优势提高等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世行能够做不少双边不易做的事情,实现单一国家很难实现的目标。不仅如此,世行还是全球发展理念、观点和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它每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全球发展金融统计》等,对各国政府的决策走向有相当的影响,被公认为视国际学术界最权威的数据来源和引用依据。
  在这样的机构中,我被任命为第一个华人常务副行长,成为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二号人物”。我的经历,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天时,当然是国家的不断强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度是世行最大的借款国,至今仍然是主要的借款国之一,与世行一直保持着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的崛起,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机遇。
  地利,得益于行长沃尔芬森对我的信任。【注二】在1995年,刚刚到任的沃尔芬森因种种因缘际会,邀请当时担任中国驻世行执行董事的我转入银行管理层,出任副行长兼秘书长。随后,我由秘书长、副行长、高级副行长,到常务副行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世行生涯。这其间,沃尔芬森在世行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把这个已现疲态的庞然大物彻底激活,重新担负起一个发展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不但参与了全过程,更有幸成为沃尔芬森最重要的工作伙伴。
  人和,尊重所有在世界银行工作的同仁,小到清洁工。世行一万多名工作人员从世界不同的国家汇聚到一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在人事问题上我采用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给每一个职员应有的尊重,让每一块钻石放射的光芒都有机会被发现,高兴的是我找到了,并把他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让光彩更加夺目。
   。。

引子 往事回首仍昂然(2)
十年中,我能够在精英如云的世行站住、站高,靠的就是务实、勤勉和努力。在世行的十年间,我每天工作15…16小时,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日,十年间跑遍了165个国家,主持及参与实施了世行内部所有的重大改革。尤其是2001年后,我开始全面主管世行。在业务和人事方面,都经历了最严厉的考验,可以说是尝遍了甜酸苦辣。
  蓦然回首,十年光阴如潮水般汹涌而过。世行让我遇到很多,学到很多,看了很多,做了很多,也感悟很多。
  我是怎么站住的?然后又是怎么站高的?――把这些事实尽量客观而又详尽地写下来――或许对当今的年轻读者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有着比我当年更好的条件、更高的起点、更多的机遇,日后一定会比我站得更高。
  在开始讲述之前,我还想在这里感谢一些人,他们即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生活中的伯乐。在某种意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