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上台下张火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一欢天喜地地奔回家中,将这一喜讯报告给家人。谁知一盆冷水浇头,浇掉了他的梦想。奶奶一听孙子说要去戏校唱戏,立即就哭了起来。一是孙子是她的心头肉,舍不得孙子离开自己;二是当时家中在土改后分了地,地里种着蔬菜,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时张火丁的祖父虽然参加了革命工作,但那时实行供给制,帮不了家中多少忙。那时家中的蔬菜全靠张一叫卖。他一旦去上戏校,家中的生活就成了问题。面对这个现实,张一只好将梦想重新装回心里。去不了戏校,张一也利用这个机会给家里提了一个条件:不让我去上戏校可以,但以后不能阻挡我去看戏。只要张一不走,家人自然同意了这个条件。
  少年张一经常和奶奶沿街卖菜,奶奶挑着担子不会喊,自己开始也不会喊。只是喊:“卖菜啦!”后来聪明的张一悟出了一个叫卖的方法,他有机地将菜名串在了一起,“萝卜、白菜、大葱、茄子哎……”,“胡萝卜、黄瓜、大辣椒哎……”尾音拖得长长的,听起来有章有韵,加上嗓音洪亮,十分吸引人。“这个小孩喊得好,真有意思!”“听他喊菜名就像唱戏似的。”当时奶奶把菜担子往胡同里一搁,张一便沿街叫卖。由于他的叫卖有特色,菜总比别人卖得快。天长日久,张一这样叫卖,嗓子也练出来了。那时他不懂什么是喊嗓,实际上这种叫卖也起到了喊嗓的作用。这为张一以后从事艺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了张火丁遗传基因。
  张一喜欢戏剧,更渴望有表演的机会。在抗美援朝期间,张一在洮南县第三完小上学。学校过春节时要慰问军属演节目。学校老师找到了张一,让他说快板。那时张一一心一意想登台演出,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是求之不得,1500字的快板,他一天便熟练地背诵下来。当时学校有位姓吴的女老师主抓文艺演出,她给了张一三天背诵快板的时间。未曾想第二天,张一便找到吴老师要求背诵。吴老师不免有点惊奇,快板稿才拿去了一天,便能背诵,这不太可能吧!“张一,你真的会背了?”“会了!”“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会背了?”吴老师还是有点不太相信。“会了!”张一以自信的口吻说。张一十分流利地将快板背完,而且一字不差,令坐在他面前的吴老师吃惊不小,禁不住啧啧赞道:“你小子还真行,没想到你还有表演天赋!”这首快板叫《于主席慰问军属》。当时的于主席是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黑龙江克山县,有位军属马老汉,他有个儿子叫马玉祥,参加志愿军到前线……”张一在表演中还加上了戏剧表演的一些动作,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当时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张一也随之成为学校里的小名人。
  父子同台献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  父亲进入演艺圈(3)
1953年初,张成林调到黑龙江省委工作,担任后勤食管会管理部主任。那时黑龙江的省会在齐齐哈尔市。张成林抓食堂管理工作颇有成绩,整个后勤工作也十分出色。为此,省政府有关领导给了后勤一个任务,后勤工作变化大,成绩突出,要把后勤工作宣传一下。当时正好要过年了,机关工会要搞节目,张成林当时有点为难,不知用什么形式宣传更恰当。当时有人说,张一会说快板,把食堂管理的变化用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岂不很好。张成林一听,感到挺有意思,于是他便写了一个快板,与儿子张一一起来用快板的形式来歌颂食堂管理的变化。张一与父亲登台说快板,快板的内容主要是表扬炊事员,赢得观众不少的掌声。快板说完后,父子俩又说了一种类似相声接尾字的形式。“阳光普照——照”,“照劳苦大众——众”,“众多战士奋勇——勇”,“勇于向前属于我——我是你爸爸!”这是一种联字的形式,逗得观众笑声不绝于耳。这是张一唯一一次和父亲同台演出。后来在1988年,张一和女儿张火丁同台演出京剧《苏三起解》,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令张一感慨万千。张一自从在黑龙江省委大院露了一把脸,在大院便有了名,文艺给了张一以精神上的享受。这时张一对文艺越来越向往,认为天下只有干文艺这一行最好,想成为专业演员的梦想也越来越强烈了。
