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心知己。
这有着许多原因的制约,个性、各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思想与观念的差异等的不同决定了我们选择朋友的不同。同时也对交朋友产生着相当的制约,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体现。如农民关心的只是庄稼的收成,工人关心的是工厂的效益,教师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可见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追求,所以想要找到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很困难。
玉兰
【原文】
玉兰,花中之伯夷也(高而且洁);葵,花中之伊尹也(倾心向日);莲,花中之柳下惠也(污泥不染)。鹤,鸟中之伯夷也(仙品);鸡,鸟中之伊尹也(司晨);莺,鸟中之柳下惠也(求友)。
【译文】
玉兰是花中的伯夷(清高而且高洁);葵花,是花中的伊尹(一心向着太阳);莲花,是花中的柳下惠(高洁出淤泥而不然)。鹤是鸟中的伯夷(神仙中的一类);鸡,是鸟中的伊尹(报晓司晨);莺是鸟中的柳下惠(寻找朋友的)
【评析】
这段文字将花和鸟分类,分别以古代的君子代指它们的地位,但是它们分别有不同的风格,像是认为是人们认为的那样不周山,就像带走每条河流,如大海能拟议不再留恋你如果大海你已不再留恋就让他随风飘远
伯夷弟兄因避让帝位逃往周地,因周灭掉母国不食周粟,逃入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千古以来,称其为贞烈,为圣贤。伊尹为商汤相,助汤灭夏,又历佐卜丙、中壬,扶立太甲,虽经放逐,不改忠贞。柳下惠刚直不曲,在鲁国为士师,三次被黜,人问他不肯离开鲁国的原故,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国?”以申明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及不遇知音难得同调的哀叹。玉兰“高而清洁”,称其为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可谓恰当;葵花朵朵向太阳,向阳而生,这与倾心辅佐商朝的伊尹差近,故称其花中的伊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与柳下惠的不肯苟合世俗不愿同光和尘相似,故莲花为花中的柳下惠;鹤形仙风道骨,驾鹤多为仙道,列于仙品,与冰清玉洁的伯夷近,可称鸟中伯夷;公鸡司晨,克尽职守,如伊尹的佐商,故称鸟中伊尹;“嘤其鸣兮,求其友声”,莺鸣为求友,柳下惠遭黜,叹知音不遇,故称求友之莺为鸟中柳下惠。对照喻体及被喻体,便可理解作者的生花妙笔及其用比之巧妙。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
【原文】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蠹鱼也(蛀书之虫另是一种,其形如蚕蛹而差小);有其罪而恒逃清议者,蜘蛛也。
【原评】
张竹坡曰:自是老吏断狱。
李若金曰:予尝有除蛛网说,则讨之未尝无人。
【译文】
没有罪却背上恶名的,是蠹鱼(是蛀虫的另一种,它的形状像蚕蛹但是小一些);有罪的但是却往往能逃脱了非议的,是蜘蛛。
【评析】
这段文字说没有罪却背上恶名的蠹鱼,有罪的却往往可以逃脱的了舆论非议的蜘蛛,这两种事物看似是在说动物的有罪或无罪,其实是在映射,人类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人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在与人的接触中,但是却有一批人不被人理解,而被误解,这时十分痛苦的。就拿历史上的人物来说,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兢兢业业的奋斗着,可是往往小人当道,君主听信谗言,轻则遭受离乡之苦,重至全家被戮,祸及子孙;而奸佞小人,坏事做尽,但却大俸大禄,大红大紫,生前荣华富贵,死后还受封谥号,列为宗祠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现实生活中,君子们或受舆论非议,或被身边的人误解,他们经历坎坷,身心疲惫;而小人,凭满口谎话,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奉承上司诋毁君子,而得以步步高升,有时还可以赢得赞誉之词。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历史会见证这一切对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评判。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41'二十一
臭腐化为神奇
【原文】
臭腐化为神奇,酱也,乳也,金汁也;至神奇化为臭腐,则是物皆然。
【原评】
袁中江曰:神奇不化臭腐者,黄金也、真诗文也。
王司直曰:曹操、王安石文字,亦是神奇出于臭腐。
【译文】
由臭腐化为神奇的东西,有酱,腐乳,金汁;至于由神奇化为臭腐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
【评析】
腐臭和神奇只是一步的不同,但是要想由神奇变为腐朽是很容易,可是由腐朽变为神奇确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在生活中也是,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失足而掉进泥潭,无法自拔;因为一言一行的失误,而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和命运,由好变坏是十分容易的,所以文中说“是物皆然”。由腐朽变为神奇的事物确实很稀少,因为这是一件很难改变的事情。虽然人们也有变坏为好的欲念,可是这要经过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由坏变好 ;需要不懈的努力,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不能心有杂念,否则一切皆毁于一旦;可以看出要向由坏变好确实不易,所以由腐朽变为神奇的事物是很稀奇的。
黑与白交
【原文】
黑与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与臭混,臭能胜香,香不能敌臭。此君子小人相攻之大势也。
【原评】
弟木山曰:人必喜白而恶黑,黜臭而取香,此又君子必胜小人之理也。理在,又乌论乎势!
