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前言(1)
思议篇
1黑哨问题说到底就是党风、政风和世风的问题(5)
2反观阎世铎——看看那些诉诸媒体的文字(8)
3阎世铎的话(15)
4从龚建平说起(18)
叙事篇
1“5·19”球迷冲突(25)
2甲B五鼠案(28)
3北京三人会(34)
4杭州揭黑会(37)
5悔过书问世(42)
6元旦夜话(46)
7“总局某人士”的责难(49)
8阎世铎杭州行(52)
9鲁松庭汪庄款待阎世铎(59)
10临别时的承诺(61)
11各方的关怀(62)
12被拒上海座谈会门外(66)
13专案调查组来杭取证(70)
14司法介入黑哨(73)
15龚建平被抓(84)
16换岗省人大(89)
附录篇
1“体育战线要刮反腐败的龙卷风”的建议(97)
2整顿中国足球谏言书(99)
3对“国家体育总局某人士”的公开答复(100)
4以法治体从足球开始(104)
5对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足协的质询(108)
6“说真话,我不需要勇气”(110)
7陈培德:足球是这样变形的(113)
8黑哨是怎么吹出来的(120)
9《东方时空》实录(124)
10阎世铎表明:现在是下决心解决“黑哨”的最佳时机(128)
11陈培德:这是无政府主义对机会主义的惩罚!(132)
12陈培德再轰中国足球(136)
13悲壮的角色(138)
14陈培德令人敬佩(140)
15陈培德:我什么都不怕(142)
16陈培德为自己辩护:“我不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143)
17讲真话不需要勇气——陈培德“浙江在线”访谈选粹(145)
18陈培德网上直言扫黑(148)
19官员揭黑幕体坛第一人:大义陈培德(151)
20今天算是沟通——阎世铎陈培德杭州采访实录(153)
21陈培德:中国体育的良心(155)
22虚假、公正、金钱、兴奋剂……硝烟散尽六问九运(159)
23举国体制需坚持全运会要停办——陈培德谈中国体育(168)
24陈培德:真正把参赛者视为英雄(171)
25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奥运及未来体育走向(173)
26反黑英雄陈培德再曝当年足球反黑内幕(182)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言(1)
陈培德发生在2001年,历时一年多的那场足球打假扫黑风暴,曾经是当时体育界的最大热点。那场景令所有参与过或是关心过那场风暴的人们,至今想起仍还历历在目。而就是这一风暴的推动,导致了司法第一次介入足球,然而这一大好形势却在龚建平被判之后“突然死亡”。它的直接效应,一是使曾经是不报道足球打假扫黑就似乎没有热点,就觉得没有受众的媒体(除中国体育报外)都不约而同地退避三舍,偃旗息鼓,但也有少数媒体不甘寂寞,一有机会(比如龚建平之死)就要重新提及几句;二是验证了人们说的“要辛苦,去旅游;要生气,看足球”的说法,那些不想再生气又割舍不下足球的球迷以不再看中国足球的实际行动来回应这“突然死亡”,曾经是人山人海的球场出现了3个警察陪两名观众看球的场面。足球打假扫黑似乎“在沉默中灭亡”了。在众多言语沉默思想并没沉默的世人中,我当是最痛心疾首的一个。因为我毕竟是这一风暴的推动者,我为此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劳动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到头来,却是一场正义行动的流产、夭折,怎能不让我仰头问苍天:这是为什么?回过头来,我不得不佩服当时香港大公报的那位记者头脑的清醒,他当时就预言这将是一场
作者在广州九运会央视《体育局长论坛》评点九运赛风
不会有结果的悲剧,料定“陈培德是官场游戏规则下的悲剧性人物”。看到这则评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只要足球运动不成为悲剧,我个人的悲剧又算什么?如果需要的话,我甚至可以用个人的悲剧换取打假扫黑反贪的胜利。当亲人们都在为我的安全担心的时候,我坦然地告诉他们:如果鲜血能擦亮更多人的眼睛,我就是死也在所不惜。可惜这位城府颇深的香港记者只说对了一半,打假扫黑的确没有结果,但陈培德并没有成为悲剧性人物,只是结果和我希望的相反。虽然结果令人失望,但过程却是悲壮的、动人的。我和浙江省体育局的义举,不仅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更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时至今日,从省内外的领导到素昧平生的平民百姓,仍然给我以理解、关心和支持。最令我感动的是,我在江苏搭乘出租车,被司机认出来,他说:“您就是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浙江省体育局陈局长吧?我今天能给您开车是我的荣幸,就让我免费送您吧。”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还有什么比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更宝贵更值得珍惜的呢?理解万岁!这就足够了。
