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揭竿而起-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动,武臣思前想后,还是犹豫不决。

  张耳、陈余频频求见,鼓动如簧之舌,终于使武臣下定决心。

  军中四位重要人物,已有三位订立拱手同盟,只剩下邵护军还蒙在鼓里。邵骚本是张楚王为牵制武臣派来的心腹亲信,武臣待之慎又之慎,既然大计已定,他和张耳、陈余密谋,设计逼邵骚就范。这不但向张楚王表明,赵国封王,非其一人意愿,连护军邵骚也是竭力支持的。为避免手足相残,背叛歃血同盟的誓言,武臣设下埋伏,准备和邵骚进行和平较量。

  邵骚走进将军府,毫无察觉。

  武臣也不想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

  “今天把三位请来,有一重大的事和你们商议。近日来赵国的三老、豪杰纷纷上书,劝我立国封王,你们意下如何?”

  “强者为王,天经地义,既然赵国百姓请求将军立国封王,那还有什么推辞的呢?”陈余首先发话。

  “将军拥有赵故国的土地,理当为赵王。古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将军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应当机立断。”张耳也随声附和。

  “如果将军自封为赵王,张楚王那儿如何交代?”邵骚才感到气氛不对,他抬出张楚王,探探武将军虚实。

  “现在不是考虑如何向张楚王交代,而是护军对立国封王持什么态度?”

  “将军封王已是众望所归,邵骚毫无疑议。”邵骚下意识看了一眼武臣的脸色,这哪是在征求建议,分明不容分辩,抗争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性命之忧,只好顺水推舟。可想起自己身负张楚王监军使命,又发出无奈的请求:“武将军,邵骚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护军请直言。”

  “将军既然立国封王,我无话可说,切莫忘了大泽歃血盟誓,要和张楚王联起手来,推翻秦朝,共创大业。”

  “复立赵国,分封赵王,实乃武臣不得已而为之。此举必然为张楚王所不容,也会遭到九百兄弟的憎恨,但武臣宁可背上黑锅,决不能辜负赵国百姓的愿望。我对天发誓,无论什么时候,一切听从张楚王调遣,推翻暴秦,一统天下。”武臣说的动情,大有士为己死的慷慨激昂,邵骚也难以抑制心中复杂的心情,不知是悔恨,还是无奈,辛酸的泪水夺眶而出。

  武臣如愿以偿,建都邯郸,举行了立国封王大典,同时下诏,封张耳、邵骚为左右丞相,陈余为大将军,并派使者报告张楚王。

  赵国使者到达陈县,面见张楚王,递上国书,陈王闻之怒火中烧,但强做镇静。送走来使,便怒不可遏,急令房君草诏,悉数武臣叛逆罪状,并派人诛杀武臣、邵骚在陈县的家人。相国房君急忙劝谏:“大王息怒。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武臣拥重兵于赵,何以获罪?诛杀其家人,必然激怒武臣分道扬镳,不但叛贼不能除,而且我们有又了一个宿敌,一拳难抵两手啊。依微臣之见,不如派人向武臣表示祝贺,并令其急率大军西援周文。等到武臣和周文会师,再密令周文寻机捕杀武臣部将,收编赵军,削弱赵国的实力,然后等灭秦之后,再和武臣等算帐也不晚呀。”

  “柱国言之有理。寡人一时之怒,险些误了军国大事。”

  于是,善待赵国来使,把武臣和邵骚家人软禁陈县,并派使者前往赵国邯郸,名为祝贺,实则探听虚实。

  张楚国的使者抵达赵都,面见赵王武臣,递上张楚王贺信,赵王细阅,颇为感动。他吩咐下去,安排使者驿馆歇息,并在内宫召见陈余、张耳和邵骚。

  “三位爱卿,张楚王之举,出乎寡人意料,他不但没有怪罪,反而派使前来祝贺,真让寡人不得其解。”

  “大王称王于赵,张楚王派使祝贺,这决非本意。他能容忍部下背叛吗?狠不得把我们碎尸万段,怎么会笑脸相迎呢?此乃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首先,张楚王派往进攻秦国咸阳的周文孤军深入,急待援军。其次,假王兵困荥阳,不能自拔,至今一筹莫展。张楚王心里明镜知道,暴秦未亡,不能和大王争一时短长,更何况鞭长莫及,只好假意奉承。但这笔帐早晚会找我们清算,葛婴就是先例呀。”左相张耳竭力促使武臣摆脱张楚王的控制。

