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文也说过“一国三公”,晋国国内三个老大,太子申生、重耳、夷吾各自占据一个城池,这就是福中的祸。重耳和夷吾有叛逆之心,又有自己的根据地,在晋献公看来,这就危险到了他的统治。如果没有根据地,仅有叛逆之心,最多就是被驱逐出晋国。
那样的话,骊姬还会担心他们找寻外援,等晋献公死掉,回到晋国抢夺国君的位子。所以,必须杀掉他们,这点,骊姬早就想好了,用“外派”埋下伏笔,这是一个猜测。
说实话,重耳也够倒霉,够冤的,遇到一个这么厉害的女人,不仅在国都没有给他一丁点出手的余地,而且重耳跑回蒲城也没有给喘息的机会,真可谓措手不及,小命难保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逃难吧
第四章、重耳逃难
20,逃难吧
公元前655年,这是重耳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生,而是突然袭来的不测,重重地打击着他的积极性,有那么一句话:“期望得越高,失望得越大”。这是人生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对于重耳来说,第一次期望就摔得那么惨。
晋献公被太子申生的毒药吓到,又听到骊姬不断地怂恿,另外两个儿子真的逃跑了,看来这个下毒事件再真是不过。晋献公很恼火,我对他们那么好,这两个畜生居然敢造反,忤逆不孝,派兵去*。
派谁去呢?
寺人披,你的去清剿重耳,这个寺人披后来倒是一个角色。
在《左传》的记载里,这段内容的前面链接的就是“一国三公”的那段说辞,可能左丘明先生认为就是“一国三公”的原因给重耳带来了*蒲城的灾难。
老爸晋献公派军队来*,作为儿子的重耳怎么办呢?抵抗,还是逃跑,或者听候处置?
其实,这个问题和太子申生跑出国都面临的难题是一样:
抵抗就代表自己心里有鬼,而且是违抗父命,属于不孝,因为父亲问罪儿子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逃跑到国外的话,在“心里有鬼”和“不孝”方面上就相对较轻;
听候处置的话,就表示我心里没有鬼,坦然接受,性命就不知道如何了;
至于自杀,上文太子申生的内容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当然,重耳是不会选择自杀的,整个事情的矛头并不是指向他的,即便有罪,在他看来也应该不是很严重,最多是个知情不报之类的。
所以,在这种翻脸的情况下,重耳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都是不可以违抗的。”
并且下令说:“抵抗的就是我的敌人。”重耳选择听候处置,不准蒲城的任何兵士抵抗。
重耳的做法和太子申生的相似,表明自己的清白,这点《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先生是很赞赏的。
另外,左丘明先生也记载了一个反面的例子来对比,就是公子夷吾,重耳和夷吾这两个晋献公的儿子非常有缘分,现在一起遭难,后面还会进行历史的对比,两个不同态度的人不同的人生。
那是攻打重耳的蒲城后的第二年,开春,晋献公就派贾华去*另一个儿子夷吾驻守的屈城。夷吾选择了抵抗,他不管是不是不孝,反正保命要紧,但是,没有守住屈城,于是,他和屈城的人定下盟约之后,出逃了。
左丘明先生对此事是批评的态度,从这点上看,就暴露出夷吾这个人并非是一个真正的贤者,在《左传》中,左丘明先生特意记载下来,是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伏笔。
话说回来,重耳选择了不抵抗,表态自己心里没有鬼,于是,寺人披率领的*军队就直接进入了蒲城。
许多人在这段历史场景中有些犯疑,因为许多小说和解释上是说晋献公派刺客刺杀重耳,重耳翻墙逃走,被割下袖子,重耳怎么这么灵活啊!难道重耳有功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经过是这样的:寺人披率领军队直接进入蒲城之后,在重耳想来他应该是把重耳抓回国都交给国君去审问,但是,重耳万万没有想到晋献公给了一道密令或者是骊姬暗中的命令,让寺人披把重耳就地处决。
重耳听到寺人披传达的旨意,他父亲晋献公不审不问就把他处决,这是不合情理的,里头肯定有猫腻。
而带来军队进入蒲城的寺人披因为重耳没有抵抗,是自愿听候处置的,所以,他就没有亲自下手,毕竟重耳是堂堂晋国的公子,就让重耳自杀。
“你自杀吧!”