石天外曰:余尝言:于黑处著一些白,人必惊心骇目,皆知黑处有白;于白处著一些黑,人亦必惊心骇目,以为白处有黑。甚矣!君子之易于形短,小人之易于见长,此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所由来也。读此慨然。
倪永清曰:当今以臭攻臭者不少。
【译文】
黑与白相混,黑色能玷污白色,可是白色不能掩饰住黑色;香和臭相混,臭味能胜过香味,但是香味却不能将臭味覆盖住。这就是小人和君子斗争时的大形势。
【评析】
黑白两种颜色相交混,黑色能将白色染黑,白色却无法将黑色变成白色,这是一种物理现象;香和臭混合,臭味总是能战胜香味而存在,这是不难见到的一种现象;邪恶的事物总是占上风。作者运用这段文字只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君子和小人的斗争中始终出现这样的局势,小人占上风,这时为什么呢?小人卑鄙奸诈,自私自利,不讲德行,狡猾,精于算计,坑害他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是君子无法和小人抗衡的地方;君子光明磊落,处世大方,不拘小节,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君子堂堂正正的做人处世方式自然不能抵住龌龊的伎俩,所以君子在和小人的争斗中总是无法战胜小人而处于劣势。但是这仅是从眼前来看,从历史长河中看,正义始终能战胜邪恶,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说明的这一道理。
耻之一字
【原文】
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原评】
;张竹坡曰:若使君子以耻治小人,则有耻且格;小人以痛报君子,则尽忠报国。
【译文】
用耻来约束君子;用痛来约束小人。
【评析】
君子有德行的约束,自身行正义之事,所以对于耻辱是相当忌讳的,如果用耻来斥责君子,这样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所以耻是约束君子的最好方式,他们有羞耻心,知道真善美是受尊敬的,他们不降志、不辱身、洁身自好,重视操守德行,日省其身,完善自我,以至于能在青史上留下美名,传至万世。
小人已经良知丧尽,为了一己的私欲可以奴颜婢膝、卖主求荣,颠倒黑白、出卖朋友、重伤他人、不知廉耻,所以耻辱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小人怕受苦,在用极刑的情况下他们会原形尽显,所以用痛来约束小人是一种好方法。但是痛苦只是一时的,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小人终究是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镜不能自照
【原文】
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
【原评】
倪永清曰:诗不能自传,文不能自誉。
庞天池曰:美不能自见,恶不能自掩。
【译文】
镜子不能照见自己,澄不能称量自己,宝剑不能伤害自己。
【评析】
事物都有自身的缺陷,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是也,就是这个道理。镜子可以照物照人,能照见其他事物的优点与缺点,但不能照见自己优点和缺点;秤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但是不能称出自己的体重;宝剑作为利器削铁如泥,杀敌无数,但不能自己伤害到自己。这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有局限性。
人也是一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深处其中时却无法发现事物的缺点在哪里,对别人的优缺点确是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这样就容易纵容自己犯下更多的错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以别人为镜子虚心的听取周围人的反映与批评,才可以避免错误的一再出现,在不断的改正中,逐渐的完善自我,改变自我。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
【原文】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
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之山川风土、物产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棂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原评】
张竹坡曰:所以郑监门《流民图》独步千古。
倪永清曰:得意之游,不暇作诗;失意之游,不能作诗。苟能以无意游之,则眼光识力定是不同。
尤悔庵曰:世之穷者多而工诗者少,诗亦不任受过也。
【译文】
古人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穷困之后才可以写出精妙的文章。”大概是穷困过后诗句中才能多慷慨之词,容易表达感情。如果是富贵中人既不能有为贫穷担忧为贫贱而慨叹,所谈论的不过是风云月露仅此而已,诗怎么能够做得好呢!
如果想有所改变,只有外出游历这以办法了。将所有看见的山川风土,物产人情,或者正当战火之后的满目疮痍,或者是旱涝灾害之后,将这些写进诗中。借助他人的穷苦忧愁,为我提供歌咏吟唱的情思,那就不用在经历穷苦忧愁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文了。
【评析】
“诗必穷而后工”,是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穷困愁苦之后才能写出上乘之作来,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十分重要又影响深远的命题。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确是很多,“诗圣”杜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生活穷困潦倒,又加上当时社会黑暗,是他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宋代词人苏轼由于仕途坎坷,几经磨难仍然心怀坦荡,但是这样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使他对自然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写出了许多至今仍被传颂的佳句;曹雪芹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食粥常赊,由华贵门第到无地安身的大家庭的败落,这样的遭遇,让他对社会世相人情冷暖的人生大彻大悟,于是创作出了《红楼梦》。
这段文字作者认为不经历穷困,只要游历山水体察民情,了解事实同样可以写出好多诗文,这似乎很合乎现今的写作体会。这也是一种方法,;但好的诗文必须要经过自身的经历之后才能写出切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