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必然会弹奏出微妙和雅之音来。”二十亿耳聆听佛的垂训后,又恢复了过去的志愿,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后证阿罗汉果,为佛弟子中精进第一者。

  2007年6月2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3、应试教育与创新教育舍谁?
23、应试教育与创新教育舍谁?

  一位朋友留言:想再问您个问题,我儿子现在6岁多。由于从小给他读书,而且是在很轻松、亲情浓浓的氛围中读的,所以他从中也学习到一些东西,尤其是语言的表达、词语也比较丰富。他经常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但是,他自从去年上了一年级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比如老师让造词、让描述事情,他心态就非常拘谨,甚至不会答,好象不能超越老师的答案圈,很死板,而且感觉也不能直达他心灵。我有次看他的卷子,组的词很有他的个性,也不能认为错。可老师判为错。您如何看待现在的应试教育与发挥孩子创造性的关系?非得按照教学上的“标准”吗?我感觉现在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性,不知对否?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中道地看待而不能偏激。我认为基础教育应该是";T";字形教育。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学校教育,或者说是应试教育。同时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也就是创新性教育。如果单纯强调应试教育而没有与社会接轨的创新性教育,那么学生们的思维可能很死板,学到的东西也可能是屠龙之技;单纯进行创新性教育而离开系统学习,那么就失去了创新的知识基础,创新也成了空谈。所以,只有";T"; 字形教育,才能弥补双方的不足。

  2007年6月2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4、加行是加什么行?
24、加行是加什么行?

  一位朋友问:老师;“加功用行而入见道(欢喜地)”,这句话请您能再具体讲讲吗?

  以下仅供参考。我们首先要清楚几个名词(名相):功用,加功用行,见道,入见道,欢喜地。

  1、功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功用】谓身口意之动作也。”我们的身口意行为就叫做功用。《起信论净影疏&;#8226;上》:“为功用所得,故名功德。”大意是说,所谓功德就是我们的身口意善行及其果报。

  2、加功用行:简称“加行”。努力增加功用行为,即不断增加身口意善行。《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加行】意指加功用努力而行。”

  3、见道: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大意是说,见道指最初生起断除烦恼的智慧,从而照见佛性之理。

  4、入见道:指悟入见道的境界。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入见道】悟入见道也。”

  5、欢喜地:新译《仁王经&;#8226;下》:“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为欢喜地。”大意是说,菩萨最初证得平等之理的佛性,从而进入(领悟到)诸净土中,因为是初得觉悟,所以叫做欢喜地,为“十地”位之第一位。

  《三藏法数》:“【加行位】谓四加行位菩萨,由得福智资粮,加功用行,而入见道,住真如性,是名加行位。”这段话大意是说,加行位菩萨因为得到了福智资粮,再努力增加身口意善行,从而进入欢喜地,住于平等的真如佛性状态中,叫做加行位。

  2007年6月2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5、忏悔——孝敬公婆
25、忏悔——孝敬公婆

  一位朋友留言:惭愧,我的公婆已经过世了。以前由于不懂得道理,执著于个人的利益,在丈夫管家的问题上曾以各种借口阻挠过,发生过矛盾。现在想来,羞愧难当,惭怍万分。在此,深深忏悔,并恭请有老人在的各位朋友及时行孝,切莫如我欲养,而亲不待,空留遗恨。

  确实是这样,媳妇应该很好地孝敬公婆。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往往许许多多的家庭,婆媳关系都很难处。为了帮助媳妇及时行孝,我把电脑里储存的文件《关于婆媳关系》献给大家。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婆媳关系

  信息咨询:请问当今社会,婆媳关系应该如何相处?

  答复如下: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据笔者观察,传统道德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家庭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还是一般文化家庭,都如此。

  中国目前的“婆婆”基本还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而现在的儿媳却基本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人。70年代的人,经历了*,传统道德文化在这个年代被冲击得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所以70年代的人的道德文化缺乏,出现很大的断层。而80年代的人,是中国刚刚实施计划生育的年代,这些人是家庭的宠儿,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宠大的,所以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直到成人也没有改掉,特别是由于宠爱养成了任性、自私、冷漠、好逸恶劳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因此,70、80年代的女人当上了媳妇,与婆婆相处时,在道德观念上与婆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由此就会产生种种矛盾。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原因。

  1、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里,勤劳、节俭是人们所一直敬奉的,婆婆更是这样。而70、80年代的女人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往往喜欢所谓的享受“生活”,往往起床很晚,家务活不及时干,或者干脆就“看不见”,眼不见心不烦,或者找种种理由推托家务。特别是很多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70、80年代的媳妇却仍然依赖、指使丈夫去做,令婆婆非常反感和气愤。有人认为这是婆婆嫉妒媳妇夺走了“儿子”,使儿子不能经常在自己身边。其实就笔者对一些夫妻观察到的情况,基本都不是这样,实际原因是因为儿媳的懒惰行为经常令传统的婆婆忍无可忍。另外,70、80年代的女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享受和“消费”,这也与具有传统节俭观念的婆婆格格不入。