作者对扫黑局势的担忧不经意间被敏感的记者逮个正着在斗争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当时分管体育工作的浙江省副省长鲁松庭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并且直面媒体公开表明对打假扫黑的态度。在九运会期间也是他向我传达省长的指示:如果弄虚作假,奖牌再多也没有意义。如果赛风得不到根本好转,浙江今后不再参加全运会!这才有后来我在九运会上的那一声吼。他还指示体育局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以对历史负责。省体育局曾为此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聘请体坛报总编李烈钧组成9人写作班子,进行大量采访、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了36万字和25万字的两个版本的书稿,书名暂定《变形的足球》。好事多磨,最后终因一些出版社的不愿多事和我的离任而尘封在省体育局的档案室里。时过境迁,我能说什么?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3年,一些朋友又出来鼓动我自己出书。我曾几次婉拒,因为我想,热点已经冷却,关心那段历史的人可能已经不多,还有多少人来看你这老皇历?何况我已离开体育局长的岗位3年了,已经没有了以前便利的条件。但是在朋友的启发下,我的心又动了。换个角度思考,虽然风暴已经过去,足坛依旧太平,但我相信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毕竟是多数,球迷和媒体虽然不再多说,但不说不等于不想,想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的有良知的读者不会是少数。一听说我要出这本书,马上就有好几位企业家要为我慷慨解囊,出资资助。《中国新闻周刑》披露了我要出书的消息,一下子就有80多家媒体争相转载。这些不正说明人心未泯?更重要的是,我作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和见证人,有责任将一些当时不为人知的事实向世人作一交代,对历史负责。我虽然不能像《变形的足球》那样大视角地反映当时的大场面,但可以以我的亲身经历昭示国人。这对今后体制改革的思考和研究,对法制的建设与健全,对今后体坛的纯洁,对北京奥运会的人文思考与人文实践,或许会有所裨益。于是写下了这部回忆录。
取《该我说了》为回忆录的书名,我有3个考虑。一是我所记录的都是事实,文责自负,不涉及他人。二是既然是历史事实,以第一人称讲述;更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和法律性,可作为我不能预见的将来的哪一天编写中国足球史、中国体育史的这段历史事件的史料。三是改革开放后许多类似档案性质的材料、事实不再神秘,不再尘封,公开不属于国家机密的档案让世人共享,可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多学科提供研究的材料,甚至可以作为以足球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原型,发挥档案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前言(2)
全书分为3个部分:《思议篇》、《叙事篇》、《附录篇》。《思议篇》是对整个足球,以至整个体育的现状及其走向的宏观思考,有许多也是过去我见诸报端的言论,本身也具有史料的价值。把《思议篇》作为篇首,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01—2002年的那场足球打假扫黑毕竟是局部的相对微观的事件,只有把它放在全局的宏观的大背景下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它发生的必然性和价值,从而得出整治中国体育的腐败、维护体育的纯洁、使中国体育真正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宏观与微观双管齐下的结论。《叙事篇》是本书的主体,记录当时事件发生的始末,记录的主要是发生在浙江的事件。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至今还未见诸报端的事件。《附录篇》收集了与事件有关的部分文件、文章和媒体有代表性的报道,是对叙事篇的补充和佐证。
《该我说了》的出版发行,使我能够有机会向一直给予我关心、理解、支持、指导和帮助的领导、球迷以及新闻界、司法界、企业界、体育界、离退休的老人还有像出租车司机这样的普通百姓公开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尤其要向和我休戚与共、并肩战斗的省体育局的领导及同志们表示我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我最亲密的战友!
