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藏之水救中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提倡科学争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南起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水是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源、生存资源。中国是个贫水国,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老天爷的厚此薄彼在造成我国整体上水资源匮乏的同时,更使中国北方严重缺水,这种状况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沙尘暴愈演愈烈,沙化速度相当惊人,致使我国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沙化面积占18%。新疆的胡杨林大片干枯,罗布泊成了沙海中的凹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不少地方如今成了“抓把黄沙飞天下”的浩瀚沙海。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生存?
  如何摆脱中国北方的水危机?怎样解决中华民族缺水这个心腹之患?
  民间水利专家郭开提出的南水北调“大西线”引水方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希望。大致设想: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简称雅黄工程。计划年引水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水量。经青海湖调蓄,自流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经岱海调蓄,自流入东北及晋、冀、京、津等;通过给黄河补液,满足陕、豫、鲁等地的需求。
  这个计划倘若得以实现,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还会在改造沙漠、扩大耕地、增加电力、创造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带来诸多好处。
  80多岁的老部长周子健从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上看到了郭开的“大西线”引水方案,他向党中央写了封荐举信,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1998年5月24日,*就此信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水的资源大为短缺,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已有若干方案,现又接到子健同志来信并所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上郭开写的《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一文。批示强调,对南水北调方案,“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
  但是,对于郭开“大西线”调水方案,在专家队伍里却存在不同反响,在职能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支持者,评价很高。反对者,为数不少。
  反对意见主要观点是:“西藏没那么多水可引”,“自流入黄河不可能”,“施工难度大”,“天方夜谭”,“没讨论的必要”。这些反对意见,有些显然缺乏根据。比如自流问题,源头朔玛滩水库海拔3588米,引水渠入黄河处3410米,千把公里流程,落差170多米,怎么不能自流呢?关键的关键是,用爆破方法堆石垒坝可不可行?长距离的隧洞能否打通,技术上有没有问题?你没有调查验证就给人家否了,不是科学态度。科学嘛,应提倡争论,重在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科学,其实就是支持论证。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过问下,一支由爆破、隧道、水利、地质、气象、建筑等方面的11名专家,加上中央电视台记者,组成了“大西线”南水北调考察队,进行了1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他们从雅鲁藏布江的调水源头朔玛滩开始,沿着“大西线”,一直到与黄河交汇处,沿途重点考察了水资源状况、引水路线和相应工程等,并以沿线江河的水文资料、地理特点为依据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郭开的“大西线”引水方案是可行的,引水量也是可靠的。通过实地考察,大家的意见形成了统一共识,就连开始时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也都表示赞成和支持。
  2000年10月,我在政协礼堂听取了考察队的汇报。考察队长何广沂是爆破专家,有“爆破大王”之称。他在汇报会上说,整个工程的大坝现场他都看了,坝址选择得相当好,两岸壁立千丈,搞堆石坝很容易。隧道专家的名字我忘了,他也在会上说,“大西线”关键地段石质好,打隧洞有把握。
  听取了专家考察队的详细汇报后,我心里有底了,曾向*同志当面汇报说:“‘大西线’调水工程,我们这代人不做,下一代也要做,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做的。”
  我觉得,对这样一个工程浩大的调水方案,有不同看法甚至反对,是正常的,也是好事,但不能过早地否定或肯定。应通过实地勘察,反复论证,选比择优。遗憾的是,有关部门没有经过对比论证,就轻易进行否定,这是不正常的。正因为如此,我和阴法唐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前夕联名向中央写报告,建议成立由多部门、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班子,对“大西线”进行现地勘察,综合分析,全面论证,择优选取,供中央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郭开的治水方案诞生至今,虽然仍处于民间论证阶段,但却得到了许多热心者的支持。其中,包括一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有不少在西藏、四川、青海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干部和军队领导。他们不仅关心支持“大西线”调水,而且希望早日看到结果。还有不少像郭开这样热心的同志,他们没有任何报酬,没人为他们评功摆好,凭着一颗爱国之心,或东奔西走,呼唤社会;或实地考察,精心论证;或慷慨解囊,捐资尽力。吃辛吃苦还要吃气,这就是“大西线”奠基者的可贵精神和高尚风格。我从内心里为他们而感动!
