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1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会胜利:结果一条道走到黑,彻底跌进别人在我眼皮儿底下挖好的大坑里!”

    “问题是您明知道别人在哪条道上挖了陷阱”沈默也叹息一声道:“可就是认为这条道是正道,我必须走正道,跳进去就跳进去,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结果就中了小人的算计实在是太让人痛惜了。”

    “是啊你不是说过么?xìng格决定命运。”高拱有些萧索的捋着a白的胡须道:“我这个脾气,实在不是搞政治的料。以前先帝在时,我仗着他的庇护,横冲直撞战无不胜,还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说着喟叹一声道:“原先一直以为,是我在庇护先帝,才知道,正是恰恰相反。”

    “元翁,您长于谋国,拙于谋身”沈默动情道:“但现在,已经不需要您谋身了,为什么不留下来,继续给大明掌舵呢!有我保驾护航,再不用担心那些魅魅魁魅了……”

    “呵呵”高拱欣慰的笑了,捻须道:“我相信你这是真心话。但我已经没有脸面再留下了……”

    “您不必考虑那些流言……”沈默道。

    “子曰,六十耳顺。老夫今年整六十,自然不在乎那些屁话。”

    高拱傲然一笑,旋即满嘴苦涩道:“自然也可以厚着脸皮赖在内阁。

    但那样对你不利啊。这世上傻子很多但能混出头来的,都不是傻子。

    谁都知道,那道中旨虽被定xìng为矫诏,可罢相却是两宫的意思。不然为何至今,二位太后娘娘,都没有下一道懿旨慰留?”

    默点头,苦涩道:“李太后要找回场子自然不肯下懿旨。”

    “所以说,现在跟隆庆二年那次不一样了,当时我能给你遮风挡雨,现在却只能给你招风惹雨。”高拱叹息一声道:“想要做出些前无古人的壮举来,你终究要走上前台直抒xig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至理。”

    默点下头,也爽朗的笑了:“是啊,我以前总觉着,不要登上辅的位子因为就像爬上,一旦到顶,往上就无路可走只能走下坡路了。”

    “而且一旦坐上这个位子,你就成了众矢之的。”高拱笑道:“多少人时刻盯着你就等你出错,不出错就给你造谣。你会现到处都是敌人,杀之不尽,变成我这样的神经病也有情可原”两人笑一阵,他正sè道:“但是你还得当下去,而且还要当好。大明朝亿万子民,有几个能有这万里江山做白纸,任你笔走龙蛇的机会?能做成一两件事,这辈子就没白活。”

    “尤其是你这一任,实在是千年未有之大场面。”高拱不无艳慕道:“我就是受不了这y,才会急呼呼的先推出《陈五事疏》,再想要拿下冯保的。就是为了统一事权,不受掣肘的挥一番。”说着瞪一眼沈默道:“想不到白白便宜了你个熊孩”

    “在下也就当仁不让了。”与高拱交谈如饮烈酒,怎一个痛快了得?沈默畅快的笑道:“不知玄公有何教我?”

    “那要看你到底想干什么了”高拱突兀一句,便紧紧盯责沈默。

    在高拱凌厉的审视下,沈默不紧不慢的反问道:“玄公上《陈五事疏》,想达到个什么目的?”

    “我说过,把事权收回内阁,让太监一边凉快去。”

    “您收得其实是司礼监的批红权”沈默摇头道:“一国决策之权,无非票拟、批红,您却让内阁独揽,就是前朝宰相也没这么大的权力。”说着淡淡一笑道:“又置皇上于何地呢?”

    “皇上自然专心学业”高拱道:“为成为一名有道明君做准备。”

    “皇上总有长大的一天”沈默道:“到时,您再把权力交回去?”

