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篇 链 接(7)
重症监护室的空气十分凝重。
仅仅在几个小时前,就是赖元平躺着的这张病床的旁边,另外两名病人——警察赵刚和姜明全才被送到这里,他们在空降兵某部小木岭搜救队的帮助下,营救经过几昼夜的努力,带领数百群众成功转移后,力竭倒地被送来的。看着灾区的干部和群众经历如此磨难,ICU室的全体医护人员都感到肩上象压着沉甸甸的担子。
10分钟后,再次查看了监护纪录的宋立新主任向刘院长提出:根据患者现在的情况,最好能使用代血浆和输血,可是方舱医院现在没有这种储备。
刘院长略加思索后干脆地把手一挥:这事交给我了。
于是,赖元平生命接力中另一个重要的站点:沈阳军区野战血站登场了。
沈阳军区野战血站于比方舱人要早,他们5月17日就到了四川,是全军此次参加抗震救灾中派出的唯一的2支血站。任务是:利用总后卫生部调配的2台野战恒温运血车及相关设备24小时值班,快速机动保障以德阳、绵阳周边等重灾区100~200公里区域内所属近100支野战医院及医疗队等救治机构的血液保障。
这支共30人的队伍,以输血科、检验科及相关专业人员为主,到达灾区后分别组成都江堰血站(后因任务调整改为德阳血站)、绵阳血站两个分组,每组15人。其中男8人,女7人。德阳血站站长由军区野战血站站长、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林杰担任,绵阳血站站长由军区野战血站副站长、总医院输血科主任王海林担任。
5月20日林杰接到255的求救电话,已经是晚饭后了,天都要黑了,从血站到255方舱医院所在地,还有数十公里的距离,这段路震前正在施工,震后更加难以通行。血浆不同一般的药品器械,对装载和运输的要求很高。
但是,还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重要呢?
正在吃饭的两名同志放下碗就站了起来。数分钟后,车子就出发了。
就在他们行进在坎坎坷坷、暮色苍茫的路上时,余震仿佛凑热闹般来到了,车了在路上跳跃了几下,司机赶紧煞住了车,
他回头看时,为防止倾倒,装着救命冰筒的装置被战友们一直抱在怀里。
血是沈阳军区血站的同志们送到的,但是所用的血又是由南京军区提供,所以,南京军区野战血站保障队有4名同志一直跟随协助保障。
第二天,21日的上午,刘院长第二次求助的电话来了,他们再度上路。这一回还好,余震没有捣乱,两次一共紧急配送血2280ml。
这跨越数个军区配送而来的不是普通的血,而是饱含深情的救命的琼浆啊!
额外说一句,这次野战血站的应急拉动,实现了四个第一:即全军第一个因突发事件实际展开的野战血站;全军第一次战备血液贮备库与野战血站成功实施对接;全军第一个应用《军队战备血液贮备库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野战血站;全军第一次流动野战血站与野战方舱医院成功实施对接。在我军卫勤保障实践中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里需要补充交代一下赖元平被直升机救走后龙宝坪的官兵们的情况。
朱伟峰于20日的晚上回到了营地,师长杨杰远远地冲出帐篷迎上来。
杨杰的声音已经沙哑了他一连串地问道:你小子回来了?你们副团长带的那几个人呢?他们现在怎么样?会不会有危险?
朱伟峰说:师长,我相信我能回来,刘副团长和弟兄们也能回来!
