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豆蔻年华-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文起立在她的身前,微微佝偻着背,但精神上的身姿却分外的挺拔,他沉声道:“这些书,只是我收藏的一部分。”
   苏夏听的膛目结舌,就这么满满一房子的书,还只是一部分?!
   “我爱看书,更爱收藏书。这么些年,自己买的,朋友赠的,别人送的,收藏的书差不多两三间屋子都有了。只是六几年的时候,都被人没收走了,然后烧的烧散失的散失……到八三年,国家做主退还了我一部分的书,这些年我又积攒了些,才凑够了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
   王文起的语气有些沉重,苏夏的心里也不轻松,她当然明白王爷爷指的是什么。文革十年,何止让国家经济倒退了十年,就连文化……怕都从那时候开始丧失了不少。
   王文起指指苏夏面前的一个架子,问她:“这些书,你看过多少?”
   苏夏走上前去,细细的看排书架上的书籍。却发觉这些书绝大部分自己都没见过,仅有的一些,也是成年了之后才通过网络听说过而已……这些书几乎上没有简体中文版,多是各种外文版本的,还有繁体版的,不用看内容,仅仅看这些数目的名称,就让苏夏觉得一阵的胆战心惊。因为这些书,在这个年代和更早的时候,是被禁止传入大陆的。
   沉默了许久,苏夏说:“基本上……一本都没看过。”虽然她是看过一些的,但那也是在后世成年后,通过网络等途径看到的了,在现在,她哪怕说自己看过,也是没人相信的。因为这些书籍根本很多就没传入过大陆。
   “这些书……”王文起语气淡然,却又几分沉痛:“多是我那些朋友,或者是朋友的弟子,从国外捎给我的。有国外出版社出版的,也有香港大陆出版的。从五几年开始,我就收到这样的礼物……虽然中间中断了十几年,但是我很庆幸,现在我还在这样接受着别人文化上的馈赠。而不是跟很多人一样,被固步自封着,限制在了怪圈里。”
   “你们这些孩子,精神上,太贫瘠了。”王文起叹声道:“有些话我不能够说给更多人听,只能讲给几个人知道。其实,你们需要的不是一遍又一遍,跟灌输洗脑一样的教育,而是精神上的引导。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信仰神佛的,我们信的是礼仪,是道德。但是在现在……唉。如果不是精神世界乏味的可怜,现在的小孩子们怎么会去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电影,喜欢那些舶来的连环画呢?那些再肤浅不过的东西,成了你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东西,甚至成了很多孩子的精神支柱,丢都丢不到。而这些……”
   王文起指了指眼前的书:“这些书籍,才是你们真正该看的东西,它们能给你们展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接受或者是反驳的经历会给你们的心灵世界制造一些阵痛,但是堵不如疏,眼界大了看的多了,心中才能有天地。但是却因为各样的原因,你们是见不到了。而我这个老头子,要不是还有一些故友生活在世界各地,或许现在的眼界还不如你们……”
   闭关锁国,是不会带来进步的。可是锁着了就是锁着了,蝼蚁之力安能撼动大象?苏夏沉默的想,或许王文奇先生,就是在感慨这个吧。
   她原先只以为这位老先生是位国学大师,文学上的泰斗,没想到却是她狭隘了。不先在眼界上和心志上成为真正的巨人,王文起又如何傲视文坛呢?
   她突然想起一句话来:“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文起推了推老花镜,和苏夏对视了一眼,都“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王爷爷。”苏夏恋恋不舍的看着这间屋子里的书,问道:“这里的书能借几本给我看看么?”
   王文起笑眯眯的说:“当然!想看什么就自己选吧,不过要记好是从哪个架子上拿的,只有一点,看书的时候要爱惜。”
   苏夏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文起又说:“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其他的不用顾忌。少年人,谁没一个轻狂的时候?”
