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冬天,小张坐火车到北京出差。邻座的小伙子不时打开窗户,把头探出窗外。小张身上穿得单薄,冻得直打哆嗦。他生气地对小伙子说:“大冬天的,你开什么窗户啊!”小伙子白了他一眼,极不情愿地关上了窗户,没过一会儿又打开了。小张正欲发作,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人和气的劝道:“年轻人,你要注意安全啊,把头探出窗外是很危险的。冬天风大,要是被吹感冒了,在车上会很难受呢。”年轻人听后,立马关上了窗户,一路上再也没有打开过。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让别人感受到你诚挚的关心,往往能够迅速消除隔阂与对抗,化干戈为玉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0。 社会角色转换定律
社会角色转换定律: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怒气冲冲地离开卧室,奔向书房,“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房门。女王来到房门前,大声呵斥:“开门!”丈夫问:“你是谁?”女王气势汹汹地回答:“我是英国女王。”屋子里没有任何反应。女王又敲门,声音柔和了一些,说道:“我是维多利亚。”里面仍然悄然无声。最终,女王以极其柔和的声音轻轻地说:“亲爱的,开门,我是你的妻子。”话音刚落,房门打开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扮演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随着时间和场景的转换,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便是“社会角色转换定律”。“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后来被引入社会学;“社会角色”代表着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人在一生中会扮演多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体贴的丈夫,在儿子面前是博学的父亲,在朋友面前是仗义的哥们儿,在老师面前是勤奋的学生,在领导面前是信赖的下属,等等。
角色不同,看人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一位姓王的教授在学生们眼里平易近人,富有内涵,深受同学们的尊敬;然而,他在同事们的眼中却是一个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的形象。这两种看似全然不同的形象其实都是正确的。同学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自己的老师,他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可是站在同行的角度,一位为了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经常和同事们进行争论的教授,自然会给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
为了使日常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和谐,我们应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若能成功地扮演好各种角色,既满足了个人的需求,也迎合社会的需要;反之,那些不能胜任各种角色的人,容易发生社会角色冲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
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财政大臣富凯精明干练,生性喜欢挥霍,是国王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首相马萨林去世后,他为了继任首相之职,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最为奢华的宴会来讨国王欢心。哪知,第二天国王以窃占国家财富罪逮捕了富凯,并将他送进与世隔绝的监牢里。在噩运中清醒过来的富凯,最终在黑暗的牢狱中度过余生。
富凯的失误,在于没有扮演好一位臣子的角色。路易十四傲慢自负,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无法容许任何人在豪奢挥霍方面凌驾其上。富凯举办奢华的宴会,让自己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无形之中抢了国王的风头,让国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自然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职场中应该以上司为中心,在任何场合都要突出上司的主导地位;相反,如果喧宾夺主地抢了上司的风光,让他威严扫地,自然会引起上司的不满和厌恶。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当随着环境和场所的变化,不断地调节角色和角色行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变通,固守一种角色,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比如有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是一个领导,经常要下达指令,离开工作岗位后,回到家里或在与朋友交往时,也自觉不自觉得表现出领导角色的特征,好发号施令,官腔十足,这样就会引起家人和朋友的反感;如果一位男员工对待女同事,仍然像对待自己的妻子一样亲热,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为轻浮,意图不轨。
学会角色换位是消除社会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地思考,多一分宽容与谅解,许多因为角色的差异而导致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了。比如,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上,就会理解妻子持家的辛苦;下级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就会明白多一份权利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就会明白父母的打骂都源于恨铁不成钢;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就会理解他们的训诫出自一番好意,等等。
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我们转换角色后,应当对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异性交往中,男性对妻子、女朋友、女性朋友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是一种递减的关系,如果将不同的异性对象混同为一种角色,就容易引发感情危急和家庭冲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1。 古德曼定律
古德曼定律: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爱迪生想卖掉一项发明,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妻子商量。妻子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两万美元吧”。爱迪生笑着说:“两万美元,太多了吧?”