  1954年,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后,张成林来到白城地委任行政科科长,他是第一个来到白城地委大院的,这里曾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家的公馆,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还有狐狸、野兔等动物出没,院内也是杂草丛生,野蒿遍地。张成林带领工作人员将大院“旧貌换新颜”。1961年,张成春也调到白城地区工业科工作。随后,张成富也来到白城地区水利处工作,后来因为他有体育专长,又调到地区体委工作。60年代初期,张家三兄弟同在一个地委大院工作,当时成为佳话。那时张成富喜欢打篮球,球打得十分漂亮。张火丁的曾祖母对小儿子说:“你还能凭打球吃饭?”老人家不相信天下能有靠打球吃饭的差事。张成富曾带领白城地区滑冰队员夺得过全国冠军,轰动一时。他真是吃了一辈子体育饭。
  父亲圆了梨园梦
  当张一考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任务的加重,他对文艺的兴趣淡漠了些,但在骨子里仍然十分喜爱文艺。他手头一有钱,就去看戏,买别的他不舍得花钱,但看戏他却十分大方。在白城一中上学时,学校里有文艺演出,总少不了张一。评剧、快板、相声,他样样能来,是一个文艺多面手。那时白城大街上都装有大喇叭,有时播放一些文艺节目。一次,张一走到广播喇叭跟前时,听到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说相声《戏剧与方言》,小家伙顿时被侯宝林诙谐幽默的语言迷住了,他不由自主地驻足听了起来。听着听着,他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自此后,每当播放侯宝林的相声,张一便站在大喇叭下神情专注地倾听,只有小半年时间,张一便能熟练地说这个相声段子了。这个相声里还有不少说学逗唱,张一均能驾轻就熟。在白城一中举行文艺演出时,张一报的演出节目就是《戏剧与方言》。老师有点不相信,问道:“张一,你真的会说侯宝林的相声?”“会呀!如果不会我这不是去出丑吗?”老师一脸地疑惑,又问道:“你是咋学会的呢?”“我是听大喇叭广播学会的。”当张一在汇演中表演相声《戏剧与方言》时,一口京味儿,令全校师生大开眼界。后来张一又在大喇叭下学会了相声《三棒鼓》,在学校演出时,再次引起轰动,张一成了白城一中的小明星。

二  父亲进入演艺圈(4)
张一在白城一中毕业,填写报考志愿时,老师建议他报考师范学校。老师认为张一口才好,讲课肯定错不了,报考师范将来当老师比较合适。当时张一尊重了老师对自己的选择,就报考了师范学校。然而,也许张一天生与艺术有缘,在他报考师范学校之后,他从白城文化馆得来一条信息,顿时使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转折。在张一考师范学校之后不久,吉林省戏曲学校青年进修班在白城招生,准备组建青年评剧团。张一听到这个消息后,那颗本已平静的艺术之心又开始跳动起来,他决定去报考吉林省戏校青年进修班。这时张一从艺的梦想再度放飞,他十分渴望进入艺术天地,这个良机自然不会错过。当主考老师问道:“你报考戏校会演什么?”“我会说相声。”“相声不行,你会唱歌吗?”“不会。”“你还会什么?”“我还会二人转《丢戒指》。”“那你表演一下给我们看看吧!”张一立马就进入了角色。“小蜜蜂蛰了我手心,甩手丢了金戒指……”洪亮的嗓音中透着幽默。这时,张一索性放开了,将看戏时的“收益”也用上了,加上了身段表演,用上了莲花指,表演得出神入化,风趣幽默,引得主考老师哈哈大笑。事后张一听主考老师说:“这小子唱丑角还行。”“什么叫丑角?”张一问道。“你看过戏吗?”“看过。”“就是鼻子上有块白的那个。”“哈,我就喜欢演这样的角色,这正对了我的心思!”梦想的实现近在咫尺,张一乐开了怀。当老师问道:“张一,你家同意你报考吗?”“我家里不管。”“留下你家的通讯地址,我们回省里研究后再通知你。”张一便留下了父亲的地址“白城地委党校张成林转张一收”。一天,下班回家的父亲对儿子说:“张一,你报考吉林戏校了吗?”“报了。”这时张一心里在打鼓,他报考戏校是擅自做主,未给父母和奶奶打招呼,怕父亲训斥自己,不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父亲说道:“你自己是咋想的?”“我就喜欢唱戏。”