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霸不得蛮了?他们想写一本书来唤起湖南人的自尊,他们想喊几句口号来振聋发聩。他们认为本省的同胞贪图享乐,流于浮躁。他们巴不得长沙的酒吧间、夜总会、歌舞厅、洗脚城少一些,再少一些,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也要适可而止,茶楼酒肆最好门可罗雀,这样一来,湖南人除了一心一意去搞建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招商引资,盖高楼,跑运输,搞加工,做生意,就可以心无旁骛了。
应该说,这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是有充足理由的。的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为什么湖南人不能多花一点精力,把本省的经济搞上去?“过去不是沿海,现在不是东西。”难道湖南人甘于用这种无奈的自嘲来调侃自己?
于是,有许多湖南的人才,许多饱学之士,自发地要做地方政府的智囊,在苦思冥想振兴湖南经济的大计。他们所做的努力,实在是值得钦佩的。每一个湖南人,都应该感谢他们的呕心沥血。湖南人是有血性的,要强的,爱面子的,是想在竞赛中永远领先于别人的,这样的人可亲可敬,是湖南人可以引以为荣的珍宝。
可是,这些人的担忧,起源于一种误解。他们忘记了,经济建设这件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性不得急,霸不得蛮的。经济的繁荣,要有一个原始积累的阶段,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就像湖南的人才现象一样,厚积才能薄发。其实,大多数湖南人都为本省经济建设的落后而焦躁,但他们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他们压抑着心中的烦恼,冷静地、稳健地、孜孜不倦地积蓄着为经济振兴所必须的力量,在以水滴石穿、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耐力期待着繁荣奇迹的发生。这里面,同样蕴涵着湖南人的血性和霸蛮。
我们本省的同胞,并没有因为娱乐业的兴起而消磨了斗志。其实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些为湖南的娱乐业做出了贡献的投资者和策划家。他们把湖南的娱乐业从无到有培育到在全国享有盛誉,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智慧,经历过多少挫折和失败。娱乐业的背后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弥漫着轻浮和放纵,它和任何商业一样需要天才的创意、精细的管理和勤勉的操作。娱乐业带给消费者的决不全是浮躁和享乐,它也能带给人们一片阳光,为人们排解忧烦,令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如果我们能够正常地思维,把娱乐业当作一种真正的商业,一种正当的生财之道,一种常规的经济行为,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湖南的娱乐业闹得如此欢腾而感到丝毫的担忧。
正是从经济振兴的角度而言,湖南电视台火爆的娱乐节目不是多了,而是还不够。要知道,一档节目火爆起来,蕴涵着多么大的商机!它能吸引全国上千万、上亿的眼球,带来眼球经济的奇迹。它能把大笔的广告费,从外省的企业吸引到湖南人的钱包里。它能把湖南的人才品牌,推向另一个高峰。当然,它也能为湖南解决许多就业问题。
同样是从经济振兴的角度而言,长沙的酒吧间、夜总会、歌舞厅、洗脚城有充分的理由大量存在,茶楼酒肆的生意越红越好。它们的好处是刺激了消费,繁荣了市面,而且容纳了从湖南各地涌到省会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成为他们谋生闯世界的第一站。他们把在这里赚到的工钱,留下一部分养活自己,其余的都寄回去支助弟妹继续念书,或供父母爷爷奶奶治病疗伤。这些娱乐休闲场所,助他们实现了人生中第一份经济上的愿望。仅仅是为了关心弱势人群,仅仅是为了让这些人实践正常的伦理,我们也不应该把娱乐业的兴旺称为畸形的繁荣。
有人担心长沙成为一个娱乐文化的中心,会破坏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我想,如果长沙能够成为中国的好莱坞,湖南的经济发展就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文娱先导,湖南的经济腾飞就有了很大的希望。经济繁荣会使爱国主义空前高涨。好莱坞拥有的不止是美女和金钱,不止是物欲横流,还有一夜成名的梦想,还有冒险和刺激,还有人性和天良。爱国主义没有任何理由不能与娱乐共存,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好莱坞得到了弘扬。问题在于,长沙成为中国的好莱坞,还只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全体湖南人的不懈努力,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到了实现蓝图的那一天,方显湖南人的英雄本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2)
在人才和发展的问题上故步自封的湖南人,是该换换脑子了。可喜的是,湖南的人才们,正在迅速地转变观念!在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的时代,遍地人才的湖南,何愁没有振兴的希望!