   苏夏笑嘻嘻道:“原本我虽然很纠结犹豫,但也存着破罐子破摔的意思——要么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就把以前的都丢下,重起一条路。但是听王爷爷一席话,我突然想鱼和熊掌兼得了。”
   王文起说她:“人小鬼大,贪心不足。”忽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来:“老刘说出版社有事找你,打电话去了A市只听说你来了北京,他觉得你来这里后肯定要来看我,就托我让你这个‘小难请’也主动联系他们一次,不要次次都被催着赶着才肯出现。”
   苏夏心里恍然大约是要谈新书的事情,但她现在心中是有了点头绪,但却还没动笔,所以就苦着脸在想见到出版社的负责人后要怎么去敷衍。
   一老一少两人泡在书房里,苏夏听王文起老先生细细的评说自己的文章,从内涵到故事再到文笔上面,只觉得对方说的犀利非常,几个字就能让自己汗流浃背恍然大悟,不由得对王文起老先生由佩服到仰慕,只差拜下去口呼大神了。
   而王文起也对苏夏爱护的很,大概是看她年纪小,却懂事,更有一番向上的心,所以言语中多加提点,俨然把她当做了一个正经的后辈弟子一样去教育指点。
   苏夏只恨自己过不了几天还要回A市去继续学业,她真想从此常住在王家附近,把老爷子一肚子的墨水都掏到自己肚子里才心安。王文起看她这副样子,却是笑眯眯的,应承了她以后能常来信,有什么问题都尽情询问。
   谈的时间长了,竟不觉得饿,就是肚子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咕咕的叫了起来,苏夏才发现似乎已经到了饭点了。
   正巧这时,门帘子被人挑开了,刘奶奶系着围裙,站在门口笑眯眯的问:“肚子饿了么?都在外面听你们爷俩絮絮叨叨一个早上了!”
   苏夏摸摸肚子,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刘奶奶说:“中午要在您家蹭饭了。”
   刘奶奶笑说:“蹭饭的可不止你一个呢!你们两个快收拾收拾出来吃中饭吧,小文他一大早就来了,知道你们两个在书房里谈话,也没去打扰,可是被风吹了一早上呢!”
   王文起一听,手心就忍不住发痒,几步走到门前出了房门,说:“让他先跟我下盘棋!”
   刘奶奶嗔怪道:“孩子都还没吃饭呢,你就知道下棋!”然后招呼苏夏出去先吃着,不用理他们两个。
   苏夏跟着出了房门,猛然看见枣树底下的石墩上坐着一个悠然闲适的身影,侧着身子看着石桌上的棋局,手里捻着个棋子,正在左右手对弈,自娱自乐。虽然穿着是现代的打扮,身姿气质却古雅随意极了,跟这个老院子无一处不搭,似乎每个角度都可入画。
   听见房门的声响,那人也笑着转过身来,还未说话,就看见了苏夏。两人隔着不远对视着,愕然不已的同时,心中忽然都起了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个世界,到底是太小了,还是太有缘了?
   作者有话要说:PS:大霍出来溜达了~
   有亲留言说我这文有可能发展成200章的长文………_…||| 我表示坚决抗议!写200章是要死人的!我大概也坚持不到那么远的地方。… … 其实吧,本来这文我预定的是不到四十万就完结的,可是写这文的感觉挺舒服,不自觉的就写多了。我是无大纲写作的人,随性而至。
   但是前面还没成年就写了那么长,后面要是速度猛然加快,又担心文风对不上,显得虎头蛇尾的——总之,我很纠结啊。
   那么,扭扭捏捏的问,大家觉得多少字完结最好呢?或者不说字数,直接说想看什么也行,我试着做个大纲。(后续内容大概就是高中,大学可能出去,看感情线索发展决定学校生活描述长短。结婚之前男女主角会定下感情关系,然后就是两方家庭的融合。就算是到结婚了这文就完了,也会融合完再结束,不会说女主角嫁进去了,就完事了。生娃什么的……再写就臭长了?)
