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疾风知劲草-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到运东根据地这边来了,路上没遇见几个敌人,我们穿过敌人几道封锁钱,各据点的敌人只敢呆在据点里远远的朝我们射击,并不曾追赶我们。”张英华高兴地问:“你带来多少呢?”彭清源报告:“有三百多人,都是我们从路西游击大队优秀挑选出来的干部站士,另外我们还带来一门迫击炮。”张英华更加高兴地说:“好啊,你带来的人马和我们原有的部队加起来足有五六百人,可以编成一个小团了!正巧我们正在讨论下一步该找哪路敌人下手,你也来参加讨论吧。”彭清源谦虚地说:“我离开运东游击区太久,不熟悉情况。”张英华笑着说:“你彭大队长就别谦虚了,一块坐下来谈谈吧。”

  其它路进攻的敌人闻知北部王大沟这股敌人被全歼,心中害怕,纷纷呆在原地停止了进攻,都在观望下一步的形势。坐下来研究的几个领导认为,余下几股敌人就数沭阳吴小柴部人数最多,如果部队掉头向东,把吴小柴部击溃,其它路敌人就不用打了。他们现在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必然会各自逃离游击区。张英华当即拍板:“就打吴小柴部。”张英华率领队伍置数路敌人于不顾,向东急行军。部队于傍晚出发,下半夜接近吴小柴部,战士们不顾疲劳当即发起攻击。迫击炮、机枪朝敌猛烈射击。张英华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号声就是命令。这五百多人勇猛冲向敌人。吴小柴虽有千把人枪,但他听到对方震天动地的冲杀声、暴风骤雨般的机枪声和落在自己阵中轰天炸响的迫击炮弹声,以为是新四军老部队上来了。吴小柴害怕被歼灭,率部苍惶退却。战士们在敌人后边穷追猛打,一直把吴小柴赶出远离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外才停止追击。一路俘虏了很多敌人,沿途缴获和捡的敌人丢弃的枪支有一百几十只,还拾到很多敌人丢弃的战利品,最大的一只匪兵部队——吴小柴部被赶跑,极大地震慑了其余各路敌人。各路敌人纷纷逃离。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由于敌人的这次侵扰,游击区民众受到不小的损失:大部分村庄中乡亲们的粮食、牲畜被抢光;房舍被毁、钱物被抢;地里的庄稼被践踏。以马林书记为首的运东县委号召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很长一段时间,运东游击区民众的生活才逐步得以恢复。

  对于县里抗日游击总队扩编一事。在县委会上,张英华提出:“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对敌斗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敌我形势目前虽然仍然复杂,但日寇已经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苗头,我们必须壮大力量,逐步转入对敌的大反攻。”县委决定,原县抗日游击总队扩编为运东县委独立团,由张英华任独立团团长,马林书记仍兼任政委。人员由原运东抗日游击总队的老底子近二百人加上彭清源同志带来的三百人,再加上次战役中缴获的近三百多条枪,又召收几百名新兵入伍,这样一来独立团就有了近千人。张英华把县委独立团编为三个营,每营三连。张英华把原总队老底子扩编为一营;彭清源从路西带回来的部队编为二营;新战士编为三营。独立团扩编完成后,马林书记和张英华找来彭清源并对他说:“清源啊,你的好兵好将,都编入我们县委独立团了,你们的路西游击大队还剩下多少人?继续坚持斗争还有什么困难?”彭清源说:“困难是有,但我们党的武装历来就是从小到大,人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能克服。目前我们还掌握着二百多人枪。”马林书说笑着说:“真没想到你彭清源同志在一年多的时间中能发展到有五、六百人马,不简单!”张英华对彭清源说:“你们坚持在宿新路西,活动范围包括县西、西北、县北等大片地区,任务相当重。要紧紧依靠当地党组和广大人民群众。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经取得主动权;在西方,苏军就要把德国法西斯赶出国境;美英盟军已在意大利登陆。敌人开始走背运了,但越在这个时候,敌人就逾加疯狂。你们回到路西后,不但要寻机打击敌人,还要对敌军多做政治工作,注意分化瓦解敌军。”彭清源说:“我们有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敌工部长苏子安为了查清潜伏在县委里的内奸,费了很多精力。苏子安对可疑的人逐个秘密排查,最后都一一否定,正陷入苦恼之中,这时他接到宿迁城里“三和洋布店”送来一份情报,城里的伪警备队要扩充人马,请县委设法派遣得力人员打入。苏子安只好暂时放下排查内奸一事,思考着如何派人打入伪警备队。几天过后,“三和洋布店”又送来情报:县知事徐善东为了更好地控制伪警备队,也想在警备队里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个消息是徐善东家的女佣透露出来的。