可是,我有多大的罪呢?罪不至于死啊!重耳心说我不抵抗不代表我傻,我没有那么傻,无缘无故白白送一条性命,如果这样被弄死了,还不如太子申生呢。
如果现在重耳就这么自杀了,在晋国军队包围中无路可走的时候,自杀的,说不定骊姬那活人会造谣重耳是畏罪自杀,到时候,重耳到哪说理去啊,死人是不会辩白的,那就要被一辈子黑锅了。
按照常理,人要自杀,其他人就应该在门外等候,不好看着自杀,等自杀完了,再进去收尸。而重耳选择的是上吊,就是众人出去的这个间隙,他从窗户或者后门遛出去,寺人披等了一会,觉得不对劲,再去追,差点就抓到重耳。
说起来很巧,重耳在翻墙的时候,寺人披拉住了他的袖子,寺人披就是一刀啊!结果,没砍中重耳,只砍下只袖子,或许是天意,重耳熟门熟路地就逃出了蒲城,可谓“九死一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21,忠实的狗仔队
21,忠实的狗仔队
事事不如人愿,重耳想听候处置,判个什么罪就可以了,可是,有人却非要他的命。重耳只好无奈地逃命了,回想起来,也算幸运,幸好事发之前赶紧离开了国都,幸好自己刚才留了一手。
但是,离开蒲城该去哪呢?前路茫茫,自己转瞬间就成了流亡的*。
春秋时候,一般公子出逃流亡首选就是娘家,其次,岳父岳母家,于是,重耳就跑到了狄人的地盘,他的娘是狄人,娘家就是狄国。
随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先后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出城去了,什么人呢?重耳曾经交的一些“酒肉朋友”,这个时候,才看到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
重耳的那些“酒肉朋友”听说重耳出逃了,就马上像追债似的,一个一个飞奔地赶上来,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十来个人不约而同地驱车骑马飞奔出城。
这可是去逃命啊,去流亡啊,不是去喝酒、吃饭。为什么一个四十三岁的要去流亡的公子会有如此的魅力,让一大帮子人就好像看见漂亮的仙女,如此甘愿、拼命地追赶?
这是非常值得总结的,这个时候为什么有这么多有才能的人愿意跟随重耳去流亡呢?有些人放弃了官位,放弃了家眷,到底是为了什么?用金钱,用地位为什么买不来这些人的心?
首先,要申明这些人并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也不能预知未来重耳将成为霸主。
不过,他们的大脑是非常理智的,而且都是有才能的人,对于那些庸俗的人,当然早就跑掉,树倒猢狲散。因为庸俗的人一般目光短浅,只看表面,一看重耳被追杀,要去流亡了,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前途,所以,庸俗的人必然早就跑掉,去投靠有“前途、势力”的人。
但是,有才能的人就不同,他们的眼光往往独到,能够了解到内在的因素,而内在的因素往往就是未来的预兆。
其次,就是重耳的内在因素,或者说重耳的魅力,什么魅力?其实,很简单,知礼、重义。《国语》中说:“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重耳身为晋国公子,自始自终能尊重长者,虚心向人学习,谦虚谨慎。
在后文,我们会不断地看到,他守信重义的事情,甚至对自己的妻子的感情。
知礼、重义这些就是魅力!就是重耳身上吸引人才的魅力,在晋国目前所有的国君候选人里面,重耳是唯一一个。
记载中虽然提到另一个公子夷吾也是有贤德的,但是,到了后面,大家就会看到,夷吾为了做晋国国君,把晋国的土地作为酬劳许诺给秦国,而且,做上晋国国君之后,又违约,不给秦国土地,说话不算数,这样的人能算是贤士吗?只能说在平时有些贤德,到了重大的事情上就变脸了。
