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特工战-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一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本小说里边的疑问
这几天看这本小说的朋友非常多,也有不少的疑问。所以在这儿统一为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这个故事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的中国特工经历融合而成的,这是从中国人的角度说的,这里边的特工,既包括共产党的特工,也包括国民党的特工,而且其中不只是军统的特工,也包括中统的特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军统在抗战中做的事情比较多,其实开始时候中统也做过很多轰动一时的事情,著名的郑萍如行刺丁默邨的故事,就是中统的特工行动。

  现在大家知道的特工的故事,都是从现在的电影和小说里边知道的,很多都是现在的编剧导演主观臆造的,跟当时的事实有巨大的出入,这也正是我要写这本小说的原因。作为一个爱国的人,我真的不希望中国人在历史上创造出的那些辉煌业绩被世界遗忘,尤其是被我们中国人自己遗忘。

  首先,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小说电影全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做了极不正确的歪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提倡搞恐怖活动,所以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就一直反对华克之行刺蒋介石。中国建国以后;更是特别规定三条禁令;搞情报不要使用女色;不要使用金钱收买,不搞恐怖活动。现在把共产党写得象黑手党或者克格勃那样,动不动就杀人、灭口,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的地下工作者一旦被捕,都是老老实实地被国民党特务抓走的。而国民党专门搞行动,喜欢搞一些恐怖暗杀和爆炸,但是情报方面就十分差。这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情报组织的行动特点,正好是情报工作上的两个极端。

  当然,不能排除双方都做了一些和这种理论不同的工作,但是那只是一些地方上面的具体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不能代表两个情报机关的总体风格。

  铁血特工战的原型不是中国共产党成员,是其他组织训练出来的,所以他有很多行动特工的行为方式。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事例。

  写一个不是*训练出来的特工人员,一个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当时在中国,所有强国和有势力的组织都有大量的情报人员在进行活动,这其中还包括梵蒂冈的神甫。所有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不为现代人所知的决定力量,他们共同形成了中国今天的历史。

  另外一个原因,如果写一个*的地下工作人员,在敌人内部潜伏30年,老老实实地给人家干活,不显山不露水,别人连他长什么样都想不起来,到了1949年才打开家门,进入已经解放的市政府,那样大家看得实在没有意思,小说就不精彩了。

  所以还是写一个以行动为主的特工比较好看。

  既然是严格按照当时的有中国历史条件写的,那么,这些人的行为,他们的能力就都是严格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写的,一点也不敢夸大。

  特别要让大家明白的是,大家也应该这样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套这个人物。

  首先,大家觉得把人物写得这样神勇,简直是吹得过分,其实不是,当时有大量的少林寺弟子,被少林寺派下山参加了八路军的便衣队,你想想,他们要是练起点穴、擒拿、轻功,那些特务会是他们的对手吗?他们负伤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吧?他们的枪*怎么样呢?也不会太差吧!大家都知道,许世友就是从少林寺出来的,他的武功和枪法大家都知道吧?

  军统的训练班里边就有专门的教官讲解点穴术,后边也要提到的,所以个别会这种功夫的特工应当在对付一般的特工的时候比较容易取胜。

  那个写德国苏联狙击手对决的电影里边的苏联狙击手的原型,原来就是个猎人,第一次上战场,也取得了那样的成绩,一个中国武术之乡的全家被鬼子屠杀了要来报仇的小伙子,应当也不会做得太差吧!

  小说还是按照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老练,从不断失败到从不失手这样一个过程来写他的,开始时候他也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犯了很多错误,后来才开始从失败中学会了东西,越来越稳重了。当然,因为水平有限,所以确实很多东西写得不到位,这个可就没有办法了。

  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也有一些误区,比如以为鬼子就很厉害,很警觉,脑子很聪明,等等。其实大家要想一想,第一,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条件都很差,地方大,没有汽车,更没有现在的手机和电脑等工具,互相之间联系非常困难,当时的人出了事,从知道,到反应过来,到采取行动,中间需要很多时间,真正的特工行动,是按秒来计算的,动作快点,要逃走非常可能,计划好了,也不容易出事。

  而且大家要知道,当年军统开始时候也是没有什么组织观念,总是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去搞一些事情,成功一些也是可能的。这就是小说开始时候写的那些行动。但是到了后来,引起了鬼子的注意,马上反击过来,军统马上土崩瓦解了,枪毙的枪毙,投降的投降,以后就没什么大规模的行动。小说里边就是这个发展过程。

  从整个过程上来看,并没有把鬼子写得象傻子一样,只是相对来说,大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人种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当时条件差,有电台已经不错了,所以人长的什么样都无法知道,一个人在这儿出了事,换个地方,一样进入另外一方的内部,根本不会被发觉。苏联著名的间谍阿贝尔上校,号称千面间谍,曾经成为德国希姆莱的得力助手,就是这个原因,这是当时的真实历史条件造成的。

  中国又有更特殊的原因,日本当时有很多特务机关,国民党也有几十个派系,而国民党有时跟日本合作,有时又进行情报活动,互相之间都不能通报,很容易造成误会,以为是自己友军的人员,被人钻上空子。尤其是国民党的大官一听到做买卖的事情,就是卖给新四军子弹都肯干,当然不会追究来找自己的人是不是共产党。这都是真实的历史背景。

  小说里边的人物始终不暴露,就是经常利用这些历史条件,如果是现在,全世界都有联系,来个人就可以查照片、指纹,除了象拉登那样在深山里边躲着,根本没有办法躲开。小说里边的人物要是现在再用不改名字到处招摇撞骗的方法,连一分钟也活不下去。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用现在的条件来套过去的事情。

