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袢毡ā返姆胫鳎绿住⒆奕荩炊郧逋⒉榉狻端毡ā纷隽舜罅抗ぷ鳌K沧硇挠谛拚饕宓木裙枷耄尥瞪被疃K踔粱乖蛩闳ゴ躺北;实呈琢炜涤形:缶巳白瓒罩埂P梁ジ锩螅揽匀×耸だ担瞪绷怂谓倘剩佣⒘死盍揖热朔⒍摹岸胃锩薄K章庥只渭臃丛氛
  他还自称为“糖僧”。一次为了要吃糖,苦于无钱,便把金牙变卖换糖吃。最终,因为暴饮暴食而慢性自杀。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链接:苏曼殊的诗
  契阔死生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徐志摩
(1897—1931)悄悄地走
  不知道人死前是否有预感,徐志摩曾拿着一根香烟向一位朋友取火,说:“Kissingthefire。”他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这皮囊若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他还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吻火、飞出圈子、悄悄地走,后来的事就印证了这些。
  那天晚上,他到张歆海家,在那里,他还遇见了杨杏佛。
  徐志摩与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继续讨论了11日夜没有讨论定的题目———人生与恋爱。狂谈之间,主人注意到徐志摩穿了一条又短又小、腰间破着一个窟窿的西装裤子,他还像螺旋似的转来转去,寻一根久已遗失的腰带,引得大家大笑。他自我解嘲地说,那是临行仓促中不管好歹抓来穿上的。
  说笑之间,韩湘眉似忽有所感地说:“SupposeSome…thingHappensTomorrow(明天可能要出事),志摩!”
  徐志摩顽皮地笑着说:“你怕我死么·”
  “志摩!正经话,总是当心点的好。司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不知道!没有关系,Ialwayswanttofly(我总是要飞的),我以为天气晴朗,宜于飞行。”
  “你这次乘飞机,小曼说什么没有·”
  “小曼说,我若坐飞机死了,她作MerryWidow(风流寡妇)。”
  这时,杨杏佛接嘴说:“Allwidowsaremerry(凡是寡妇皆风流)。”
  说罢,大家都笑起来。他们谈朋友,谈徐志摩此后的北平生活,还谈一把乱麻似的国事,不觉已是深夜。临行时,杨杏佛在前,徐志摩在后,他转过头来,极温柔的,像长兄似的,轻吻了韩湘眉的左颊。没想到,这是他们之间永诀的表示。
  不幸,灾难降临了!飞机于当天上午8时起飞,10时10分徐州。10时20分再行北飞,午后2时失事坠毁,徐志摩以他36岁的英年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梁遇春(1)
(1906—1932)吻火者梁兄
  死是一堆灰,生是一团火。
  1928年,徐志摩拿着一根香烟向一位朋友取火,说:“Kissingthefire”(吻火),1931年,他就在半空中对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璀璨短暂,惊鸿一瞥。
  人们却没有瞥见同时代的另一位吻火者———梁遇春。
  梁遇春与徐志摩是真正心有灵犀的,“人世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计算怎么样才会不上当里面消逝去了,结果上了个大当。他却肯亲自吻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臭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
  梁兄自己何尝不是在惊异着。他有一个“迟起观”,说他那灵活的思想多半是早上懒洋洋赖在床上想出来的;他有一个“赞流浪汉观”,向往流浪汉那样无拘无束,热情随兴的生活,“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他发现“天下最贞洁高尚的女性是娼妓。她们受尽人们的揶揄,历遍人间凄凉的情境,尝到一切辛酸的味道,若使她们的心还卓然自立,那么这颗心一定是满着同情和怜悯”;他有一个“天真观”,认为小孩子的天真不足称道,是“无知的天真”,和桌子的天真没什么区别,人们追求的应该是“超然物外的天真”。
  梁兄写文章时,真是把自由随性发挥到极致了。在谈“做文章同力气”时,他引用一个记不清姓名的英国作者的话,直接打个括号说:“名字却记不清了”;引了一段英文,又在后面打个括号说:“句子也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吧”,丝毫没有为了使文章显得更加完满而细查引文出处的打算;在《醉中梦话(二)》中第四篇干脆就以“这篇是顺笔写去,信口开河,所以没有题目”为题,尽显其率性而为的做文态度。
  梁兄之才不在志摩之下。他是叶公超最得意的弟子,受宠爱胜过了他的同门师兄钱钟书。《新月》创刊伊始,叶老师负责主持“海外出版界”书评专栏,特意邀请他的学生梁遇春做帮手,梁兄一口气写下了几十篇文才飞扬的漂亮文字。
  在这个专栏中,首篇《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写得比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还精彩,把斯密斯及那个时代的主要文学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兰姆评传》论人论文,十分精彩,与兰姆心有灵犀,会心微笑。
  《斯特里奇》一文,据他老师叶公超的评论,比斯特里奇去世时欧洲所有的悼念文章都要好。
  《吻火》一文,深受废名激赏,梁兄曾立志将此文当作自己以后作文的艺术标准。
  梁兄竟然是个没有多少生平记载的人。他是个朴素平和的谦谦君子,一派敦厚的脸,甚至说话有点结巴。其生平是一洼清水波澜不兴:读书,教书,结婚,生子。唯一稍带点传奇意味的居然是他的早逝,短短的二十六年(1906—1932),给他平淡的一生划了个伤感的句号。
  梁兄不是个入世很深的人。叶老师说他“从书本感觉到的经验似乎比他实践生活中的经验更来得深刻”。
  梁兄英文系毕业,深受英国兰姆和哈兹特影响。他那清澈的眼睛一开始看的,便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哲学和文学。他的人生底子里,深有兰姆那种悲剧的幽默,含笑的泪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生观。他的人如同他的文:常常发笑的人对于生活是同情的,他看出人类共同的弱点,事实与理想的不同,他哈哈地笑了。
  人世是悲哀的,却很少人知道这悲哀的价值。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这一世木已成舟,有的人抱着一个自己都不明所以的事业而奋斗终生,为了多年后的回忆不至于羞愧。这些啊,伤害的其实是生命本身,生命原是件单纯的东西,我们活着,快乐着,欣赏着这世界,这就足够了。
  

