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地观经》:“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大意是说,如果掩盖自己的罪恶,那么罪恶就增长,只有真心忏悔,罪业才消除。所以,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故意掩盖自己的不良性格、习气和恶的身口意行为,而不想改正,也不愿意去发现和剖析这些不足,就是在作秀。

  《业报差别经》:“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习气与不足,忏悔自己的罪恶,使自己真正改掉不良性格习气,不再造恶业,真正进行忏悔,真正进行自我反思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罪业问题。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身远离邪行恶友
39、身远离邪行恶友

  请问老师:对于有阅历的人某些事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没有阅历的人过后可能才知道。比如:同事说那人色,别理他!但我并没有觉得,认为人家只是对自己好一些,如果不理会伤到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感觉他是好色。那么这个过程有意义吗?还是听到警告直接婉言谢绝呢?

  参考如下。对于恶人(恶友),佛家认为一般要远离,称为“身远离”。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身远离】对于外界而断绝恶友之交游也。同时佛家讲要结交善知识(善友)。《有部&;#8226;毗奈耶杂事》:“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大意是说,结交善友,远离恶友,就相当于自己的清净善行已经“具有”了一半。

  可见我们应该远离恶友。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恶友呢?就其行为而言,主要是仔细观察其行为是否是邪行。所谓邪行,即违背正道的身口意三业之行,包括杀、盗、邪淫等。在自己的观察或他人提醒、警告下,如果确认真的是恶人而不是多疑的原因,那么应该尽快远离恶人。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请问老师:对于有阅历的人某些事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没有阅历的人过后可能才知道。比如:同事说那人色,别理他!但我并没有觉得,认为人家只是对自己好一些,如果不理会伤到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感觉他是好色。那么这个过程有意义吗?还是听到警告直接婉言谢绝呢?

  参考如下。对于恶人(恶友),佛家认为一般要远离,称为“身远离”。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身远离】对于外界而断绝恶友之交游也。同时佛家讲要结交善知识(善友)。《有部&;#8226;毗奈耶杂事》:“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大意是说,结交善友,远离恶友,就相当于自己的清净善行已经“具有”了一半。

  可见我们应该远离恶友。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恶友呢?就其行为而言,主要是仔细观察其行为是否是邪行。所谓邪行,即违背正道的身口意三业之行,包括杀、盗、邪淫等。在自己的观察或他人提醒、警告下,如果确认真的是恶人而不是多疑的原因,那么应该尽快远离恶人。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40、止恶向善巧方便
40、止恶向善巧方便

  一位朋友在《佛家对恶人可以指斥吗?》 问:我有一个员工为了谋生办了假牌照,在业余开车。我劝他要遵纪守法,似乎没有资格终止其恶行,不知是否偏激?

  以下供参考。对于见到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在行恶,如果有领导对下级、父母对孩子等因缘,也就是说我们有管理他的因缘,那么要指斥他停止恶行。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智慧地劝化其改变。这些都不属于偏激的行为,因为并没有跨越不该跨越的角色。

  《菩萨地持经》中提到了智慧地令他人止恶向善的方法,称为“巧方便”。其中如:

  (1)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约定),指的是若有众生从菩萨索要或借财物,菩萨即与之立约定,说:如果能改正自己的恶行而行善的,我就布施或借给你;如果你不能改,就不布施或借给你。众生听到这个约定,就能如说修行,满足他的愿望。

  (2)报恩巧方便:指菩萨先对众生有恩德,或施以财物,或脱诸苦难,及免诸恐怖,救疗众病,令其得到安乐。而众生知恩欲酬报者,菩萨则不要他的财物,只是希望或要求他孝顺好父母,努力改正缺点,弃恶向善。

  我们可以这样巧妙地止恶向善,所谓“止恶向善巧方便”。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41、中道看王道
41、中道看王道

  近期有以下几个留言:

  1、“如果他违法犯罪了,那么警察、法院或者军队可以制约他。”可是如果“警察、法院或者军队”违法侵犯百姓,谁来维护百姓呢?佛法里看起来就没有*的观念,没有民权的观念,一味的为统治者唱赞歌,难道百姓就不能用选票来主宰“警察、法院或者军队、政权”?如果佛法这么喜欢王道,那么在政治上必然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必然为寻求*、自由的人类群体所排斥。佛国世界是不是单一专制的?

  2、有一点一直不明白,民族文化为什么总爱宣扬那些维护*残暴堕落的人来彰显什么人格?比如伯夷、叔齐,他们整个一个不分善恶不知为百姓解脱苦难,维护残暴的纣王,对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人民利益的武王却百般不乐意;民族文化号称为人民的解放服务,可是到现实层面,却是谄媚权势而已,要不*说“宗教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呢。

  3、如果认可马列说的“人类只有自己解放自己”,那么,中国历史中形成的人民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某个英明的领袖身上的思想就是错误的,那些期盼所谓“王道”的思想也是落后的,因为谁也保证不了统治者是“善王”还是“恶霸”;人民建立规则,人民有约束统治者的权利和途径,这才是在现实层面保障和解放自己,否则,把自身自由即希望统治者的哀怜,结果往往是可悲的。难道这种思想也是“无法无天”么?如果是,那么专制的统治者凭什么就是法,就是天?

