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晓晓来到许愿树下,仰望着树上挂满的许愿签。她非常想将自己的许愿签也放上去,可是凭她的力气和身高爬到这棵老树上是很困难的事情。她手里拿着许愿签,徘徊在这棵老槐树下。想着自己母亲的病情,想着该怎样才能爬上这个老槐树。“让我来替你把许愿签挂到树上吧。”一个陌生男孩儿的声音传进了晓晓的耳朵里。她忙回头望去。一位清瘦的戴着黑边眼镜的男生伸着手在对晓晓说着。一丝暖流涌进了晓晓的心田,她把许愿签递到了他的手里,并叮嘱他要小心别爬得太高。这位清瘦的男生很吃力地爬到了树上,将晓晓的许愿签绑了上去。晓晓在树下双手合十,再次许着愿望。风吹动着她的许愿签,她终于感到了一丝安慰。后来这位清瘦的男生就成了晓晓的男朋友。
  原来这位男生名叫冯远,是东涵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冯远在学校的食堂里邂逅了晓晓,并一见倾心。在冯远的脑海里一直出现着一个女孩儿的身影,而这个人正是眼前的晓晓。只不过脑海中的那个女孩子是模糊的抽象的,而眼前的晓晓是真实是可爱的。冯远是个性格内向的男生,他还没有勇气主动和这个他都叫不上名字的女生打招呼,他只是默默地看着看着……冯远每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总会坐在离晓晓不远处的餐桌上。虽然两人近在咫尺,晓晓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
  这天,冯远有一种感觉,感觉晓晓会在许愿树旁出现。这种感觉十分强烈,他坚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于是他就等在许愿树下,转了一圈又一圈。当他再次转回来的时候,发现晓晓正拿着许愿签在树下犯难。于是他就爬到树上为晓晓把许愿签绑了上去。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自从晓晓的许愿签挂在了许愿树上晓晓母亲的病情真的就稳定住了。虽说不上痊愈但至少没有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冯远和晓晓每天都会牵着手在许愿树下散步,抬头去看他们一起写下的那个粉红色的许愿签。冯远在树下吹着口琴,晓晓应着旋律翩翩起舞。暖暖的风吹动着树枝沙沙作响,而每一片从树上落下的叶子都写上了幸福二字。
  突然有一天,晓晓的家乡来了电报(那个年代里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通信工具),说晓晓的母亲病重让晓晓赶快回去一趟。晓晓匆匆地走了,却把担心与思念留在了冯远的身边。晓晓现在怎么样了?她母亲的病会好起来吗?她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里,除了胡思乱想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等待。冯远每天都会在许愿树上挂一个许愿签,每天都会在树下祈祷晓晓的母亲健康平安。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再来说晓晓这边吧!大夫告诉晓晓的父亲早些为她母亲准备后事吧,估计她挺不过这半个月的。晓晓听后难过极了,仿佛她的世界末日将要来临。心就像被一块大石压住了,就快被压死了。于是晓晓给冯远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母亲的情况和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就这样,晓晓陪着母亲度过着最后的日子。一天晚上,晓晓正在喂她母亲吃粥,灯突然灭了。晓晓把粥放下,忙去找护士。等她和护士回来的时候发现灯又亮了。晓晓的母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晓晓问道:“妈!你怎么哭了?”说完忙去给母亲擦眼泪。晓晓的母亲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晓晓,仿佛要把她永远地印在记忆里。晓晓的母亲用手轻抚着晓晓的面颊,说道:“晓晓!请你记住,我爱你。”晓晓没有太在意地说,“妈,我也爱你啊。”说完晓晓母亲晕了过去。
  第二天,晓晓母亲进行复诊后大夫兴奋地对晓晓和他父亲说:“这是一个奇迹,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晓晓母亲的癌细胞不但没有扩散,反而消失了。”这怎么可能呢?晓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半个月后晓晓的母亲居然真的康复出院了。晓晓高兴得已经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了,她马上拿起笔给冯远写了第二封信。并给冯远讲了这个近乎于奇迹的事情。可是奇怪的是过了多天她还是没有收到冯远的回信。是不是地址写错了?还是信在中途邮丢了?晓晓没有答案。
  此刻,晓晓母亲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而晓晓也该返回学校了。这时晓晓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信中这样写道:
  晓晓同学你好!
