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
黄忠病死。
法正病死。
曹操病死,被朝廷给予武王称号。
曹操长子曹丕发动宫廷政变,出任魏文皇帝。
汉献帝刘协被削职为民,迁居山阳,即河南焦作。
曹丕阵营更名为:魏。
刘备获悉刘协被害,率文武官员发丧制服。
孙权部将陆逊攻克刘备属地房陵,即湖北房县。
陆逊攻克南乡,即湖北十堰。
陆逊围攻上庸,即湖北竹山。
刘封与孟达固守上庸。
陆逊退兵。
孟达投降曹丕。
刘封返至成都。
诸葛亮建议刘备斩刘封,说:刘封性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刘备赐死刘封。
陆逊攻克重庆巫山。
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
曹丕召集军事会议。
魏侍中刘晔说:蜀虽狭弱,而刘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
刘晔说:且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刘晔原藉安徽淮南人,皇族阜陵王刘延后人。
吴将陈邵驻军于襄阳,即湖北襄樊。
魏将曹仁、徐晃攻击陈卲,破襄阳。
陈邵退返东吴。
曹仁放火焚毀襄阳及樊城。
曹军退守宛城,即河南南阳。
诸葛亮提议刘备出任皇帝。
刘备出任蜀汉昭烈皇帝。
诸葛亮出任丞相,兼任尚书事。
许靖被任命为司徒。
张飞死。
诸葛亮兼任司隶校尉。
刘备率许靖东征伐吴。
许靖时年69岁。
孙权被曹丕任命为大将军,兼任吴王。
孙权进驻郢,即湖北荆州。
孙权启用郢为新荆州首府。
吴将南郡太守诸葛瑾致书信与刘备,请和。
刘备盛怒不许。
骠骑将军马超驻军陕西汉中。
镇北将军魏延驻军陕西汉中。
翊军将军赵云进驻江州,即重庆市。
刘备击敗孙权部将陆逊于重庆巫山。
刘备击敗陆逊于湖北秭归。
关羽随从马良避难于武陵,即湖南常德。
马良招募武陵民团武装数万人,聚集于刘备驻军地区,请战孙权。
魏文帝曹丕对属下群臣说:刘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魏侍中刘晔说: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
刘晔说: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
刘晔说: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
刘晔说: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
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
二月,刘备进驻猇亭,即湖北宜昌。
刘备按兵不动四个月。
六月,孙权部将陆逊纵火大破刘备。
刘备退兵白帝,即重庆奉节。
陆逊围攻重庆巫山。
许靖战死。
马良战死。
诸葛亮对随从官员说:孝直法正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诸葛亮说: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吴将骆统向陆逊汇报: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刘备,內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
骆统时任吴军偏将军,其母亲为魏太尉华歆的小妻。
陆逊退兵。
刘备致书信与陆逊: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
陆逊答: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九月,曹丕出兵长江沿岸打击孙权。
孙权战敗,其属下战船万余艘被曹丕缴获,属下将士四万余人被曹丕斩首。
孙权派遣使者至白帝城请和。
刘备许之。
马超死。
涕泣话别刘备归西走好
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
诸葛亮及尚书令李严奉命至永安宫,即重庆奉节探视刘备。
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亮涕泣说:臣敢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死。
诸葛亮扶持刘禅继承蜀汉皇帝位,名称为后主。
刘禅即阿斗,时年17岁。
伟大在于期盼汉献帝还故居
建兴元年即公元223年
诸葛亮出任益州牧。
李严出任前将军。
李严致书信与诸葛亮:劝诸葛亮进爵称王。
诸葛亮拒绝了李严的建议,说:若灭魏斩曹叡,汉献帝还于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益州地区的牂牁,即贵州福泉等南中诸郡发生叛乱。
诸葛亮暂未处理牂牁事宜。
长水校尉廖立评说刘备及关羽的言论,被诸葛亮斥责为:诽谤先帝,疵毁众臣。
廖立评说刘备: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与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
廖立说:后至汉中,使关羽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
廖立评说关羽:是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廖立原藉武陵,即湖南常德人,时年44岁,曾任关羽属下长沙太守。
诸葛亮报请后主刘禅批准,把廖立削职为民,流放至不毛之地汶山郡,即四川汶川。
瘳立终老于汶山郡。
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尚书邓芝提议,说:今主上刘禅幼弱,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诸葛亮说:吾思之久矣。
诸葛亮任命邓芝为中郎将,出使东吴和谈。
孙权回复诸葛亮: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魏司徒华歆、魏司空王朗、魏尚书令陈群、魏太史令许芝、魏谒者仆射诸葛璋致书信与诸葛亮,欲使举国称藩。
诸葛亮未与回信。
建兴二年即公元224年
