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能力诛杀它的,偏又都驰骋于最危险的战场,一刻也不能离开。
无奈之下,联邦军方只能使用围困战术,准备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慢慢蚕食掉这支虫族军团的力量。
可这时的鹏孪星系已经没有了宜居星可以作为舰队补给的后方基地,但考虑到这支虫族军团的潜在危险性,这场持久之战又不得不进行下去。
因此,军方只好在星系内建造起一个个的人造殖民卫星,方便为前线舰队提供轮战休息的场所及各种军用物资,以保障这场持久战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
鹏孪星系,第9号人造殖民卫星。
半年多前,江晓玲自幻蓝星的极东学院毕业。
从军方那里下达的分配调令,就是指派她到这个星系的第9号殖民卫星的新兵训练营,进行一年的实战训练。
早已习惯了宜居星的真实环境,再初来这种人造殖民卫星内生活时,江晓玲颇有些难以适应。
那无论是日夜交替还是重力等等,都让乍到人造环境的她感到很不舒服。
然而,这就是人类与虫族的战争附产物,她即便不喜欢,也必须学会适应,因为这是她所选择的道路。
和江晓玲预想中的一样,进入了新兵训练营后,一切就都没有在学院时的时光那般风光自在了。
单从住宿条件上,便差之海远,虽然还是单人单间,但面积却小了很多,只有堪堪十几坪大,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谁让这是人造殖民卫星呢?内部的空间实在有限的很,而这种卫星的建造费用过高,还需要精心的维护,不可能像人们在宜居星上盖房子似的,有钱有地就可以建起个没完。
所以,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卫星内腾出来的其它空间,便留着建造更重要的军用设施,他们这些实战部毕业的学生,不可能再像住在宜居星时,宿舍置办的那般奢华。
不过,伙食方面却没有半点削减或降低,相反更加充足,更富含营养。
毕竟他们现在的训练强度已远超过学院时的训练强度,若无足够的营养,如何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要知道,这些新兵们可都是未来战场上的主力军啊,联邦军方的预算就算再吃紧,也绝不会缩减这方面的开支。
新兵训练营内,到处充斥着严谨的军队作风,训练也是格外辛苦。
江晓玲来到这个新兵训练营后,也是吃过不少苦的。
尤其是来到这里的头三个月,那段时间不止是江晓玲,对所有的新兵来说,都是如同恶梦般的日子。
每天累死累活的搞各种训练,体能上的消耗也就罢了,还有能补充恢复体力的饮品。
不太容易恢复的脑力消耗,才让他们一天下来,感觉整个人都要累垮了。
好不容易晚上吃完饭洗了澡,回到宿舍,往倒上一倒,一合眼就马上进入了梦乡。
偏偏就在他们睡得正香时,时不时的来上一次紧急集合令。
然后他们一个个睡眼朦胧,慌慌张张的穿好衣服鞋子,出了宿舍就死命的往集合地点跑。
谁要是未能准时在五分钟内到达,那全体的新兵都要盯着受罚。
如果一天来上这么一次,他们忍忍也就过去了。
谁知道,每天集合令的次数和时间都不等。
有时候一晚上会有好几次,往往都是等他们回了宿舍后,刚一睡着,集合令再次响发生。
这样反反复复,可把他们这些新兵的神经折腾刺激得不清。
也拜他们那位严格的谭教官所赐,他们这个训练营的新兵现在已经养成了很好的条件反射。
只要紧急集合令的警铃一响,立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
倒是为日后军旅生涯中的紧急状况突发,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起码不像一般人那般,临变时完全不知所措。
不过那段草蛋苦逼的新兵生活,真能让人绝了品尝第二次的念头。
作为新兵的江晓玲在那段日子里也是被刺激得不清,却也不得不学会适应。
因为这是入伍新兵所必须掌握的要令,与虫族的战争危险而持久。
战场上更是瞬息万变,只有保持这样敏锐的反应,才能让自己多一分存活下来的希望。
之后,好不容易过了一段相对轻松的日子,却又在前一个月,江晓玲他们的新兵训练生活,又变得惊险刺激起来。
新兵训练营开启了对抗虫族的实战项目,紧急集合令再次不分作息时间的响起。
前方战线的舰队会根据他们这些新兵的实力,时不时的利用临时跃迁点,‘送’过来一批合适的虫族到9号人造卫星的太空区域附近。
这可是真枪实弹的演练了,可不像在机战系统里,爆了机只吃上一顿难受的苦痛就没了事,而是一不小心,真的会断送了性命。
所以,江晓玲他们这群新兵的神经再一次崩紧,时刻准备着应对这些虫族的‘来袭’骚扰。
某一天夜里的凌晨三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新兵们还在各自的宿舍里酣睡。
突然间,一道尖锐的警铃声突然在新兵训练营的上空响彻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555,感谢亲们的支持~
前两天有事木法更新,这几天会把漏掉两章的补更~
☆、第65章
在听到紧急集合令的警铃响起第一声时;江晓玲就反射性的猛睁开双眼,然后伸手抓起放在床头边叠得整齐的联邦军装;迅速爬起身,手脚麻利的穿了起来。
那速度,仿佛像是放了快镜头似的。
待穿好衣服鞋子,叠好被褥,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头发,江晓玲快步离开宿舍。
这时;女兵宿舍的走廊里,已陆续有人从房间中冲出,她们都朝着同一方向全力跑去。
隔壁宿舍的一名女生看到江晓玲的身影后,加快步伐追了上来;好奇的问道,“晓玲,你说今天的紧急集合令,会不会是又有虫族来袭了?”
