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蒲草的记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说,当时学校采取的都是复式教学法,一名老师教一至四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自然老师也是一人。据父亲回忆,当时学生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尤其是农忙季节,学生也就是二十多名。到了冬季,学生才有四十多名。

  父亲提到的第六任老师名叫张进诚,也是上佐村人氏,他老人家还教过我。第七任老师名叫吴果花,汾阳县人氏,她老人家是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成长影响至深。有关她老人家的详细情况,我将在后面分章记叙。

  一九四九年父亲九岁,开始在本村小学读书,学制为四年。一九五六年秋至一九五八年夏,父亲在白石村高级小学校读书,学制为二年;一九五八年秋至一九五九年夏,父亲在麻会中学读书一年;一九五九年秋至一九六零年秋,父亲在豆罗中学读书一年。一九六零年秋天,豆罗中学改名为:山西省交通技术学校。一九六零年冬至一九六一年六月,父亲在太谷交通学校校办工厂实习。当时共抽走六名同学:父亲与王润科(下河北村人氏,后来他俩结为朋友)学锻工与铸工;邢良巨(取其音,本村人氏)与张玉根(取其音,杨家沟村人氏)学车工;焦保林(取其音,麻会村人氏)与李隆顺(取其音,辛曲村人氏)学修理工。一九六一年六月,山西省交通技术学校又更名为:豆罗中学。这时,父亲与其它五名同学,只好从太谷交通学校返回。

  据父亲介绍,当时村里小学为初级小学校,学制为四年;以上是麻会完小,或庄磨完小,或忻县一完小,或忻县二完小,学制均为二年。村里第一批考上完小的只有一人,他就是我的同族伯父张宝林,他老人家考得是忻县二完小,时间可能是一九五二年。后来他老人家又考上忻县一中,后来又从忻县一中考上原平农校。村里第二批报考完小的有四人:父亲、邢大成、邢四福、赵海林。父亲讲,原先初选上三人:父亲、邢大成、赵海林。口试时,又将父亲与赵海林打下,只有邢大成一人考上完小,后来他老人家又考上忻县一中,后来又从忻县一中考上忻县某中专学校。

  据父亲回忆,当时口试的题目是问父亲:你是否有病?父亲如实回答,结果就将父亲打了下来。当时父亲脸面发黄,所以主考官以为父亲真的有病。

  那个年代,谁没有病呢?

  现在村里也有小学校,好像是五年制,学生也就是四五十个左右。以前还有一个幼儿班,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取消了。 

读书与谜语之间的关系
读书与谜语之间的关系

  
  
  小时候,我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个画面:祖父走在大街上,一步一步,像是沉重的历史……有时看见他老人家低头弯腰,不知在找什么东西?小孩子好奇心切,跟在他老人家背后,发现他老人家弯腰拣起的那个东西,竟然是村民遗弃在大街上的一张旧报纸……

  从那时起,这个画面就凝固在我的脑海之中。

  在我踏上为文之路后,我的远亲舅父宋文明,曾给我手书两条隶书:

  贫不卖书留子读,

  教儿栽草与人看。

  照我理解,前一句与此篇题目有关:有书不要卖。后一句与做人有关,字表面是让子孙栽草种花,其实质是让子孙做人。表面上是“与人看”,其实是给“自己看”。

  后来,祖父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至死难忘:书就是祖宗啊!

  村民以读书为重,家里生下小孩子,父母第一件事情就是启蒙教育。而启蒙教育的前提就是胎教,胎教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生下孩子时,第一个让孩子枕得就是厚厚的几本书,好像那书枕在小孩子的头下,书里的东西就会跑到小孩子头脑里似的。不过话说回来,单从这一件小事情来说,就可反映出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望子成龙,或者说是望女成凤的心情。

  小孩子刚会坐了,母亲就和孩子做一种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点斗点。或二个小孩子,或小孩子和他母亲,二人面对面坐在炕上,四只脚互相顶着,先是母亲教孩子,一个手指点对方的脚丫子,一边点,一边嘴里唱着歌儿,具体到歌词是甚,我是不知道的,只能据其音实录如下:

