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娘本想免了英娘的晨昏定省,可见徐嗣诫每天早上陪英娘过来,晚上陪英娘回去,就把这话咽了下去。
谨哥儿知道自己马上又要做叔叔了,送了一块雕着事事如意的上好和田玉过来,还在信里猜是侄女还是侄儿,如果是侄女叫什么名字好,如果是侄儿,叫什么名字好。
十一娘见他宇里行间都透着几分欢快,知道他已经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心里也很愉快。和英娘笑了他一阵,给他送去了冬衣。
可这种欢乐的氛围并没有维护多久,十月份,嘉峪关那边连续发生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谨哥儿在信里一字未提,可谨哥儿在嘉峪关,大家对嘉峪关的事自然特别的关注。回事处那边一得到消息,十一娘就知道了。
她心急如焚:“说有胜有败的时候,而且还是败的时候多,胜的时候少!”
“没事,没事。”徐令宜安慰她,“不管是胜是败,谨哥儿所在的卫所比较靠后,也比较偏僻,不是大规模的进犯,不会打到他那里去。而且我早派人去兵部问过了,他那一带都没有什么 事。”又保证,“如果他那边有什么事,也有人会给我报信的。”
十一娘心里还是不安。
谨哥儿的信到了。
给十一娘的信依旧是报平安。给徐令宜的信却谈及了这次战争。不仅如此,他还谈到了嘉峪关总兵的用兵。胜利的一律没有评论,失败的却在信里一一例举过失。
十一娘直皱眉:“谨哥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偏激了?还好你赋闲在家,要是你在五军都督府,听了这样的闲话闲语,只怕这嘉峪关的位置就要坐不稳了。”
“孩子血气方刚的,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徐令宜笑道,“要是只一味的歌功颂德,那我就要担心了。”然后笑道,“不过,他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嘉峪关总兵西征的时候是管粮草的,因为性情稳重,所以才任了嘉峪关总兵一职,谨哥儿的话虽然欠妥当,也很稚气,却也不是全无道理。”他说着,神色间隐隐露出几分骄傲。没有回书房,就在东稍间十一娘的读书的地方给谨哥儿回信。
十一在一旁磨墨。
徐令宜把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告诉了谨哥儿,还建议谨哥儿把嘉峪关这百年来重大的战事做个了解,然后说说为什么会赢?为什么会输?
谨哥儿虽然还是如从前一样,每隔十天就给十一娘写封信来。可过了快两个月才给徐令宜回信。他在信中把嘉峪关百年的战争详细地例举了一遍,然后说了自已的看法。信足足有四十几页,装了好几个封信。
徐令宜对他的来信说了自己的看法。
父子俩你来我住,谈论着用兵之道。常常是前一天刚刚收到一封谨哥儿的来信,第二天又接到一封。
府里的人不知道徐令宜和谨哥儿在说些什么,只知道书信来住频繁到了几乎每隔二、三天就一次。不免有人咋舌:“就这六百里的加急,得花多少银子啊!”
“又不是花你的银子!”有人笑道,“侯爷都不心疼,要你心疼。真是皇帝不急,急死了太监。”
众人哄笑起来。
回事处的赵管事目不斜视地从那些人身边走过,神色冷峻地求见徐令宜。
十一娘立刻想到谨哥儿……她急急去了外院的书房,和赵管事打了个照面。
赵管事恭敬地给她行了个礼,匆匆出了书院。
“你别急!”没等十一娘开口,徐令宜已笑道,“不是谨哥儿的事。”说着,上前几步在她耳边低声道:“是长顺的事……”
“长顺?”十一娘脸色一白,“长顺出了什么事?”
李霁提福建指挥司同知的时候,有人就提起他的父亲李忠,认为李忠当年“责罪过重”。皇上勃然大怒。要不是陈阁老出面周旋,李霁那个同知恐怕就要丢了。
徐令宜和十一娘到书房后的暖阁说话:“王家派人来,想把长顺接到辽东去。”
十一娘愣住:“他们家还有人?要带长顺走的会不会是假冒的?”
