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影无踪了。如此反复,敌人费九牛二虎之力到达扫荡村庄后,庄子里已人去屋空,连猪狗都没有影了。敌人烧了几间屋,发泄一番,只得退回据点
四三年春天,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坚持在骆马湖一带的原彭清源留下的宿新路西抗日游击大队,牵命编入运西周桂昆的区队,区队的力量得到加强,能地行一些较大的战斗,区队曾长途奔袭,深入西北邳县境内,夜袭窑湾镇,放火烧了窑湾鬼子据点,据点里日伪军被烧死二三十人,直到邳县的鬼子来增援,区队撤走,据点里残存的日伪军才得救。
这运西人和运东人说话的口音不一样。运东人的口音接近沭阳、海州口音,说话有点象唱歌,抑扬顿错。而运西人说话的口音接近徐州、鲁西南口音,鼻音重。说话像擂鼓,一字一顿,运东人称运西人为侉子。侉子说话当然是侉话。运东人周桂昆调到运西当区长,他手下区队队长姓柴,四十出头的年纪,身高有一米八以上,脸黑的象包公,是邳县白门楼人,周桂昆戏称之为柴侉子。
这白门楼,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小说《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中的下邳古城,正应该是此地。本回是说,有勇无谋,吕布占了徐州,曹操听后,命刘备率军攻打徐州吕布,刘备不是对手,被吕布杀得大败,只身一人落荒而逃,路遇曹操大军。听得刘备细述兵败之事,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攻打徐州吕布,吕布不敌,退往下邳,自恃城池坚固且有泗水之险,于是安心坐守。曹操提大军来攻,一连攻打足足两个月也没攻下。待曹操一筹莫展之时,谋士郭嘉提出决泗水,淹下邳。下邳被泗水所淹,吕布只是不降。只因城内出了内奸,城内外里应外合,吕布睡梦之中在白门楼上被缚。曹操令手下将吕布勒死,又砍头示众。
这白门楼乡,就是三国时古下邳遣址。这柴侉子就出生在白门楼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弟兄五个他排行老大。白门楼乡的土地是盐碱沙地,田地中含碱量大,种旱作物,一亩地也收不了多少粮食。柴侉子十五岁时就长成大小伙子了,人高马大,饭量惊人。力气也大,十四、五岁时,一般人推小车子赶集,走一阵要歇一歇。他把两辆小车码在一起,一口气能推到家。说来奇怪,家中父母加上他弟兄五个,个头都长得矮小,唯独他长得高。别人吃一碗饭就饱了,他得吃上三碗,还不觉得十分饱。穷人家顿顿哪来的饱饭吃呢?实在饿得不行,恰巧听说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山东衮州招兵,他便和本庄中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奔衮州投军去了。新兵训练,站成一排,柴侉子个高,站立在新兵中如鹤立鸡群,实在抢眼,正巧被前来检阅新兵的一个团长看中,被团长要去当了团长的马弁。这柴侉子虽长得高大,人却不笨,乖巧机灵,又练得一手好枪法,枪可以说打得百发百中。深得团长喜爱,抽调他到随营军官训练班学习。柴侉子没有什么文化,文化课相当吃力,而军事技术却学得娴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来团中当排长,后升为连长,在连长上干了十年,没有再升上去。而跟他一起在随营军官训练班毕业的同学都有干到营长、团长的,有的甚至干到了旅长。柴侉子没有升上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技术不过硬,而是因为他文化不高,又不善呈投机钻营。三六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后,他的那个部队驻在河南洛阳一带,长官被蒋介石收买,脱离西北军系统。他看不惯长官的这种叛变行为,辞职回到家乡白门楼乡,赋闲一段时间。抗战爆发后,他拉起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以图保卫家乡。柴侉子除身上背着一支德国造盒子枪外,还有一枝俄国造九连珠步枪,平时由其警卫员背着。