  “丞相说的不错。张楚王确实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稳住我们不与其为敌,使张楚大军全力攻秦,秦朝灭亡之时,就是和大王决战之日。”陈余向来同张耳一唱一和。

  “陈将军,你不能如此断言。张楚王之所以不愿与我们为敌,一是以大局为重,为灭暴秦而求大同存小异。二是不忘歃血盟誓,手足之情,何况大王越强大,越对张楚大军攻取咸阳有利,张楚王怎么能因小失大呢?至于葛婴之说,此一时彼一时,各执异词,是非难断,不能作为永久的话柄和诋毁的依据。既然张楚王派使前来祝贺,表明了张楚王的诚意,显示了王者风范,我们应当敬重才是。”邵骚的义正言辞,说的陈余、张耳面红耳赤。

  “丞相,张楚王如果有诚意,应该护送赵王和丞相的家属归赵,他非但没这么做,反而画地为牢,名为保护,实则软禁,以此来要挟赵王。丞相如果不信,我们马上派使前去,以接家属为名,就能探出张楚王的虚实。”

  “张楚王派使前来祝贺,不管是虚情也好,还是诚意也罢,眼下真正的目的是让寡人急速率援军西进,配合周文进取咸阳。”

  “大王,此乃天赐良机,谁先入住咸阳,谁就可号令天下。我们何不趁周文和章邯大战的时机,趁虚而入,占天都而令诸侯,此大业可成矣。”邵骚以假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诱惑,极力说服赵王派兵,共同推翻秦朝。

  “大王,张楚王来贺是假,而令大王出兵是真。此乃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引大王兵力西进,大王无暇扩大领土。其二,大王若协助周文攻下咸阳,张楚王会趁机吞并赵国的军队,进而派兵消灭赵国。依微臣之见,不如以归还大王和丞相家属为名,探其虚实。若张楚王无条件归还家属,表明张楚王诚心诚意,可派精兵火速西进。否则,张楚王的阴谋昭然若揭。我们也来个将计就计,大造西进声势,而分兵两路,向南攻取未属赵国的城池,向北攻占幽燕,扩大领土,增强势力,只要我们控制了中原,就是张楚灭秦,也不敢藐视赵国。”大将军陈余极力反对西进。

  “寡人认为陈将军提出的西进条件,也不为过,如果张楚王归还寡人和邵丞相的家属,寡人真的考虑派兵增援周文,不是小股精兵,而是派主力西进,共谋大业。”赵王武臣决定派使前去陈县。

  “大王英明。至情至理的要求,张楚王是否答应,我们拭目以待。”

  赵国的使臣,快马加鞭,来到陈县,张楚王陈胜接过信札,细细品阅。

  “赵王武臣顿首叩拜,自大王号令武臣从白马渡河,向北攻取赵国故地,托大王鸿福,大军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赵国大部尽在掌握之中,今武臣不得已受命于赵国百姓,立国封王,愧疚之至。没想到大王宽怀大度,不计较武臣无奈之举,武臣感恩不尽。武臣虽然立国封王,但非私心,为得民心耳,不管什么时候,武臣永远唯大王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大王的西进之命,大军正整装待发,由于将士们思念亲人,还请大王准许,送他们的家人归赵。……”

  张楚王阅后,一股无名怒火直冲脑门,心里暗暗骂道:武臣啊武臣,你这个厚颜无耻、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可表面上强装平静,并且和蔼可亲对来使说:“你回去告诉赵王,现在兵荒马乱的,家属随军打仗,既不方便,也太危险,请赵王把心放在肚子里,他们住在国都,享受着王室的待遇,等到赵王西进凯旋而归,我当亲自送他们归赵。”

  赵王使者回来复命,赵王虽然忧心重重,但无可奈何,他心里明白只要自己不与陈王为敌,扣留的人质就无性命之忧。赵王采纳张耳之策,打着西进的幌子,派都尉韩广北上攻取燕代,派李良出击常山,派张翼攻取上党,致使张楚王令赵王西进,后援周文的希望,成了泡影。