“不是假冒的!”徐令宜道,“这件事只有我和王家的人才知道,而且来接长顺的人我认识,还拿了当年的信物。”然后叹道,“我这几年我虽然没有联系王家的人,却一直在关注王家的事。他们被流放到了辽东。辽东有海。王九保的小堂叔也是个人物,过去没两年就和卫所的人搭上了,在辽东采珠,帮着卡卫所的人贩私货,不仅狠狠地赚了一笔,还打开了局面。只是他们骤然从福建到辽东,一路辛苦,到辽东后又很不适应,几个孩子都夭折了,长顺如今是王家唯一活着的孩子,王家安稳了,想长顺回去认祖归宗也是常情。”
“能回去当然好。”十一娘沉吟道,“跟着滨菊,长顺最好不过像长安。我只是担心王家在辽东是不是真的站稳了脚根?过几年王家的事会不会又被人提起?至少要保证他的安全才行。”
“这种事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徐令宜道,“但我想王家现在要把长顺接回去,肯定是有几分把握的能保住长顺的安危。要不然,长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王家岂不绝了嗣?”
绝嗣可是件大事!
十一娘微微颔首。尽管这样,徐令宜还是做了一些查证,这才借口给谨哥儿送东西,把王家接孩子的带去了嘉峪关……冬至的时候,从嘉峪关传来消息,说长顺水土不服,突然暴病夭折了。
滨菊虽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还是很伤感。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记得我?”
“会的!”十一娘握了她的手,“你对他那么好,他会记得的。”
“我也不是要他记得。”滨菊含泪笑道,“我是怕他过得不好。清贫有清贫的好,富贵有富贵的险。”
正文
第七百零六章 方向(中)
十一娘和滨菊也有些日子没见了,她留滨菊吃饭,刚坐下来,万大显赶了过来。
滨菊心里一紧。
万大显为人一向谨慎、沉稳,明知道她进府来见十一娘,就算是有什么事,也不会这样冒冒然地登门……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十一娘也很意外。她忙吩咐小丫鬟:“快请万管事进来。”
小丫鬟应声而去。
滨菊眉宇间露出焦灼之色。
“你别担心。”十一娘安慰她,“有什么事我们一起帮着想办法。”
滨菊大定。
有十一娘做主,再大的事也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万大显进来的时候,表情显得有些严肃,他恭恭敬敬地给十一娘行了个礼,笑着喊了声“四夫人”,那笑容也显得有些勉强。
十一娘遣了屋里的小丫鬟。
万大显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他从胸口搭出一个小小的紫红色姑绒小袋子:“夫人,您看!”
滨菊忙接了过去拿到十一娘面前打开。
两人齐齐倒吸了一口冷气。
整整一袋子珍珠,个个龙眼大小,珠光宝气,让人睁不开眼睛。
这样品相的珍珠,别说一小袋了,就是单个单个的卖,一个也能卖四、五十两银子。
难道是王家?
十一娘脑中一闪。
他们家在辽东落脚以后不是采珠吗?
滨菊惊呼:“你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长顺不在了,爹和娘给他在我们家果园附近立了个衣冠冢。”万大显苦笑,“累了,坐在坟前喝水。有个自称是行商的人说迷了路,问爹怎么走。爹帮他指了路,他向爹讨了茶。爹当时也没有在意。第二天要去山上,拿柳筐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袋子。在长顺坟前等了四、五天也不见有人来问。又不能总这样等着,就叫了我回去商量。”他说着,朝十一娘望去,“我就把东西带了来。看夫人怎样处置。”
“既然是无主之物,落到你们家,也是天意。”十一娘道,“你们就收下吧!要是到时候失主找回来向你们要东西,你们让他找我就是了。”
万大显和滨菊交换了一个眼神,万大显有些不安,滨菊也有些犹豫。
他们都是老实人,就算是捡的,也不能安心的用。
“放心吧!”十一娘提醒他们,“据说王家现在是辽东最大的马帮,要是哪天有人落了虎皮、狼皮落到你们家,你也只管安心地用就是了。”
两人恍然。
滨菊道:“那我就更不能要了。”眼角又有泪光闪烁,“我当初也没准备他回去。”
万大显神色也有些黯然。
“我何曾想到。”十一娘不禁叹了口气,“东西就当是个念想吧!”