  我希望你没有看到这封信,或是这封信在中途会丢掉。但不管怎样希望,它此刻还是被你拿在了手上。冯远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特别的一位男生,他才华出众却从不显露自己;他家庭富足却从不奢侈挥霍;他为人内向却用情挚深。记得那是他第一次遇见你,我们在食堂里吃饭,你的身影刚刚进入他的视线他就张着嘴巴呆住了。傻傻地坐在那里看着你,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就算我们把他的菜都吃光了他仍然没有反应。直到你的身影消失很久后,他才对我们说了第一句话,她是谁?好可爱的女孩子。自从遇见你以后冯远便成为了一个极品的花痴。他喜欢坐在离你不远的角落里吃饭,一边看着你一边吃着,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于是我们就逗他,冯远,以后你到食堂就不用买菜了,因为秀色可餐啊。
  缘分就是这样,只能它错过你,而你却错过不了缘分。你们因为那棵许愿树而最终走到了一起,你的到来也让冯远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了。我们每天都能从冯远的脸上看到幸福二字。他告诉我们你是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也是最后一个。他要努力让你每天都能够快快乐乐的。而那天因为你母亲病重你匆忙地返回了家乡,这让他非常的担心。担心你母亲会发生什么意外,更担心你会为此伤心难过。因此,他每天都会做一个许愿签乞求你母亲的健康。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你的来信。你在信中说道,你母亲将不久于人世,你现在非常非常难过,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你说你好想在他的怀里大哭一场,问他究竟该怎么办才能不让你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我看到他看完信后表情的痛苦,看到了一个男生无法让自己心爱的人快乐起来的痛苦。那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雨,冯远顶着雨跑了出去。他爬到那棵许愿树上,为你去挂许愿签。这次他爬了很高很高,他想让这个许愿签更接近天堂。然而一个闪电袭来,冯远脚下一滑从树上掉了下来。就这样他走了,为了能让你快乐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我们赶到的时候,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个许愿签。我把它保存了起来,放到了这封信里。希望你能把它永远的珍存起来,多年以后依然记得那个为你付出了生命的远。
  晓晓一遍又一遍地擦着眼泪,眼泪又一遍一遍地滑落,直到泪洒满面。晓晓用那颤抖的手将信封倒了倒,许愿签从里面掉了出来。上面写道:
  愿晓晓母亲的病马上好起来,就算用我的生命去换我也愿意。
  后来,晓晓毕业了,再后来她成为了别人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每一年的6月29日她都会来到那棵许愿树下走一走,因为这天是他们相识的日子……
  冰鱼,本名刘志刚,作家,哈尔滨人。出版有长篇小说《贼幸福》、《贼可爱》。
  

张程 远去的电影院
张 程
  在临海城关小学和县中学读书的时候,去影剧院看电影和演出是我单调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调节。小学的每学期学费都包含有一项电影费。学校承诺单位时间内带学生去看一次电影。于是我就老计算着看电影的时间是不是应该到了,期待着电影票的发放。同学们的情绪应该和我一样,发票的时候或者之前透露出看电影小道消息的时候,班上都会有一阵小骚动。
  上初中后,对上影剧院的期待之情不像小学时那样强烈了。学业很忙。初三的时候,我们班主任一次“异想天开”带我们去看“TITANIC”,我才发现三年初中生活已经使我对电影有了陌生感。“TITANIC”很长,看得我很感动,对杰克和萝丝的爱情印象很深,对19世纪末期的上流生活和海难的印象更深。上大学后,我在电脑上重温了这部经典电影;上研究生后旅行到大同的时候,又在深夜的小旅馆中熬夜看了整部电影,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初三的时光。
