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把上述情况传达给克立泼斯。还必须指出,按照我的看法,如果英国政府自动把实权交给印度人而不让印度别的政党来扰乱的话,印度人会对英国改变态度,忘掉他们冷酷的感觉,而忠实于大英帝国。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制止印度脱离英帝国倾向,使他们明确退出英帝国是政治、利益上都不利的。
请把我的观点反映给总统(应为首相。——笔者)。一句话,就是危险太严重了。如果英政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印度的政策,那就好像是把印度拱手让给敌人,即请他们尽快占领印度。当我想及这点时,我是既忧愁又恐慌。他们现在是欺哄自己和人民:这里没有立即的危险、这里没有实际的战争,同样,这里也不可能有坚定的作战精神!
看到马来西亚被击溃是这么迅速,与之相比,在军事准备上,印度现在还要差得多!
中正(注四)
这是笔者在查找1941—1942年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三人互通电文中,蒋委员长少有的一封充满焦急忧虑和迫切之情的急电,和外交部长递交美国总统那封顾左右而言他的电文不尽相同,在这份电报中,蒋介石毫不掩饰自己对邻国政治“前途”的焦虑。
日本之所以在亚洲敢肆无忌惮地出兵,打的就是为所入侵国复兴“民族主义”赶走西方魔鬼,共建“大东亚共荣圈”这块招牌。不是吗?英国在亚洲四处担当殖民者,作威作福,哪个地方都希望把他们赶下台。假若印度真的赶走英国人,小鬼子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到那时……想起来,真是一身冷汗!
在内战中把军事、政治搞得一团糟的委员长此时却比谁看得都清楚,从英国人在缅甸避战的趋势看,很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假设缅甸失守,假设密*保不住,则必须要在印度再打通一条通道,至于怎样“打通”,那是下面的人做的事情。虽然中印之间隔着世界闻名的高山,使两国相邻却大有天地相隔之觉,但毕竟是“邻国”,还挨着。只要能保住印度,不是坏事。
印度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于是,对于英国人在缅甸中总是落荒而逃,待人苛刻的委员长气在心头,也没表现出来什么。只是弄到这个分上,委员长觉得已和他们无话可说,只有转向大洋彼岸吧,都是同盟国啊,怎么也该传个话吧!
求助于人,难啊!
还好,幸亏印度人对日本也没好感,力量分散的小鬼子后来也没那个能力开向次大陆!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小鬼子向缅甸逼近之时,宋子文还在美国游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败退缅甸(5)
美日开战,在美的活动完全公开。此时,博士要做的,就是争取大量按总统签署的“租借法案”中供给中国用于对日作战的美援物资迅速启运到中国。不仅仅是美援,缅甸战场还都乱着套,运往中国的军需物资已无法从仰光转运,必须先到印度加尔各答,从那里再转至密*,再至昆明,此时,英国人在控制印度,很多事无巨细的事情,还要通过美国和在印度的英国人协调。
一切都在烦乱中。
曾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驻加尔各答代表的云铎老人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许多航行在大洋中承载中国货物的舰船,在航行途中就改变了方向,从原计划驶向缅甸改向印度,都不得不临时在加尔各答、吉大港、孟买、马德拉斯等处卸货。汽油、武器弹药、航材……堆积如山,而国内请求尽早运到物资的告急电文,24小时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中、美、英、印四方协调人员,整日忙个焦头烂额。
不知道在华盛顿的中国外交部长能否知道 丛林密境中发生的这些乱糟糟的事情。租借法案、物资、“中航”那“18架”DC—3运输机、飞行员、陈纳德、英国人、印度人、密*、加尔各答……千头万绪、盘根错节,所有的事情都夹杂在一块,让博士心力交瘁,没时间、没心情,也没精力去想缅甸地面的事情。
而此时,蒋委员长发来急电,让他立刻晋见美国总统、见罗斯福。
看了电报内容,深知国内军政火急的宋子文更是不敢怠慢,2月25日,在华盛顿的*外交部长给美国总统发电:
总统先生:
蒋介石将军从昆明给我发来一封信笺并让我送给您,现在我就在这里。您以前总是宽大地给我时间,这次我强忍住自己不要强要求您,除非您希望与我讨论这封信。
加拿大政府已为我安排了一次去加拿大的短期访问,明天下午3点出发,约三天后回来。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延迟离开时间。
致深深的敬意!