一个商人听说了这项发明后,表示了兴趣。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妻子不在家,爱迪生认为两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开口,只好沉默不语。这位商人几次追问,爱迪生始终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那我先出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爱迪生大喜过望,当场与商人拍板成交。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曾经提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人们将他的理论总结为“古德曼定律”,也称作“沉默定律”。
在人际交往中,与人交谈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在有些时候,适当的沉默比声嘶力竭的争辩更容易产生震慑的效果,令对方信服。沉默,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是一门人际交往中的绝妙艺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懂得沉默的人,能够在谈话中以静制动,在交际中可进可退,掌握主动权;善于沉默的人,懂得掌握谈话的分寸与节奏,用沉默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意图,让自己显得高深莫测,赢得对方的尊敬与信赖。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贵族和大臣们经常会因为政见不合而争执不休。此时,端坐一旁的路易十四不动声色地聆听着,表情漠然,让人难以猜测他的真实想法。待争论的双方各抒己见后,路易十四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我会考虑的。”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我会考虑的”,是路易十四面对各种请求时的答复之一。他的缄默寡言使大臣们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只好诚惶诚恐地听从他的命令。这样,路易十四的王权得到了巩固。圣西蒙描述他说:“没有人像他一样懂得如何抬高自己的言辞、自己的微笑甚至是一抹眼神。他创造了奇迹,威望也因寡言而得到了提升。”
如果想要用言语慑服别人,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暴露出缺陷,越发显得平庸,不能掌控大局;相反,适当的沉默能够帮助你有效控制自己的信息,让对方无法洞察你的意图,从而对你更加敬畏与信服。
沉默不仅要节制语言,还应当控制自己的表情及言语的分量。一个人内心的焦虑会通过表情被暴露得一览无余。那些成功的人士,说话时都善于把握分寸,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也不说。
沉默是金。善于沉默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言多必失,一味的高谈阔论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更容易被对方从言谈中抓住把柄。谨言慎行,善于倾听,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处世方法。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不懂得沉默的人,他们的心胸是一封人人都能一览无余的信件。尤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们常常会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将自己逼入死角。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叛军的领袖李列耶夫送上了绞刑架。行刑的那天,李列耶夫拼命挣扎,竟然将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按照当时沙俄的法律,出现这种情况属于天意赦免,可以免除犯人的死刑。李列耶夫确信自己即将得到赦免,狂妄地叫嚣道:“俄国人连绳索都造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正准备签署赦免令的尼古拉一世听后,脸色大变,停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适时沉默也是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很多商家经常利用“沉默”的原理,人为地制造出“沉默”的氛围,反而胜过千言万语的宣传。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做过一则别具风格的广告。
一天晚上,纽约的市民们正听着广播节目。突然,全市所有的广播都在同一时刻播报了这样一则广告:“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接下来,全市的电台同时中断了10秒钟。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10秒钟的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奇妙的沉默时间,成为纽约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户晓。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是在神态上表现出的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价格,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一位厂长打算低价处理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估算的最低价格为50万美元。谈判中,一个买主针对这批机器的缺陷,滔滔不绝地抱怨了很久,说它们早就被淘汰了,品相也不好,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厂长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抱怨。
最后,那位买主再也找不到用以指责的言辞了,突然蹦出一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可真不要了。”厂长大喜,当即与他拍板成交。这位善于沉默的厂长,一句话没说便轻而易举地多赚了30万美元。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为说错话而后悔的情况,保持适当的沉默是避免这类情况的最好办法。保持适当的缄默,除了可以让你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减少说错话的几率以外,还能让你身处暗处,令对方产生神秘感,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受人欢迎。
32。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评价更有效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他们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被试者对他人评价的反应:对第一组的评价始终否定,对第二组的评价始终肯定,对第三组的评价先褒后贬,对第四组的评价则先贬后褒。
实验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对评价的反应为不满意;第二组的表现为满意;第三组对“先褒后贬”的评价极为不满;第四组对“先贬后褒”的评价最为满意。结果表明,人们喜欢奖励和赞扬不断增加,而不喜欢不断减少。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为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阿伦森效应”,也称作“增减效应”。
人们为什么大都喜欢夸赞和奖励逐次增加,而对那些正面的激励逐次减少感到反感呢?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