诸葛亮安排属下将士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曹丕巡視广陵,即江苏江都。
曹丕指长江边的孙权阵营说: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南下昆明平叛七纵孟获
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
诸葛亮出兵平息南中诸郡叛乱。
征南将军赵云及庲降都督,即云南富源都督李恢随从诸葛亮作战。
丞相长史王连说:不宜冒险行事。
诸葛亮将王连削职为民。
诸葛亮平息越嶲,即四川西昌叛乱。
诸葛亮平息建宁,即云南曲靖叛乱。
诸葛亮平息牂牁,即贵州福泉叛乱。
诸葛亮平息云南昆明叛乱。
诸葛亮七擒七纵云南昆明叛军首领孟获。
孟获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孟获留驻昆明滇池。
诸葛亮凯旋四川成都。
建兴四年即公元226年
诸葛亮主动向孙权赠送交州,即部分广东与部分广西地区政权。
蜀交州刺史李恢奉调建宁,即云南曲靖。
李恢出任建宁太守。
曹丕病死。
曹操养子曹叡出任魏明皇帝。
孙权部将诸葛瑾丶张覇攻击已被焚毁的襄阳,即湖北襄樊。
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出兵击败诸葛瑾。
司马懿斩张霸及斩吴军千余人。
诸葛瑾退兵。
六出祁山道险运艰或为纸上谈兵
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
诸葛亮进驻陕西汉中。
司马懿进驻宛,即河南南阳。
司马懿督荆丶豫二州诸军事。
魏征东大将军曹休攻克皖,即安徽潜山。
曹休斩东吴守城将领审德。
孙权部将韩当儿子韩综投降曹休。
魏军新城太守,即湖北竹山太守孟达,有意再叛曹叡,投靠诸葛亮。
孟达曾为刘璋部将丶曾为刘备部将,曾有不出兵增援关羽的经历,于猇亭之战期间投奔曹丕。
孟达致书信与诸葛亮: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
孟达说: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诸葛亮立即派兵进驻新城,增援孟达。
孟达致书信感谢诸葛亮: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司马懿自宛城突袭新城,孟达被斩。
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中原的目的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说: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
昆阳,即河南禹州。
于是,蜀人咸知诸葛亮有吞魏之志。
诸葛亮招集军事会议。
魏延提议:长安守城将领,即陕西西安守城将领夏侯楙,其军力弱小,若分兵东西两路,快速夹击长安,破之必矣。
夏侯楙为夏侯惇的儿子。
魏延时任都前部。
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建议。
诸葛亮说:不如安从坦道。
有意连和鲜卑族人共同复兴中夏
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
诸葛亮一出祁山,与魏大将军曹真丶魏左将军张郃交战。
诸葛亮自汉中经由箕谷,即陕西太白出兵。
诸葛亮围攻祁山,即甘肃礼县。
诸葛亮进驻郿,即陕西眉县。
南安,即甘肃陇西守城将领投靠诸葛亮。
甘肃天水守城将领姜维,投靠诸葛亮。
姜维原藉天水冀人,即甘肃甘谷人,时年27岁。
安定,即宁夏固原守城将领投靠诸葛亮。
魏将田豫被轲比能围攻于马邑城,即山西朔州。
诸葛亮派遣使者至北地,即陕西铜川,连和轲比能。
轲比能为鲜卑族人附义王,其制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即山西原平丶内蒙古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诸葛亮派遣参军马谡,进驻街亭,即甘肃秦安。
赵云与邓芝留守箕谷,即陕西太白。
马谡被魏将张郃击败于街亭。
诸葛亮退兵至陕西汉中。
诸葛亮斩马谡,及斩张休丶斩李盛。
诸葛亮报请后主刘禅,自贬职务三等。
魏将张郃攻克南安。
张郃攻克天水。
张郃攻克安定。
吴将陆逊与魏将曹休交战于石亭,即安徽潜山。
陆逊击敗曹休,斩曹休属下士兵万人。
诸葛亮二出祁山,与魏将郝昭及魏大将军曹真交战。
诸葛亮领兵数万人围攻陕西陈仓守城将领郝昭。
郝昭原藉山西太原人,时任魏杂号将军,其属下兵马千余人。
诸葛亮两次派遣郝昭同乡人靳详出使陈仓,说和郝昭,均被郝昭拒绝。
诸葛亮架设云梯攻击陈仓,被郝昭放火箭射退。
诸葛亮填土坡攀登陈仓城墙,被郝昭于城墙里再筑城墙,阻挡击退。
诸葛亮挖地洞穿越陈仓城墙,被郝昭深挖横沟,拦截击退。
诸葛亮与郝昭交战二十余天,无计破城。
曹真救援郝昭至陈仓。
诸葛亮粮尽,退兵。
诸葛亮斩追兵魏将王双。
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
诸葛亮报请后主刘禅重用姜维。
诸葛亮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其人为凉州上士人也。
诸葛亮任命姜维随军为军事教官,训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孙权出任东吴大皇帝。
诸葛亮对属下官员说: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
诸葛亮派遣使者祝贺孙权自称为东吴皇帝。
魏军司马懿于方城,即湖北谷城,建造战船,操练水军。
司马懿有意沿汉水输送战船至沔阳,即湖北仙桃,攻击孙权。
孙权建都建业,即江苏南京。
赵云病死。
诸葛亮三出祁山,与魏雍州刺史郭淮交战。
诸葛亮部将陈式攻克甘肃武都。
陈式攻克阴平,即甘肃文县。
魏将郭淮阻击陈式至建威,即甘肃西和。
马岱与魏将牛金交战建威,损兵伤亡千余人。
马岱为马超堂弟,时任平北将军。
牛金为驻西和将领,曾参与曹仁湖北江陵保卫战。
阴平民团首领强端率6000人投奔郭淮。
强端曾配合曹洪于下辨斩刘备属将吴兰。
诸葛亮救援陈式至建威。
郭淮退兵。
诸葛亮驻军南山,即陕西板房子。
诸葛亮恢复丞相职务。
诸葛亮派遣使者至北地,即陕西铜川,再行联络轲比能。
轲比能已被王雄属下勇士韩龙刺杀而死。
王雄时任魏幽州刺史,即北京刺史。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