  答复如下:

  1、(1)佛家认为王者和人民一样,也属于众生。而且,佛家讲慈悲众生、普渡众生,所以佛家提倡的不仅仅是对百姓人民怜悯、慈悲、同情,同样也对王者慈悲。而且作为众生,不管是百姓,还是王者,都会有烦恼,有痛苦,佛家对此同等慈悲。不能说对百姓慈悲是慈悲,而对王者慈悲就是谄媚。

  (2)佛家是中道而不偏激地对待事物的。所以,对于王者,既肯定他的功劳,又会提出相应的利益国家、人民的方法和需要警戒的内容。《萨遮经》:“王者民之父母,以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大意是说,王者是人民的父母,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等来保护众生和规范众生、约束的行为,使人民安乐。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中,揭示王道之意义、治国之要术,并为王者举出世间种种罪过以为警诫。可见,并没有谄媚的意思,而是真心希望国家和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3)佛家为王道所讲的法,是从人本、也就是利益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而讲的,而不是包庇、谄媚不良行为。例如据《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载,“一国之王有下列五种令人民尊敬、爱乐之法,即:(一)恩养苍生,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故人民咸被恩泽而无不爱乐。(二)英勇具足,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双全,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故人民畏威怀德而无不爱乐。(三)善权方便,谓国王智谋机变,神用莫测,于柔顺者保护之,于强戾者则以方便制伏之,故人民畏威怀德而无不爱乐。(四)正受境界,谓国王善能筹量府库之积蓄,而以仁爱之心赈济疾病、贫乏者,故人民咸被恩泽而无不爱乐。(五)勤修善法,谓国王具足正信,深知果报而修习正因,以证圣果,故人民尊仰效慕而无不爱乐。”其中为国王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种种利益人民群众的行为、方法。

  (4)国家和社会有运行机制、规则,即便“警察、法院或者军队”或者其他行政部门违法侵犯百姓的利益了,也有相应规则解决,例如媒体的监督、检查和人大等部门的参与等,如果认为这些机制不完善,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来逐渐完善这一机制,例如向人大提供议案等等。拿不出解决方案,又一味发牢骚,言行偏激,是不理智的行为。

  2、(1)我们宣扬民族文化,宣扬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对待一个人,要客观地看待,学习其优点,扬弃其缺点,而不是以偏概全。如果只看到一个人的缺点,那么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我们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学习了。例如,对于伯夷、叔齐,我们学习的是其气节、精神,扬弃的是“不分善恶不知为百姓解脱苦难,维护残暴的纣王”。再比如诸葛亮,我们学习的是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扬弃的是他的愚忠。不这样中道地看待一个人,那么历史上的人物就几乎都得打倒了。

  (2)民族文化提倡爱国、利民,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基本民族道德。因为我们都希望国泰民安,不能认为爱国就是谄媚权势。

  (3)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从文化的角度且扬弃了宗教的成分来服务社会和大众的。宗教追求去虚幻的彼岸世界,将自己交予超自然的神灵。而我们民族文化,特别是佛学文化所强调的是“此岸即彼岸”,龙树菩萨言:“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中国大百科全书(佛教篇)》【龙树】条)而且佛家认为“正认主人公”,主动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改善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别人。

  3、佛家中道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这样,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佛家既不否定领袖的功绩,同时也认为,领袖英雄的功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领袖的权力而言,也是这样的。一方面,领袖有着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受到集体领导、人民(如人民代表大会)和正义呼声(社会因素)的制约。领袖使用权力也是在法律、法规等规则的范围之内使用的。所以,我们应该中道地看待问题。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42、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42、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一位朋友留言:敬请郭老师讲讲夫妻相处的道理。谢谢老师。

  以下仅供参考。佛家认为夫妻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看一下夫对于妻应该怎么做。据《六方礼经》、《善生子经》和《优婆塞戒经》,认为:“夫当以五事安养其妇。五事者:一、正心敬之。二、无有恨意。三、无有他情。四、时与衣食。五、时给宝饰。”大意是说,丈夫应该通过以下五种事对待妻子,即:一、正心爱敬妻子;二、对妻子没有恨意;三、不要在外有小姘,搞婚外恋;四、适时提供妻子衣服饮食等物质;五、适时使妻子进行适当的化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玉耶经》提到五种妻子对待丈夫的方法:“一、如母之妇,爱夫如子故。二、如臣之妇,事夫如君故。三、如妹之妇,事夫如兄故。四、如婢之妇,事夫如主故。五、如夫之妇,亲昵同心唯形异故。”大意是说,五种妻子对待丈夫的方法是:一、如母之妇,爱夫如爱自己的孩子;二、如臣之妇,爱夫如尊敬自己的领导;三、如妹之妇,侍奉丈夫如对自己的哥哥;四,如婢之妇,侍奉丈夫如对待主人;四、如夫之妇,和丈夫亲昵就像兄弟之间一样,同心同德,只是性别、形象不同而已。

  《玉耶经》还提出,妻子对待丈夫还应该做到五点:“一、应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有美膳先进姑嫜夫主。二、看护家物。三、慎口忍耐而少嗔恚。四、常戒慎如恐不及。五、应一心恭敬姑嫜夫主,以尽孝道。”大意是说,妻子对待丈夫还应该做到:一、要勤快,不要早睡晚起懒惰,常做家务,有了美食先想到叫公婆、丈夫吃;二、看护好家里的财物;三、慎口,忍耐,谦让而少嗔怒;三、严于律己,常警惕、审慎自己的言行,唯恐会出现过失;五、应一心恭敬侍奉好公婆、丈夫,以尽孝道。

  另外妻子要远离三恶法:“一、未暝已眠,日出不起,嗔对夫主,反目嫌骂。二、好自饮啖,乃以恶食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