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前面是显说般若,此处是密说般若。
因为咒语是梵文,我们用不着去穿凿解释。只希望大家常常把它读诵,日久功深,自然有神通妙用,自然可以消除惑业,开发智慧,自然可以度生死流,到涅槃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照宋朝施护译本,观自在菩萨说完此经之后,佛从定而起,对他所说的般若观行印可赞叹。所以有好多人以为是佛说的,其实是观自在菩萨所说的。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1)
圆瑛大师小传
圆瑛大师(1878—1953),俗名吴亨春,法名宏悟,字圆瑛,福建古田县人。圆瑛大师幼时学习儒学,过目不忘,被乡人称为“神童”。18岁时考中秀才后,萌生出家之念。后皈依佛门,先后师从禅宗名师修习,又到各地游方参谒名师,对佛教诸宗有深厚的造诣。
圆瑛大师博览三藏,一生弘讲过许多经论,在佛教理论上,无门户之见,主张各宗平等,性相通融。其一生精研佛儒经典,辗转名山大刹,讲经弘法,著述颇丰,后被编为《圆瑛法汇》,传播广泛。圆瑛大师不仅佛学造诣精湛,且擅长诗文、书法,国内主要禅林都留下他的遗墨。
圆瑛大师毕生热爱祖国,致力于和平事业,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表现令人敬仰。圆瑛大师的弟子明旸法师称:“大师毕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事迹感人至深。”
1929年,圆瑛大师被推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此后连任七届。为分担社会责任,他力倡佛教界“自食、自养、兼利社会”,开办各种慈善福利事业,使佛教界的面貌为之改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界纷纷声讨。圆瑛大师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他以佛教界领袖的身份,通告全国佛教徒建立“护国道场”,并致书日本佛教界,谴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呼吁日本佛教徒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界纷纷响应支援。圆瑛大师主持召开中国佛教会理监事紧急会议,号召全国佛教徒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担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团长,还到各地帮助建立抗日救护队,成立难民收容所和佛教医院。为筹集资金,他到南洋诸地募捐,在华侨中提倡 “一元钱救国运动”,以爱国热情感得华侨踊跃捐献,他将所筹捐款寄回国内,以作抗日救护之用。
1939年秋,圆瑛大师在上海圆明讲堂成立莲池念佛会,日本宪兵闯入寺院内,将圆瑛大师抓到日本宪兵司令部。日军对他严刑逼供,胁迫其承认抗日有罪。继又劝降,诱其与日方合作,但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严辞痛斥,并绝食以示抗议。日军无计可施,迫于社会舆论,只好将其释放。
圆瑛大师出狱后,对外宣称闭门谢客,在潜心研读经典的同时,时刻关心国家命运,曾给中国佛学院师生题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1945年,圆瑛大师在上海创立圆明楞严专宗学院,自任院长,培养大批高级佛学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师在新加坡等地的弟子,纷纷函电劝其出国安度晚年,有的还专程劝驾。但圆瑛大师明确表示:“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死在中国,决不他往。”
1952年9月,圆瑛大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同与会的佛教界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号召全国佛教徒团结起来,“制止侵略,保卫和平”。会后,圆瑛大师回到上海,启建“祝愿世界和平法会”,登台讲演,衷心祷祝“国运日昌隆,人民常安乐,世界永和平”。
1953年,圆瑛大师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不久,圆瑛大师食道癌恶化,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1953年9月12日,圆瑛大师圆寂。一代高僧离开了我们,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2)
解题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乃大乘经,如来为发大乘心者说。是摄取大部般若六百卷中之要义,故前无“如是我闻”,后无“信受奉行”。计二百六十字。其文虽约,其义甚丰。不仅六百卷《般若》之奥旨,收摄无遗;即一大藏圣教之要义,包括殆尽。实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宝也。无论僧俗,均宜研究。
今则先解题目,后释经文。题为一经之总,经是一题之别。题中之总纲既明,经内之别义自易。此题须分通别:前七字是别题,别在此经,方是此名,与诸部不同故。后一字是通题,通于经藏,皆名为经,与诸经无异故。 “般若”是梵语,即印度语。印度人自谓是梵天苗裔,故其语称梵语。此二字乃翻字不翻音,字是华文,音是梵音。又即古来五种不翻中,尊重不翻:(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义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无不翻,如阎浮提等。般若二字尊重,有翻作智慧即轻薄,以智慧尚不足以尽其义。世间科学,亦有智慧,制造无线电等。但能令物质文明进步,不能令生死轮回解脱,故仍存梵语不翻。
若欲翻之,当翻妙智或翻净慧,以是出世无漏法故。此般若妙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何以知之?昔日世尊,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三叹:“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如来智慧,即此般若妙智。众生迷此,而成烦恼。诸佛悟此,而得菩提。
般若有三: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此卷经中,所有文字,能诠观照工夫,而契实相妙理,故亦得称般若。依此般若,能出生死。观照般若,观照真俗二谛。依真成俗,全俗即真。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如本文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诸法,是照俗谛;一一皆空,是照真谛。真俗圆融,空有无碍。依此般若,得入第一义谛。
实相般若,即第一义谛。无相、无不相,是名实相。何谓无相?无一切虚妄之相。何谓无不相?具足恒沙种性功德之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也。即见如来,即实相法身理显也。
一切众生,皆具实相般若,皆当作佛。若无观照般若之功,则佛性埋没在五蕴山中。此经以观照为宗,故我说是成佛之指南。我等当知:实相般若并非他物,乃是人人本具,元妙元明之真心耳!此心具虽众生同具,迷则大都皆迷。若不回光返照,何以得破我法二执,而出二种生死耶?
