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艉螅赝獾闹泄鼍置娑汲鱿至四茉吹难现亟羧薄9宋踔敛坏貌磺鬃猿鱿忠浴肮松俅ā钡拿澹平缇尥分茏髅瘢橹艘桓觥爸泄河涂碧焦尽保郧笠幌呦M6说墓舅洳环Σ屏Γ慈鄙偌际酰谑潜憷辞笕』萍城宓闹醒氲刂实鞑樗�
此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国家存亡大事。黄汲清便与政府实业部国煤救济委员会委员、勘探队长史悠明商议。
“既然玉门见油花了,那就干吧!”史队长倒是个痛快人,说:“过去你先生想和我干也干不成,现在财神爷给拔了,时不再来呀!”
于是黄、史二人商定,组织一个以“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和中央地质调查所共同组成的混合普查勘探队再往玉门一带进行普查工作。
就这样,这年11月,孙健初带领队伍再次赴老君庙,并在冰天雪地里苦战六个月,全面彻底查清了这一带的生油层地质情况。剩下的就是打钻出油了!当“孙胖子”写完《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时,他猛然发现自己仍是在纸上谈兵,说找油找油,可连台钻机都没有啊!
这事也难住了远在南京主持调查所工作的黄汲清了。他急步跑到翁文灏那儿求助,翁对他说:“老蒋的家底你不是一点不知道,时下又临全面抗战,哪来钻机可调?”
翁的话使黄汲清在失所望。对呀,有一个地方有钻机哎!黄汲清突然脑袋一拍,兴奋地跳起来:“我听严爽——(另一位地质学家,笔者注)说过,延安那边也在打油井,他们那里有钻机,不妨借来用一下!”
翁文灏点点头,说:“是听说过。不过共产党肯不肯借又是另一回事!”
急脾气的黄汲清嗓门大了:“试试再说呗!”
“那我就试试吧。”翁文灏说。
几天后,翁文灏专门前往汉口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会晤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周恩来当即表示:同心为国,决无异议,同意拆迁。并指派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主任钱之光具体办理,后由中共驻陕代表林伯渠亲自安排,陕甘宁边区的延长油矿派出钻井工程师等15名技术骨干,两台“顿钻”钻机,还包括两套锅炉和汽机、12根套管,还有钻头、钢丝绳等物资共30余吨,由武装的八路军一路护送,辗转运到千里之外的玉门老君庙地区。钻机一到,工人们就日夜开始奋战起来,并于1939 年8月26日打出了第一口冒油的井。苦于为资源走投无路的国民政府上下大喜,连蒋介石都当众说:毛泽东也是做过一些有益于民族的好事嘛!高兴之时,蒋介石还批准了经翁文灏提名的玉门油田领导级成,任命著名实业家孙越琦为总经理,严爽为玉门油矿矿长,金开英为玉门炼油厂厂长。这三人中,金开英后来到了台湾,成了“中国炼油第一人”。严爽成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开拓之一,而孙越琦则成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值得人们尊敬的重要功臣。
“这么说,在我们石油工业史上,也有很精彩的一段国共合作历史啊!”余秋里听到这儿,不由舒心一笑。随后又问康世恩:“哎,说说当年你接管玉门油田时是啥情形嘛?”
康世恩深情地回忆道:经过解放前11年的建设,我们奉彭总司令之命,于1949年9月28日正式接收玉门油田。当时玉门的原油年产能力8万吨,炼油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规模,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工艺技术最为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有职工4000多人,大部分人对石油勘探和开采及炼油技术颇为熟练。国民党政府对这块“肥肉”是不会轻易送给我们新中国的。在我们接管前夕,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的马步芳对时任油矿经理的邹明不断施加压力和威胁,要求他做好破坏油矿的计划。邹明一想,这怎么行?玉门油田别说为国家和抗战作了多少不说,这真要把油田炸了,几千名职工咋个活法?他不干,于是决定团结广大员工进行护矿守矿。这个时候,我军在彭德怀大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加快前进。余部长你的老战友、第三军军长黄新廷率领的机械化装甲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9月 25日上午到达了矿区,才使玉门油矿免遭破坏。黄军长他们解放玉门油田的第三天,即9月28日,王震司令员就向朱德总司令建议并获得批准,我就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作了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
“那时你34岁对不对?”余秋里以欣赏的口吻问对康世恩说:“你算是我们新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领导干部之一了!”