谨以此书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19”球迷冲突
2001年5月19日,取得七连胜的浙江绿城足球队坐镇杭州主场,迎战前来挑战的上海中远。
赛后冲突一幕
5月19日下午,6万坐席的杭州黄龙体育场几近座无虚席,从上海来的专车送来了1000多名球迷为中远助阵。为了安全起见,杜兆年副局长与上海足协联系,要求由上海足协组织,统一购票,有专人负责带队,并把上海球迷集中安排在两个区块看球,和杭州观众隔离开来。一走进体育场,就令人感到浓烈的刺激神经的挑斗气氛。看台上,到处是“绿城必胜”之类的大幅标语。不知从哪辈子开始,杭州人对总把外地人看成乡下人的上海人就有一股怒气,再加上杭州球迷得知徐根宝在上海夸下海口:中远不赢球,他跳黄浦江!于是,“徐根宝,跳黄浦江吧”一类不文明挑逗性的刺激眼球的标语也出现在看台上。比赛开始,绿城在上下半场各进了一球,2∶0,绿城眼看胜券在握。正当进球的绿城外援加西亚和他的队友们还在前场与球迷为进球狂欢的时候,主裁判张宝华却突然吹响了中远中场开球的哨声。绿城的球员还没摆好阵势,一眨眼球已传到绿城的门前并进了球,创造了足球比篮球更快的进球记录。“进球有效!”紧接着中远又进了一球,2∶2。全场观众沸腾了,饮料瓶、小喇叭、硬币使劲往场内砸,能用来出气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杭州球迷与上海球迷展开的口水战很快升级成用旗杆的短兵相接战,要不是警察及时拉起人墙,一场肉搏在所难免。绿城俱乐部司机王立新上前打了边裁张丰年一拳,员工谈晓东闯进赛场狠踢主裁判张宝华。
当晚,比赛结束后,我陪观赛的副省长鲁松庭离场,但心一直放不下,怕情绪激动的球迷引发骚乱。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副局长杜兆年打来电话,称上海球迷被围困在场内,走不了。我立刻赶回黄龙体育中心。
黄龙体育中心外围仍聚集着数千球迷,情绪十分激动,各个出口的大门紧闭,杭州观众死守在门外不走;场内,上海球迷在草地上受困无法突围。眼前的情景令我震撼,一时间真切感到了形势的严重,也真切地感到了体育的巨大凝聚力,足球运动一旦失去公平将是怎样的悲哀。
事件过后,我对浙江省足协副主席王之海说:“这件事情,肯定要惊动中国足协。球迷闹事,显然不对,追根溯源,事出有因,责任在于裁判,你们要向上级申诉,讲清情况,表明看法。”次日,我督促省足协有关同事,整理了一份书面申诉材料。
5月21日,我在马鞍山参加体育战略研讨会,心却还在“5·19”的不平上,我终于下定决心,拨通阎世铎电话,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球迷不冷静的行为,浙江愿承担责任,以后要加强教育,保证不再发生。但是,事出有因,导火线是裁判。”
阎世铎的回答,却有些火药味。“我们整整看了11遍慢镜头录像,谁也没有发现你所说的情况。”
我顿了顿说,“一盒录像带,能包容全过程、全空间吗?当时,摄像机对准的是在狂欢的进球球员,根本来不及切换镜头……难道4万多双眼睛,还不如一盒录像带真实吗?”
也许我当时的强硬,出乎阎世铎的预料,他稳住音量,说:“这件事,影响很大,中央领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