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揭竿而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我无法回答。皇上想什么,决策天下,是微臣随便问的吗?”

  “那么依中车府令的看法呢?”

  “皇上高瞻远瞩,臣子岂敢妄加评说。如果丞相断然不相信十八王继承皇位,并有意想篡改皇上遗诏,微臣也无法阻止,惟有挺身而出,以死效忠皇上。”

  “我是担心长子扶苏。”

  “这么说,丞相根本不担心公子胡亥诛灭叛逆吗?都什么时候啦,丞相还有闲心胡乱猜疑。现在该是派使到边关,传达谕旨,并护驾回到咸阳,然后诏诰天下,宣布陛下驾崩,十八王继位,则天下无忧矣。”

  “皇上英明啊!臣子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李斯发出了无奈的长叹。

  赵高终于说服了李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秦始皇的御驾起程。为了掩人耳目,赵高特吩咐御膳官员,购来鲍鱼供皇上享用,企图以鱼腥味遮盖人体腐烂发出的臭味。尽管如此,大臣们心里也画魂,大热的天,御膳官员买来这么多鲍鱼,臭味弥漫,令人作呕,可是无人敢说半句不恭之言。他们嘴上不说,可在心里琢磨,莫非皇上晏驾了不成?为什么皇上突然不见朝臣?为什么随行多了几车臭鱼,且无人过问?这些疑团是瞒不住随行大臣们的,只是敢想不敢言而已。

  赵高说服李斯后,完成了第三步阴谋计划,但是扶苏、蒙恬不除,阴谋难以得逞。因此,他必须孤注一掷,立刻派谴心腹,手持假遗诏,前往上郡。

  特使到了三军大营,早有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跪地接旨。特使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公子扶苏犯颜作上,被贬边关,非但闭门思过,反而怨天尤人。更不能容忍者,因不能立为太子而出言诋毁圣明,实有篡逆之心。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罪不可赦。朕敕:废公子扶苏为庶民,赐剑令其自裁。蒙恬有监督失察之过,纵容包庇之罪,暂押大牢,朕即派御史查办,大将军之职由王离接替。钦此。

  扶苏接过圣旨,痛哭流涕:“父皇,冤枉啊!扶苏之心,天日可鉴。不知何人谗言,让父王如此绝情。天啊!”

  “公子,微臣总觉得此事蹊跷。即使皇上有意废公子,也不会置公子于死地。更何况皇上圣聪,必先派御史前来查明情况,再做圣裁。可是,皇上突然不问青红皂白,废杀公子,太出乎常理。因此,公子何不随使者回去负荆请罪。即使皇上真有此意,也许看见公子,会回心转意。”

  “既然父皇绝情于我,我有何面目回见父皇。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为父皇而尽忠尽孝,也是死的其所。只是含冤负罪,死不瞑目啊!苍天可以做证,我身为长子,怎么有叛逆之心呢?自从我到将军营中,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却不知为哪个小人谗言,看来,我只有以死告知父皇我的清白。”

  “公子,死不足惜。可是无谓的死,不但说不清楚自己的清白,而且正中小人的下怀。公子如果不想回去面见皇上,何不上书申冤,微臣甘愿以死揭露小人的阴谋,为公子辩护,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啊!”

  “不管采取什么办法苟延残喘,都是抗旨不尊。我被人诬告为叛逆,自有天下人评说,老天爷会长眼的。可是抗旨,就是对父皇大不恭敬,那可是盖棺定论,永世不得澄清了。”

  “公子……”

  “将军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扶苏二话没说,接过赐剑,抚摸良久,然后长叹一声,自刎于来使面前。

  蒙恬将军抱着公子扶苏的尸体嚎啕大哭:“公子,仁慈的公子,天下之大,苍生之广,竟然容不得一个好人吗?”