宋子文(注五)
想说的和不想说的,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该说的和不说的,宋子文都说了。求人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只要是能揭开锅,谁还上外讨口子?还是那句话,没有实力啊,就得在别人门前矮三分。也真不愧为一国之外交部长,都到这个分上了,言辞语句运用得还是如此贴切,恰到好处。
和蒋委员长焦虑的情绪、和国民政府的渴盼援助之情不同,罗斯福总统此时也许觉得自己是在鸟瞰整个“世界战局”,对于他来说,为缅甸战事焦急万分的中国政府的事情也许不应该排在第一位。
只过了一天,2月26日,罗斯福回电:
亲爱的子文:
很感谢你送来的大元帅的信,希望你有个对加拿大很好的访问。(注六)
字面上,美国总统虽说很亲热,但意思明白无误,美国总统不想讨论。
看来是不管想不想去、愿不愿去,这加拿大,宋子文都得去了。
这边,哪里是印度的问题,缅甸已经快保不住了。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缅甸,一副败像。
腊戌丧失,切断远征军后路,英国人不战而退,使得日本人毫无顾忌地往上压,让一切计划均成泡影。
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终以战败告终。
再一次撤退。
问题又来了,史迪威命令,第5军、第6军,第66军就近退守印度,在战场上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杜聿明明里执行,暗地里却悄悄给“校长”发电请示。
败退缅甸(6)
校长的回电极为快速,内容也是:撤回国内!
西去印度,只有三百多公里,而东回中国,却足有千里之多。最要命的是,滇缅路已被日军占领,回国根本无路可走,只有翻越蚊虫横飞、蚂蟥遍地、豺狼虎豹肆虐、沼泽密布,能进不能出的“野人山”。
连小孩子都能看清的事情,大将杜聿明就是没“看清”。
面对史迪威的诘问,杜聿明也振振有词:岂止是校长、是我的意愿,也是广大官兵对自己祖国的无限渴盼和依恋……新5军军长的话没错,回国的消息传出后,确也得到了全体将士的拥赞,来自*、自由国度的史迪威还能说这是“长官意志”吗?
谁不爱恋自己的祖国?面对眼前的异国部队,军衔高出许多的美国老头一点办法都没有,双方只有分道扬镳。
电影《漫长的一天》有个挺有意思的画面,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掉了队的苏格兰士兵吹着风笛孤独地走着,美国将军迎面过来:你现在归我指挥,听我的命令,跟我前进。
是,将军!
就这么痛快。
战场上,军衔低的服从军衔高的,天经地义。可惜,那是在西方。洋人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根本无法照搬到东方。杜聿明、廖耀湘等即使是与小鬼子交手时再勇猛、再无畏,也注定在权力面前败下阵来。一切为权力服务、为上司着想的中国军人远做不到苏格兰风笛手那样洒脱。
日本鬼子兵临密*城下时,“中航”设在这里的准备为新航线服务的基地顿时乱成一锅粥。按邦德和黄宝贤报给交通部的计划,密*已经被列为“中航”对外通道的一个重要基地,这里的机场正在扩建,“中航”公司的很多人员、航材已经先期运抵于此。
谁都没想到远征军会溃败得如此之快。
还在乱。这边刚要搬东西,那边,国防部的电报又到:为即将进入野人山的远征军限时空投!国防部的电报犹如纸上谈兵,根本就不考虑“中航”已经严重缺少飞机。夏普驾着贴满口香糖的DC—3历尽艰辛跑到印度,哈罗德·斯威顿把一个翅膀长、一个翅膀短的飞机弄到香港的事情让公司职员记忆犹新。邦德也知道,如果按照在国内的习惯做法,这都应就地淘汰才对,而现在,只能用这些补丁摞补丁的飞机继续飞!