    “这个么”高拱有些难堪,毕竟有些话,只能意会不好言传。

    不过毕竟是他先逼的沈默,便也不再掩饰道:“当然不是,所谓圣天子垂拱而治,其实是百官各司其职,向内阁负责,再由内阁向皇上负责,这样才能保持皇上永远英明正确的形象。”

    在沈默炯炯目光的注视下,他只好投降说实话道:“好啊,事实上,开国二百年,朝廷的行政系统,也就是文官制度业已成熟,即使没有皇帝过问政事,也可良好的维持国家运转。所以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二祖那样乾纲独断的明君,那样必会因为君臣争权而使国家陷入混乱。大明现在需要的是孝宗、先帝那样的守成令主,他们只需作为天命的代表,就大臣无法决定的军国大事,做出最终裁决即可,无需为日常琐事操劳。弘治中兴和隆庆新政,已经证明了这种权力分配的完美,但不成文的东西终究脆将,但凡出一个世庙那样的独裁皇帝,就会打破这种平衡,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想做的,便是把这种权力分配明文化,然后假以时日,连皇帝也没法退回去。”

    “我也是这样想的。”沈默笑起来道。

    “你就跟我耍滑头吧!”高拱笑骂一声,道:“那么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

    “立规矩”沈默脸上现出坦诚之sè道:“就像您说的,立各种各样的规矩,然后逼着这些规矩执行十年,看看谁还能倒回去!”

    “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高拱正sè道:“不要学王安石,要敬畏祖宗之法,仔细研究研究,你会现,祖宗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我也是这样觉着。”沈默笑着点头道。

    “江南”高拱深深叹一口道:“我是做好千刀万剐加千古骂名的准备,才决定走这条路的。现在倒好,我中途脱逃,担子却压在了你肩上。”他流1ù出深深的担忧道:“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前面一抹黑,两侧万丈崖,稍不留神,就是个死无葬身之地。”

    “玄公以何教我?”沈默定定望着他道。

    “论起趋利避害,我不如你多矣。”高拱一字一句道:“但我相信,走上这条路,一丝一毫的sī心都要不得。只有立身无可指摘,才能站得稳,走得远。最不济也像王荆川公,哪怕败了,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默重重点头,表示牢记心间勺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一口一口一一口一~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口高拱行事,素来干脆利索,交割完毕之后,不像其他致仕官员那样盘桓不去,而是翌日启程,毫不停留而朝廷为他定下的归期,却是两日之后。这样是为了避开百官相送。

    在他看来,堂堂辅以这种窝囊的方式下台,实在不是什么荣耀的事螓,在百官面前现那个眼作甚?于是他偕老妻,坐牛车,穿布衣,戴斗笠,无牵无挂,洒然去国。一路秋风,千里黄尘。谁人得识君?

    等到百官送别那天,才现高老早已经离开京城池面,只能怅然若失望天际,似乎能听到一个燕赵豪迈之声,在引吭高歌道:“纬武经文昭日月,横经潜邸九年师。锐志匡时肩大任,畿廷再入焕尧章。五风十雨颊靡扫,海客犹说丝路长。若得浩气排云上,再借青天五百年!”

    高拱走了,沈默自动递补为辅。这位嘉靖三十五年的状元郎,仅仅用了十七年时间,便登上了大明相的宝座,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一年,他不过才三十六岁……

    究其原因,除了沈阁老英明神武,官运亨通之外,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他处在一个斗争无比jī烈的年代自嘉靖初年开始,内阁就变成一方擂台,仅出任辅者,便有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

    杨一清、张璁、翟鸾、方献夫、李时、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十四人二十四人次。如果扣除严嵩当国的十五年,平均每任辅的任期,不过一年半而已。之下的阁员更迭更是jī烈无比,多少天下英才因此壮志未酬,多少天才的大脑,全都空耗在勾心斗角之中?