两人点了点头。
既然万大显来了,她也就不留滨菊吃饭了。但面子还是要给滨菊的。
十一娘赏了一桌子菜给他们俩口子带回去。
晚上徐令宜回来,十一娘把这件事说了。
“王家还算有心。”徐令宜点了点头,不再提这件事,说起十一月份的万寿节来,“皇上五十岁整寿,听顺王的意思,是要大办。翰林院的韩大人为此还专门写了一个折子上去。据行人司的说,皇上看了好几遍,最后虽然留中不发,宣几位阁老进殿议事的时候却把那折子放在了桌面上。我看,我们早点准备寿礼,免得到时候好点的东西有钱都买不到了。”
“皇上什么都不缺。”十一娘道,“只怕还要在寓意上下功夫。”
“我也是这么想的。”徐令宜道,“准备明天就招了回事处的人、赵先生一起说说,看送什么东西好。”
最后送了对紫檩木象牙雕彭祖图的插屏做为寿礼。虽然不出彩,却也不标新立异,四平八稳,也符合永平侯的风格。
到了进宫贺寿的那天,皇后娘娘为了体恤太夫人,特意吩咐朝见过后带太夫人到偏殿旁的暖阁歇息。
“五夫人陪太夫人在这里歇息吧!”十一娘和五夫人商量,“我到偏殿等开席。”到时候请太夫人和五夫人一起去坐席就是了。
虽然是皇上的恩典,却也不能太嚣张。她不露面说不过去。
五夫人点头:“我会好好照顾娘的!”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声响。
“永平侯夫人,永平侯夫人!”有人喊着十一娘进了偏殿。
屋里的人循声望去,就看见穿着大红绣金礼服的大公主蝴蝶般地飞了进来:“谨哥儿在哪里?”
三人忙起身给大公主行礼。
大公主一把就扶住了太夫人:“您快坐下吧!免得像郑太君似的,被人抬去了后殿。”
太夫人闻言大惊:“郑太君现在怎样了?”
“不知道!”大公主道,“应该没什么事吧!要不然,太医院的人应该回来禀明母后的。”然后问十一娘,“谨哥儿去哪里了?我怎么到处都找不到他?他也不在交泰殿。”
十一娘笑道:“他出去游历去了。”
“我怎么不知道?“大公主吃惊地嚷道,“他什么时候走的?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去西北走一圈。”十一娘说的很含糊,“具体什么时候回来,要看行程。”
大公主嘟了嘴:“我说他怎么端午节、中秋节都没有进宫问安,我还准备过年的时候让他和我一起蹴鞠呢!”
“大公主邀他蹴鞠,那是他的福气。“十一娘笑道,“我来写封信试试,看能不能联系上他。如果能够,我再来回公主的话。”
大公主跺了跺脚,气呼呼地走了。
太夫人忙道:“你们快去打听打听郑太君怎样了?”
十一娘应声而去。
外命妇歇息的偏殿嗡嗡声一片,都在小声议论郑太君的事。
十一娘悄悄找了黄贤英,还没有开口,有宫女匆匆走了过来:“没事,郑太君只是一时气短胸闷,现在没事了。”黄贤英长透了口气。要是今天出了什么事,总归是不太吉利。
十一娘得了信,回去禀了太夫人。
太夫人握了五夫人的手:“以后这种宴请还是越少越好。”
“那我去跟皇后娘娘说说?”五夫人笑道,“这样,您也可以好好在家里歇着了。”
太夫人默许了。
偏殿传来一阵嘻笑声,有人高声问:“怎么不见永平侯夫人?她躲到哪里去了?”
十一娘愕然,和五夫人交换了个眼神,急急赶了过去。
说话的是唐四太太。
十一娘上前拍了她的肩膀:“这么大声,吓我一大跳!”
唐四太太呵呵地笑。
一旁有人道:“恭喜永平侯夫人了,万岁爷开了金口,封了你们家六小子孝陵卫都指挥使,正四品。世袭罔替。”
十一娘心中一跳。孝陵卫,就是专门解决皇亲国戚的儿子、公主的驸马就业问题的一个机构。说的是为祖宗守陵,实际上在那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