  放映“TINANIC”的电影院叫做“临海电影院”,是我去的最多,印象最深的一家。临海城关还有另外两家:人民影剧院和台州影剧院。以北京的地理标准来衡量,三家影剧院的相互距离最远都不超过两站地,这就好像小小的临海县城的居民以北京的标准衡量都是邻居一样。
  临海电影院朝北,在当时是生意最好,装潢最好的电影院。广告说它花了几十万来改进自身的音响和座位。几十万元钱在九十年代初的临海人看来不啻于现在的上千万元。沙发椅、软地毯、隔音环绕墙壁,空调开放,这是我小时候享受过最好的电影院。每次在放映电影前,临海电影院都要播放剧院夜景幻灯片,做广告兼自夸。从建筑外表看,临海电影院是最不起眼的一家,除了崭新的入口正面外,那幢白色两层大楼毫无特色,比不上人民电影院的苏式建筑,也比不上台州电影院古罗马式的高大建筑。但是超强的人气、地处主干道的优越地理和与中心菜场正对面的位置,使得临海电影院成为以观察电影为中心,小吃、商场、小人书摊为延伸的天堂。
  我几乎每一次都提前半个小时就兴冲冲地赶到电影院。院前有个几百平米的小广场,游荡着一些小商小贩,后来被租给了自行车摊。正门外面橱窗和入口等候厅的橱窗上都有电影海报和简介,那是我流连的场所。五彩缤纷的海报很能激起人们观看电影的欲望。当时的电影简介都做成八格或十二格的截图连环画,供人先睹为快。临海电影院会将最近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影片都放在橱窗里。有的时候,学校每月只安排一次电影,我就会如痴如醉地认真阅读这些简介;有的时候,学校会密集安排电影观赏,我每次就只能在满墙的电影图片中寻找新的简介,寻找旧图新意旧文深解。现在想想,临海电影院引进的都是一些小制作低成本的影片,以南方的居多。这样的截图有很浓厚的南方地域色彩,接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吸引了挺多的学生。我记得东南丘陵地区的红壤生态环境就常常作为背景在图片中出现。下雨天,屋檐上滴着雨,等候厅和院外橱窗前聚拢着一堆又一堆的人,有兴趣没兴趣地都看一两眼橱窗,任凭溅起的水珠湿润裤脚。我还有过好几次太熟悉橱窗内容,趴在等候厅和放映厅走廊之间的铁栅栏门上的经历。那走廊两边悬挂着影视明星和临海电影院引进的国内外大片的海报,框着玻璃。不过我现在只能回忆起翁红一位明星了。
  电影院为了对付像我这样如狼似虎的小观众等候过久,常常提前一刻钟甚至二十分钟放人入场。挤入放映厅的艰难过程一点都不亚于在中关村挤公交车的程度。找着座位坐稳,电影院就开始播放一些动画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刺猬背西瓜、猴子捞月、牧笛、等明天、淘气的金丝猴、没头脑和不高兴、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观看的时候,这些老动画就已经能勾起小小年纪的我时光倒流陈旧老土的感觉。那些反复播放的动画片所表达的单纯、美好和水墨风景一直伴随了我二十多个岁月,让我对外国动画片保持根深蒂固的排斥感。成年后,我一有机会就搜集这些老动画片,到现在为止在移动硬盘上建立起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国产老动画片库。
  电影开始了。儿童片和革命片居多。我最爱的是喜剧片和战争片。不过高二的时候,一次在临海电影院看《拯救大兵瑞恩》,开头血腥的场面令我极为难受,当场呕吐。可以说临海电影院扼杀了我对西方战争片的兴趣。现在我坚持只看前苏联和国产的老战争片,比如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三大战役等。当然,那一次只是个特例。临海电影院还是给了童年和少年的我无数的欢笑和留恋。记得临海电影院在我小的时候只放电影,没有安排任何剧场演出。随着经营变化,临海电影院现在也接受政治报告和学习活动的安排。
  电影散场后,必须从右边退场。剧场右边是一个与主建筑等长的小窄院。院子的铁门旁有株树,记不得种类了。树与东边放映厅后段座位的出入口等高。出入的时候常有人攀爬。
  出了院子的铁门有三四家小人书摊。那种老上海式的靠着墙壁支着木架子招徕生意的小人书摊在当时就已经极其罕见了,临海县城里仅此一地。这些摊后来只剩下两家惨谈经营,现在已经绝迹。连环画是我的另一大爱好。我小时候不务正业,致力于连环画的收藏、观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