夏普和陈文宽上,后来,哈罗德也驾着他那“瘸腿”DC—2 1/2跑过来,从阿萨姆到密*,空投下大量军需给养。
补充了粮弹的杜聿明和他的部队走了,东行之路,一支游魂似的队伍迤逦而行,钻入“野人山”。
新5军出国时共有42 000人,战斗中死伤7 300人,退途中却死伤高达14 700人,200师师长戴安澜就战死在这次撤退中。忠实执行校长命令的杜聿明不得不为这次撤退付出惨重的代价。关键的麻烦在于,日后为最后反击,这些部队不得不再由“中航”飞越“驼峰”送到印度接受培训,不仅使本就极其紧张的运力增加了负担,还加大了飞行的危险,占用了有限的吨位。
一切都如此得不偿失!
也有不听邪的。
在地图上用目光轻轻一扫,在仁安羌取得大捷的孙立人敢用自己的脑子作出选择——去印度兰姆伽。
可能是因为留过洋、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之缘故,孙立人在骨子里不那么“传统”,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他,做人准则、行事方式多少有那么一点和他的同胞“格格不入”。在缅甸,从头至尾,似乎只有他在忠实、不折不扣地执行史迪威的命令。很简单,一个是将军、一个是长官。史迪威的军阶比他大很多,应该无条件服从,再有,退守印度无疑是正确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执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败退缅甸(7)
孙立人几乎是完好无损地把他的38师带到了印度,带到了兰姆伽。
队伍走的走,撤的撤,关键当口,罗斯福派来的美国参谋长,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不见了踪影。美军派飞机一连几日低空搜索,也没有,所有能经过的地方反复询问,杳无音讯,四处都打探不到消息,仿佛人间蒸发——没了。难道这老头也和英国人一样,不辞而别,回美国了?不可能!那么是人间蒸发了?
1942年5月初的缅甸,正午时分,阳光几乎是完全垂直照射下来,哪怕只是稍微站立一下,周身每个汗毛孔似乎都在冒着火,整个人都仿佛在燃烧。
缅北,一位戴着金属镜架、扎着绑腿、曲短灰白的头发罩着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军帽、穿着普通士兵制服、腋下斜挎着一只卡宾枪、外貌精瘦的老人艰难地跋涉在丛林密境中。
三星级将军率领的应该是一支由数万军马、坦克、大炮组成的威武部队,而此时,在这个老头身后踉踉跄跄地行走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中的,却是一支由溃散的士兵、流亡的学生、逃难的百姓形成的一只奇特的队伍。
历史上,从没有级别这样高的将军统领过一只“级别”这样低的队伍!
老头本来可以搭乘飞机走掉。
5月2日,美军空军司令阿诺德将军曾特派一架DC—3专程飞抵瑞博,希望把老头接出去,结果被史迪威拒绝,老头发誓要自己走出丛林,两名美军飞行员泱泱而去时,心里一定会想,这个老家伙一定是疯了!
据说,刚踏上走向印度的漫漫旅途时,身边除了两个卫士,就几个难民和流亡的学生。队伍都是在“北上”的路途中遇到宁愿和美国老头饿死在丛林中而不愿在日本人手下当“缅奸”的人加入后渐渐增大的,最后竟“扩展”到一百几十号人。
5月5日,在给英国驻印度亚历山大将军发出最后一份告之“缺粮、缺药、没有电池,这是最后一份电报”的电报后,三星级将军和他的“队伍”就彻底消失在茫茫丛林密境中。
5月16日,这支亦工、亦农、亦学、亦军的奇特“队伍” 出现在印度境内英帕尔地区。据当年曾驾飞机在荒山野岭上空参与过寻找和营救美国老头的“中航”老人说,看到地面这些人时,还以为是一支难民队伍!
美国老头虽然面黄肌瘦,但精神依旧抖擞。
中国将领不听话,英国人又屡战屡逃,老人既气愤又无奈,他拒绝飞机,他只能用自己的双腿告诉国军、告诉蒋委员长、告诉国民政府:我,一个60岁的老头子都能走出来,你们,为什么不能!
史迪威不愧是卓越的将领、优秀的军人,但肯定,他不是优秀的政客。中国的事情,是仅仅能用两条腿证明就得了的吗?
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