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古那些事儿-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召伯爽和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劝说姬昌迁都。

  姬昌问:“迁到哪里去呢?”

  召伯回答:“我们可以兴师动众,重新建造一个都城。”

  姬昌却说:“不可。天降灾祸,是为了惩罚罪孽。我一定犯下了什么罪孽,老天爷才这样惩罚我。现在,我们因为灾祸兴师动众,重建都城,是加重我的罪孽!要想减请我的罪孽,只有多为族人做点好事。”

  召伯爽立刻组织人力安葬死者,开仓赈济,帮助族人修复损毁的房屋,赢得族人一致赞扬。

  说来也怪,自从做了这些事后,岐邑郊外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族人们都认为,这是姬昌积德行善的结果。

  姬昌的善行感天动地的传闻逐渐超越了周原的范围,而且越传越邪乎,以致被周边氏族奉为料事如神、无所不能的“圣人”,氏族间发生了什么纠纷,也往往找到姬昌,让他来评断是非。

  虞、芮两国一直以来都为边界划定的事情争执不休,经常发生氏族间的大规模械斗,打得头破血流,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让两国的国君都感到很头疼。周原地震发生后,姬昌的名声越来越响,两国国君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姬昌,要请他来作个公断。于是,两国国君约好了,一起来到了周原。

  在大道上,他们看到男女各自走在道路两旁,男左女右,年轻人遇见长者,总是停下脚步,退到路边,让长者先行。

  在田野间,他们又看到两个农人互相谦让,把地界的牌子往自己一边的田里插。

  两人十分惭愧,说:“我们所争的,都是周人所耻的,为什么还要到岐邑去呢?只能自取其辱。”车马还没进岐邑,就一起掉头返回,从此将所争之地变为闲地,再未因边界问题产生纠纷。

  这件事情发生后,有40多个诸侯国纷纷率族归附,共尊姬昌为周文王,愿听命姬昌,为其奔走效力。

十九
姬昌明白,要想使周族强大起来,首先就要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姬昌不仅重用自己的弟弟虢仲、虢叔和周族的虞官“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马呙)广泛咨询,而且请他们推荐人才。为了接待来访的贤人,姬昌常常误了吃饭、睡觉,但却乐此不疲。

  这天,在通往岐邑的路上,步辛甲的后尘,拉拉扯扯走来了两位老人,引得许多路人驻足观望。

  年纪小一点的一位老人对年纪大一点的那位老人说:“你一定要跟我回去,国不可一日无君。”

  年纪大一点的老人则说:“咱父亲不是已经把王位传给你了吗?你不在家好好当你的国君,跟着我瞎跑什么?”

  年纪小点的老人说:“你是长子,本应该由你继位。这是祖先立下的规矩。”

  年长者说:“你不继位就是违反天意。”

  年轻者说:“如果天意真的让我继位就该先让我出生,而不是让我做你的弟弟。”

  哥哥说:“天道远,人道近。在家里,父亲就是天。不听父亲的话就是违反天意。”

  弟弟说:“人道应该合于天道,让我继位是父亲老糊涂了,是乱命,不可从。”

  哥哥说:“父亲去世了就不听父亲的话,那是不孝。”

  弟弟说:“我要是听了父亲的话,就是逆天而行,不会有好下场的。”

  哥哥说:“不管怎么说,我是不会回去的。”

  弟弟说:“你不回去,我也不回去。”

  哥哥说:“你不回去,国家怎么办?”

  弟弟说:“不是还有二哥吗?国人会立他为君的。”

  哥哥说:“那好吧,咱们就一起去周国吧,听说周国对老人十分尊重。”

  弟弟说:“好,我和你一起去周国。”

  于是,两人再不拉拉扯扯,而是高高兴兴地一块说笑着,来到岐邑。

  负责安置老人的毕公是姬昌的庶子,排行十五,他恭恭敬敬地迎接了他们的到来。仔细一打听,原来两位老人都是孤竹国君的儿子,一个是长子,叫伯夷;一个是幼子,叫叔齐。因为孤竹国君平时对叔齐十分喜爱,临死前就破坏氏族“兄终弟及”的规矩,把王位传给了叔齐。可叔齐对伯夷十分敬重,怎么也不肯继位,硬要伯夷继位。伯夷不肯违背父亲的遗命,偷偷跑了出来。叔齐发现伯夷不见了,就四处派人打听哥哥的下落,终于得知哥哥正在去岐邑的路上,于是星夜兼程赶上了哥哥,要把伯夷拉回家。伯夷不从,兄弟俩便一路拉拉扯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干脆一起来到岐邑。