  点斗点,卖油烟,

  油烟化,种芝麻。

  芝麻利,锄田地,

  大米,小米,

  二只毛蹄圪撩起。

  每说一个字,手指点孩子的脚丫子一下,说最后那个“起”字的同时,母亲把孩子的一条腿架在另外一条腿上,这就算是完了一局,然后接着再来,直到双方累了为止。这个游戏的目的,一是锻炼孩子的手脚运动,二是培养孩子认字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有几个名词需要解释一下,所谓毛蹄,指得就是小孩的脚丫子。圪撩,意为将孩子的脚架起来。

  等孩子长大一些,然后就教孩子猜谜语,记得小时候那谜语真多,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有这么几个。如:

  盆盆扣盆盆,

  盆盆里面有两条龙。

  谜底是甚?核桃。

  红嘴,扁肚,黑尾巴。

  谜底是甚?土炕。

  俺家有条黑狗,

  卧在地下不走。

  谜底是甚?是家家炕火门口的那个放煤的黑坑子,老家叫炭扒子。

  俺家有只黄草鸡,

  见人来了绕炕飞。

  谜底是家家扫炕用的条帚。

  有些人们故意编一些荦谜语,让不知深浅的小孩子来猜,小孩子猜不出来,那些人们还故意让小孩子回家让其父母猜,其中我记得就有这么几个,比如:

  姐妹十七个,

  围着铜盆坐,

  她妈跟人亲过嘴,

  她们叫人揣摸过。

  谜底是民间乐器:笙笛。

  还有一个是:

  搬开你的,

  塞进我的。

  谜底是衣服上的扣子。

  还有一个是:

  上炕亲亲嘴,

  下地扒开腿。

  谜底是葵花籽儿。

  再就是到了晚上,那时没有电灯,家家一盏煤油灯。吃过饭,人们一时半会也睡不着觉,父母就在灯的一边做手影,只见他们两只手不知怎么弄得,在墙上就跑出许多老鹰,或者是一只狼嘴,或者是一只小兔子,要不就是一个马头,所有这些还会动呢!

  现在村里人都不用煤油灯了,人们也不玩这些了,偶尔想起来,却又忘了该怎么做,现在的小孩子见了以为稀奇,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只有电视里的动画片,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画片”。

  再有就是掏牛槽槽。这也很简单,有一根细绳子就行,两个头打结,往两只手上一架,左右穿插,便成了许多图形,有菜畦形状的,有山字形状的,有凤凰双展翅形状的,等等。听老人们说,玩耍掏牛槽槽这种游戏,越掏越穷。所以一般情况下,老人们是不让小孩子玩这种游戏的。话虽这么说,小孩子还是照样玩,只是不在老人们跟前玩而已。

  还有一种游戏叫小鬼搬砖,这种游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人们一般不玩。要玩的话,也是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取题为藏书,整篇却是游戏与谜语,可见我这散文之散,也在人们的想象之外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乡情:常牵挂,在梦中……
乡情:常牵挂,在梦中……

  
  
  村里人有句俗话:人不亲土亲。意思十分清楚,意义却广泛而深远。说它广泛,是指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多,多于想象。比如村民的婚丧嫁娶,比如村民的生老病死,无不渗透着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说它意义深远,是相对于如今的风气而言,在经济社会谈论乡情,甚至与人谈论亲情、爱情、友情时,其中也夹杂着许多经济成份,所有带情的词语,似乎成了哲学里的形而上学。

  在此意义上谈乡情,其意深远啊!

  比如娶媳嫁女,全村人无不为之欣喜若狂,从张罗婚事到搭棚设宴,只要你喊一声:“来帮忙啊!”或:“来喝杯喜酒啊!”对方是绝对不会拒绝的。更有甚者,你不说,或你没请,他照样前来帮忙。即便不动手帮忙,他照样是大口大口地吃肉、大碗大碗地喝酒,然后再挑几个喜糕,好像办喜事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似的。