下篇 链 接(8)
朱伟峰的预料是对的。
5。20傍晚,直升机带走了伤员,飞机起飞时的巨大的气流将原来搭建的降落伞帐篷掀翻了,战士们还眼巴巴等着下一架飞机过来。但过了一会,老天爷电闪雷鸣,开始下起了暴雨,人员无处藏身。在判定直升机来不了的情况下,刘副团长带着大家冒雨将简易帐篷又重新搭建起来,继续宿营了一夜。这个夜晚的情况仍然十分恐怖,到处是塌方的声音,时不时有碗口大的石块落到身边,他们不敢入睡,基本上是坐了通宵。
随队军医方庆留了下来与没有走成的官兵们一起度过了一夜,他给我讲了一个细节:后半夜时暴雨剧烈,篝火颤抖了几下后终于熄了。天地间太黑了,黑暗加剧了恐怖的气氛。四下里的轰隆声格外可怕。这时候,一位士官,向他要了一个输液瓶和一卷纱布,用下午附近找来的一点菜籽油浸透纱布,紧紧地塞进瓶子,点燃纱布,做成了一盏油灯。
这个天才的举动让方庆很感动。
这一点如豆的亮光给了全体人员无尽的温暖和鼓舞。
第二天上午天气依然恶劣,看来直升机还是过来不了。刘卫荣副团长毅然决定,不带等待了,丢掉所有给养,每人只带一瓶水,必须轻装快速前进。
有一个细节他没有告诉自己的部属,他已经得到天气预报,近日会有大暴雨,暴雨极可能引发新的泥石流和山洪,何况,李家山堰塞湖这把悬在他们头上的刀随时会落下来。
刘卫荣领着战士们徒步行军,最终于21日下午2点多安全地回到部队驻地。
当然,等待了两天两夜和杨杰师长终于忍不住再一次再现了他的“儿女情长”。
五
21日凌晨将近1点时,一直不敢合眼的宋立新再一次查房,在监护仪的闪烁声中,体温已以上来的赖元平似乎睡得挺安稳。
宋立新在病床前站了一会儿,他仔细地查看所有的护理纪录,就在这时,他发现护士手上有一根医用棉棒。
你拿这个做什么?他问。
我刚才擦了一下他的耳朵。护士说。
耳朵怎么了?
他(赖元平)耳朵边上好象有一小滴血,也许是伤口流出来的。
宋立新附下身体,在灯光下仔细查看赖元平耳后的伤口,这个伤口傍晚入院体检时他就发现了,之前武汉医院的胡光俊医生处理得很好,现在,伤口附近是干的,并没有看到有液体渗出啊!
对自己的护士,宋立新是放心的,但是对这个病人的病情,宋立新却并不放心,病人一直昏迷,对既往病史一概不能做答,特别是这个伤口,看上去并不大,位置也不在要害,只是略深,创伤的时间及影响无法判断。
宋立新盯着这个伤口看了一会,他突然警觉起来:仔细点,再发现有液体的情况不要动,我来看看。
凌晨1点,赖元平体温升高,开始发烧,呼吸音粗,这是肺部感染。几乎同时,左耳内血性积液再次渗出,虽然只有一小点,但被护士及时捕捉到了,马上报告了宋立新医生。
宋立新的预感没有错,这个看似不大的伤口,之前不动声色地瞒过了所有人的的眼睛,现在阴险地露出了端睨。
马上针对性治疗后,到了5时,体检表明赖元平肾功能恢复,血压也稳住了。
但宋立新还是感觉到潜在的危机,早上六点天刚放亮,他马上报告了赶来的医务处刘主任,向刘院长报告,请求组织院内会诊。
早上七点,太阳刚刚抵达东方的一角,方舱医院的临时会议室里,全院各个科室副主任以上的医生全部到场,会诊开始。主要明确两点:第一,耳后伤的具体情况,是否有穿透伤;第二,病人急性肾衰体征现在有好转,是否要做肾透析?根据会诊结果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下篇 链 接(9)
院内会诊一结束,刘院长通过总后卫生部,与北京军区总医院联系,审请了远程会诊。
宋立新汇报了诊疗情况,提出了会诊要求:1、目前的诊断是否缺项?2、化验检查是否缺项?3、治疗方案是否修改或者加强?4、下一步还需要注意什么?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赵春平主任和ICU室的韩文彬通过远程会诊的视频系统,仔细了解了情况后,一一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基本认定到目前为止,255的诊断明确,救治正确,同意他们的治疗方案,并给出了补允意见。特别提到考虑到已有脑脊液耳漏,可能有颅底骨折,要高度注意外伤漏诊,继续补血及血浆。
长出了一口气的宋立新走出帐篷,他看到在会议上一直安静地听着的刘院长正在把电话打给武汉总医院的刘幼英副院长。刘幼英是军内著名的肾病专家。