父亲拿出了吉林省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张一拿到这份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后,心中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兴奋,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这次说啥也不能错过了!母亲看到儿子即将离开自己到省城学戏,难过得直抹眼泪。父亲张成林深知从事文艺事业的艰辛,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你既然喜欢就去吧!不过你要有思想准备,学这个百人中也不能成一个,能去打个旗也行。”父亲支持自己去从事艺术,张一甭提多高兴了,当一个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时的张一感到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张一走向了艺术之路,也为未来的女儿张火丁铺了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  父亲进入演艺圈(5)
幸遇名师学丑角
  自接到入学通知书到入学的十几天内,张一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孙子遂了心愿,奶奶也心花怒放。当年因为生活拮据,未能让喜爱艺术的孙子上戏校,一直是奶奶心中的一个“结”。如今解开了这个“结”,奶奶自然十分高兴。在离开家那天,火车一开,张一便把心放飞到了吉林省戏校,心想,这回可跨进戏校的门槛了。到了吉林省戏校,张一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虽然地点变了,环境变了,但张一并没有多少陌生感。只要能学戏,再苦再累也心甘。何况这里是省城,各种条件比自己想象的要好。那时吉林省戏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当年戏校的主考老师李小舫、李春生等均是评剧界的名家。有了良师指点,加上天资聪颖,张一进步很快。由于这批学员毕业后要进入吉林省青年评剧团,所以要进行正规化训练,练功那是必修课。张一在同班同学中年龄相对要大一些,练功显得晚了点。但张一练得很投入,每天都要比同学多付出很多,所以他的腿功练得尤为出色。那时唱功由李小舫、李春生负责上课,李小舫是评剧大师,讲起课来生动深刻。武功课由毛庆来老师来教,毛庆来是京剧四小名旦毛世来的兄长,武功十分了得。有这样的名师指教,张一真是幸运之极。那时他每天都在练私功;一天踢腿上千次。掰腿时掰得自己直叫唤;痛得汗水从脸颊上滚落下来;但张一硬是咬牙坚持。他的武功技艺大进,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在学戏过程中,著名评剧艺术家李春生曾经给予张一不少教诲。李春生曾是京剧演员,后改行评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那时张一广采百家之长,在丑行中一枝独秀,时常受到老师的褒扬。
  张一在戏校主攻丑角,他很幸运,进修班为了培养他,让他向四大名丑之一的贾多才学戏,张一向贾多才学了《法门寺》中的贾桂、《锯大缸》中的土地爷。贾多才非同凡响,对张一的丑角艺术影响极大,他与老旦泰斗李多奎同属“多”字辈,贾多才尤以演婆子戏特别出色。那时,凡是有贾多才的演出,张一是场场不落,逢演必看,耳濡目染,将名家的表演烂熟于心,使自己的丑角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时吉林省戏校还时常请京剧名家来校演出,像宋德珠、毛世来、筱翠花(于连泉)、芙蓉草等京剧名家都曾来戏校演出。张一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观摩的机会。看名家演出,除了是一种精神享受之外,更重要的是从中吸收“艺术营养”。京剧虽然和评剧的表演形式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张一从中借鉴了不少艺术表演手法,获益匪浅。后来张一发现了一种现象,学校来外宾时,都是演京剧,而评剧没有机会登台,他感到很纳闷。一天,他对一位老师说:“老师,咱校来外宾,为啥只演京剧而不演评剧呢?”“孩子,评剧是地方戏,京剧是国剧,代表着国家。”老师的回答使张一茅塞顿开。自那时起,他便开始对京剧产生了景仰和向往。
  吉林省青年评剧团正式成立后,脱离了戏校。不久,青年评剧团又与吉林省吉剧团合并,成立了吉林省吉剧团,张一又开始从事吉剧艺术。1963年,张成林去世,张一为了照顾家庭,由长春调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