    必须承认,正是得益于令人目不暇接的人员更迭,沈默才能在这样的年纪便坐上辅之位,这是他一人的幸运。但同时,如此频繁的执政交替,使国家的政策没有延续xìng,朝令夕改成了家常便饭,前后矛盾更使相的权威也大打折扣官员们根本不知道,你会当多长时间的宰相便下台,自然名正言顺的敷衍塞责,就等着看你的笑话了。

    这种现象,高拱扭转了大半,因为他让百官知道,只要隆庆皇帝在一天,自己就是无敌的。他又兼着吏部尚书,谁要是不乖乖听话,只能卷铺盖滚蛋。所以才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使风气为之一变。然而先帝猝然驾崩,高阁老也跟着倒台,这使官员们再次看到了偷jian耍滑的机会,好容晷扭转的风气,眼看要急转直下。

    所以沈默的当务之急,是立刻将浮躁的人心安定下来,让他们认清形势,虽然辅换人了,却休想再回到从前。这一点,他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做到了。因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这一任辅,手里有前无古人的大权力,哪怕是汉唐时的宰相也比不了。

    高拱走了,张居正也开始长期泡病号,内阁里再也没有能跟他呛声的了。朝廷上下的大事小情,都由他票拟处理意见,批完后,到司礼监去照抄、盖章经过冯保的事情,司礼监的批红权和留中权已经被彻底录夺:而皇帝还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李太后亲笔作序的《女诫》,已经在全国范围刊,自然也不好意思干政。所以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全由他说了算。

    这个时候,只要让大臣们都能得到点好处,别让他们以为你要独裁,基本上就没人敢闹腾。所以辅大人以廷寄的方式,正式知会各衙门,说我老师那“三还”实在是很不错,以后也是我的执政方略了。

    所谓三还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也!

    这是摆明了要大家一起财,百官十分高兴。但也有不少人担心,难道他要摒弃高拱的那一套,重回徐阁老时代。这种担心持续没多久,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沈式内阁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落实高拱时期没来得及落实的政令上。

    最重要的,自然是那《练五事疏

第八八三章 流年(中)

    表面上看,落实《陈五事疏》,是为了安定人心,向遍布朝野的高党中人证明,沈氏内阁还是会按照前任辅的路线走下去。首。发因此不会有大范围的人员更迭,大家可以继续安心当官。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落实《陈五事疏》的过程,就是内阁权力扩大化和合法化的过程。因为《陈五事疏》所提的五条,御门听政,设案览章,事必面奏,按章处事,章奏不可留中”看起来是一份皇帝练习政务的详细指南。但实际上,却是一份要求权力的政治纲领。

    时下所谓“入阁拜相”即官员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朝野便以宰相视之。不仅老百姓和官员这样认为,就连皇帝也公然在谕旨中说“汝等名为阁臣,实为宰相”

    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非真的宰相。

    因为本朝不设宰相,内阁大学士虽代行相权,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暧昧不明之处其实大学士本身只有五品,原属文学ì从之臣,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润sè御批公文的辞句,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虽然后来内阁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越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愈向前朝宰相看齐,但始终无法摆脱有实无名的尴尬他们其实是在替皇帝批答奏折,以皇帝的名义出诏令,其与司礼监的宦官殊无二致。

    权力来自皇帝,就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时将你罢免,断绝你的权力。

    现在皇帝只有不到十岁,沈默倒不虞自己突然被罢免,但也正因为如此,再以皇帝名义下达政令,难免会被朝野质疑这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你沈阁老的主意?

    还是那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先将手头的权力合法化,再名正言顺的行使,这才是王道。最有利的条件是,这件注定要找骂名的事情,已经由高拱做完了最艰难的部分一个月前,便以皇帝的名义批红成宪,并在邸报刊。沈默只需要打着高拱的旗号,切实落实下去便可。

    先是落实“御门听政”鉴于皇帝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年纪,每个月只在朔、望两日上朝两次,不必过问平日政务,只有生大事的时候,才由皇帝召集内阁、部院大臣共同解决:如果没有大事,那么请太后和皇帝就安生地休息,静等皇帝长大。

    然后是“设案览章”规定内ì官每日设御案,摆上最新收到的奏章,然后出门,待御览毕,内阁拟票。内阁票拟后再行呈览,皇帝认为没问题,即可批红行。这是为了让皇帝练习政体,更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一切旨意皆出圣裁。

    第三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