这俄国造九联珠步枪,比一般步枪要笨重,但射程远,一般人使不顺手,托在手中沉甸甸的,他使起来却颇为顺手,甚是喜爱。行军中看见天上的飞鸟在头顶上疾飞,他摘下警卫员手中的俄国造,一枪就把飞鸟击落。就因为他有这么一手绝活,手底下又有一支二十多人的人枪。国民党顽军、汉奸伪军都来拉拢他。柴侉子看透了国民党军队的*,他拒绝加入。伪军是汉奸队伍,他也不加入。伪军就派兵来剿他,双方战斗中他举起那杆俄国造,对准伪军后边挥枪驱赶伪军的军官,打了一枪,军官顿时倒地毙命。子弹从那个伪军官的左眼射入,从后脑勺穿出,红的血和白的人脑子淌了一地。追击他们的伪军吓得四散而逃。运西的睢宿工委打听到这只队伍就派人劝他参加共产党武装,柴侉子就率领二十来人加入周桂昆任区长的区队,柴侉子任区队长。他走到哪里,那名扛着俄国造“九联珠”警卫员就跟到哪里,从不分离。就是晚上睡觉,柴侉子睡在里边,警卫员睡在外边,也不曾离开他。
四三年,区队武装扩大到二百多人,柴侉子仍任队长
运西西部,时属睢宁县的杨集小学有位教师叫杨开泰,二十出头,是名地下党员。这杨开泰家本是杨集有名的地主家庭,杨开泰为庶出,即是杨开泰父亲的小老婆所生。其父的大老婆生有两个儿子,均骄生惯养。杨父的大老婆看不起开泰的母亲,整日变着法子欺负开泰的母亲,也欺负小开泰。子阳父亲却疼爱子阳。开泰六岁时父亲将其送到杨集街上有名的地主唐司强家开办的私熟读书,后又转到杨集小学读书。十二岁时,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都已二十多岁。大老婆欺负这娘儿俩,前面的两个哥哥也欺负她们。父亲在家时他们娘儿俩的日子还好过些,父亲出外做生意,他们娘儿俩就受罪了,挨打受骂,不给吃喝。父亲来家,见这娘儿俩哭哭啼啼,问是怎么回事?问大老婆,大老婆撒谎说,是他们娘儿俩出门时不小心眼睛里进了砂子。问二老婆和小子阳,娘儿俩也不敢说,怕说出来大老婆母子三人合伙欺负她俩,害怕以后受到变本加厉的报复。一开始杨父对大老婆一些慌话还相信,后来却不信了。杨父不知道时,大老婆要欺负他们娘儿俩一回,杨父回家知道后便痛打大老婆一回。这已形成杨家的恶性循环之事了。杨开泰十二岁时,父亲病亡。同一年,开泰的母亲不堪忍受大老婆和他二个儿子的折磨也去世了,母亲出殡那天,抬棺人抬着棺材走到正门,准备出门时,被杨家大老婆的她们的两个儿子拦了下来。抬棺的人放下棺材问出了何事?大老婆耍蛮横地说:“死者是杨家小老婆,按习俗不能从杨家正门出棺,必须走后门。”当地确实有这个习俗。但开泰母亲娘家前来吊唁的娘家人脸上却挂不住了,死者好歹也是杨家人,活时受尽折磨凌侮,死后还不让走正门,这分明是拿死者不当人,更看不起死者的娘家人。死者的娘家人被激怒了,就和大老婆及他们两个儿子吵了起来,大老婆那边也有一些娘家人在场,也参与到争吵的行列。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让谁。双方于是请出杨家本家的老者出来协调。杨家老者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道理,调解得好与不好都会得罪任何一方,本来这杨家一年之内死了两口人,就够闹心的人,自己要是不知深浅插上这么一杠子。谁是谁非先不必说,就是被伤害一方的白眼和唾沫星子就够他受的了,所以那老者嘴里咕咕哝哝讲了半天,也说不出个道道来。眼看就要过了中午,再不出棺,死人不得安息,活人也免不了打仗斗殴。
十二岁的小开泰,眼下挂着干干的两道泪痕,眼里噙着眼泪大喊:“都不要吵了。”经这么一喝,众人都静了下来,小开泰过来跪在杨家老者面前,说:“母亲不能走正门,请问我能不能走正门?”杨姓老者说:“你是杨家子孙,当然可以走正门。”小开泰又问大老婆和她的两个儿子:“大妈,两个哥哥,你们同意刚才的话吗?”大老婆和二个哥哥不言语,小开泰说:“不反对,就说明我走正门是名正言顺的。”他站立起来,到母亲棺旁,对抬棺人说:“听我口令。”他找来两个高凳子,站在高凳子上,爬到母亲棺材上面,趴在棺材盖上说:“起棺,走。”抬棺人抬着棺材吆喝着走出了正门。众人都看傻了,等大老婆明白过来时,棺材已经抬出去了。