  毕公知道,孤竹国是和北户、日下、西王母并称的四个当时人们所知最边远的小国。孤竹国在最北面,北户国在最南面,因为那里的门都是朝北开的。日下国在太阳的下面,自然在最东面。而西王母国仅从“西”字上看就知道在最西面。经过与伯夷、叔齐兄弟俩的攀谈,毕公对他们所以选择周国为栖身之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孤竹国作为与商朝同姓的属国,已从原来的父系氏族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一切由商王说了算,对国中的任何一个人,商王都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特别是自从商王开始对东夷的连年征伐,加重了各属国的赋税和徭役,让孤竹这个人数很少的小国越来越不堪重负,族人早已怨声载道。这一点让兄弟俩很看不惯。他们不愿被族人在背后埋怨,所以谁也不想当这个国君。当他们听说周国对本国和周边小国的人民像对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一样仁爱时,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人间的天堂,因此早就想放弃王位,去做周国的臣民,但父亲在世时,他们又不能不尽孝道,这次正好借父亲去世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宿愿。

二十
说到人才,姬昌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脱离险境的召伯爽。毕竟是同族,召伯爽很痛快地答应了姬昌的请求,放着诸侯不做,心甘情愿跟姬昌回到岐邑,做了周族的太保。紧接着,姬昌又去拜访了在危急关头给自己指出了正确前进方向的吕望。

  他利用去商都进贡的机会,专程去孟津寻访吕望,却没有找到。直到去了商都才见到吕望和他的三个弟子南宫括、闳夭和散宜生。姬昌求贤若渴,极力劝说吕望和自己一起回岐邑,但吕望仍然没有答应姬昌的请求。他认为自己在商都要比在岐邑所起的作用更大。但他将辛甲大夫引荐给了姬昌。辛甲大夫本想和姬昌一起回岐邑,但姬昌生怕这样做会引起商王帝乙的怀疑,所以就没有同意,只是说服吕望的三个弟子跟自己回到了岐邑。但辛甲大夫一天也不愿意在商都呆下去。在姬昌回到岐邑后不久,就带着全家投奔了姬昌。 

  说实话,当辛甲大夫带着全家来到岐邑时,周侯姬昌对他还并不十分信任。他生怕这是商王帝乙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所以自己先没有出面,而是让召伯爽接待了辛甲。召伯爽原来就见过辛甲,但接触不多,不太熟悉,于是就和辛甲东拉西扯,以测试辛甲是否有真才实学,结果十分满意,便极力向姬昌推荐。姬昌当即任命辛甲为周国的太史。辛甲受到姬昌如此器重,自然十分感激,从此为周国尽心尽力,立下汗马功劳。

  当辛甲大夫全家投奔了周侯姬昌之后,商王帝乙大发雷霆,非要查出是谁吃里扒外挖墙角,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子良再也不敢装聋作哑,只好借故吕望在迎宾过程中慢待了客人,把吕望赶出了家门。吕望只好连夜去了他东海之滨的老家,以逃避商王帝乙的追捕。

  在东海边,吕望不敢再抛头露面,只能留起胡须,隐姓埋名,化名姜尚,每日混迹于渔夫之中,以捕鱼为生。 

  开始几天,吕望连一条鱼也没钓到,气得他甩飞了斗笠,扔掉了蓑衣,坐在岸边生闷气。

  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过来,好言相劝,说:“你别着急,谁也不是生来就会钓鱼的,你不妨再钓一次试试。不过,你要把鱼线弄得细一些,鱼饵也要做得香一些,下钩时要尽量轻一些,千万不要惊动了鱼,这样你才能钓上鱼来。”

  吕望十分感激,请教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说:“我一个打渔的哪有什么姓名,人家都叫我‘大头’。”吕望这才注意到老人果然长着一个硕大的头颅,便按照“大头”的原意,为老人起了个文雅的名字——泰颠。老人平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心里也十分高兴,与吕望成了忘年之交。