   PS:最后,前几天大家留言超过25个字的我都是默默送分的,也没给大家说一声。现在分都快送完了……这章无论废话正话,大家只要超过送分字数了,我就送,管它超没超吧。不是让大家给我打分,选0分也可以,就是想征求个意见。因为这文看样子应该是我写的篇幅最长的一个了,心中小忐忑。
   61
   61、有缘没缘 。。。
   王文起看见霍锦文,居然连肚子饿也顾不得了,摆好棋子就招呼他要先杀一盘。霍锦文微笑着应了。
   苏夏本来还想跟霍锦文打个招呼,没想到王爷爷肚子里的棋虫犯瘾了,立刻就坐下开始了厮杀。苏夏也被刘奶奶叫去了厨房帮手。
   刘奶奶一边做菜,一边跟苏夏讲道:“外面那个锦文,姓霍,是你王爷爷的弟子。以前小的时候别提多调皮了,他们家全家大人加一块儿都管不住他,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霸王,在家也死活不学习。他爷爷和你王爷爷是知交,关系很好,知道你王爷爷管弟子有一套,于是他爷爷就把他送到我们这儿,让老王他做做恶人管管他。老王虽然看着和善,也是个倔脾气,认了这个弟子,还真就得严严实实的管着他。那几年,呵呵,别提这爷俩多热闹了。”
   说着说着刘奶奶就笑了,想起往事,像是很开心的样子:“后来锦文果然懂事多了——虽然我看他小子眼睛里还聪明的厉害,不知道是真的乖了还是专门做出这幅样子来骗你王爷爷和他爷爷的。他爷爷还专门来谢你王爷爷教导有方,倒是被你王爷爷好好感慨了一番,说是原先的古灵精怪的小子教着才有意思,现在老实了,反倒没以前有意思了。把锦文爷爷也给气了个够呛。”
   苏夏想起两个老头子互相使气的那副场面,不自觉的也跟着笑。
   刘奶奶又说:“不过锦文倒真是个好孩子,这么多年了,从没忘记过我们老两口,几乎上也是把这儿当成是他另一个家了。我和你王爷爷也没孩子,就把他当孙子看了。前几年他有个侄子,听说在家也是个能折腾的,锦文就撺掇说把他也送来给你王爷爷教着,不过自己要先试试手再说。谁知道他那侄子竟然是个看着厉害,肚子里也是个老实的,还没轮到你王爷爷出马,就被锦文给制伏了,倒是让锦文好一阵感慨,说是自己小时候受过的待遇不能让别人也尝一尝,着实后悔呢。那孩子也是个优秀的,以往也常跟着锦文过来,今天没来,大概是上学去了。”
   苏夏听刘奶奶说“霍锦文的侄子”又说那孩子也是个“不老实”的,立刻就明白了她说的兴许就是霍亚宁。只是她一直以为霍亚宁小时候肯定调皮捣蛋,是个混世魔王,霍锦文倒有些看不透……现在听刘奶奶说起,倒像是这霍锦文段数更高一些。想来也是,能把霍亚宁那样的人制的服服帖帖的,能不是比他还厉害的人么?
   她越发的觉得这个男人有些让人琢磨不透了。
   想了想,苏夏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刘奶奶说:“其实,我刚刚忘了跟您说——我也见过他,呃,我该叫他什么来着?”
   苏夏称呼王文起老先生为王爷爷,王文起跟霍锦文的爷爷同辈,虽说认了霍锦文做弟子,但那肯定是孙子辈的,从王文起这边算来,苏夏就跟霍锦文同辈了。但是实际情况是,她却跟霍亚宁是同辈的,而霍锦文,是霍亚宁的叔叔……
   她苦着脸将自己也认识霍亚宁的事情跟刘奶奶说了,刘奶奶笑个不停:“你一说这个,我才要跟你提起,我和你王爷爷膝下没有孩子,又看你特别亲切可爱,所以还想着认你当干孙女呢。怎么你又认识了亚宁了?这世上的缘分果然是奇妙,兜兜转转的,大家都能走到一起来,我们果然是有缘分!”
   苏夏听着心里简直不敢相信,认王文起夫妇俩当爷爷奶奶?!她睁圆了眼睛看着刘奶奶,小心翼翼的问:“认我当干孙女?”
   刘奶奶和蔼的笑了笑,摸了摸苏夏的脑袋,认真的问她:“愿意么?”
   苏夏重重的点了点头,眼圈都有些红,是激动的,也是喜悦的。
   刘奶奶粗糙温热的手指抚过苏夏的眼眶:“实诚孩子,高兴就高兴吧,哭什么呢。走,跟我把菜端出去,让你爷爷喝杯你敬的茶,他保准高兴!”
   苏夏端起盘菜,撩起帘子,走到院子里,放到刚支起的餐桌上。因为是自己人吃饭,又只有四个人,刘奶奶做的菜并不多,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却有着现代人很多人都不吃的时鲜。比如说用香油芝麻凉拌的马齿苋,用荠菜和虾仁裹在一起做的小春卷,香椿芽抄笨鸡蛋……很多样菜都是以前时候山地里长的野菜,用了新做饭去做,色泽不仅艳丽,闻着味道也香气逼人,比那些大鱼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