杨家里里外外谁不佩服杨开泰,小小年纪却是这样的沉着,聪明。事后,杨家老者逢人便夸小开泰:“此乃异人,能干大事。”整个杨集街上大都称赞杨开泰。母亲丧事过后,小开泰还是被杨家大老婆和她的两个儿子赶出家门。小开泰无家可归,放学之后,流落杨集街头,好在杨集街上姓杨的人多,今天你家留一宿,管一天饭;明天他家住一夜,吃上几顿饭,小开泰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好不容易撑了三年,十五岁时,杨集小学留他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小开泰这时的生活才算稳定下来。共产党到杨集活动时,杨开泰已十八岁,他秘密参入了共产党。杨开泰写得一手好文章,他除了白天教书之外,晚上还要做党的工作。深夜闲下来,他便拿起笔、铺开纸把日伪犯下的罪行,人民所受的苦难,我地方武装打击敌人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写成稿件化名晓阳,送给交通站转交给新四军四师办的《拂晓报》刊登。
杨集一带是伪区,敌人统治很严。为了打开抗日局面,地下党组织通过到睢宁城活动为杨开泰谋得了一个杨集伪乡长的位置。在他任伪乡长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杨集街上有钱人唐司强已到日伪占据的睢宁城,当上了伪睢宁县法务处长。这唐司强本不是杨集街上人,是杨集北唐圩人。唐圩顾名思义是住着一些姓唐人家。唐姓祖上是清朝同治年间,从睢宁城西边迁来。传说睢宁西边有个庄子,庄子上有个唐姓人家,娶了一房儿媳妇,这儿媳妇生了两人儿子和丈夫感情破裂。这唐家儿媳妇和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日子无法过下去,这烈性子的儿媳妇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儿子离家出走,一路往东北方向而来。到了唐圩这个地方,停了下来。唐家这位媳妇见此地荒芜人烟,却草木繁盛。遂在此地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她带来的两个儿子后来各娶妻生子,繁衍下来。就这样儿子生孙子,孙又生子、子又生孙。渐渐形成了唐圩这个庄子,子孙们唐圩盖屋建房,庄子逐渐扩大。为防止贼人抢劫,庄人又在唐圩四周建了一道高大的土圩子,把唐圩唐姓圈在其中。这唐圩庄内东头住着老大这一房子孙,西头则住着老二这一房头。唐圩的北面、离唐圩不算太远,后来也出现一个庄子叫小李庄。两个庄子为了争水、争地边,素来不和,历史上发生多次械斗,可以说有宿仇。
睢宁县城伪法务处长唐司强,作为从唐圩出来的唐姓子孙,自然了解老家唐圩和小李庄不和的这段历史。自从他到县城当官后,经唐圩唐姓的撮动,就想找茬,找唐圩的死对头、北边的小李庄报仇。唐司强买通一处贼人,趁夜来抢唐圩,烧了唐圩内几处房子(后经及时扑灭,损失不大)。贼人被唐姓人赶出了唐圩。在追贼中,唐姓捡到一封贼人故意丢弃的信。唐姓拿到圩内一看,见是小李庄勾结贼人,密谋来抢劫唐圩的密信。其实这封信是唐司强伪造的。唐姓派出代表到睢宁县城控告小李庄“通贼”。法务处长唐司强把这封信转交给伪睢宁县知事。这伪县知事不明真假,也不派人调查,就命令唐司强带伪军去小李庄抓人。唐司强带队伍到小李庄后,是见男人就杀,见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少数有良知的伪军觉得杀人太多,于是在枪口下刺刀下留了少数男人,让他们藏在地窖中、草堆里。唐司强对待用的这“三光”政策,是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小李庄除了当天离开家外出未归的男人外,小李庄的男人几乎被杀绝。小李庄成了寡妇庄,成了一片废墟。唐司强荡平小李庄后,带着抢来的财物,回到睢宁县城。县知事问他:“叫你去小李庄抓人,你抓的人呢?”唐司强敷衍道:“小李庄这帮刁民造反,都被我杀了。”几十条人命就凭唐司强一句话给轻松搪塞过去了。
唐司强硬诬小李庄“通贼”,几乎杀绝了小李庄的男人们。这两庄子处在杨开泰任伪乡长的辖区内。等到小李庄外出男人回到庄内,见到庄内哭声一片的惨象,就联名到睢宁县城告状。小李庄哪家没有冤魂?有的父亲遇害,有的兄弟被杀,有的儿子遭杀戮。他们写好状词,每个人都咬破手指,用各人的鲜血在白布上写着斗大的“冤”字,小李庄上的妇女,孩童各都披上了孝服,排成一队。队伍前面有几个人持着写上鲜红“冤”字的白布,到睢宁县城喊冤告状。告状队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