她是来自琼海星系彭飞星某学院的机甲特优生,名叫周芊蓉,年龄只比江晓玲大一岁,人长得挺秀美,性格开朗大方,很容易相处。
在新兵训练营的这段日子,她一直住在江晓玲的隔壁,又都出身机甲特优班,因此二人走得很近,也经常一起出入宿舍。
“不太确定,根据以往的规律,训练营里的每个项目通常会以自然月为一个周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最短的一个月,今天正好是对战虫族来袭项目的第二个月的第一天,可能会增添新的内容,或是加大难度吧?”江晓玲微蹙着眉,想了想说道,这是她自来新兵训练营后,所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
周芊蓉觉得她说得很有理,点点头感叹道,“这道也是,不过话说这训练项目却是越来越难了,还好刚来的三个月里已经习惯了这种紧急集合令,不然,每天不定时的来上这么几次,可真让人受不了。”
“嗯,是啊。”江晓玲也是感同身受,回想起初来训练营的那三个月,心中不由打了个激凌,那日子过得,实在苦不堪言啊。
二人边说,脚下的迅速却是丝毫没有放松。
只用了不到两分钟,江晓玲她们就从女兵宿舍跑到了平时集合的操场。
这时,空旷的操场上已经站了十几个男生和几名女生。
站在最醒目位置上的,赫然是一名金发褐眸的挺拔男生。
他个头蛮高,足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五官隽秀出众,面上表情沉静如水,浑身透出一股儒雅沉稳的气息。
据说打从第一次开始,每次集合令响起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次到达。
不过也不难怪了,出身指挥系的毕业生,大都冷静自制,对于周围的各种变化更是反应灵敏迅捷,不然,如何拥有做为舰队指挥官的大将风范。
来到这个训练营的半年多时间,江晓玲当然也是认识他的,这人名叫陆崇,出身罗同星系的渊鹤星球,是洪都学院指挥系的首席。
在过去一个月的虫族对抗实战中,江晓玲都在他的指挥之下行动,她感觉这人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判断力与敏锐度和宁峰学长不相上下,未来应该可以成为一名很出色的指挥官。
江晓玲和周芊蓉跑到各自的位置上站好。
又过了一分钟左右,新兵们陆续到齐,总共一千零五十一人,根据兵种编制不同,站成几个队列。
而独自站在队前正中的,自然是这一届新兵中唯一的指挥系毕业生陆崇。
在他后面,从左向右分别是三百人的机师队列,四百人的战舰情报员队列,五十人的舰炮攻击手队列和三百人的后勤兵队列。
五分钟时限一到,谭教官终于登场。
这位已年过八荀,两鬓斑白的老人,腰板依然挺直,他的前半辈子一直活跃于前线战场,后半辈子又为前线训练新兵而孜孜不倦。
明明可以退役回乡养老,从此领着一份优渥的退休金,过上舒适自在的晚年生活。
却因放不下心中大义,直到今天,依然为联邦贡献自己的余力,着实是位可敬之人。
对于操练新兵,这位谭教官的手段也素来是严格老道,有时甚至苛刻于人。
即便如此,曾在他手下待过的新兵,无不对他心怀敬意和感激。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由他带过的新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率明显要比其它教官要高出一线,这不止来自新兵的自身因素,也和他的那些严格训练是脱不开关系的。
此时,谭教官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表情严肃,目光犀利,那是无情的时光岁月,也无法抹去的不屈军魂,峥嵘依旧。
他扫了操场上的一千多名新兵一眼,只见他们个个衣装整齐,站姿标准,脸上精神饱满,目光炯炯,静静等待聆听他的指示。
谭教官微不可察的暗自点头,这半多年的训练,成效显著,原来一群没有军人样子的新兵们,现在已算是一名合格的联邦军人了。
总算没白辜负他一翻苦心教导,真希望他们能在上了战场之后,都平安的活下来。
谭教官也不多说废话,开口直奔主题道,“新的命令,D12陨石区有一千多名伤员等待救援,六个标准时后将有一支虫族追击至此,你们的任务是在四个标准时内,将伤员回收运达9号人造卫星,再折回迎击这波虫族,将之全部歼灭!”
谭教官才刚说完,又高声点名道,“陆崇少尉!”
陆崇脸色一凛,上前跨了一步,道,“下官在!”
“能否完成任务?”谭教官说完,那带着期许的目光落到这个年少却一毕业从军就拥有着少尉军衔的战舰指挥官身上。
陆崇褐色的瞳眸中透出一抹坚毅,自信的回复道,“报告长官,下官保证完成任务!”
“很好,时间不多,现在开始执行命令!”谭教官点点头,下命道。
陆崇转过身,对着操场上的一名多名新兵命令道,“全员解散,准备登舰!”
他的言谈举止间,竟是没有半分的犹豫之色,谭教官很是欣赏,即便在他带过的历届新兵中,这样出色的战舰指挥官亦不算多见。
陆崇一声令下,所有人员立即离开队伍,训练有素的行动起来。
江晓玲边跑向停放战舰的空港,边心道,今天的训练项目果然加大了难度。
那D12陨石区内并不一定有真的伤员,很可能是由废弃的机器人装扮,然后加载上模拟生命信号发射器,等待他们前去救援,但之后的虫族‘追击’却一定是真。
至于为什么要刻意设在陨石区,一方面是加大救援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刻意模仿真实度。
真实战场上的伤员回收,一般都是由机师配合战舰情报员完成。
因为大战之后,太空中到处飘浮着战斗遗留下来的残骸,就算最小的战舰,也不适合进入其间搜救伤员。
只有能够灵活操作机甲的机师,配合着战舰情报员驾驶小型搜救艇,才方便进入残骸区救援残存的伤兵。
果然他们的谭教官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求严格啊!
从9号人工卫星出发到D12陨石区,以潜龙号小型母舰的最大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