  蒙恬厚葬了太子扶苏,交出大将军印,身陷狱中。可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蒙恬,所报着的一线希望,正中赵高的缓兵之计,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他哪知道,自己以为受奸臣蒙蔽的秦始皇已经归天,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等待他的命运,也将是悲惨的。

  赵高经过精心策划,设谋协迫李斯,假传遗诏,逼死远在边塞监军的公子扶苏,囚禁蒙恬,顺利拥立十八王胡亥继位,终于如愿以偿。

  秦始皇亡灵御驾回到咸阳,讣告天下,全国举哀。大丧即日,皇陵尚未竣工,胡亥实在等不及早已经准备的加冕大典,匆忙厚葬父皇,入土为安。

  秦始皇会丧刚过,二世胡亥就迫不及待的举行了皇帝加冕仪式。这一天,丽日高照,碧空晴朗,在咸阳宫最负盛名的承露台上,编钟越曲,琴瑟和鸣,长歌秦腔,鼓乐齐奏,好一派歌舞升平。二世胡亥,黑色龙袍着身,腰扎玉带,头戴十二天子冠,在文武百官高呼万岁的朝贺中,在宫娥彩女簇拥下,登峰造极,不可一世。

  胡亥面对俯首称臣的同胞兄弟,面对三跪九叩的文武百官,他感受到父王的荣耀,有一种唯吾独尊,君临天下的惬意。为表示对护驾有功的几位心腹大臣的恩典,立刻下诏进官加爵。封赵高为郎中令,掌管中宫;封李斯为左丞相,总理全国政务。两位为胡亥篡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佞臣,得到宠信,喜不胜喜。最得意的当属赵高,他终于达到了蓄谋已久的卑鄙目的。

  在二世胡亥高瞻远瞩的同时,侧立在旁边的赵高,两只鹰一样的眼睛,放出两道摄人魂魄的凶光,在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中扫来扫去,仿佛在寻找攻击的猎物,使每一个遇到这种目光的人,都感到心惊肉跳。自沙丘政变以来,赵高心怀鬼胎,整天寝食难安。他最担心是诸皇子们不服,更忌讳先皇遗臣们的忠心赤胆。因此,他十分注意下面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哪怕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他都不会放过。

  诸位皇子明知胡亥是篡位,但摄于赵高淫威,都禁若寒蝉。尽管内心不服,也无能力扭转乾坤,却在忍屈负辱中,伺机而动。文武百官更是心知肚明,只是装做糊涂而已。大都为了明哲保身,缄口默言,以求静观其变。

  二世胡亥加冕庆典,红红火火,巍蔚壮观,诸皇子和文武百官,尽管表面上诚惶诚恐,高呼万岁,可内心另有别论。眼见大喜之事,却无大喜之意,甚至听到庆典的鼓乐,都好象为自己敲响的丧钟,好不容易熬到卷帘散朝,他们中一些人下意识摸摸脑袋,长舒一口气,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大祸临头。

  二世胡亥,本是一位极其聪明的英俊少年,尤其他的生性残暴,酷似父皇,颇得秦始皇的宠爱。这在秦始皇无立嗣的情况下,颇使朝臣看中,尤其曾做过胡亥老师的赵高,更是把宝押在他的身上,果然如愿以偿。二世胡亥登极,尽管朝中大臣们存有疑虑,但也颇感欣慰,秦朝能有这样一位聪明的君主,也是秦国之幸,百姓之福。可天知道,胡亥表面上看是聪明透顶,实际是愚蠢至极。赵高为了达到弄权的目的,可谓费尽心机,讨得胡亥的欢心。在赵高控制和怂恿下,胡亥整天置身于犬马声色之中,朝政大事不闻不问,一切交给赵高处理。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青年,一个也曾雄心勃勃的皇家公子,被赵高用享乐蛊惑,驯化成言谈举止荒唐可笑的行尸走肉。这正是赵高所期望的,也是历史上鲜为罕见的荒淫皇帝。

第三章:揭竿而起
二世胡亥登基,举国大庆,劳民伤财,闹的天下沸沸扬扬。在阳城县下和村,张里宰好不容易摆脱皇帝登基大典带来的一些公务烦恼,忽然看见胡三领着阳城县衙役黄文炳走了进来,张里宰哭丧的老脸,阴云转晴,抱拳相迎:“哎吆,什么风把官爷吹来了,黄衙役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快请上坐。”

  “张爷,我们可是老朋友了,您这么客气,我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

  “我这不是官话嘛。文炳弟,你咋这么得闲,到我这山旮旯来转转。”

  “官身不得自由啊。这次下来,是奉县太爷之命,征调壮丁的。”

  “征壮丁,是修长城?还是建阿房宫啊?要不又造皇陵了?”

  “张爷猜错了,这次征的是戍边兵丁。”

  “我总觉得世道有变,难道真的不太平,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我也吃不准,说句家园话,不怕走嘴,自从二世继位以来,天下总像要发生*似的。”

  “难怪有些穷棒子如此猖狂呢!”