康世恩推推眼镜,谦逊地:“不都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嘛!”
余秋里有问不完的话题:“听说当时玉门有个‘四五事件’,是怎么回事?”
康世恩说,是,这是我接收玉门后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四五事件”说的是玉门油矿过去按照惯例,都是每月的第一天发工资。可是1949年4月这个月到了5日,工人们还没拿到工资,大伙儿一打听是油矿当局扣下了不发。工人们就火了,一批炼油工人闯进油矿办公室,怒打了当局一位代理经理,当时总经理邹明出差在上海。事后,有19名工人遭酒泉警备司令部逮捕,其中3人开除,4人判有期徒刑(在押)。“四五事件”就这么出来了。玉门一解放,我们接收油矿后,工人们就强烈要求重新处理这件事。我和军管委的其他几位领导同志通过在全矿开展“谈身世,吐苦水”的阶级教育活动,并彻底为“四五事件”平了反,工人们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油矿迅速恢复了生产,而且越干越好。有一次矿上一时现金出现了周折困难,该到给工人发工资时,矿的钱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这事被彭总知道了,他立即找来后勤部长黎化南问道:“你手里还有多少银元?”黎部长说:“总共只有5万元银元。”彭总说:“全部给玉门先送去!他们那儿着急要给工人发工资呢!”第二天,这些钱就送到了玉门。
康世恩说到此处,感慨地:“中国的石油,有彭总的一片苦心啊!”
余秋里深情地点点头:“彭总主管军队工作,他比谁都更清楚油的重要性。现代战争中坦克没油,大炮没油,战车没车,不等于等死嘛!有一次总理对我说过,说彭老总有一段时间每次见了他就催问油搞得怎么样了?总理被问急了,双手一推,说你这么着急要油,那你派部队的人去找油呀!这不,你我都是彭老总推荐来石油战线的,我们的负责不轻啊!”
踏上玉门油田的第一步,余秋里迎着席席西北高原的清风,心潮起伏。现在,他是来领略和指挥新中国最重要的油田开采新高潮的。
“这就是余部长啊?怎么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工人和干部们对新部长的到来,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位“少一只胳膊”的部长,所到一地,毫无官样,该说的该笑的,跟他们钻井工人没什么两样呀!至于吃的睡的,工人们是啥样,他“少一只胳膊”的人也啥样。有一回,“少一只胳膊”的人还提出要跟钻机工人上一天班。工人们哪好意思让“少一只胳膊”的人干一样的活嘛!于是提钻起钻时便将“少一只胳膊”的人挡在一边。“少一只胳膊”的人急了:“你们这是干啥?我又不是来吃闲饭的?”说着,就拔开人群,上前抓起钻杆就抬。工人发现这“少一只胳膊”的人力气一点也不比他们小喔!
“少一只胳膊”的人看到自己扛上的钻杆,顺着隆隆轰鸣的钻机徐徐下至千米的地心深心时,站在机台上“嗬嗬嗬”的笑个不停。
一个西北汉子悄悄上前握了握“少一只胳膊”人的那只右胳膊,不想被对方紧紧握住捏在手心里。“哎哟哟——”那西北汉子顿觉自己全身发酥。
“部长,你的一只手挺厉害的噢!”西北汉子涨红着脸,对“少一只胳膊”的人。
余秋里风趣地挥动右拳,说:“你可别小看我只有一只胳膊,打仗时我就靠它抬起机关枪哒哒哒的扫哩!”
从此西北油田上,大伙儿都知道他们的部长虽比别人少一只胳膊,但论力气还是蛮大的喔!