  “徐善东,警备队,安插亲信。”苏子安在嘴里含叨着,他忽然想起有一个人不正合适吗?徐善东有一个远房侄子叫徐克刚,徐克刚的父亲不但是徐善东远房本家弟兄,而且和徐善东相处甚厚。徐克刚的父亲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商人,在运东老家经营家乡的土特产品。徐克刚初中毕业后,其父即令其辍学,让徐可刚在宿迁城里一家当铺当学徒。学习一些经营技巧,见见世面,以便将来好接他的班。

  徐可刚学徒期间,七、七事变爆发。在宿迁城里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秘密串联下,徐克刚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宿城沦陷前,不听父亲劝阻毅然放弃学徒加入时张英华任队长的国民党县大队。在县城保卫战斗中,县大队英勇抗击日军进攻,坚守在北圩门一线,几乎全军覆没。徐克刚作为县大队后勤人员,受命到城里搬运弹药,得以身免。后设法逃出宿城去运东老家躲蔽,在老家期间,帮助老父亲料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共产党在他的家乡桃园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桃园区领导打听到其当过兵,就动员他能加抗日队伍。徐克刚是一个爱国青年,他就参加了桃园区小队。在队伍中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被发展成为*党员。徐克刚的父亲只知道儿子参加抗日队伍,并不知道儿子入党一事。父亲怕徐克刚打仗时被打死打残。屡次到桃源区找领导让其儿子徐克刚回家。他对领导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就这一个儿子,克刚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一家人怎么活?等我老了生意谁来接?”父亲找区里好说歹说,区里领导也被他找烦了,就动员徐克刚回家。可是徐克刚偏要参加革命,绝不回家。父亲找了好多次,儿子铁了心要参加革命,父亲见劝说不动儿子,以后也就随他了。

  苏子安到了桃源区跟区领导说明来意。区领导派人找来徐克刚,苏子安单独跟徐克刚同志说话:“克刚同志,交给你一项特殊的任务……”徐克刚秘密接受任务后,脱离桃园区小队回到家中。父亲见儿子回来了,感到很惊奇:“你怎么回来了,共产党那边不要你了?”徐克刚答:“不想在那边干了,生活太苦,一天几顿吃杂粮饭,七八天不见一点荤腥菜,要油无油,要盐无盐。”徐克刚一边说话,一边脱下上衣,在院子里太阳底下逮虱子。父亲心疼儿子:“快把身上衣服扒下来扔了,换身干净的衣服,你能吃八路军那些苦吗,真是穷八路不可当,破袜破鞋破军装。” 徐克刚的母亲赶忙升火做饭。饭都做好后,母亲端上来一大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几个热腾腾、软乎乎的白面馒头。徐克刚坐下来就吃,当父母看着儿子大口地吃着肉,狼吞虎咽地咬白面着馒头,父亲对徐克刚说:“咱哪也不去了,跟着我做生意吧。你看我们家成大车成大车的干金针菜要装船往南方送。这兵荒马乱的,我年纪又渐渐大了,跑不动了,需要得力人手帮衬着。”徐克刚美美地吃了顿饭,用手抹了抹嘴边油才对父亲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共产党那边我是不干了。我是逃出来的,不能在家里呆,那边人会来抓,你还不如送我到宿迁城里,让我大爷(徐善东)给我谋个差使吧。再说,我如果在城里混得体面,俺们家也有个好照应不是?至于我们家生意你老就再找本家别人帮帮忙吧。”父亲听说儿子是从共产党那边逃回来的,心想要是再被共产党抓去,那还能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就说:“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来。”可儿子必竟是儿子,嘴上骂,心里疼,就叹了口气说:“不这样,还能有什么好法子?先到城里躲一躲吧。”于是父亲备了些当地的土特产带上儿子,就来到了宿迁城里徐善东家里。徐善东不在家,其妻出来接待。说:“他二爷来啦,来就来呗,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克刚父亲问:“他大爷不在家里?”徐善东老婆说:“他整天忙得都要忙坏了。”徐的老婆又上下打量了几眼徐克刚,问:“这位是?”父亲说:“是我不争气的儿子克刚。”他唤儿子徐克刚:“克刚这是你大娘,快叫大娘。”徐克刚恭敬地喊了句:“大娘好。”徐善东老婆夸道:“多年不见,大侄子长这么大了,模样真不孬。”几个到屋内坐下,女佣端上茶来,父亲把话说入正题:“克刚原先给八路那边做事,吃不了那边的苦,跑回来了,又害怕被八路抓去,所以我就把他带到城里,交给他大爷(徐善东),给克刚谋份差事。”徐善东老婆也说:“穷八路有什么干头,吃苦受罪。回来得好,克刚的事就交给他大爷吧。正好,他大爷那边也需要贴心的人手。”快到中午时分,徐善东回来了,徐克刚的父亲就把儿子的事跟徐善东一说,徐善东说:“克刚在穷八路那边当过兵、拿过枪又识字。能有觉悟弃暗投明。值得称赞。就到警备队二中队当中队长吧。不过要给我好好干,可别给我们姓徐家丢脸。”徐克刚说:“谢谢俺大爷提拔,我一定好好干。”中午饭时,徐善东要留徐克刚父子吃饭,徐克刚父亲推辞说:“我得赶回家,家里还有一大堆事要做。”徐善东说:“既是这样,我就不强留了。”送走了父亲,徐克刚自己在徐善东家吃了顿饭,饭后,徐善东领着徐克刚到伪县署。徐善东以伪县知事名义发了一个委任状,委托徐克刚为警备队二大队中队长。徐克刚拿着委任状就上任了。