  “不过我也是听人家说,太子扶苏赐死,小王胡亥继位,天下人不服。尤其是那些六国的贵族,肯定要惹出些乱子来,当然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你怕什么,这些话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可能除了皇上,天下没有人不知道。”

  “话是这么说,可传这些话是掉脑袋的,还是少说为佳,这年头多长几个心眼才对呢。”

  “天下大乱,乱世出英豪,正对那些穷鬼们的心思。这些日子,我总觉得心惊肉跳,坐卧不安的。”

  “张爷怕什么,你就像一棵大树,那些穷鬼们不靠你乘凉,还不都得饿死呀。”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翻天覆地。”

  “张爷,到什么时候,这些穷鬼也成不了大气候,就是闹起来,赤手空拳能翻多大个天。要说六国贵族兴风作浪,那才危险呢。张爷您想,先帝用武力扫平六国,人心未必真服,一旦有机可乘,就会东山再起,报亡国之恨啊!”

  “六国贵族,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肯定不甘寂寞。可是六国贵族各揣心腹事,狗啃骨头个顾个,成不了大气候。”

  “张爷不愧是陶朱公转世,不仅生财有道,而且对天下大事也有独到见解,佩服!佩服!”

  “我本山野村夫,对当前形势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已,井蛙之见,在官爷面前岂不是班门弄斧。”

  “张爷过谦了。这天下大事,还是莫谈的好。我特来登门拜访张爷,为了县太爷交下来的苦差事,还请张爷鼎立相助啊。”

  “文炳弟只要张张嘴,我就是跑断了腿,也心甘情愿。一会儿我通知保甲,四处张贴布告,你就等着顺手牵羊,保证官爷满意。”

  “张爷,你难道不知道,这几年修长城,造皇陵,还有阿房宫,壮丁都抓光了,老百姓躲还来不及呢,哪儿还有丁可征啊?”

  “这事可由不得他们,只要官爷看中的,不管谁都的走。更何况有些穷鬼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能带出一张嘴,混个吃饭的地方,巴不得烧三柱高香呢。”

  “我太了解张爷的手段了。为什么我办差,最愿意到张爷这儿呢?因为这里有无事不能的张爷,什么事都会一通百通。”

  “给我戴高帽子不是。你们是官差,我们哪敢惹啊!磕头还怕来不及呢。再说我和文炳弟的关系,一家人没有二话。”

  “文炳心里明白。”

  “文炳弟,今年征丁是否和往年一样,出银顶丁行不?”

  “当然可以,有钱能使鬼推磨,难道就不能顶丁吗?”

  “我这有一个光棍,欠我的债几辈子也还不清,如果文炳弟有出钱顶丁的头,我想交换一下,这顶银不就是咱们的了吗?”

  “张爷有这样的头,那不是太好了吗。拿钱顶丁的人太多了,就是缺还债顶丁的人。只要张爷手头上有,尽管跟我说,两厢情愿的事,合情合法,又有麸子又有面,何乐而不为呢?”

  “不瞒文炳弟,这征走的壮丁,只要有吃,就得干活,等挪不动腿了,也没人管是死是活,全凭自己造化。因此,那些上了官方徭役的人,跟上了阎王帐上的人没什么区别。说句良心话,乡里乡亲也是缘分,看着他们往黄泉路上奔,怪可怜的,我还真舍不得。可话又说过来,这些人不识抬举,一旦吃饱喝足了,就该闹事了,只有让他们一根肠子闲半根,才乖乖的听话。”

  “张爷养活那么多长工,当然知道如何对付不听话的牛马。手里的皮鞭蘸上盐水打在身上,那滋味肯定不好受的喽。”

  “天下太平,谁也不敢扎刺。可是世道一乱,有些人就会把脑袋掖到裤腰袋里去,我能随便挥舞鞭子吗?更多的是施些小恩小惠。”

  “张爷想得满长远的吗?居安思危,才能高枕无忧,的确高明。”

  “世事难料,人心难测啊!”

  “张爷,不知你这儿有几个顶债的?”

  “你尽管找顶银的,你有多少我就有多少。”

  “那好,我静听张爷的好消息。文炳告辞了。”

  “文炳弟,我们难得一见,又是话不投机,那能说走就走呢。尽管我这穷山僻壤没什么好吃的,那也不能迈了门坎就走吧。”

  “只因公务繁忙,我还急着回去交差,等顶银事成之后,我们好好聚聚。”

  “既然文炳弟执意要走,我也就不客气了,后会有期。”

  “后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