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蒯通两次出山作说客,第一次是献乱齐之策;这第二次则更有甚者,实乱国祸国之策。第二次作说客又是通过两次对话来实施的,蒯通与韩信的第一次对话同项羽的说客的说辞简直如出一辙,韩信的回答也相仿佛,不愈人情事理半步。只不过蒯通说得更巧妙一些,更趋向于以一个圈内人的身份来打动韩信,使韩信更少一些敌意,这方面蒯通具有项羽的说客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当然蒯通对韩信的劝说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以至于韩信也有些怦然心动,说道:“让我考虑考虑。”见韩信久久未付诸行动,蒯通单刀直入来了这第二次的对话。这次对话的主题却是力劝韩信能赶紧作出抉择。面对这样的良机只要是有政治野心的人是难免不付诸行动的,即使是没有政治野心但是却有政治头脑的人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认真地筹划筹划了。所幸韩信是个在政治上优柔寡断之人,更是个缺乏政治头脑的人,并未将蒯通的计策付诸于行动。最终蒯通也只能是假装疯癫脱身而离去。在此假若蒯通真的为韩信所信任,根本没必要为了脱身而如此伪装。不过还是让我们再来分析分析蒯通之谋,倘若他真能说动韩信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中国将再次陷入一场规模空前的旷日持久的浩劫,三国演义的这段历史将提前于西汉时预演,中国将陷入何等混乱不堪的局面。可见不计天下苍生的逞口舌之快、恃才而谋实乃天下之一害也,这也体现出纵横家的一种人格上的缺陷,即所有考虑只是为了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已即使这样会使得生灵涂炭、天人共怨也在所不惜。好在韩信只是个军事天才而没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天下遂得以迅速地统一,黎民苍生得以安居乐业,此中国之幸,历史之幸。
四、蒯通的最后现身
据说在蒯通的坟墓前提着这样一句诗:九泉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
大意是说韩信如果九泉下有知,他没必要怨恨那个砍掉自己头颅的刘邦,反倒是要怨恨那个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蒯通了。其实韩信在其生前就已经开始怨恨这个蒯通了,这表现在他面临被处斩之机所说的一句话。《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韩信就要被处斩,却突然感叹万千地长啸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妇女小子所蒙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韩信早不说,迟不说,非要在临处斩之前说其实是很有深意的,他知道自己临死之前的话一定会被传到吕后的耳根子里去,到时那个远比刘邦更心狠手辣的妇人一定会置蒯通于死地。韩信这样打着他的如意算盘,仿佛吴起临终尚有急智一般。可惜的是他低估了蒯通的杰出的辩才。当蒯通被带到刘邦面前而不是吕后面前时,他已然知道自己有了生还的希望。且说刘邦听到吕后的嚼舌头,立刻派人捉拿蒯通,欲烹煮之,以解蒯通假手齐王杀死郦食其之仇。蒯通的口舌之利再一次发挥作用,首先他晓之以理,打了一个十分经典的比喻,说狗吠尧帝,非是尧帝不仁,只因为吠其非自己主人罢了,值天下大乱之际大家各位其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再次是动之以情,高祖问:“当日汝与韩信之言,究竟为何?” 蒯通道:“吾相韩信,言其面不过封侯,背则贵不可言。因说之背汉自立,则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追问:“然信有何言?” 蒯通长叹一声道:“韩信言:‘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 总之,蒯通必须要使刘邦内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惭愧,眼睛里最好还要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毕竟韩信是跟刘邦一起出生入死打过天下的人,果然,刘邦终于是眼泪开始在眼框里打转转了,只是控制着没有流下来而已。但是蒯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务必要使刘邦心有悔意,面有惭色,要使刘邦对韩信那么悲惨的死满门抄斩,三千多人,姓韩的,不姓韩的,妇孺儿童,老老少少,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如此干净彻底的死怀有强烈的忏悔感、罪恶感,回想起来觉得心寒,这样才不至于再枉杀他蒯通一人。蒯通于是又进一步说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呜呼,韩信非要置蒯通于死地,而蒯通却不得不为韩信鸣不平,为韩信来喊冤叫屈,这难道不是一种宿命吗?最后蒯通质问刘邦道:“陛下欲杀尽天下之士吗?”刘邦此时方挥手说:“放了他。”
应该说刘邦其实并不是不想杀尽天下之士,蒯通之侥幸脱身非唯有才,也不是刘邦多多少少有恻隐之心,关键的问题在于他心目中的一大隐患韩信已经死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既然眼中钉肉中刺已被清除,君主也就能坦荡荡了,因此再多杀一人与少杀一人似无多区别。这才是刘邦能坦然地放蒯通一条生路的根本原因。
有许多时候,蒯通对刘邦的最后那句质问总会不由自主地萦绕在我耳边,我每每都在想为什么天下之士只能成为被枉杀的对象而不能为这个社会承认和正视,为这个社会所用呢?太史公在《乐毅列传》中曾言:“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我亦深有同感。
也说项羽
一、项燕