工人和干部们最欣赏他们部长的还是看他在开会时的那种神态:个头不高,站在那儿,却像铁塔那么实墩。说起话来,声音却像山庙里的铜钟,声一出,震天动地。再看他挥胳膊时的气势,比沙漠里刮起的沙尘暴还厉害!一切挡路绊脚的乱石,在他铁胳挥动之间,都会惊得满地乱滚,无地藏躲。要说他表扬你时,定叫你热血沸腾,斗志高昂百倍。他要批评你,那非令你浑身剌骨冒寒。。。。。。
这就是余秋里。
余秋里这回到玉门不是想表扬谁,更不是想批评谁,用他自己的话“是来学习的”。所以一边数天他不是上机台就是钻到“干打垒”里与工人们促膝倾谈,海阔天空多谈。瞧他盘着双腿,抽着烟卷,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那么开心,那么倾情,那么专注。
“部长,北京来电,请你立即起程回去开重要会议。”秘书李晔过来悄悄对他说。
余秋里只好起身,与工人们一个个握手,然后颇为遗憾地对大家说:“时间短了些,短了些,等我开会回来,大伙儿再唠唠!”
但等余秋里再回到玉门时,他的脸上不再那么整天露着笑容。“是来学习的”话也不说了。整天找干部开会,讨论油田如何增产的事。
这当儿,中国南边发生了大事,8月23日下午5点30分,我军30000发炮弹,以雷霆万钧之势,射向金门岛。令全世界震惊。毛泽东则在北戴河的别野里笑谈风声,继续他的“钢铁指标问题”。
军事用油,彭老总紧催不休;经济放卫星,“小弟弟”的石油部被逼得无处可躲。余秋里的压力别人无法理解。
上,必须尽全力上!就是尽全力,咱石油部也就是吃奶的力气!
“咋呼什么?就是吃奶的力气也得给我上!”余秋里发威了!打娘肚子里出来后,他什么服过输?
王鹤寿在冶金部当了“钢铁元帅”,全国人民跟着他们去炼钢。石油部有啥资本?充其量就是玉门、柴达木和克拉玛依这么几个油田。四川的情况刚刚布局,百台钻机还不知什么时候见成效。余秋里可以发威使劲的就是这大西北了!
“立即通知各矿厂负责人到克拉玛依开现场会!”与康世恩一商量,余秋里命令部机关向全国石油系统发出紧急通知。
地处准葛尔盆地之中的克拉玛依真的不错。这里与玉门和其它油田相比,可谓天堂了。机关办公有楼房,工人住的也不是“干打垒”,一切都是像模像样的。正如朱德元帅所说:“三年时间,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很动人的神话”。
这个神话大半要归功于苏联老大哥。因为克拉玛依的建设开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老大哥”建矿可不像中国穷兄弟,一确定矿要开发,油还没见多少,楼房、舞厅都已到位。人家会生活嘛。
余秋里第一次来此,望着整齐划一的楼区和办公地,有些意外,也对此没有多说话。但在现场会上,他的声音却特别大:“同志们,新疆克拉玛依现场会今天正式开始了!”他的面前是五六个麦克风,本来就宏亮的声音被放大了五六倍,震得戈壁滩上的乱石跟着他的声音一起跑。
台下,一万余名干部职工全神贯注。
“我们开这个现场会的目的是什么?一个目的:国家现在要油!我们石油部就要为国家急所急,多找油!多出油!多贡献油!”
油——油——油!千里戈壁上,被一个“油”字,震得雷声隆隆,风腾云舞。
要多找油,就不能让阻碍找油的理由成为理由!
四川局的总地质师李德生听得汗水淋淋。
要多出油,就不能让干扰出油的理由成为理由!
刚上任几个月的川东勘探局的秦文彩听得后背发冷。
要多出油,就不能让缩手缩脚的理由成为理由!
老红军出身的张忠良听得四肢在颤抖。
作为石油部的党组书记,余秋里同样需要坚定地执行毛泽东的“拔白旗”精神。“拔白旗”之后是“插红旗。”
大会执行主席、张文彬宣布“插红旗”的劳动竞赛开始:“有请玉门局钻井公司贝乌五队队长王进喜上台讲话!”
只见一位头戴鸭舌帽的中年男子,一副憨厚地“噌噌”几下跳上主席台。然后掏出一叠绉巴的发言稿。余秋里一看就乐了:是王进喜啊!王进喜同志,你就别用发言稿了,放开讲吧!
王进喜回头一看是余部长在对自己说,便脸上露出一片憨笑:“嗯。”然后转过身去,对着麦克风,突然发出一声雷吼:“我是代表玉门贝乌五队来向新疆1237钻井队挑战的!”
会场一万名干部职工开始一楞,继而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高兴的要算余秋里和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