  此书的出版可能会引起进一步争论,这当然是好事,希望本书能客观反映情况,综合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敞开言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作出贡献。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序:关于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1)
李 伶
  我国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则很少。13亿人口中,10亿多人挤在1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东部地区。调2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的西藏水北上,可使新疆、内蒙古等200万平方公里低海拔荒漠、草地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园。就扩大耕地、增加绿地而言,等于再造了一个中国。这就是民间水利专家郭开等人“大西线”藏水北调的一大益处。
  老部长周子健在病中向*总书记推荐了这一方案,江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使之成了我国南水北调“迭比”方案中的又一方案。
  我这个军旅作家,花17年时间跟踪采访,将“大西线”的来龙去脉和美好前景写成了前瞻性长篇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
  因为“大西线”藏水北调是我国南水北调所有方案中最宏伟、最壮观、受益面最大的奇特方案,又是出自民间水利专家和许多老将军之手,所以,《西藏之水救中国》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好几位老将军自费购书,向*总书记、*总理等送书附信,吁请重视,这就引出了我国高层领导的多次批示和深切关怀。
  2006年3月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期间,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促进“大西线”工程尽快上马的30多件议案、提案。《南方周末》:《惊动高层的大胆设想》、香港《亚洲周刊》:《贫困地区穷就穷在水上,西藏调水:专访军旅作家李伶》、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西藏之水救中国的理想与现实》,以上长篇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发改委月刊《科学决策》以《藏水北调石破天惊》《情系大西线解渴大中华》《大西线应该上》为题,分3期,用20多个页面,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各地晚报《作家文报》《书报文摘》等各类文摘报刊,粗略统计,少说200多家媒体作了报道。
  国内外网站表现得更为踊跃:人民网、新华网等发表了由联合国环境署转发的联合国环境署专家对“大西线”的评价。文章说:“中国‘大西线’调水是人类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程,不仅能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干渴,还能减少东南亚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几亿人口的洪灾。这样一个影响人类1/3人口的壮举,无与伦比。它一旦成功,已有的世界七大奇迹,甚至和长城、大运河一样都将举世称奇。其实就只现在的设计规划,已经十分伟大了,世界上还没有这样完整系统的构架。中国政府如果下决心办这件事是件大好事。‘大西线’不仅能救中国,还能结朿中国西南五江一河下游国家的水患。因此,‘大西线’可以说是世界上很大的一个人道主义工程,可以节约联合国很多救济款。”
  新浪网还将“大西线”作为网站首页,其他各网站都有大幅报道。网友们积极下载、发帖、跟帖,仅Google网站,下载者万,点击次数近百万。
  许多网民不仅积极参与讨论,还对“大西线”藏水北调线路提出了宝贵意见。仅所提修改方案,就有13300多种。有些修改方案很有价值!我为此而骄傲、而赞叹:中国有能人!世界有能人!
  值此新的版本问世之际,我向广大媒体、国内外读者、广大网友,包括持不同意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序:关于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2)
《西藏之水救中国》出版5年来,我们的环境状况更为恶化了,旱魃疯狂进攻,沙尘飞到了香港。我们的生活空间又被挤压了。我们的诺亚方舟亟待拯救!敲响生存的警钟,这是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问世的主要原因。
  城市“地王”为什么层出不穷?楼价为什么高得离谱?湄公河干涸见底了,再从澜沧江调水行不行?云南等五省大旱,还截流呀?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致使人们对水库大坝恐惧有加,“大西线”筑高坝岂不荒谬?印度叫嚷“不惜一战”,“大西线”如何面对这根“战争的导火索”?总之,补充新信息,揭示新矛盾,回答新问题。这是新版《西藏之水救中国》问世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呼唤当代“勒塞普”,为“大西线”继续摇旗呐喊。
  我在《西藏之水救中国》第29章中说,一本很不起眼的《苏伊士运河成败录》,引发了法国驻开罗副总领事勒塞普的运河梦。就在这位法国人决心大干时,埃及一些权威人士极力阻挠,说是“地中海与红海10米落差,开运河将使埃及葬身鱼腹”。勒塞普号召十万劳工每人准备一袋泥沙,倘若扒开小口子后确有危害,便立刻相堵。结果表明,那“10米落差”根本不存在,地中海与红海的真正落差仅为米,这一落差正好成了苏伊士运河的天然“清道夫”。
  郭开等民间专家,只是破天荒地提出了粗略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蓝图要靠类似苏伊士运河的勒塞普。
  干渴的大地张开那皲裂的大口在呼唤:当代勒塞普你在哪里?
  也许他正在办公室的灯光下运筹帷幄,设法为勒塞普的出现提供春的氛围!
  也许他是个亿万富翁,正在一群巨富中寻找同仁而奔走呼号!
  也许他是个治水权威,一场大旱使他从民间方案中得到升华而大显身手!
  也许他是个外国人,正在遥远的航船上向我们驶来。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的启示:
  我国的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溪亦即苏州至太湖的苏太运河,时属吴国,功成者却是楚国的伍子胥;
  秦国的郑国渠,功成者为韩国的水利专家、入秦充当间谍的郑国;
  蜀地都江堰,功成者并非巴蜀人,而是秦国派驻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地属楚国的灵渠,功成者却是秦始皇麾下的十万秦军。
  ……
  “往事越千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对世界充满了友好和期待,世界也对中国充满着热忱和希望。为人类造福,天下之共识。
  让我们记住赵南起将军向*汇报时所说的话吧:“‘大西线’调水工程,我们这代人不做,下一代也要做,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做的。”
  人们坚信,功成“大西线”的勒塞普迟早是会出现的。
  历史的模式总是那么惊人相似,不管勒塞普何时出现,那“10米落差”便是阻碍前进的头道障碍。好在中国人多,一人一袋泥沙,13亿袋泥沙足矣!关键的关键:思想上“那袋泥沙”准备好了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版本中所列举的事例、数据和情势,似觉陈旧,有人建议“吐故纳新”。我觉得,那“故”正是“西藏之水救中国”的立论依据和支撑力量,保留下来,算是保留历史的见证吧!所以,我给新版本定下了这样的撰稿原则:故不吐,新要纳。
  怎么纳新?如果把添加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内容分插在旧版本中而“对号入座”,势必造成许多读者的阅读疲劳和精力浪费,因为许多读者对原版内容业已熟悉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