第二十一章〓周文兵败
周文号令大军,直逼咸阳。章邯领旨,率领新整编的几十万大军,声势浩大,迎头而来,周文和蔡赐慌忙应战。章邯仗着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打的周文和蔡赐溃不成军,连连败退。章邯号令乘胜追击,一直把周文和蔡赐大军赶出函谷关,重新夺回咽喉要塞,捷报传至咸阳,二世胡亥惊喜异常,传令嘉奖章邯。

  周文大军退出函谷关,溃败止曹阳,安营扎寨,风餐露宿,以待增援。

  八百里十万火急军情传至陈县,张楚王闻报,急忙派使前往邯郸,敦促武臣出兵。至此,武臣才谎称赵国将士不见亲人归赵,不予出兵。张楚王满指望的增援,竟然是贻误战机的欺诈,盛怒之下,将武臣等人的留守家眷全部斩首示众,使得武臣公然反叛,一心只想占地为王了。

  张楚王调赵军不动,远在长江以南的军队,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期待的假王,又身陷荥阳月余,至今攻城不下,只能命令假王弃荥阳增援周文,千里迢迢行军,最快的速度也得二十几天,周文能否苦守待援,不得而知啊!张楚王仰天长叹,武臣误国,周文亡也。

  周文孤军待援无望,时刻担心章邯率几十万大军杀出函谷关,攻取曹阳,一场生死存亡的恶战,不战而知。周文召开了都尉以上将官的军事会议,部署了抵御战策,各将领领命而去,副将李铁留下,单独有话要说。

  “将军,我军则刚从函谷关败退下来,如果几十万秦军又乘胜追击,双方力量悬殊,胜败不言而喻,不如趁秦军未出关之前,马上撤退,回师陈县,全力保卫张楚国,只要张楚大旗不倒,就有重整旗鼓的机会。如果我们孤军死守曹阳,一旦被秦军包围,想走都没有机会了。到那时,张楚恐怕要损失一支主要力量。”

  “我大军奉命攻取咸阳,眼见胜利在即,却被秦军赶出函谷关,无战而后退,令天下人耻笑。何况军令如山,令守则守,令退则退,大王无退意,我岂能不战自退。”

  “将军,我们退守曹阳,目的是以待增援。援军不到,我们必败无疑。战场变化无常,军队必须伺机而动,墨守军令,会贻误战机。在我们退出函谷关的时候,秦军只所以未乘胜追击,主要是章邯担心几十万刑徒有变,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章邯必然先稳住阵脚,守住函谷关,然后整编军队,等待二世调集戍边军队回防。整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并且迅速出关,扑向我们,到那时,我们可就没有退路了。

  “军队不战自退,为不祥之兆。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几倍于我们的虎狼之师,但我们只要坚持到援兵一到,胜利仍然属于我们,我已派使八百里传书,张楚王必调赵地武将军增援。”

  “如果武将军援军不到,如何是好?”

  “我选曹阳待援,可进可退。”

  “函谷关易守难攻,我军尚不能阻挡秦军,曹阳无屏障依托,几十万秦军将至,犹如狼逐羊群,必遭惨败,此时想退也来不及了。”

  “大王把增援的重任寄予武臣,恐怕是大王一生中最后悔的决策。那些夺城占地的将军,鼠目寸光,不顾大局,只知道围着自己的地盘打转转。我心中有数,唯有假王,才是我们的祈盼,可是,假王兵困荥阳,贻误了会师咸阳的天机,莫非天意如此?”周文仰天长叹。

  “将军不知,荥阳虽一城池,但守军不同寻常。荥阳郡守乃李斯之子李由,其守城决心可想而知。有一个视死如归的郡守,有一支誓死卫城的军队,有一心一意护城的老百姓,此城必然坚不可摧。荥阳不破,非假王之过,是在情理之中。因此,指望假王的增援,更是望云得雨。目前,唯有武臣来援,尚有一线希望,武臣不来,我军休矣。”

  “我们还有上柱国的犄角之势,尚可抵挡秦军。”

  “将军,实不相瞒,上柱国的情况也十分危急。上郡郡守闻将军兵退函谷,率众直逼上柱国,犄角之势恐怕……。”

  “为什么不早报?”

  “卑臣实在不忍心将军听到这样的消息。”

  “胡闹。你可知,延误军情,该当何罪?”

  “死罪。”

  “罢了。”周文所盼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将军,趁着秦军未到,将军率亲兵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能眼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