但是,重耳不一样,他在流亡的时候,还是保持着这样一种贤者的风度。
知礼、重义就好象一座天平,相对于能够对自己、对社会公平,这其实很重要。如果这些人才去跟了忘恩负义的人,到头来,你做了许多,结果白忙活一场,还落个惨死,许多历史人物往往都是这样的。
能够遇到一个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体现礼义的“上司”是多么难得,也就是说你帮助了他,就必定能得到好的回报,不至于白忙活一场,更不至于被杀。要知道公平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即便是现代社会,也很难找到一个知礼、重义的上司或者老板。据说蒙牛公司的老总牛耿生从伊利出来另立门户的时候,有很多人宁愿放弃在伊利公司很好的待遇,跟随他艰难地创业,造就现在的蒙牛集团。
记不记得在开头提到的姜太公的那句话:“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具备“仁义、贤德”,天下人就会跟着你,赶也赶不走,你狠踹他,他就是死抱着你的腿,就是这么“贱”。
所以,舜帝的时候,舜把从尧手里继承来的位子重新让给了尧的儿子,可是,天下的诸侯仍去朝见舜帝,天下有诉讼的事情仍然去找舜评判,天下仍然歌颂舜。
话说回来,还有一点,重耳是晋国国君的公子,有资格继承国君的位置,在晋国可以“投资”的人里面是最好的一个,如果大胆一点说,是稳挣的。
“择主”其实就是“投资”,是把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投资在某一个人身上,重耳就好比国债,经济动荡开始了,聪明的人早就去排队买了国债。“国债”公平,风险小,稳挣,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里,能发现稳挣的“投资项目”,当然不能让他跑了,所以,这些人赶紧地、拼命地追上重耳,跟连夜排队等着买国债一样,生怕没了。
“重耳来了。”
狄国国君得知是重耳来了,是自己的外孙,就立刻开城迎接进来。
随后,就有许多辆车相继而至,就是不约而同先后到达,拼命地叫门:“开门!”
重耳心说:会不会是追兵啊,自己刚进城就追到了,用不着这么拼命吧,打算叫人放箭。
但是,城下的人就说了:我们不是追兵,是追随重耳来的。重耳再仔细一看,都是晋国朝廷的大臣,有赵衰、自己的舅舅狐偃、狐毛、魏武子、先轸、介子推等等。这帮人怎么比追兵还拼命啊,追兵没到,他们是前后脚啊!
那都放进来了,点下名。
狐突?(没来)
恩?怎么没来啊?
赵衰就说了:我老爸(狐突)年老,走不动,他做内应。
好,就内应,老同志是要照顾一下的。(潜台词)
重耳就说:你们都来了,我老爸怎么办呢?
管他呢!
这帮人就怂恿重耳造反杀回去,重耳自然不肯,他不能做不孝,况且也没有这个实力。
要理智啊,恩,那大家就随便说说骊姬这个狐狸精的坏话,今天就到此为止。
22,宝刀未老的晋献公
第五章、流亡狄国的十二年
22,宝刀未老的晋献公
重耳逃到了狄人中的一个狄国,属于狄族的一部分,他的娘家还是比较客气地接待他,重耳只能暂时住下,但,还是生怕他的父亲晋献公派兵来*,他的娘家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所以,重耳也时刻留意着晋国的局势,他离晋国也比较近。
晋献公很奇怪,*完重耳的蒲城,紧接着,派人去*另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夷吾的屈城,上面说到夷吾是采取抵抗的,他不管是不是老爸,由于抵抗,屈城暂时就没有被攻打下来,没有被攻打下来还有一个原因。
这个时候,晋献公的精力没有放在攻打屈城上,而是琢磨着扩张,要吞并旁边两个小诸侯国。说起来,这其实是晋献公三年前有的野心,能够把处理叛乱儿子的事情放在一边,