当然,或许我们应该承认,不少湖南人对搞经济确实不太在行。但在有过长期重农轻商历史的中国,这并非湖南人独有的缺陷。不懂经济,不善经商,是历史给中国人造成的通病。但这又不能一概而论,湖南毕竟诞生过陶澍、刘少奇、###这样的宏观经济管理高手,也在历史上冒出过李烛尘这样的民族企业家。至于湖南籍的商界名家少于其他领域的湖南名人,那是因为湖南人在历史上很少涉足商业,但并不能因此而说湖南人不适合搞经济。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说明,哪怕湖南的人才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工商经济,也无法做出巨大的成绩来。
一些湖南人自嘲说,湖南用一车又一车的生猪,从广东换回了一车又一车的珠江水。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用生猪换回珠江水是否划得来。这本是一个商品交换互通有无的过程,如果涉及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各异的结论。至少,湖南的商人愿意这么做,至少他们是认为划得来的。毕竟,湖南的生猪也是商品,也需要寻找销路。而湖南人认为经过加工的珠江水好喝,珠江水才会在湖南找到市场。
我们要说的是,大多数湖南人都很清楚,从湖南各地涌向广东的建设大军,从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带回了许多比珠江水的价值大出不知多少倍的东西。他们从广东给家乡的父老寄回了赡养费,给家乡的弟妹寄回了念书所需的钱,有些人甚至带回了足以在家乡创业的资金。
不少到北京去谋求发展的湖南人,在首都有了许多施展才干的机遇。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到北大听讲座》这套图书的策划制作,就是出自几个湖南打工者的手笔。这样的事例,还可以列举很多。湖南人在文化商业领域显露的才华,说明他们在其他商业领域,也具备开发的潜质。
湖南人涌向中国经济建设的前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环境里,学到了建筑施工、美容美发、食品加工、餐饮烹调、养花插花、汽车维修保养等等五花八门的技术,领悟了建筑装修、商品包装、广告制作等等各种各样的设计艺术,掌握了商业管理和经营运作的实际经验,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经济建设和商业社会的有用之才,有了投身于湖南本省或外省经济建设的本钱。
湖南人在闯世界,不论他们从事的工作贵贱高低,不论他们的收入微薄还是丰厚,他们都在以旺盛的求知欲贪婪地学习建设技术,吸纳商业文明,在这样一个最难得的接受教育的过程里锻炼成材。湖南人正在他们的脑子里大量地储存以精神、技能和知识形态存在的财富,他们相信这种储备比资金的储备具有更大的经济能量,在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的时代里,将会推动湖南人在经济建设的领域里做出辉煌的成就。
不可忽视的是,近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大步迈进,湖南的经济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善。湖南的工商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省人才。我们已经听说广东出现了民工荒,到广东打工的湖南人已经锐减,广东的企业不得不提高民工的工资,以吸引他们缺少的人力资源。这个事实说明,湖南的各类人才留在本省从事城市化建设的越来越多。在外省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湖南人,开始流回本省,投入到技能性较高的行业。而许多在外省经过实践培训有了一技之长的湖南人,也陆续回到本省开创一些填补空白的行业,或者致力于提高本省各行业的技术含量或服务质量。
这些都雄辩地说明,湖南人不是不擅长经济建设,也不是天生缺乏工商业的基因,他们是在积极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在积累资本的同时锻炼才干,他们正处在厚积薄发所必须经历的某个阶段。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许多湖南人叱咤商场,纵横商海,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湖南人不仅是政治、军事、战略、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同样也是商品经济领域的骄子!
有谁躺在历史荣誉的席梦思上睡大觉?
有人认为,湖南的经济迟迟未能领先于全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湖南人躺在历史荣誉的席梦思上自我陶醉,因此大搞娱乐,在歌舞升平中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和放纵自己。他们提醒湖南人,不能老是搞纵向的比较,拿现在的发展水平与过去的凋敝贫穷相比较而获得自信心;也不能扯老祖宗的虎皮当大旗,习惯拿老祖宗的光荣说事,拿老祖宗的业绩来掩盖今天的不足和失误;不能再自以为是,更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只看到洞庭湖南边巴掌大的天地,而是要立足湖南,放眼世界,在全球化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方位。
。 想看书来
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是湖南人的福音(3)
他们还提醒湖南人,要切记不能满足于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发展思路,不能满足于在中不溜的发展速度上徘徊,而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向较发达的兄弟省市吸取先进的经验,同时总结教训,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他们认为湖南人缺乏紧迫感。他们要求湖南人发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甩掉欠发达地区的名声,否则就会进一步拉大与中国发达地区的差距,湖南人的惰性就会上升,斗志就会衰退,振兴湖南就会变成空头支票。
总之,对湖南的经济状况,对湖南人目前的精神状态,近年来舆论非议颇多。一些湖南人自己对此也颇为气馁。
当然,湖南经济的相对落后,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这丝毫不能说明,湖南人因此而失去了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失去了成材的勇气和兴趣,失去了他们一贯拥有的优秀气质。
有人说,湖南经济的相对落后,表明“湖南人政治上偏热,经济上偏冷”,反映了湖南人的强项和弱项。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误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人一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经济建设。如果说,湖南人还没有把自己的湖南建设成一个经济强省,那决不等于说湖南没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自从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以来,湖南人在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到处都可以听到湖南人的乡音。在这个繁华的移民城市里,外来人口中,湖南人占有最大的比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见证了这个样板式的经济特区从成立、建设到崛起的全部过程。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颗南方明珠增添了光彩。直到今天,还有“百万湘军”在为深圳的经济奉献力量。
2005年1月,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湖南人在深圳》,记载了近百名在深圳颇有作为的湖南籍企业家和行政管理者的事迹。这些湖南人,多半是在深圳白手打天下,积聚了财富,扩大了企业,或者身居管理层的高位,表明湖南的人才在商品经济中大有作为。在深圳的金融业中,湖南人职位较高,从业人数最多。他们当中不乏经济奇才和理财精英。面对这样的事实,怎么还能说湖南人不擅长从事经济建设呢?
在整个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湖南的南下建设大军,都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几乎在各个领域里,都留下了湖南人辛勤的足迹。在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同样活跃着湖南移民和流动建设者的身影,他们服务于各种行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海南省的建设规划到具体实施,无不体现出他们做出的努力。
湖南人爱闯天下,湖南人喜欢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湖南人爱到乡土之外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八千湘女上天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湖南人才辈出的格局形成之后,湖南的人才就很少再去操心家乡的那几亩田地。湖南人可以打天下,也愿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