  吕望听了泰颠的话,果然有了起色,虽不是天天满载而归,却也回回不空手,渐渐地,心态也平和了许多。日复一日,吕望的钓技日臻成熟,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人还慕名而来,既欣赏他的钓技,又买他钓的鱼吃,他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与此同时,吕望仍不辱使命。因为虽然他贫无立锥之地,但出身高贵,加之博学多才,仍具有很旺的人气。他便利用这一点,抓住一切机会,策动东夷各族联合反商。

  转眼间,商王帝乙驾崩,虽然他的长子是微子启,但因为启的母亲早已失宠,所以就立了他最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儿子受德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帝辛,史书上多称其为含有贬意的“纣”。

  纣一继位,就将周侯姬昌与鬼侯和鄂侯册命为“三公”,也就是诸侯中的最高一级。 姬昌便利用在商朝为官的机会,广交朋友,不仅与纣王的叔叔比干、庶兄微子、庶弟箕子这些上层人士交往,而且屈尊与史逸等人关系密切。

  在商朝的日子里,姬昌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同时又无法直接掌控周族既定国策的实行,于是便借口自己年老体弱、水土不服,三番五次向纣提出致仕退休的请求。纣不但没有同意放姬昌回周,而且还要求他必须把长子伯邑考带来商都。姬昌知道,这是纣对自己不放心,要拿儿子作人质,但为了兴周的大计,姬昌只好同意了纣的条件。

  纣三十年,姬昌与40多国的诸侯相约,一齐赴商都进贡,这一次,周族进贡的是甲骨、巫师和秦女。

二十一
人怕出名猪怕壮。姬昌怎么也没有想到,避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在纣继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姬昌再次率领西方众诸侯去商都进贡的时候,却被纣软禁起来,关到了牖里的监狱之中。

  姬昌的谋士们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后来通过闳夭向纣的佞臣费仲打听才知道,原来姬昌被囚的根源就在于崇侯虎向帝纣进的一句谗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纣十分好色,见鬼侯之女貌如天仙,就逼着鬼侯把女儿送到宫里。可因为鬼侯之女不喜*之事,被纣一怒之下砍了头。鬼侯据理力争,又被纣剁成肉酱,并遍飨诸侯。

  鄂侯看不过去,为鬼侯争辩了几句,被纣施以“炮烙之刑”,烤成了肉干。

  传说此刑为纣的宠妃妲己发明,因为她认为“罚轻诛薄,威不立耳”。此刑极为残酷。是在一个事先挖好的深坑里堆满木炭,然后点燃,又在坑上架起一根铜柱,上面涂上猪油。

  纣让鄂侯光脚在铜柱上面走,因为铜柱很滑,加上被炭火烧得烫人,鄂侯还没走上两步就失足落入炭火中,被活活烧死,纣和他的宠妃妲己则在旁观看,笑得前仰后合。

  姬昌见此情景,敢怒而不敢言,只是转过身,轻轻地叹了口气,不料又被崇侯虎听见,立刻向纣打了小报告。

  崇侯虎对纣说:“姬昌积善累德,诸侯都心向往之,这样将对帝王您大大不利。”

  纣立刻命人将姬昌关进了牖里的一间仓库里,整整一百天。

  姬昌知道自己难逃此劫,只好装聋作哑,忍气吞声,整日埋头整理卦辞爻辞。

  纣对崇侯虎说:“我听说姬昌能未卜先知,咱们就来试他一试如何?”

  崇侯虎问:“怎么试?”

  纣说:“他的儿子伯邑考不是在咱们这儿作人质吗?咱们把他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汤,看他能不能喝出味来。”

  崇侯虎拍手叫好。

  这天,纣真的让御厨把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汤,端给姬昌。

  姬昌接过肉汤一饮而尽,并且连声赞道:“好喝!好喝!我还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肉汤呢!还有没有?再来一碗。”

  御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纣,帝辛哈哈大笑,说:“谁说姬昌是见多识广、未卜先知的圣人呢?他喝了用自己儿子肉做的汤都不知道呢。”

  其实,姬昌哪里会不知道,但他更清楚,如果在这时表露出一丝一毫的悲伤,就会命悬一线、危在旦夕。为了留得青山在,将来为儿子报仇雪恨,姬昌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陪姬昌前来殷都进贡的闳夭、散宜生等人得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