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演变,粗布成了尼龙,市布成了涤纶,人们穿得衣服也没有了补丁;人们有了洗衣机,连衣服也懒得洗了,更何况某些毛料还不能水洗;冬天烧火炉的同时,就连老天爷也不像从前那么冷了;夏天有了空调电风扇,一不高兴还会到澡堂子里洗个桑拿;具体到做饭有了煤气灶和电磁炉,更是从根本上解放了家庭妇女。一切与电有关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所有与人们生活有关的一切活动,将会更加发达起来。科研成果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再逐步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和封建意识。
话说至此,过去村里人所特有的人文环境,以及村里所特有的乡土气息,还有村里人那种随遇而安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农民最基本、最朴素、最纯洁,也是最伟大的思想——有饭吃,有田种,有衣穿,就是福星高照,就是人寿年丰,就是金玉满堂……总之,就是幸福。
原因就是有了:机器。
现在的生活,并不能说不好。过去是粗粮吃不饱,现有是猪肉白面大米吃不进去,而且人们早已吃烦了;过去是行走,现在是骑车或坐车;过去是一年四季受苦受累也挣不下几个钱,即使有钱,也是商品紧缺,现在是村中就有百货商店,只要你有钱,想买甚就有甚;过去是托人捎话,现在是手机电话……过去村里人有个梦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异族叔父邢天保(乃异族叔父邢天仓之弟)在几年前就盖起一幢楼房,由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村民们羡慕的对象。家家安装一部电话机,却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事情了。一些年青人还不满足现状,人人手里拿着五光十色的手机,互相见面的同时,还常常发个短信,戏言为感情交流。报纸上有篇文章,称这些年青人为拇指一族。
科技先进的结果,肯定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村民们带来了莫名其妙的疾病。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出现,还有塑料的发明,使村里的环境污染,比从前日有所增,也是近年来村民患奇形怪状疾病的罪魁祸首。
科技与传统并行,文明与封建相遇,机械化与手工作坊的较量,各种机器电器的繁荣,各种文化方式的泛滥,就连村民农业生产所用的牛马骡,近年来也再逐步下降,并有灭绝的可能。摩托车及汽车数量的增加,致使村民车祸接连不断,年青人的享受意识和金钱观念有增无减。更有异族一派,视祖宗遗训于儿戏,奇装怪服,追赶潮流,口出狂言,目中无人,这是村民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牵牛荷锄归:一幅田园风景画
牵牛荷锄归:一幅田园风景画
村民以农为主,村民耕种的农作物,从一九五四年引种玉米前,一直是以种高粱为主的,这也仅限于河地和一些沟地。那时的品种也不好,高粱是那种高秆儿,穗很大,籽子少,村里人叫它豪茭,我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只好取这两个字代替。山坡地以种谷子绿豆黄豆黑豆等小杂粮为主。
近年来,村民不怎么种高粱了,原因是种那东西麻烦,尤其是由高粱穗儿变成高粱粒儿,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而且打起来,高粱穗上那种毛毛,扎得人们异常难受。这还不是主要原因,现在政府鼓励农民大面积耕种玉米,而且一亩地还补贴五元钱人民币,况且玉米这东西也好收拾,春天下种之后就等苗儿上来,然后锄一二遍随意,到了秋天,把玉米棒子掰回家就算收割了秋,然后堆在院子里。这里说的是玉米。
近年来还流行种葵花,一斤葵花一块来钱,咱不种谁种?村里人以前还种一些白萝卜胡萝卜之类的蔬菜,现在也很少种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有,以前村里人还种过棉花、小麦、水稻、黍子、红薯、山药蛋、油麦、荞麦、蓖麻、西瓜、香瓜(也称甜瓜)等等。如今也很少种这些了,原因可能是没有产量。
我村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典型的丘陵山区,村民所耕种的农作物,基本上是旱作物,而且靠老天爷为生,年景好些,也就是说雨水多些,庄稼收成也就好些;反之,年景不好,老天爷不下雨,村民们就是个不能活。打下的粮食不够吃,村里人又习惯守家在地,老以为“好出门不如呆在家”,谁知祖先还留下这么一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你不出去,怎知道外面的世界也精彩?