实相真心,生佛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迷真认妄,执妄为真,种种颠倒,所以久处轮回,无由出离。何以说众生迷真认妄?可试问于人曰:汝有心否?必答曰:有。再问心在那里?必以手指胸曰:在这里。此即迷真心认妄心之明证也。将本有广大圆满,实相妙明之真心弃之,唯认色身之内,肉团假心为心,此一迷也。更执此肉团为真心,不知此心无有功能力用,但为妄识所托之处。若闻说此心无用,必起争辩之曰:现前能思想分别,皆此心之功用,何以而说无用?然此等说话,又复错认第六识妄想心之功能,当作肉团心之功能。执此妄想为真心,又一迷也。《楞严经》云:“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诚可怜悯。”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3)
此经,指示众生,依真心实相般若之体,起观照般若之用。由观照般若之用,契实相般若之体。照用功深,彼岸自到。实相真心,如镜子;我法烦恼,如尘垢;观照工夫,如磨镜;般若妙智,如镜光。众生心中,本具大智慧光明,虽迷不失。即如镜子本具光明,虽为尘垢障蔽,光明不失。若肯用功擦磨,自可垢尽明生。吾人若肯用功观照,则静极光通,自可契入真空实相妙理。般若,乃六度之先导。六度者,以布施等六法,度悭贪等六弊之心。若无般若,安知广修布施而度悭贪?安知发心持戒而度过恶?安知修行忍辱而度嗔恨?安知常勤精进而度懈怠?安知深入禅定而度乱?安知常起慧照而度愚痴?是知菩萨修行六度,舍般若无由起行,则般若之为功大矣哉!
“波罗蜜”译云彼岸到,此则顺彼方言;若照我方,则云到彼岸。彼岸者,对此岸说。此岸,是凡夫生死轮回之地;彼岸,是圣人涅槃安乐之场。一切众生,不是定居此岸,彼岸人人悉皆有分。此心迷时,则居此岸;此心一悟,即到彼岸。迷即愚痴,悟则般若智照现前,由凡夫生死此岸,度过烦恼中流,而到涅槃彼岸矣。
“多”字定也。此解与诸家不同,古解只有一二家亦作定解。因菩萨修行,必须定慧均等,不偏不倚,中中流入。定心若生法爱,则必用慧照以策进之。慧心若生智爱,则必用定力以扶助之。定爱慧策,慧爱定扶,即古德所谓: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定慧双修工夫也。又由般若之智,而到彼岸,即成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
“心”,即人人本有,实相般若之真心;为万法总持,乃众生佛性。经云“大地众生本来是佛”,即指此心与佛无二无别故也。此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昔日楞严会上,佛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七审计执:(一)计心在内。(二)计心在外。(三)计心伏眼根,而不留碍。(四)计见暗见明,心分内外。(五)计心则随合随有。(六)计心在根尘之中。(七)计一切无著。哪知七计咸非,始终被破。不但肉团不是真心,即缘尘分别之意识心,也不是真心。若认识为心,无异认贼为子。必须照空妄心,则真心自可出障圆明,灵光独耀矣。此心即是般若真心,亦即如来藏心,涅槃妙心。上七字是所诠解竟。
“经”字一字是能诠。诠上三般若之功能力用。梵语修多罗,此翻契经。乃佛所说契理契机之教,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又具常法二义:常则三世不能易其说,法则十界所能应遵其轨;故谓之曰经。又有一解,心经二字合之,谓此经二百六十字乃六百卷《般若》中之心经也。心为一身之要,此经为《般若》之要,故名“心经”;亦如“楞严心咒”之类。
此经单法立名,实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熟酥为教相。于如来五时教法中,第四时所说。如来十九出家,五载参方,六年苦行,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而分五时:(一)华严时,转根本无上法轮。(二)阿含时,隐大施小。(三)方等时,引小入大。(四)般若时,转偏成圆。(五)法华涅槃时,开权显实。此经系第四般若时所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共说八部般若,此“摩诃般若”所摄,为大部之精要。故译出单行,令人易于受持。传至中华,凡五译。今从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先解题目竟。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4)
释经文
显了般若
此经按施护译本,世尊在灵鹫山中,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提。舍子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欲修学甚深般若法门者,当云何修学?而观自在菩萨遂说此经,即世尊所说大部般若之精要。菩萨之说,即是佛说。故结集家叙引菩萨自行甚深般若为发起序。又为修学甚深般若者之模范。此文若不引舍利子所问一段因缘,观之莫明说法之由序。
一、经家叙引
(一)明能观人
【观自在菩萨,】
“观”字,应读去声,非眼观之观,乃心观之观。即是以自心本具般若妙智,观照身心世界之境,破除我法二执。“自在”者,即智照无碍。观有不著有,观空不著空;心能转物,不随物转;空有无碍,得大自在。一切众生,不能起智观察,但用眼观。所以被境所迷,为物所转,心有挂碍,不得自在。“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因地中修反闻工夫,而得耳根圆通;解六结而越三空,获二胜而发三用;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自修自在;又得无作妙方,自在成就:寻声就苦,普度众生,随类现身,应机说法,得大自在,此度生自在;故名观自在。又名施无畏,能以无畏之力,施诸众生。
“菩萨”二字,梵语菩提萨埵,菩提此云觉,萨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