其实,这个时候,刘副院长已经在路上了,他还带来了同在一个医疗队的神经外科的专家余泽。20日胡光俊飞机一落地就电话向他报告了赖元平的情况,考虑到这个病人情况太特殊了,刘副院长一早就坐上车,带上余泽来了,余泽是医院三个最权威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所在的科室是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他们要亲自看一下病人,看一下有什么能够帮上忙的。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的余泽1971年从医,今年已经60岁了,刘副院长也已经54岁了,广州军区武汉医院这次出动的112名医疗队员中,一半以上是主任级以上的专家。他们的想法是:要把最好的医生派到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开车送他们来的,是人称“张老三”的一个德阳志愿者。
张老三本名张顺礼,是德阳一家个体经营者,地震前,他经营着一家不错的烧鸭店。地震后,人财并没有什么损失的他,关了烧鸭店,第三天就开着自己的车在德阳城内转,义务拉伤员,拉救灾的部队军人,也拉志愿者。武汉医院的医疗队驻进绵竹后,他干脆就定点定在了这里,并且带来了中学毕业的儿子,每天早上象上班一样,准时到医疗队帐篷外候着。不管是搜救、巡诊、还是运送伤员,随叫随到。
上午九点,余泽和刘幼英赶到,再一次对赖元平进行面对面的会诊。
刘副院长查看的结果,病人肾功正在恢复。
余泽检查的结果与宋立新和总医院两位专家的担忧一样,赖元平右侧肢体开始出现病理反射阳性,这是颅脑损伤的表现,隐藏在赖元平耳后伤口中的元凶终于露出了凶恶的脸。诊断马上出来了:赖元平有颅窝骨折,之前的脑脊液耳漏和现在的反射阳性反应都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肯定了宋立断的治疗,同时指出,病人目前的情况,最好能做个头部CT检查,但方舱医院没有CT设备,在体征进一步稳定的情况下,建议尽快转移到有能力处理的医院去。
这两位教授加上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的意见给了宋立新和刘院长他们很大的提示和帮助,这是赖元平生命接力中另外两个重要的站点。
7月18日的黄昏,我在255的帐篷外见到了余泽教授和刘幼英副院长,刘幼英教授象个长辈一样慈祥温和,60岁的余教授精神好得让我钦佩。他们象两个上学的大孩子,一个人背着一只军用书包,余泽还随身带着军用水壶。
见我盯着他们的装备,余泽教授说:当兵这么多年,只有这一次真的象是在战斗。不错,我参加上了。
下篇 链 接(10)
刘教授指着余泽说这次到灾区来是他狡猾争取的结果。见我不解,余泽教授就孩子般地凑近我耳边说:你猜我怎么说服我们院领导的?
我摇摇头:不知道。
他拍了一下手,高兴且自得地说:我说,领导哎,让我去吧,明年我就离休了要是明年再有什么事,我就来不了了。这可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哟!于是我们领导同意了。
不过呢,真要是明年国家再有什么事,我就自己可以来了,不用别人批准啦!余泽教授开心地笑起来。夕阳洒在他光泽如年轻人般的脸上。
在经历了多日的忧伤和悲痛后,我难得地笑了起来,为了这个乐观的,孩子般天真可爱的老教授!
离开的时候,余泽教授拉了一下我的手说:孩子,不要难过,我从医这些年见过的重病人太多了,送到我这里来的,基本上都是有很大问题的。赖元平是一个奇迹,其实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我总是告诉他们:相信时间。
六
当天中午,鉴于赖元平的情况趋于暂时的稳定,为彻底解决他颅脑损伤。需要考虑赖元平的去留问题了。为慎重起见,刘建军院长通过总后卫生部再一次提出远程会诊的请求。
下午16时,关于赖元平的第二次远程会诊在德阳的255野战方舱医院会诊车上进行。参加单位和人员是:
解放军301总医院专家组
北京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组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组
南京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肾内科专家组
成都军区总医院远程会诊中专家组
会诊中,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顾建文从视频画面中发现赖元平右手、右脚活动能力差,全身有多处破溃化脓,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断定病人脑内有血肿,随即与在座的解放军总医院院士陈香美教授、骨科张搏勋教授商议,建议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