当然,这是过去。现在村里人的思想也是一日千里,年青力壮的都在外面打工谋生活,村里留下一些妇女和老年人,种着几亩地,守着几间房,闲余时也娱乐娱乐,打打麻将,也打打扑克,在地里劳动的时间,确实不多,春耕下种,全是机械化作业,就是夏天到地里锄锄草,追追肥,到了秋天,把庄稼收割回来的时间,也就是三五天的样子,你说省事不?
说到农作物,我想起村里人在秋天常说的一句话:你家谷子打了几担?
身边有人说了:打了五担。你家呢?
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一担,换算成公斤或换算成斤,究竟是多少?照我理解,这个担,好像说的是容量,比如说一担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又等于多少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担斗升都与重量没有关系,这样理解不知对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家畜:与村民最亲近的动物
家畜:与村民最亲近的动物
因为祖辈世居晋西北黄土高原,又以种地为生,这样就不可避免要饲养一些家畜。当然,过去那个刀耕火种年代,与现在的机械化作业,又是两个不同意义上的概念。农耕的需要,也因为家庭生活的因素,村里人一般都饲养一些动物:猫是老年人所宠爱的动物,狗是富裕家庭的象征,而普通人家,则饲养牛马驴骡,一是为了农田耕种与秋收,二是家畜排泄物尚可当作肥料。有些动物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比如养狗是为了看门,养猪是为了调剂生活,还有母鸡为其下蛋,公鸡为了报时,也有一些闲情逸致的村民,饲养家兔,吃兔肉是近几年的事情,过去村里人印象中的肉,一般是指猪肉。
村民自古就有仁爱与慈善之心,表现在屠杀家畜方面的行为,是非常人性化的。比如逢时过节,村民要屠杀动物时,自家人是轻易不动手的。更有甚者,都要躲避起来。而且不吃自家饲养动物的一口肉,要全部卖掉。想吃的时候,再从其它地方买来。
由此,我想起一句俗语,意思是说一位穷人尚有骨气: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小猪跑吗?
当你来到一户人家,还没进门,远远就可以听见狗叫:一是为了防盗,二是告给家中主人,说有客人来访,准备迎接。进入大门,出现在你眼里的不是满院飞跑的小鸡,就是随主人爱好的猪羊牛马。
说到这儿,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趣事,那时我已上学,可能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家里养着一头大白猪,因我经常给它挖草,梳理皮毛,它对我很有感情的同时,我对它亦有父母弟妹不可代替的感情。早晨上学时,它跟在我身后,随我上学。
我进教室门,它蹲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当时学校就在村西大寺院里,寺院有大小山门各一座,那只大白猪就卧在寺院东面那座小山门底下,一卧就是整整一个上午,或整整一个下午,等我背着书包走出教室的时候,它就起来跟我回家,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时间过去近四十年了,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它的模样:一身纯白色的皮毛,个子不很高,可也不算小,虽说是猪,可身上极其干净,脾气也极其随和,尤其是“它老人家”走路的姿态,和屁股后面那条小尾巴,摆来摆去,甚是可爱。
后来,它还是难逃一刀。我的伤心与痛苦,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人与动物之间,只要相处的时间长了,双方就会产生出你喜我亦喜、你悲我亦悲的感情,这种感情,有时会影响你的一生。