  有了以上的基础,就要知道小说里边的很多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了,写这本小说的原因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当时中国的特工曾经创造过那些奇迹,大家不要以为当时中国落后得一点能力都没有,只要想一想,如果鬼子那么厉害,中国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亡国?答案很简单。

卢沟桥事变中的日本橡皮人
很多人对于这个小说中描写的关于当年日本兵的行为感到不理解,觉得日本特务都十分狡猾,不可能这样轻易就欺骗过去,我觉得,这是受了现在的影视作品和小说的影响,完全不了解当年中日双方的真实情况,只是根据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水平,从主观上想象当时的人的行为方式。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中日双方对于那场战争都是没有准备的,都是没有经验的,都做出了一些十分幼稚的事情,而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只是到了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才开始正视现实,从最坏的可能上进行打算,进行全面的、小心的计划和安排。

  长篇报告文学《人证,再现1937年29军真实历史》,是一个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的老兵的加快,现在节选一些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段落供大家参考。

  ……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的北平和29军官兵

  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以后,逐步向华北蚕食鲸吞,政治事件、军事冲突不断发生。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伪“冀共防共自治政府”,日军在通县驻有重兵,就在肘腋之下,给防守在平津地区的第29军以较大的威胁。当时,居住在北平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个个地陆续南迁;有些工厂、商店被迫停业或减员,失业者越来越多。大街上,胡同口,电杆上,到处贴了一些“吉房招租”的红条子。日本浪人和朝鲜浪人趁机强行租房,搬进去以后,不是卖大烟就是招众聚赌,不但不付房租,昼夜还不许关门,房东们都叫苦不迭。

  在北平的日本驻屯军,经常制造事端,为进一步侵华制造借口。他们派出便衣特务,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北平市公安局门口大便,到北平警备司令部门口打鸟。两机关的警卫人员和过路群众,人人怒目而视,义愤填膺。但是南京政府一再强调要睦邻友好,忍辱退让,大家只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从1936年夏季开始,日军就在北平城郊搞军事演习。他们的步、骑、炮、工、通以及坦克、装甲兵等各兵种,从通县出发,要经过北平市向演习地点开进。日军穿城而过,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市民对此无不愤慨至极。一个主权国家竟容忍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对这个文化古城的践踏,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1937年5月以后,北平附近的日军频繁调动,迹象越来越明显地表明,日军要搞军事行动,社会舆论也呼吁北方当局要做好应变准备。当时我在冀察绥靖公署军务处当中尉科员,冀察绥署是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的最高军事机关,干部来自第29军和东北军两部分。当时大家一上班就议论抗日问题,许多人认识到日本早有亡我之心,对日本人侵略罪行愤慨万分,并表示决不当亡国奴!

  我是河北省盐山县人,距第29军军长宋哲元故乡(山东乐陵县)只有三十多华里。第29军军部里有许多我的同乡,有时我到南苑军部去看望他们,每次都遇到他们在议论中日战争的前途。青年军官们绝大部分都是速胜论者,他们说:“日本的常备军只有几十万,我国的军队有两百多万,尽管他们的军队素质好,装备好,但作战经验不够。我国的军队在内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又是在国内打仗,天时、地利、人和,皆对我军有利。日军劳师远侵,补给困难,语言不通,情报不灵,困难重重,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就会被拖垮。他们还谈道:中国这么大,把日本全部军队都摆到中国来,一个县能有几个日军?日军占领的地方越多,他们背的包袱就越重,迟早会被收拾掉。听到这些议论,我也觉得有道理,认为中日战争迟早要打起来,早打比晚打强。

  冀察绥靖公署是1936年2月成立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任主任,他平时很少到绥署办公,日常行政工作委托给总参议石敬亭和参谋长傅占魁主持。卢沟桥事变前,宋哲元到绥署召集全体干部讲了两次话。宋讲话的目的是表明态度,安定人心。他说,最近一个时期,日军一再闹事,时局显得紧张,我希望大家沉住气。日本在华北的驻屯军共有多少人,咱们清清楚楚,日军就是那么几千人,今天往这里调动,明天往那里移防,都是虚张声势,制造假象来迷惑我们。我天天派人监视着他们,不管往哪里调动,还都是原来那几千人。宋哲元说,听说大家受不了日军的窝囊气,急于要打,这种心情我理解。关于打不打的问题,要有中央的指示,中央没有明确指示,我们一个军打起来,中央不接济我们,怎么办?如果是那样,我们在前面打,后面断了供应,我们这个军将处于危险境地,大家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宋哲元还说,打起仗来,我们这个军毫不含糊,日军有飞机、坦克,我们有大刀,在喜峰口等地我们是较量过的,两军杀到一块去,飞机、坦克就不如大刀顶用。今后局势不论怎样变化,我宋哲元决不当汉奸,决不卖国!听了宋的讲话,大家有了一个底,但仍有相当多的青年干部有急躁情绪。这些干部的指导思想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日本人这样疯狂,先和他们干一仗,也许他们会老实一些。由此可以看出许多青年军官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

  进入6月份以后,日军几次在北平城郊演习,第29军就和他们在同一个时间演习。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哪个地方演习,第29军就在日军演习地点的两侧演习。我们一些同事把这种演习叫做夹肉烧饼式的演习。就是说,不论日军在哪里演习,第29军都要把他们包起来,要演习就演习,要打就打。

  绥靖公署位于北平铁狮子胡同一号,是北洋政府海军部的旧址。6月份绥署各大楼的房顶都涂了保护色,军务处第一科是军械科,积极筹备弹药。绥署及第29军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