  也有这种现象,三五知己,随份凑礼,也来热闹一番:一来高兴,二来想沾点喜气。猜拳行酒,嬉笑震天……此为乡村一景,别具风格,富于特色。

  比如有人卧病在床,全村所有知情人都要登门看望。所谓登门看望,多指同性。异性之间也有,多指晚辈与长辈之间。登门看望时间,大多在正午之前。看望时,总要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稀罕食物带上,比如鸡蛋、红枣、核桃等等,以示其关怀之情。贫困人家也来,说几句安慰宽心的言语,也让有病之人感动万分,病情减半。

  有亲近人,将手放在病人胸口,轻轻抚摸;或将病人之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以示同心。平日之怨恨与误解,瞬间化为云烟。以上这个场景,在我脑海里浮现许久,印象极深,叫人感到乡情,好像水乳相融一般,说不完,道不尽,常牵挂,在梦中,是乡情啊!

  比如女人生孩子,谁家媳妇五个月了,谁家媳妇过二个月就要生了,此类话题,常常挂在坐街女人们的嘴边,好像别人怀的是自己的孙子。关怀之心,甚于公婆。

  村里人有“添丁加筷为大喜”之说,由此可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罪恶深重。此为传统习俗,却也根深蒂固。

  一旦瓜熟落地,全村人奔走相告:谁家媳妇生了一个儿子!贺喜之人,不乏其数;亲近之人,不避禁忌,来往进出也要放轻脚步,贺喜或看望者以女性为主,多送一些“养月子”食品,过去是鸡蛋,现在是挂面饼干,依各家经济而定不等。

  村里人有此乡俗,人们称之为“挂草”。如生为男孩,须用带根的谷草,用红线捆住,挂在大门左边;如生为女孩,不必用带根的谷草,亦为红线捆住,挂在大门右边,取意为“男左女右”。带根为传承之义。

  在此又有一说,也可以称之为笑话。大意为某某粗鲁人,有意或无意跨进“挂草”人家大门,须将自己穿得裤腿扯开。如“挂草”在大门左边,扯自己的左裤腿;如“挂草”在大门右边,扯自己的右裤腿。所扯裤腿,长短不定。

  比如丧事。一家如有亡人,亲朋好友悲痛之情,自不必言,就是全村村民,无不闻者落泪悲壮凸显。前来帮忙之人,大多默不做声。年青人多做一些跑腿营生,如担水借东西。老年人见识多,有经验,一般在旁边做一些指导工作,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之前或之后,主要是安慰劝说生者“亡者已亡、生者亦生”的道理。在此想起祖母走后,一位同族兄长的女人曾对人们讲过这样的话:“那(指祖母)可是一位好人,我们拉也拉不住。”此处的拉,取意为不让祖母“走”啊!

  对于孝子来讲,村里人还有此说,人亡之前,须卧床数日或数月,由子女服侍为尽孝道,否则将给孝子孝女留下终生遗憾。

  由乡情一词,引发我以上四个比如之说,其旨在于倡导与发扬。我在小说《我温柔我漂亮》中,曾有过乡村与城市之对比,现照录于后,以示乡情之重、为文之要:

  站在太原迎泽大街上你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气息。你感受到的只是社会的文明和科技的脚步。还有人与人之间那种特有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金钱交易。坐车给钱吃饭给钱睡觉给钱就是上一趟厕所也得给五角钱。一些偏僻地方乱收费问你要一元钱你都没脾气。金钱万能成了城市本性。人性在城市里暴露出极其肮脏的一面。在城市感情就是经济经济就是金钱金钱就是不择手段互相利用。根本找不到乡村那份安静与祥和。

  在乡村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借个车吃顿饭甚至在别人家睡几天觉。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就是吵架骂人也是那么直来直去。事后不记仇还是好朋友。在乡村感情就是坐在一起吃肉喝酒经济就是下地干活劳动金钱就是娶媳妇盖房。至于借钱说成挪用借东西说成用一用雇个人说成帮帮忙这都是口语。丝毫不提钱的事儿。人们不提自有不提的道理。人家还会白用咱的东西?这就是乡下人特有的性格。你想进谁家门就推开门进想和谁说话就找他说。绝对不会像城里人那样一开门就问你找谁?

  这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区别。

信仰:西沟娘娘洞的神话故事
信仰:西沟娘娘洞的神话故事

  
  
  村民信仰,大多与神庙有关。

  距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