梁遇春(2)
应该像梁兄那样“此心到处悠然”。读他如冬日傍晚,忽有友来,围炉对聊,无论有怎样的烦恼,点滴话语都会带来温暖和愉快。
  这个梁兄常坐在火炉边,看着火焰沉思,“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入非非。”
  他在吻火呢。
  喜欢他的人也是一些抱着吻火人生的同类。郁达夫称其为中国的爱利亚(兰姆),从此“中国兰姆”成了梁兄的代号。废名评价梁兄:“此人只好彩笔成梦,为君应是昙华招魂。”评价他玲珑多态的散文,“酝酿了一个好气势”。###曾说过:“梁遇春的散文是本世纪写得最好的。”许知远对梁兄仰慕不已,称他为“我的师兄梁遇春”。
  梁兄一生仅留下两薄本散文集,总共才60余篇作品。26岁,他就因为猩红热而去世,临死前他说:“青年时候死去在他人的记忆里,永远是年青的。”他的同门好友废名挽他的联是“此人只好彩笔成梦,为君应是昙华招魂”,可谓一语中的。
  现代文坛上有两个名字相映成趣:梁遇春和梁实秋,不知冥冥之中是否真有寓意。遇春消逝在春光明媚的时节,他说,青年时候死去在人的记忆里永远年青,是一语成谶,还是自有天意·
  如果梁兄能够走过春光,进入果实累累的秋季,将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空悲切。
  

庐隐
(1898—1934)吃醉了就做醉梦
  庐隐的童年是不幸的。因为出生那天外祖母去世,母亲认为她不祥,从此就不爱她;因为庐隐爱哭,父亲有一次竟然差点把她丢到大海。所以,小小的庐隐,在人生里老早就戴上了“一双灰色的眼镜”,使得“对人生的估价是那样的无聊消极”。
  在她后来的生活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论深深地影响了她。1923年母亲去世,1925年丈夫郭梦良去世,接连的不幸使得庐隐更加的伤感。她的文字愈发的忧郁、悲伤。
  但她本是个天真烂漫的人,是个爽朗豁达的人,并非有心要把心事藏起。说也奇怪,只要她一写文章,心就被阴霾遮满;一放下笔,她的灵魂就转变了色彩,发出真心的笑来。
  她爱不着迹的自然界的种种,爱有神韵的男人和女人,爱看无踪无迹的浮云,爱到无人的地方,睡在草地上看小说,爱喝酒,吃醉了爱睡在床上做醉梦。
  她爱打麻将,最感兴趣是摸牌,十有###能摸出来。打牌时,她在观察人生———一个人平日戴着面具,此时利害关头,假面具失去效用。
  真是观赏不尽的人生呢。
  她的忧郁直到遇上了一个人才告结束。1929年,李唯建的出现,如同阳光,照彻了她的幽秘和阴暗。在化名“冷鸥”和“异云”的情书通信中,庐隐觉得遇见了一个把她看透的人,那是李唯建给她的小诗:
  我握着你的心
  我听你的心音
  忽然轻忽然重
  忽然热忽然冷
  有时动有时静
  ———我知道你最晰清
  可幸福总是短暂的,五年之后,庐隐竟然因为难产而死。一个天真烂漫的天才竟然如此快地消逝!
  庐隐的死亡完全是由于庸医所误,但她对此并无怨恨之心、责备之言。当她生命垂危之际,李唯建悲愤交加,曾写一状子,要去控告医生,但庐隐劝阻了他:“算了,不要去告了,人已死了,告他又有什么用呢·”
  她始终是爽朗豁达的。
   。。

鲁迅
(1881—1936)一个都不宽恕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故于上海。
  鲁迅先生生前曾言:“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在《死》这篇文章里,写了七条“写给亲属”的遗言。其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最后一条: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链接:七条“写给亲属”的遗言———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章太炎
(1869—1936)章门弟子遍天下
  章太炎是近代史上的一棵大树。树下是无数风流人物。许寿棠、周树人、周作人、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钱家治、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均在其门下。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活动家、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字学家。1903年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其中有“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从而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6年6月出狱,立即被孙中山接送到日本。他在东京一面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继续鼓吹反清革命;一面讲学,讲的就是“小学”即语言文字学。
  大师的一生维新、革命,亲自参与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又亲眼目睹了所谓的共和国只不过是军阀们的装饰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