  2、热情、守礼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曾经娇生惯养长大了的女人做了媳妇之后,有的“任性”、“自私”、“冷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仍然很重,甚至不清楚什么叫做“热情待客”。有的还反感他人的到来,讨厌朋友、同事和亲戚,只喜欢和丈夫在一起过二人世界。礼节往往是出于谦让和尊敬他人的,所以这种媳妇自然在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显得欠缺得太多太多。这就很容易让传统的婆婆气愤不已。尤其是这样的媳妇,由于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往往很任性,性格逆反,不懂得尊敬父母、长辈,言行举止轻浮而目无尊长、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动辄耍闹,让传统的婆婆更是经常忍无可忍。

  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里,贤惠也是女人所推崇的。所谓贤惠,就是能够将自己的家庭打理得头头是道。作为女人,应该做到“六合”敬。在上要照顾、孝敬好老人,在下要教育好孩子,同时周围要维护好与朋友、同事和亲戚的关系。这才是贤惠。这才是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女人应该做好的事情。而实际上往往是媳妇仍然像孩子那样娇气而幼稚,没有家庭责任感,常常因为不懂礼貌而不能做到很好地孝敬老人,也不能很好地做好社交。这导致婆婆对儿媳的能力与修养经常发生怀疑和否定。

  4、由于儿媳的不良习气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当婆婆表现出不满时,儿媳往往还不清楚是自己不良行为所致,从而认为婆婆是有意与自己找茬作对,于是矛盾愈演愈烈。

  所以,因上述情况而引起的婆媳关系,对于儿媳应该主动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增强家庭与社会责任感,不要有在为别人做家务等不正确的想法,逐渐成熟自己的心理,克服娇气、好逸恶劳等种种不良习气,培养勤快、节俭、热情、重礼等优良习惯。而对于婆婆,则应该对媳妇给予一定的耐心,允许对方的学习有一个过程。这样,很多矛盾就会逐渐解决。

  而在二者间,丈夫一直要做好调解工作,除了不要拖延、掩护妻子的习气而令其长期不改,使得婆婆更加伤心外;还应该劝慰婆婆要对儿媳给予一定的包容,进步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2007年6月2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知自”与“行善不恼众生”
26、“知自”与“行善不恼众生”

  一位朋友问:在世间随顺正常的善因缘,自利利他。觉得主动生起善行,不容易。尤其“主动”二字,有时该生起的生不起;有时觉得心因很好,但是结果对方不认同,这就是不该生的生了,也不好。我们应该合于社会正常善因缘,自自然然地随缘行善、随缘利益他人。这需要哪些品质呢?敬请郭老师再做指导。

  我提一下参考意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知自”;二要注意“善行不恼众生”。

  什么是“知自”呢?《涅槃经》:“知自者,谓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闻、如是舍、如是慧、如是正念、如是善行,皆悉明了也。”大意是说,所谓“知自”就是对自己的信心、多闻(文化水平和阅历)、对不良习气和执着的舍离程度、智慧的大小、大脑中的正念以及身口意善行为等都要做到心知肚明。如果我们对上述内容做到了“知自”,确信我们随缘主动做出的善行是从大局出发,真正利人的,即便对方或一些人一时不理解,我们也应该毫无怨言,也就是要做到第二点“善行不恼众生”。否则又有谁能够“敢为天下先”地行善呢?

  所谓“善行不恼众生”,《三藏法数》:“【善行不恼众生】菩萨于诸众生,常起怜悯之心,虽有加恶于我,不生嗔恼。譬如慈父爱念小儿,虽有秽垢,不生憎恶也。”大意是说,修持菩萨行的人对于众生常起怜悯心,即便众生加害于我也不起嗔恨心,就像慈父喜爱护念孩子一样,孩子虽然有缺点,但是也不憎恨他。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上两点的前提下,可以努力学习一切优良品质,从而去不断地随缘利益他人。

  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7、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27、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一位朋友问:看到大家是因为精进心而引起的问题,真是很惭愧。不知老师是否有更好的对治放逸习气的办法吗?总感觉没那么大的上进心,很懈怠。谢谢老师!

  我提供一下参考。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进。

  《法句经》:“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大意是说,我们刻意地去精进,结果这反而是“妄心”,而不是真正的精进。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精进呢?那就是仔细体察、分析、领悟、驾驭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不生出“妄心”来,或者将妄心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用闪念取代妄心,或者直接生出善心来,这就是真正的精进,而且这种精进是没有止境的。精进不是作秀,是自己真实的心行的改善与提高。

  所以,这位朋友要注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仔细体察、分析、领悟、驾驭自己的心念,这就是大精进。而不要误以为某种固定形式化的内容才是精进。

  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8、更大的福智资粮
28、更大的福智资粮

  一位朋友问:请教老师:“加行位菩萨因为得到了福智资粮”,这话啥意思呢?这个福智资粮在加行位的位置上是有尺度要求的吗?学生愚钝,请老师给说的再详细些,谢谢老师!

  我的回答仅供大家参考。关于资粮,《菩提资粮论》卷一:“资粮者,能满菩提法故,譬如世间瓶盈、釜盈等;盈是满义,如是以满菩提法为菩提资粮。”《佛学常见辞汇》:“【资粮】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 大意是说,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修养、修行)也是如此,也需要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称为资粮。资粮充盈了,就像世间的瓶子满了、锅满了一样,这样才能满菩提法(寻求菩提觉悟之法)。

  这些资粮中有福智资粮。福智为福德与智慧的合称。《佛光大辞典》:“【福智】福德与智慧之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之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之实践,故称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