秦王政也即后来的秦始皇任用王翦父子为将,一举灭掉了韩、赵、魏三国,同时又多次战败楚军。当时秦国的年轻将领李信,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政十分看重李信的军事素质和勇敢精神。一次,秦王政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需要征调多少军队才够用?”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攻打楚国。王翦就此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最初,李信与蒙恬多次大败楚军。但楚军也在伺机跟踪追击他们,接连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驱车奔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使秦军惨败。现在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仍旧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道:“希望将军不计前嫌!”王翦说:“大王如非任用我不可,还是得六十万人。”秦王政满口答应说:“全凭将军的谋划。”王翦这才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秦王政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王政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王翦所以在大军开拔之际对秦王政说出如此的一番话来只是表明自己意不在封侯赐爵,换句话说就是一点政治野心都是没有的,以此来安定秦王的心理。秦王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请求赐予家业,秦王会不会觉得太过分了?”王翦说:“你说的不对。秦王性情粗暴而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还能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翦不仅在军事上老谋深算,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
楚王得知王翦率大军而来,同样是竭尽全国军队来抵御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却不肯出兵交战。楚国大将项燕屡次挑战,王翦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与士兵同甘共苦。过了一段时间项燕见秦军始终不肯应战,便认定王翦只是上这儿驻防的,就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并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这时已经备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不少水军,跨江而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读到这段史实,我时常会感叹项燕何其不明智!岂有强大的秦国倾巢而出仅仅只是为了驻防以防备弱小的楚国的道理。尽管历史没有明说打败李信军队的主要将领是谁,我个人猜测很可能便是这个项燕,但是秦强而楚弱的事实并不会因为一次军事上的失利而有所改变。倘若项燕有王翦之智,那么王翦的此计将不攻自破。王翦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吃透了项燕的过于自负才使出了这样的骄兵之计。而项燕的兵败自杀好象是提前预演了几十年后项羽的兵败自杀一样,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
二、项梁
项羽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燕。项羽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就不学了;项梁对这个侄儿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应该说作为一个小孩子,能有如此见识也是他有远大志向的一种表现,虽然有志大才疏之嫌,但倘若项梁能善加调教,去掉他的这股骄气,项羽也堪称可造就之才。但是项梁的秉性也大抵与项羽相仿佛,真的就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了。自古知兵非好战,教的人心高气傲,学的人自然也是十分浮躁。果不其然项羽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刚刚懂得了一点儿皮毛就又不肯学到底了。归根到底,项羽之误其实项梁也是要负相当的责任的。
项梁涉罪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当地青年,为将来举事作筹划。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9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已经到了。做事情抢占先机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殷通可谓善于长远规划。项梁表面上应允,于是就把项羽叫进来,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项羽拔出剑来斩下了殷通的人头。项梁手提郡守的人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一连杀了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项梁率八千子弟军渡江向西进军,挟祖上之余威,所过州县无不望风而降。到项梁引兵渡过淮河向北进军时,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此时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
值得一提的是项梁曾派项羽去攻打襄城,襄城军士坚守城门,不肯投降。项羽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对项羽的屠城行为竟无丝毫约束责备之意。项梁这时听说陈胜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时刘邦也在沛县起兵,应召前往薛县参加了聚会。居啵朔对觯呤炅耍幌蚣揖硬皇耍埠米聊テ婕疲袄从嗡迪盍核担骸扒孛鹆鞘苌撕ψ钌畹摹W源映惩醣黄涝谇毓酥两窕乖谕樗凰杂小淙В銮乇爻凰怠H缃癯率て鹨澹涣⒊暮蟠醋粤⑽酰圃艘欢ú换岢ぞ谩O衷谀诮鹗拢心敲炊嘟咳缰诜浞善穑殴楦侥褪且蛭钍鲜朗来龀蠼剩绷⒊醯暮蟠酢!狈对鲋票砻嫔掀挠屑兀导噬先匆藕Ψ饲常湮:π员硐衷谌缦氯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