一九八零年左右,父母在村东戏台买了三间汽车库房,然后将它改装成居住的窑洞,当时戏台院仅我一家,也没有围墙,院子离村又比较远,周围亦没有人家,父母只好养条狗,和父母弟妹做伴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人常说,狗通人性,这话没错,只要你是我家亲朋好友,它是不会叫唤的,更不会去咬你。就是村里的亲戚,它也知道,只要你对它说一句:到你大姑家去。它就会来到村中大姑家,自然大姑全家人也喜欢它,给它吃些东西,它就会朝你摇摇尾巴,然后回到家来。因我常年在外,回家的机会自然要少,但它老人家对我还是非常友好。后来,它得了一场病,走了。时至今日,一提起它,母亲的两只眼睛还是泪汪汪的,尤其是二弟,身边少了一个伙伴,自然悲从心生。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父母还养过二头牛,春天拉肥犁地耕种,秋天又从地里往家里拉运粮食,方便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许多麻烦:每天总得给它割草,要不就是牵着它放牧,然后还得让它喝水,如果有个病病灾灾,还得请兽医看病。
村里人都说,养牛能让它生下牛黄来,那可就发财了。据说,牛黄是一种药材,极其珍贵,也极其稀罕。我在村里也有许多年了,然而只是听说过这种东西,却没有听说过谁家的牛产下牛黄来,可见其稀奇。
当我写到这儿,突然想起在村里劳动时,曾亲眼看见过这样一件事情,好像是在村西山梁上劳动,有村里人捉到一条活蛇,然后他用草叶将蛇裹住,让牛吃了。我看后大惊:牛吃蛇,还不将牛给毒死?一位长辈告诉我:没事的,牛吃了蛇,不但没事,反而还给牛治病。
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今天,我家院里的牛圈尚在,老黄牛却早已下世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某些专业以其优势,在市场上越发显现出特殊的地位,比如养猪专业户,比如养鸡专业户,比其单家独户饲养牛马要合算,别的不说,单说农闲时放牧这一项,就将一个劳力浪费掉了。试想也是,一个人放牧一头牛,也是那么一天,一个人放牧十头牛,也是那么一天,其结果却是两样:一个是一头牛,能卖九百元;一个是十头牛,能卖九千元。
况且动物亦有喜群结队的天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娱乐:原始的幸福方式
娱乐:原始的幸福方式
村里人除过正常生活劳动之外,业余时间的活动也是很丰富的。
老年人喜欢坐在街上,夏天坐在树阴底下,一副马扎儿,一壶茶水,一只手里摇着羽毛扇子,一只手里拿着旱烟杆儿,下面掉着一个烟袋儿。谈古论今,回忆过去,一副幸福的样子,真叫人羡慕。冬天,躺在家里,或者是找几位能说到一起的人,围着火炉那么坐着,火炉上坐着爨(音为穿)壶,茶壶里面泡着砖茶,想说话儿,就说说话儿,不想说话,就那么坐着,手里端着茶杯,看着火苗儿。有时候,兴致一来,三二位老人儿,往坑上一坐,让老伴炒几个下酒菜儿,或者是不炒什么菜,有一蝶花生米也行,或者是有一盘酸菜也行,喝两盅青梅酒。
现在的老年人更是享福,子孙成家的成家,下地干活,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情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人,还在家看看电视,看的时间长了,他们也会聚在一起玩两把,摸摸纸牌,别别棍子,只是娱乐,不耍钱,不赌博。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位胡老前辈,他老人家系定襄县宏道人,曾经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后来又在一个宿舍院居住,此人性格开朗,爱说个笑话,是个红火热闹人。他老人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起得早,不见得身体好。他老人家的本意是说,玩麻将时,你取的牌再好,可就是不上子儿,起牌叫口,你就是胡不了。姓胡也不行。所以,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一句格言,也就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的道理。此时,我想起这句话来,并把这句话儿放在村里那些玩麻将,或玩纸牌,或玩别棍棍的老年人身上,我想又是一番意义。
老年人一生勤劳节俭,风里来,雨里去,为的就是老来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但是,也有极个别老人不是这样,子孙不孝,老人就有些受罪,身边有个老伴还好一些,身边没个老伴,真正一个孤家寡人,饭不想吃,电视也看不进去,唯一的快乐,就是到大街上和人们说说话,逗逗乐。子孙要是坏了心,整天和你怄气抬杆钻牛角,就叫你心情紧张,就叫你无可奈何,说不得,更是打不得,你稍微有些放松警惕,他还偷你钱财,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