  宿迁城日军金井中佐一心想把县城北乡的广大乡村地区变成模范治安区。他在宿迁县城到县北重镇新安镇的宿新公路沿线的较大的集镇上均设据点。这还不够,又在宿北各乡镇遍设维持会,到处设立特务组织。县城的敌人特务机关把县北乡的司吾山莲花寺作为情报搜集据点,统一指挥县北乡敌人的各种活动。在县北乡敌人的各种武装组织中,由莲花寺汉奸和尚组成的波浪中队尤其扎眼。波浪中队配合敌伪在县北乡各处扫荡,县北老百姓看着这些秃头和尚扛枪扛刀参与烧杀,气不打一出来,于是给波浪中队编一顺口溜广泛传唱:“真和尚假慈悲,充当汉奸丧阴德(宿北土话念dei)。八路过来砍秃头,看你还能惹是非。”日伪的军、警、宪、特在宿北织成一张网。时刻要把抗日人员武装一网捕尽。

  敌人想把宿北变成模范治安区,可共产党要把敌人的模范治安区安撕碎捣烂,要冲破敌人织成的大网。运东县委采取“挤进去,蹲下来。”的措施,敌进我进。*邵店区委和区委所领导的区小队,就坚持在宿北广大地区,该区小队有武装三十多人。该区区委书记姓鲍叫鲍宏其,区指导员叫周桂昆,也就是运东县委独立团团长张英华的警卫员周桂林的大哥,区队长叫蔡小烧。

  提起周桂林的大哥周桂昆,本书上面曾提到过。周桂昆作为周家老大,很早就已懂事。周家因为小孩多,缺劳力,靠父母租种地主家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小桂昆十几岁时,已经作为家中的一个大劳力,帮助父母下地干农活。周家父母不识字受尽地主的盘剥压榨。当老二周桂林能将就接替大哥下地干些农活时,周家父母咬咬牙,决心让老大周桂昆进学屋上学,指望老大能识些字、会算帐,不受人欺压。可桂昆看到父母终日在地里劳作,养活自己和弟弟们。他想在家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分担点父母肩上的担子,所以任凭父母如何相劝,他就是不肯上学。他不是不想上学,当他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堂,心里不是一天两天地羡慕不已,只是家中的农活需要他,弟弟们要吃要喝,需要他这个劳力。周父苦劝桂昆:“孩子,上学吧,我们就是苦死累死,也要供你上学识字,你要明白做父母的一番苦心。”桂昆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才到张大善人办的私熟中上学。先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